#HPV

四價疫苗vs.兩價疫苗

四價疫苗vs.兩價疫苗#HPV

目前台灣有兩種合法的HPV疫苗,一種是兩價,包含16和18型,另一種是四價,包括 6、11、16和18型,這樣子保障夠不夠?感覺上好像是不夠,目前已知的HPV超過一百五十種,但是臨床上許多是「百年一遇」的有品種,個人從民國九十一年開始做HPV的DNA檢查工作,八年來有紀錄的HPV共有二十九種,出現最多的是6型,其次依序是11型、16型、52型。所以從品種型號來看,四價疫苗涵蓋率大約只有七分之一,但如果以臨床實際發現機率來看, 大概可以涵蓋八成的病例,雖然是有一個兩成的「漏接率」,但從「實用性」來看,這個涵蓋率是差強人意,可以接受的喇!人類乳突病毒超過一百五十種,門診常見的約三十種,每種HPV的「生活習性」不同,這是很合理的推斷,市面上供應的四價疫苗每一劑疫苗含6型殼蛋白二十微克(十萬份一)、11型四十微克、16型四十微克和 18型二十微克。依照計劃打完三劑,在第七個月時人體內產生最高量的免疫球蛋白IgG,6型約六百單位(mMu /mL)、11型約七百單位、16型約達四千單位、18型約為八百單位,的確是起跑點就不一樣,之後四型的抗體逐漸下降,大約滿三年時穩定,三年至六年間抗體濃度變化不大。這又彷彿是另一種龜兔賽跑,起跑點表現不同,在滿三年時情況又略有改變,體內抗原濃度6型和11型約九十微克、16型五百微克、18型僅剩六十微克,正是路遙知馬力,假如拿自然感染者來比較(一般HPV感染病患),持續感染無法掃除病原者大約在十八個月內可能產生免疫反應,可測量的IgG約為二十至四十微克之間,可以說打疫苗產生的抗體,6、11、16還是遠高於自然感染者,但是18型則與自然感染者差距不大,失去了原來高濃度的優勢,有可能「保護傘」不再可靠了。或許大家可以從媒體獲得來自廠商的訊息,「暗示」四疫苗可能對其他型號的HPV也有跨型號保護效果( CROSS  PROTECTION),但是產品仿單(原廠說明書、負法律責任)白字黑字寫明「該產品並不能預防疫苗中未包含的HPV型別所引起的感染」,因為在整個跨國實驗中就發生過其他型號HPV感染。 從四價疫苗的抗體反應各自不同的「際遇」,我們大概不能妄自猜測,萬一不久將來有「三十價疫苗」面世後,「結果」如何?「好與壞」、「有沒有效」,必須靜待事實的發展決定。相關文章閱讀:HPV疫苗的運用

HPV疫苗的名與實

HPV疫苗的名與實#HPV

■ 浪得「虛名」 HPV疫苗在台灣上市也好幾年了,經過媒體的反覆報導,讓它變身仿如癌症的救星,原來這都是文字的魔力,因為HPV疫苗竟然有意無意地被誤譯成為「子宮頸癌疫苗」,不單是台灣地區如此、港澳、大陸、星馬等地區,只要是以華文出現的,都稱為子宮頸癌疫苗,這當然就是錯誤,因為原文清楚明白地寫著「人類乳突病毒疫苗」。雖然說高危險品種的HPV與子宮頸癌有密切關係,但絕對不是HPV就「等於」子宮頸癌,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CDC ) 在2006年提交國會的HPV防治計劃書內容指出,假如全美國對所有初經少女(假定尚未有性行為)全面接種疫苗,最理想的狀況是若干年內完全阻斷所有HPV的散播,則預計十年內子宮頸癌病例可下降百分之二十五至三十,可是子宮頸在美國並非主流癌症,目前每年因子宮頸癌死亡人數約在四千五百人左右,全面防堵HPV散佈後預估每年死亡人數下降到三千人左右。「下降百分之三十」,看數字比例好像很可觀,但每年實際死亡人數減少一千五百人,實質效益卻很低,可能比不上把經費用在推動交通安全,反而可能挽救更多生命,所以美國的疾病管制中心並不熱衷去推動全民(女性)接種HPV疫苗計劃。我們持平地看待「子宮頸癌疫苗」這個美麗但錯誤的名字,往好的方向想,它能提高民眾接種的意願,畢竟子宮頸癌是東方婦女的主流癌症,病例數遠高於歐美,四分之一到三分一的「防禦率」可以挽救不少的生命與家庭,假如名字是HPV疫苗,民眾比較陌生,缺乏明確目標與誘因,推展不易。往壞的方向看,這個名字給民眾一個錯覺,疫苗是防止疾病的,既然子宮頸癌有了疫苗,只要按表操課,打完疫苗,就高枕無憂,永遠不怕子宮頸癌了,更甚者認為有了疫苗的保護傘,更勇於投入性愛而無所懼,則後果堪虞。如何拿捏,廠商與主管機關宜三思。這個美麗的錯誤是利弊參半,就科學角度來看,錯誤就是錯誤,不能因為謀求其中的些許「利益」而有所「將就」,否則繼續唬弄,成為愚民的幫凶。■ 實在是「好料」雖然中文名字不正確,HPV疫苗卻是個好東西,而且是高科技的產品,屬於基因重組疫苗,原來是它的製造過程必須使用生物化學方面的高科技,我們用比較簡化的「版本」來說明。首先科學家先提取HPV的 6、 11、 16、 18型(現在針對四價疫苗說明)的L1基因,原來一般HPV全身上下只有八個基因,其中的L1基因是操控主要殼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HPV的外殼是由兩種蛋白組合成的,就是上述的主要(Major)殼蛋白,相當於房子的鋼筋水泥結構,另一種是次要(Minor)殼蛋白,相當於房子油漆粉刷。科學家把L1基因抽取出來,利用基因重組技術,把L1基因插入酵母菌的基因裡,當酵母菌按照平常的起居生活作息,新陳代謝自然順帶地製造出HPV的主要殼蛋白,我們再把酵母菌去除,把主要殼蛋白收集、純化,便成為HPV疫苗。這樣子製造出來的疫苗特點是「純」。只有一種物質,就是殼蛋白,完全不含HPV其他成份,所以完全沒有「因注射疫苗反而造成感染」的疑慮。也許大家沒有注意到,在林林總總的各種疫苗中,有很多是減毒疫苗(Attenuated vaccine),就是把活生生的病毒或細菌用種種「酷刑」,例如酒精、紫外線,加熱等等物理化學方法處理,讓它們喪失了原來的致病能力。再經過幾個世代繁殖,確定不能在人體致病,但又保留原有抗原特性,所以注射入人體後不致於生病,卻又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特定的免疫球蛋白(抗體),當人體真的碰觸到同樣的細菌或病毒時,這些抗體馬上殺滅入侵者,保護人體。最典型的是以前的牛痘就是減毒疫苗,不過有時候「減毒」減得不夠徹底的話,的確是有「注射疫苗反而造成感染」的事件發生過。HPV是基因重組,「委託」酵母菌代工製造,完全免除減毒疫苗的疑慮。相關文章閱讀: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上)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下)

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上)

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上)#HPV

■ 疫苗「選料」HPV疫苗就只是「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它被有意無意間誤譯成為子宮頸癌疫苗,以長遠觀點來看是弊大於利的,我們可以躲開錯誤的翻譯,直接採用原文的名稱「HPV疫苗」。HPV疫苗屬於最新技術的基因重組疫苗,它的優點是「純萃」,科學家可以挑選任何已知微生物個體中的任意一個成份來製造成疫苗的主要標靶,通常選取原則是微生物身體的比較外層物質,如此比較有大量接觸的機會,另外這個被選物質必須是維持生命的重要物質,一旦被疫苗引發的抗體攻擊,微生物便一命鳴呼。HPV的結構很簡單,只有一個外殼,由兩種蛋白質組成,殼內包括DNA在內僅有寥寥六種物質,所以科學家選定了HPV外殼主要蛋白為標的物,萃取主要殼蛋白的L1基因,用OEM方式委託酵母菌,製造出一批單純的HPV空殼,成為HPV疫苗,絕對安全(指不會因為注射疫苗反而染病)和可以期待的效果。■ 免疫反應 免疫球蛋白與細胞免疫人體的免疫系統包括兩大派系。一、免疫球蛋白。二、細胞免疫。遇到細菌感染,應對的主力是免疫球蛋白,細胞免疫僅在旁邊幫忙而已。當遇到病毒入侵時,主要「責任」落在各種白血球組成的細胞免疫部隊上,各種方免疫球蛋白在旁邊「跑龍套」,搖旗吶喊而已,責任歸屬與分工合作十分明確。也許大家都能接受「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的確如此,對於許多疾病,預防是事半功倍的,病發了治療的工作是事倍功半的任務。 HPV病毒感染發生後,抵抗與殲敵主要責任在細胞免疫,此時免疫球蛋白是「靠不住」的,假如 HPV尚未入侵,「預防」的工作比較「輕鬆」,交給免疫球蛋白負責是 可行的,目前很多病毒類感染症的疫苗,就是依照這個原理的,最重要的是免疫球蛋白彷彿是有「記憶」的,接種疫苗後,身體「記住了」,免疫球蛋白穩定的「供應」很長的一段日子,五年、十年、甚至有些是終生不缺,真的達到「預防」的目的。細胞免疫不一樣,各種白血球都是活細胞,壽命大約一至三個月左右,就算接受最良好的訓練,歲月不饒人,頂多幾個月,老兵凋零,也是無可奈何,通常半年左右白血球全部換新,「往事」早已不復記憶。免疫球蛋白包括 IgG、 IgM、 IgA和 IgE四大類, IgG是身體內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主要保護範圍是血液循環能及的地方,也涵蓋所有皮下組織, IgM是快速反應部隊、戰力強、反應迅速,但戰力不持久,保護範圍與 IgG相同。 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意思「風瀟瀟兮」一去不回,從血液中出任務,主要範圍是各種黏膜和皮膚表面,處理各種表皮的感染,任務完成後也不能回收的,就此「壯士別了」。 IgE則是莫明其妙的角色,它的出現是引發組織過敏反應,嚴重者甚至可以致命的,例如喉嚨過敏,無法呼吸,真的會危害生命。HPV疫苗接種後理論上可以引發各種免疫球蛋白, IgE應該是非常輕微而短暫的, IgM是快速反應,不會太持久,通常不超過六星期便「歸零」,近年的跨國臨床試驗已經證實了 IgG可以維持在很高的濃度五年以上,最可惜 的是IgG保護範圍不包括表皮,而各種 HPV感染則僅限於表皮,從來不深入皮下組織或有血的區域,與 IgG是沒有交集的,所以最最關鍵的是 IgA,它才是皮膚和黏膜的衛戍部隊,到底 HPV疫苗接種後IgA的實況如何?疫苗都已上市很久了,廠商尚未填補這片空白。相關文章閱讀:HPV疫苗必須從免疫反應說起(下)HPV疫苗的名與實

人類乳突瘤病毒(HPV) 傳染強、潛伏期長

人類乳突瘤病毒(HPV) 傳染強、潛伏期長#HPV

人類乳突瘤病毒(HPV)的散播是不分年齡、性別、種族的,它可經由病媒、在潮濕的環境下,透過微小的傷口來傳染,而出現皮膚疣;藉著性接觸的傳染而長出生殖道疣;生產時經由產道產生的母嬰垂直傳染,使患者的子女出現年輕發作型的呼吸道乳頭狀瘤病;當患者接受雷射或電燒來治療菜花時,病毒也可能透過燒出的煙,使醫護人員吸入而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的傳染力強,潛伏期也長,一般是三星期到八個月(也有長達五年),平均是三、四個月才發病長出疣來。臺安醫院婦產科 - 徐弘治醫師表示,由於宿主的免疫反應,兩年內會自動萎縮退化,當免疫力衰退或不全時、或在懷孕期間,疣會長多長大,再經自體的快速擴散,就會出現「落花滿徑、果實纍纍」。臨床上若感染了人類乳突瘤病毒,徐弘治醫師說明,其所引發的病變可分類如下:(一)皮膚疣:可以在身體任何地方的皮膚長出,但以手、足居多,外型多變化。(二)疣狀表皮發育障礙:是一種手足表皮上層發育異常之家族性狀況,其特徵為呈紅色或紫紅色圓滑或垂直緣不規則丘疹,少見但多發生在嬰兒或孩童身上。(三)生殖道疣(俗稱為菜花):開始的時候疣的外表有許多顆粒突起,愈大愈明顯,就像菜花一樣,初期可說全無症狀,後來也會有搔癢、灼熱、疼痛的感覺。菜花在男人最常長的位置依次是:陰莖的冠狀溝、包皮繫帶、龜頭、包皮其他地方、尿道口、陰莖其他地方;女人則會長在陰道、陰唇的任何一部位,有時也侵犯到子宮頸。菜花也會長在肛門口、直腸或尿道,偶爾也長在口腔,所以同性戀或任何一種性交的方式都會傳染。(四)再發性呼吸道乳頭狀瘤病:多數發生在小孩,少數出現在二十至四十歲成人,最常見的症狀是聲音改變或嘶啞、發聲困難,甚至阻塞呼吸道。(五)鼻腔或副鼻竇乳突瘤:雖少見,但任何年齡皆可發生,常與呼吸道疣並存。(六)口腔疣:由於時下的性愛姿勢千變萬化,所以喜好侵犯皮膚、生殖道的各型人類乳突瘤病毒,也可能入侵口腔內的牙齦、口腔頰黏膜、軟顎、扁桃腺。(七)眼結膜疣:雖較罕見但侵犯的對象不分年齡,多數孩童或成人患者,感染以生殖道疣的病毒居多。初期的症狀不明顯或眼睛有異物的感覺,疣長大後狀如桑椹或菜花,會刺痛並影響眼瞼的閉合。(八)消化道疣:人類乳突瘤病毒若感染到食道,會長出乳突狀瘤而導致吞嚥困難,而肛門,甚至直腸疣多經性接觸傳染而來。最近經由分子醫學的技術偵察,有些醫學報告指出新生兒、嬰兒期,或肝移植後產生的巨細胞肝炎及原發性肝癌,跟乳突瘤病毒有關。(九)其他癌病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尿道癌、膀胱癌、攝護腺癌:雖未獲證實,但可能與人類乳突瘤病毒的感染有關。徐弘治醫師提醒,感染HPV可能都沒有臨床症狀,但也有些人會長出良性的疣,有些人則是其病變反覆發生且成長,而難以治癒,甚至危及生命,少數的患者會進展惡化成癌。患者預後的好壞會受到病毒的形態、侵犯處、病人的免疫狀態、環境、患處的上皮組織性質,以及一些感染輔因素所影響。

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懷孕?

怎樣才知道自己是否懷孕?#HPV

診斷懷孕說來容易,但有時候會因病理上的變化或藥物的影響,導致其生理出現異常,乍看像似懷孕的樣子。最容易發生懷孕被誤診的時期,其實多在妊娠三個月內,那時子宮尚小,若婦女本身堅信沒有懷孕的可能,因而陰錯陽差的事就會發生,至於足月妊娠發生誤診,如果不是太匆忙沒詳問病史,就是沒有仔細又完整的檢查病人,誤把懷孕當腹部腫瘤來看待。到底有那些徵候及檢查可以臆測,確定妳已身懷六甲呢?臺安醫院婦產科 - 徐弘治醫師指出,用來臆測懷孕的主觀或客觀的徵候包括:一、害喜(噁心、嘔吐):於懷孕6週時開始出現,12週以後逐漸消失二、頻尿:懷孕三個月內因子宮在骨盆腔內日漸增大而壓迫膀胱所致,以後日漸減少,要等到足月胎頭逐漸下降時,才會再度出現。三、容易倦怠,於妊娠16到20週開始感覺有胎動,月經過期10天以上沒來乳房分泌乳汁(初乳)、陰道粘膜或子宮頸變色(褐色)、腹部出現妊娠紋。徐弘治醫師表示,意味著可能懷孕的徵候包括:1.腹部增大,妊娠12週以後懷孕的子宮日漸突出於腹部;2.骨盆腔內診時,發現子宮的大小、形狀會增大而且變軟;3.感覺子宮的收縮;4.驗孕:檢查尿液或血液中之絨毛生殖腺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的存在,目前也有居家驗孕卡驗孕可以「DIY」,以目前的驗孕雖然準確率高,但並非百分之百,尤其是居家驗孕卡,值得使用者謹慎小心,最好再看婦產科醫師比較保險。可以確定是懷孕的徵候則包括,利用胎兒聽診器、都卜勒、超音波確認胎心跳的存在;檢查者可以感覺出胎動的情形;利用超音波檢查,在妊娠6週時就可以確定胎囊存在於子宮內來證實懷孕的存在了。也可用來幫助診斷子宮外孕、病萎胚胎、葡萄胎或絨毛疾病。往後胎兒於子宮內發育的監測更少不了超音波。徐弘治醫師說,有些情況如絨毛疾病、支氣管癌、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可以驗出HCG的存在而被誤判為懷孕;腦下垂體長瘤、泌乳素增加、假性妊娠都會使月經過期不來而被誤認為懷孕,是值得鑑別診斷的毛病。

孕育健康寶寶 北市『婚後孕前』健檢開跑~

孕育健康寶寶 北市『婚後孕前』健檢開跑~#HPV

臺北市市民『婚後孕前』生育健康檢查開跑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98年3月1日起,對於設籍臺北市之已婚未懷孕市民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受檢均可獲得補助,女性每人1,515元,男性每人655元,每人只需負擔272元的掛號費及診察費,臺北市低收入戶、身心障礙者、原住民及配偶為新移民者則全額免費,額滿為止。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針對97年度1772位接受婚後孕前生育健康檢查民眾資料分析,約有7%民眾為海洋性貧血帶原者或缺鐵性貧血;在尿蛋白及尿糖方面亦偏高(尿蛋白2.9%,尿糖2.3%)。另外,在女性方面則發現缺乏德國麻疹及水痘抗體各6%;另發現20-45歲709位男性精液異常率約為29.8﹪,其中以精蟲活動力不良居多佔16%。藉由生育健康檢查,民眾得以及早獲知有礙健康與生育的問題,透過醫療專業積極處置、轉介或遺傳諮詢服務,可協助民眾掌握自身健康狀況,在充分準備下孕育下一代。父母健康是下一代健康的基礎,孕前生育健康檢查的施行,能讓許多潛藏的疾病現形,及早發現有礙優生的問題,及時處理與因應,讓夫妻雙方在身心狀況較有利的情況下孕育下一代。為了生育優質下一代及您家庭的幸福,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鼓勵想擁有寶寶的夫妻盡快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接受檢查,諮詢電話:市民熱線1999轉1831、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流產胎兒有嚴重的畸形,下一胎也會嗎?

流產胎兒有嚴重的畸形,下一胎也會嗎?#HPV

「早期懷孕發生流產的現象,尤其是胎兒有嚴重的畸形,不但令人傷心,也令人感到擔心,不知道下一胎會不會也產生同樣的情形?」其實,人類的生育是一種相當沒有效率的過程。一個卵子受精以後,大約有四分之一左右會在懷孕的早期流產,其中大約有一半流產的原因來自胚胎本身的問題,例如:染色體異常或是嚴重的先天性畸形。即使到了懷孕的中期和晚期,仍然有少數的胎兒會因為種種原因而胎死腹中。活產的胎兒之中,大約有1%-3%罹患有種種程度的先天性畸形或是染色體異常,比較為大家所熟悉的有唐氏症,先天性心臟病,兔唇等等。所以,事實上每一次的懷孕,都是一個冒險。臺安醫院婦產科醫師群表示,以「兔唇」來說,通常只影響到上唇,很少出現像『胎兒上下嘴唇都有唇裂』的情形,如果沒有合併其他異常的話,也很少會影響到胎兒的生命。因此,如果上下嘴唇都有唇裂可能是一種嚴重的顏面畸形,通常這一種畸形會合併有腦部的異常(空腦症),或是其他染色體的異常,其中以第十三對染色體或是第十八對染色體的異常最為常見。這幾種畸形的發生率都很低,通常是幾千名活產到幾萬名活產之中,才會發生一例,有這些重大畸形的小孩,往往會胎死腹中,即使活產下來,也無法存活太久。少數藥物也會導致胎兒重大的畸形,但是因為大家都很重視這個問題,一般很少會使用這些藥物,平常使用的感冒藥和止痛藥則幾乎不會引起這樣的問題。母體的疾病,如糖尿病也會增加胎兒發生畸形的機會,但是以胎兒的先天性心臟病比較常見。另外有些畸形來自父母親的『隱性遺傳』,父母親都帶有致病的基因,只帶有一個基因時並不會發病。所以帶有『隱性遺傳』的雙方家族,大多不曾發生過同樣的畸形。但是萬一父母雙方的基因同時遺傳到胎兒身上時,胎兒就會發生畸形。一旦畸形的原因來自『隱性遺傳』,則下一胎的胎兒仍有四分之一的機會會發生同樣的畸形。許多人會以為重大染色體異常會和遺傳有關,但是以大家所熟悉的唐氏症為例,有百分之九十五是因為精子和卵子在減數分裂的過程發生誤差所引起,父母並沒有染色體的異常。如果要確定是不是來自父母,可以先抽父母的血液來檢查染色體,如果父母的染色體正常,則下一胎再發生同樣染色體異常的機會,並不會高於一般人。由於羊膜穿刺有1/500的流產機會,因此,下一胎『需不需要進行羊膜穿刺來檢查染色體』這樣的問題,最好和醫師詳細討論再來決定。臺安醫院婦產科醫師群指出,如果擔心會不會有嚴重顏面畸形,通常能夠在五個月左右的超音波篩檢過程中被發現,如果和併有腦部的畸形,則在胎兒三個半月以後,就可以用超音波篩檢出來。然而,健保所提供的超音波檢查通常是安排在五個月左右。而且超音波檢查的精密度會受到胎兒的姿勢,羊水量的多少,孕婦的胖瘦,檢查人員的經驗,儀器的精密度,等等因素的影響。目前有許多醫院,都會針對特殊個案,安排『精密超音波檢查』或是『高危險妊娠超音波檢查』,以期早期發現並且及早進行必要的處置。

懷孕24周菜花發作 新生兒險遭產道感染

懷孕24周菜花發作 新生兒險遭產道感染#HPV

台南市一名30歲的李小姐(化名)在懷孕24週時,發現外陰部有兩三個小突起,由於李小姐自己是醫療從業人員,知道懷孕時因荷爾蒙改變,臉部及身體可能會出現面皰及粉刺,而且外陰部突起物不痛也不癢,所以不以為意,在產檢時還跟醫師打趣說自己的粉刺居然長到陰部去了,但醫師為確保萬一,建議李小姐接受內診,這才發現外陰部的突起物就是生殖器疣(俗稱菜花),而且已蔓延至子宮頸,醫師建議李小姐必須立即進行雷射燒灼手術,並且至少每四周就必須回診追蹤,孰料懷孕第28週及32週產檢時還是發現有零星病灶,到38週臨盆時,李小姐一共接受了3次雷射燒灼手術,最後李小姐決定選擇剖腹生產,以避免新生兒受到感染。接獲此病例的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張炯心醫師表示,生殖器疣及子宮頸癌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息息相關,一般多是藉由親密接觸傳染,懷孕期間產婦因荷爾蒙影響,免疫力會比平時還低,這時就有可能讓病毒有機可趁,若生殖器疣生長在產道中,而產婦又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自然生產的話,胎兒在生產過程經產道摩擦擠壓時,就有可能遭母體感染,新生兒較常見的好發部位分別為口腔、聲帶及眼部等黏膜較多的地方,其中最致命的便是靠近氣管的聲帶部位,一旦病灶開始叢生,就可能必須氣切急救以保住新生兒的小命。由於台灣民風保守,大部分女性對於「內診」聞之卻步,張醫師建議,在婚前或準備生育前的健康檢查中也應該詳細檢查HPV相關疾病,30週以上的孕婦不妨在定期產檢時主動要求醫師順便內診,幫助確保母體及新生兒的健康。張炯心醫師表示,目前已知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型別共有一百多種,其中較常見的分別為6、11、16、18四種型別,主要途徑是因性接觸而傳染,由於病毒潛伏期因個人體質不一,雖然大部份HPV感染可靠自體免疫清除,但若免疫力不好且長期感染的話,便有機會導致HPV相關疾病,且帶原者及被感染者未必會在生殖器外觀出現任何症狀,所以往往會在雙方都不知情的狀況,造成「乒乓傳染」的情形發生。目前上市的四價HPV疫苗適用於9 – 26歲女性,預防由第6、11、16及18型HPV所引起的相關疾病,包括子宮頸癌、原位腺癌、子宮頸癌前病變、外陰癌前病變、陰道癌前病變以及生殖器疣(菜花),張醫師也強調,女性平時就應該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或考慮更積極的預防方式:依醫囑接種人類乳突病毒疫苗,可以大幅幫助避免感染HPV的機率,即使在產後也應按時回診接受抹片檢查,在完整的「雙重保護」下,才能更確保女性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