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

洗手忽略這步驟 當心終生過敏跟著你

洗手忽略這步驟 當心終生過敏跟著你#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保持良好衛生絕對是維持健康的首要任務,許多人都有外出返家後馬上洗手的好習慣,但你知道錯誤的洗手方式也可能讓細菌黏著你不放嗎?曾有家醫科醫師指出,即便學校、衛生場所對於宣導個人衛生不遺餘力,大家對於洗手正確步驟仍認知不足,導致細菌如影隨形,噴嚏不斷、更易致敏!忽略搓洗時間、擦手步驟 細菌容易吃下肚多數民眾洗手時未超過20秒,洗完手也沒有擦手的習慣,手上細菌還沒被消滅、空氣中的細菌又再附著在手上,容易跟著食物吃下肚。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細菌體積小、重量輕,容易飄浮在空中傳到人身上。僅止於「濕、搓、沖、捧、擦」,而忽略搓洗時間、擦手步驟,容易有健康疑慮。空氣不流通易致敏除了個人衛生外,環境衛生對於致敏與否也有很大的影響。若家中若剛好有新生兒,怕著涼不開窗,長期處在空氣不流通的室內,細菌及真菌就會讓新生兒成為過敏兒的禍首,寶寶體質更有可能被「致敏化」 ,因此維持居家長期穩定的空氣品質是每個家庭重要的課題。胚胎期、嬰兒期暴露過敏源中可能終身過敏巫漢盟醫師指出,根據研究發現,子宮內胚胎時期或嬰兒時期若曝露在充滿過敏源(細菌、真菌、病毒)的污染環境中,新生兒的體質就有可能被「致敏化」 ,一但致敏化後,就會終生變成過敏兒。高溫殺菌、多次循環達到空氣淨化如何長期穩定居家空氣品質,保障寶寶健康安全?巫醫師說明,選擇以「高溫殺菌」為訴求的空氣殺菌機,可讓家中空氣在不流通情況下進行多次循環,有效達到空氣的淨化,讓居家空氣品質到最穩定的狀態。

洗手不馬虎 5時機戰勝腸病毒

洗手不馬虎 5時機戰勝腸病毒#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腸病毒流行季節已至,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搭配洗手5時機「看病後」、「吃東西前」、「擤鼻涕後」、「接觸幼兒前」及「上廁所後」小朋友與家長做好防範措施,才能有效降低腸病毒傳播。無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要更積極的預防腸病毒疫情每年4月時逐漸升溫, 5至6月達到高峰,台北市副市長鄧家基表示,國內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每3-4年即有一波明顯流行趨勢,依據全國歷年重症個案監測資料,如94年142例、97年373例、101年153例可窺見此一趨勢。自101年大流行後至今已屆滿4年,未具抵抗力的學童人數增加,必須更積極的預防感染。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表示,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提醒家長與幼托機構不可掉以輕心。北市衛生局亦持續宣導各教托育機構應預防重於治療,教育小朋友平時養成勤洗手、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加強幼托機構辦理腸病毒親師座談會,主動視察臺北市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整備狀況,充分掌握醫療資源及後送機制。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 48小時內要通報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處長陳少卿提醒,家長如發現孩童有手足口症、疱疹性咽峽炎或腸病毒感染,應於發現時起48小時內至「臺北市學校傳染病通報系統」完成通報,未依規定通報,將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去年裁罰未落實通報之幼托機構計11件,呼籲教保育機構,落實通報機制,以維護師生健康。                                          

「禽」況差 2招自保超簡單

「禽」況差 2招自保超簡單#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禽」況好差,因應H5N6疫情擴張,全台實施禁宰禁運7天仍擋不住案例增加,新竹縣成為繼宜蘭縣、雲林縣、嘉義縣、台南市、花蓮縣第6淪陷的城市。想要遠離禽流感疫情,董氏基金會強調,「吃熟食」、「勤洗手」是消費者自保不變原則!禽流感期間無需恐慌,用餐前、如廁後勤洗手,消費者2招自保超簡單 !骨頭不帶血水、肉無血色、雞蛋吃全熟中國大陸曾有禽傳人案例,近期疫情升溫使得民眾人心惶惶,董氏基金會提醒,烹調食物前、處理生肉及蛋後、用餐前、如廁後及接觸禽鳥後,利用肥皂將雙手至少搓洗20~30秒即可有效消滅細菌。因禽流感病毒不耐高溫,因此「完全煮熟」是最好方法,無論煎、煮、烤、炸何種烹調法,只要骨頭不帶血水、肉無血色、雞蛋吃全熟就是防疫重點!避免蛋殼碰到蛋白蛋黃雞蛋處理注意要點,在烹煮之前應先確認蛋殼無裂痕、破損,再用清水沖洗乾淨並搓洗蛋殼,盡量避免蛋殼敲開時有髒污接觸到蛋白蛋黃,消費者買回禽肉及蛋後,可用塑膠袋或容器獨立貯存,避免血水沾染到冰箱裡的其他食物,刀具、砧板使用前後可用熱水燙過,不要混用處理生熟食以減少交叉感染。食物吃全熟 不必因此拒吃董氏基金會提醒,禽流感時期不需恐慌,只要記得務必吃「全熟」的禽肉及蛋就可以安心,不必因此拒吃相關食品,另外,餐飲業者應主動替消費者把關,於疫情期間不要提供未全熟的禽肉及蛋製食品,一起保障民眾食安,也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 

PM2.5濃度高 3撇步自我保護

PM2.5濃度高 3撇步自我保護#洗手

(優活健康往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本周雲嘉南及高屏地區PM2.5濃度偏高,根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站預報,昨日金門及中部地區空氣品質為對敏感族群不健康,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多加留意,另外,今、明2日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仍有偏高現象。眼痛、咳嗽或喉嚨痛 避免戶外活動空氣品質越來越糟,除了分級制度由現有的四級改為六級之外,髒空氣導致的併發症也造成人心惶惶,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若有不適,如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應避免戶外活動及體力消耗。3策略 力抗髒空氣敏感性族群如孩童、老年人以及患ㄗㄤ有心臟、呼吸道及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應避免體力消耗,尤其是避免戶外活動,有氣喘的民眾也請多留意,國民健康署也針對空氣品質不良情形,提供民眾以下自我保護3策略:1)  清潔衛生 /建議外出可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2.5)暴露。2) 活動模式 /應減少在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尤其是老人及兒童,或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3) 規律作息 /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洗手不擦乾 病毒不減反增流感危機!

洗手不擦乾 病毒不減反增流感危機!#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不得到流感,「洗手要擦乾」是最簡單的預防方式!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家醫科醫師黃鈞源表示,洗手5步驟為「濕、搓、沖、捧、擦」,因自來水、洗手乳、肥皂等都不是無菌的,擦乾的動作可以擦掉這些殘留的細菌,因此醫師提醒,想預防流感,洗手記得要擦乾!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冷氣團來襲,近日因氣溫驟降,流感疫情升溫,許多民眾都陸續出現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10%的患者更有噁心嘔吐感,大林慈濟醫院家醫科醫師吳建孟表示,流感潛伏期約為1~4天,罹患流感在發病前一天到症狀出現一周內都具有傳染力,小朋友的感染力更強,潛伏期可達10幾天到2周。黃鈞源醫師表示,小朋友在長大的過程當中,自身免疫力未發展健全,1年可能至少會感冒5~6次,一旦流感病毒進入上呼吸道黏膜,會開始增殖,進一步破壞呼吸道免疫系統,也會讓家人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搓洗動作一定要超過20秒小朋友的免疫力弱,又喜歡靠觸覺滿足好奇,吳建孟醫師表示,流感肆虐期間,手部清潔一定要作好,洗手時,搓洗的動作一定要超過20秒,感覺喉嚨熱熱癢癢時,盡快手掩口鼻,有流感病兆的患者,在家裡也要記得戴口罩!家中有流感患者,家人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高達90%,目前公認最有效預防流感的方法就是按時接種流感疫苗,除了接種流感疫苗之外,更應注意手部清潔、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除了保護自己也是在保護家人。

驚!剖腹產竟是過敏因子

驚!剖腹產竟是過敏因子#洗手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13個小孩就有1個有食物過敏,而且致死的過敏也在攀升,城市的孩子風險最高,一項研究顯示,有10%在都市環境長大的孩子,到5歲時出現對蛋、牛奶或花生的食物過敏,更有55%的孩子出現食物敏感症(food sensitivity)。孩子會過敏 因為我們幫他們消毒殺菌這項研究的作者指出,假如納入其他常見的過敏食物,食物過敏的累積風險可能還會更高,過去30年來,孩子的身體怎會改變得如此劇烈,使那麼多食物引發炎症反應?還有,有食物過敏,暗示孩子的健康出了什麼狀況?過敏沒有簡單的成因,這個問題是很多因素聯手促成的,不過,愈來愈多數據顯示,我們的孩子會過敏,是因為我們幫他們消毒殺菌,我們用洗手液、抗生素、類固醇、巴斯德氏殺菌法、放射線,甚至愈來愈多的預防接種來攻擊微生物,我們對無菌的執迷甚至強烈到消毒土壤,殺蟲劑、除草劑、抗真菌劑和抗生素殺死了土壤裡至關重要的微生物,也包覆了我們的食物。接觸微生物 是當前和終身健康的關鍵於是:我們試圖掌控自然的混亂與複雜的作為,對孩子的健康有意想不到的後果,根據源說,微生物無疑是危險的,我們隨後發起、完全出自善意的抗菌戰爭,徹底改變了我們孩子的體內和體外環境,在此同時,愈來愈清楚的是,接觸微生物—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微生物—是孩子當前和終身健康的關鍵。剖腹產 錯失重要的細菌殖民一切從出生,甚至出生以前就開始,經由在擠過產道時吞食充斥多樣微生物的陰道分泌物,新生兒的腸道滋長著各類細菌,現在,有比以前更多的孩子在美國超過30%—─是剖腹產,使他們錯失重要的細菌殖民,這些嬰兒出現過敏、氣喘、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癌症的風險。配方奶較可能有感染、過敏問題母乳也以獨特、持久的方式支持微生物群系和免疫系統,喝配方奶的嬰兒較可能有較嚴重的感染和過敏等問題,在嬰幼兒期,甚至懷孕及生產時使用抗生素,也可能因為造成腸道微生物群系失衡、使免疫系統變得敏感、產生不恰當的過度反應,而引發食物過敏。(本文摘自/大地療癒力:用真正「土生土長」的食物養出健康的孩子/平安文化出版)

雙手460萬細菌!洗手60秒才有效

雙手460萬細菌!洗手60秒才有效#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養生之道在洗手!在我們的周遭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和病毒,不論是在門把、扶手、桌面還是電梯按鈕,更別說接觸這些物品的手,依據疾病管制署資料表示,雙手約有39,000~4,600,000隻細菌,而這些還不包括病毒。病毒附著 透過黏膜入人體國立成大醫院斗六分院感染科羅景霳醫師表示,物品上會有這些細菌,其實有一部分是人自己造成的,以流行性感冒為例,當一個人患有流感時,口鼻分泌物充滿病毒,當咳嗽或打噴嚏沒遮住口鼻,病毒就附著在物體的表面,或者是咳嗽、打噴嚏時用手遮口鼻,病毒就會附到他的手上,再藉由他的手傳到周遭環境。當這些細菌或是病毒附著在物體表面時,它們會存活一段時間,等待機會跑到人的雙手上,進而透過黏膜進到人體而造成疾病,我們常說「病從口入」,這樣看來「病由手入」也許會比較貼切,唯有透過洗手,才能夠將手上的微生物有效的去除掉。內外夾弓大立腕 搓洗40~60秒疾病管制署洗手口訣:「內(手掌)、外(手背)、夾(指縫間)、弓(指背)、大(大拇指)、立(指尖)、腕(手腕)」,整個過程需要搓洗40~60秒,才算是有效的洗手,洗完手後,利用擦手紙或是烘手機把手弄乾,相對於乾燥的手,潮濕的手更容易得到微生物,如果洗手後沒有把手擦乾,先前的洗手就是做白工。若水和肥皂難以取得,使用乾洗手液也可以有效地清除手上的微生物,當使用乾洗手液時,也是要運用「內外夾弓大立腕」的原則洗手,搓洗的時間約20~30秒,但是乾洗手液,在面對諾羅病毒和腸病毒時效果較差,所以還是需要利用水和肥皂來洗手。進食前、如廁後 勤洗手如果在關鍵的時刻洗手,更能達到保護自己的效果,比如進食前、如廁後、接觸幼兒前、擤鼻涕後以及接觸病人前後,而且在接觸口腔、鼻腔和眼睛之前也是需要洗手,避免病菌透過黏膜進到身體裡,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應勤洗手。

5大洗手時機 降低腸病毒感染率

5大洗手時機 降低腸病毒感染率#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每年到了夏季、初秋,就是腸病毒的好發時期,根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疫情正持續上升中,為了預防腸病毒找上門,除了要確實做到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以外,也要記住一定要洗手的五大時機,像是吃飯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因腸病毒的主要傳染途徑是接觸傳染,所以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的最佳方法,,並使用肥皂,搓洗時間至少20秒,洗手時的搓洗動作,可以有效減少病毒數量,洗完後記得將手擦乾,減少再沾附病毒的機會。稀釋漂白水消毒 防治疫情流行腸病毒流行期間,多加注意居家及校園等環境的衛生清潔及通風,居家環境應定期清洗消毒,像是常常碰觸的門把、桌椅、樓梯扶手等,以500PPM稀釋漂白水擦拭消毒,靜置1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可以有效防治腸病毒疫情流行,以一般市售漂白水來說,與清水比例1:100即可,戶外紫外線、紫外線殺菌燈、氯及煮沸等方法均能有效殺滅腸病毒,衣物等物品可使用沸水浸泡或曝曬等消毒方式。個人的飲食衛生也應注意,保持衛生遠離病源,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空氣不流通容易被傳染,出外配戴口罩並且儘量不要與疑似病患接觸,尤其是孕婦、新生兒及幼童,新生兒可多餵食母乳,以提高抵抗力,兒童的玩具,尤其是帶毛玩具,必須經常清洗消毒,也需教導兒童避免用手揉眼睛、挖鼻孔及摸嘴巴。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