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 自我防護這樣做

武漢肺炎來勢洶洶 自我防護這樣做#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中國大陸湖北省因武漢肺炎感染及致死的病例,目前全境總計共有17,205例確診、361人死亡,疫情尚未緩和。為因應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自2日起將廣東省列為二級流行地區,並擴大實施以下措施:(1)居住地在廣東省之陸人禁止入境;(2)小三通入境及具廣東省旅遊史者,一律居家檢疫14天;(3)中港澳入境無症狀旅客提升為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盡量避免外出,如需外出應配戴外科口罩;(4)有上呼吸道症狀的旅客即使採檢結果為陰性,仍需自主健康管理14天。中藥提高免疫力  協助預防感染性疾病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有民眾就到中醫門診詢問是否有增加抵抗力的方式,童綜合醫院中醫科蕭坤元醫師表示,部分中藥材經現代研究指出,具有抗病毒的效果,例如板藍根、佩蘭、金銀花、魚腥草、蒲公英等,平時中醫師對於急性感染症、病毒性感冒、感染性肺炎,就常開立此類藥材,對於緩解症狀具有療效。若是民眾採用中藥治療,對於預防感染有幫助。蕭坤元醫師指出,若發現有感冒或感染性的肺炎,必須考慮到病人的體質與病性,開立恰當的藥物。以此類傳染性肺炎而言,屬於風邪引發的症狀,又症狀包括喉嚨痛、乾咳、發炎等熱性症狀,病性通常是屬於風熱外感,但根據患者的體質虛實,尤其肺虛者更易感染,需加減用藥,以達到最佳療效。蕭坤元醫師強調,千萬不要在沒有醫囑的狀況下亂服用,以免造成身體負擔。此外,蕭坤元醫師更進一步指出,治療發炎症狀的藥材,其藥味多屬苦寒,容易造成腸胃不適,或損傷脾胃功能,具有消化不良病史的患者在服用此類藥方要特別注意,醫師常針對此類患者加入其他保護脾胃的藥材,並且叮囑應避免空腹服用。口罩是用來防傳染途徑而非預防病毒中國武漢肺炎爆發,民眾為防止感染引發台灣口罩之亂,豐原醫院急診室林技政主任:口罩其實是無法擋住病毒的,戴口罩的真正目的是要擋住傳染途徑,如飛沫傳染(口水、鼻涕),甚至可以阻擋別人的口臭味,減少飛沫感染風險。豐原醫院急診室林技政主任說:一般民眾常誤以為N95口罩比較緊、密合度佳、又厚,戴著它應該就可以不被病毒感染,其實只要選擇一般外科口罩就可以。一般外科口罩雖然看起來薄,但透氣度佳,只要正確遮住口、鼻,就能有效阻擋別人的口水與鼻涕,降低飛沫感染風險。外科口罩建議一天換一個一般外科口罩因為薄,一旦遇到水、分泌物或髒物卡在口罩上就應該替換,使用6-8小時候一定要更換新的,即便它看起來還乾淨的樣子,還是需要更換一片新的外科口罩使用。勤洗手才能防止病從口入為控制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衛生局徐局長提醒民眾自大陸返國14天內如出現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務必戴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有群聚感染狀況(TOCC),以利及時診斷通報,切勿自行購買退燒藥勿服用。至診所就醫也須佩戴口罩、拜年拱手不握手、日常養成量體溫、以肥皂勤洗手、減少觸摸眼鼻口、盡量不要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等習慣。呼籲民眾多加利用,相關資訊可上本府衛生局全球資訊網-最新消息(https://www. ilshb.gov.tw)或疾管署「流感防治一網通」 (https://antiflu.cdc.gov.tw/)查詢。

武漢肺炎防疫!這二事比戴口罩更重要

武漢肺炎防疫!這二事比戴口罩更重要#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董氏基金會呼籲,與其一窩蜂搶購口罩,正確的洗手時機和洗手步驟,是預防普通感冒、流感、冠狀病毒、腸病毒、諾羅病毒、輪狀病毒、A型肝炎、桿菌性痢疾和傷寒等呼吸道症狀和感染性腹瀉,還有易造成不孕症的塑化劑等環境賀爾蒙,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方法。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提醒,平日就應確實注意以下洗手時機,以減低病菌、病毒和環境賀爾蒙危害,防疫期間尤為重要:1.吃東西前:避免手上的病菌接觸到餐具和食物而帶入口中,每間餐廳都應有洗手設備。2.如廁後:洗去尿液或糞便,及掀馬桶蓋、沖水、開關門時沾染到的病菌。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避免雙手沾染的分泌物和病菌傳播。3.進出醫院前:進入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抵抗力弱的病患;離開醫院前先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回家中。4.接觸嬰幼兒前:保護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易受感染。5.外出返家時:特別是有新生兒的家庭應洗手、換衣物以隔絕由外帶回的病菌。洗手不是隨便搓二下而已洗手步驟應牢記濕搓沖捧擦,搓洗範圍包括手掌、指頭、指縫、手背和手腕,至少20至30秒,差不多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並擦乾雙手。許惠玉強調,生病的人務必戴口罩,並優先提供口罩給醫護人員、服務許多民眾的第一線人員,才能有效隔絕病毒飛沫散布,大幅降低傳播風險。一般健康民眾與其一窩蜂搶口罩、花大錢嘗試各式各樣的偏方,不如養成洗手的好習慣,才是最簡單、有效又經濟的自保良方。

諾羅病毒好發秋冬 疾管署籲勤洗手

諾羅病毒好發秋冬 疾管署籲勤洗手#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秋冬是諾羅病毒好發的季節,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10月27日至11月2日)全國門急診腹瀉就診為126,558 人次,全國近四週(第41至44週)共接獲55起腹瀉群聚通報,其中36起為校園群聚;55起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主。由於諾羅病毒傳染力強,且容易引發群聚感染,請民眾應注意個人手部衛生及飲食安全,如有腹瀉情形,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食物、接觸以及飛沫 都可能受諾羅病毒感染諾羅病毒是一群病毒,以前稱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可感染人類而引起腸胃道的發炎。疾管署表示,諾羅病毒具多種型別,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經由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手部接觸受污染的物品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黏膜、與病人密切接觸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而感染。潛伏期一般為24至48小時,通常感染後1至3天出現水瀉及嘔吐等腸胃道症狀,也可能有噁心、發燒、頭痛、腹部痙攣、胃痛、肌肉酸痛等情形,症狀可持續1至10天。加強消毒與清理 以降低病原傳播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疾管署提醒,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此外,民眾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有疑似症狀(尤其是食品從業人員),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如需外出應配戴口罩,避免傳染他人。

傷寒發生群聚 疾管署籲常洗手勿生食

傷寒發生群聚 疾管署籲常洗手勿生食#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公布一起傷寒家庭群聚,共3人確診,為北部30餘歲女性、其幼齡女兒及同住之30餘歲女性印尼籍看護,3人皆無出國史。「傷寒」由細菌引起之腸道傳染病,病原菌分別為傷寒桿菌及副傷寒桿菌。傷寒及副傷寒為全球性的疾病,多數發生於開發中國家,南亞地區、東南亞、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群島等地區有較高的感染風險。依據疾管署疫情統計資料顯示,今(2019)年截至7月15日傷寒確定病例共14例,其中4例為本土個案,10例為境外移入個案。傷寒為腸胃道傳染病,潛伏期約8至14天(可由3至60天不等),主要的傳染途徑為透過糞口途徑傳播。吃生食或食用未煮熟、遭受病患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常見病徵包括持續發燒、頭痛、疲倦、食慾不振和便秘或肚瀉(在成年患者當中,便秘較為常見;而在兒童患者當中,肚瀉則較為常見)。部分患者或會有脾臟及肝臟發大,以及在胸口、腹部和背部出現玫瑰紅色斑點的情況。嚴重個案的患者可能會有腸臟出血及穿破、神志不清等併發症,若果不及時醫治可引致死亡。預防傷寒的方法包括1)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用餐前及如廁後應確實洗手。2)食物應選用熟食,避免食用生菜或未完全煮熟的海鮮。3)用煮沸的開水或包裝完整的飲品;避免飲用加入冰塊的飲料。4)不食用路邊攤販賣的食物或飲料;不食用已去皮或削好的水果。建議於出國前施打疫苗疾管署呼籲,計劃前往較偏僻或衛生條件較差的小型都市、村落的民眾(如探親、志工活動、背包客等),出國前至旅遊醫學門診向醫師諮詢,評估接種傷寒疫苗(施打後14天可產生免疫力,建議成人及2歲以上兒童施打)。傷寒疫苗僅可保護人體免於傷寒桿菌的感染,但無法阻斷其他細菌的侵襲。另旅途中仍應留意飲食安全及落實正確勤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降低感染風險;返國後如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及飲食史。

腸病毒重症前兆 勤洗手最有效!

腸病毒重症前兆 勤洗手最有效!#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許雅茹/綜合報導)疾病管制署表示,國內上週雖無新增腸病毒併發重症個案,但目前為腸病毒流行期,且近期國內腸病毒71型病毒檢出個案數及比率持續增加。因腸病毒對學齡前幼兒健康威脅較高,醫師王麗君向大家說明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及腸病毒預防方法。重症前徵兆:嗜睡、意識不清、持續嘔吐王麗君醫師指出,5歲以下嬰幼兒因免疫力發展尚未健全,感染腸病毒後易併發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肢體麻痺等重症,如發現嬰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往醫院接受治療,以獲得及時的治療。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此外,病毒也會透過產前母嬰垂直傳染、生產過程中接觸受病毒汙染的母體血液、產道分泌物、糞便等途徑傳染給新生兒,或出生後接觸腸病毒患者而感染腸病毒。提醒準媽媽懷孕期間、生產前後應做好手部及呼吸道衛生,減少出入人多和空氣不流通的場所,並儘量避免與患者接觸。產前14天至分娩後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肌肋痛等症狀,或家中有其他幼童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以及教托育機構不可掉以輕心,應隨時留意幼童及學童衛生及健康。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正確勤洗手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如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落實「生病不上課」並避免與其他幼兒接觸,以降低交叉感染的機會。

對抗腸病毒 7大護法全公開

對抗腸病毒 7大護法全公開#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腸病毒是一群60幾種病毒的總稱,每年的4至9月是腸病毒的流行高峰季節,即使得過一種腸病毒,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腸病毒主要是經由糞口、飛沫、接觸病患的口鼻分泌物而傳染,小孩和大人都可能被感染。建議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徹底預防腸病毒來襲。小孩沒出門也會得腸病毒腸病毒是可以存活在物體表面的,包含手扶梯、電梯樓層按鍵、滑梯扶手、公車拉環等,所以寶寶即使只是路過管理室拿取包裹、到樓下社區玩耍都算是出過門,並不是沒上學就不會得腸病毒,即使寶寶真的沒出門,大人外出上班,回家沒洗手就抱寶寶,依然有可能讓寶寶染上腸病毒的風險。大人染上腸病毒時,大多是沒有症狀或只有類似上呼吸道感染(例如:咳嗽、流鼻水等)的症狀,因此容易輕忽而傳染給家中的小孩。小孩常見的腸病毒症狀有發燒、口腔後部、手掌、腳掌及膝蓋及臀部周圍出現小水泡、紅疹子。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抽搐、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等症狀,有可能是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立即就醫。預防腸病毒7大重點:腸病毒經由口、飛沫、接觸之途徑傳染,腸病毒的潛伏期約為3到6 天。 傳染能力最長可以存在呼吸道中1至3星期,且好發於5歲以下幼兒,又容易造成群聚傳染。1.經常正確洗手,並養成不亂摸口鼻的習慣。2.照顧或接觸幼童者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幼童。3.居家環境與兒童玩具常清洗、消毒,勿放入口中舔咬。4.注意居家環境清潔衛生及保持良好通風。5.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擁擠之公共場所及與疑似感染者 (家人或同學)接觸。6.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及充足睡眠,以提昇免疫力。7.生病時,應儘速就醫,並請假休息。加強預防 剋除腸病毒提醒家長與幼托機構應預防重於治療,教育小朋友平時養成勤洗手、咳嗽時應以手帕或衛生紙掩口鼻等咳嗽禮節、定期以500ppm漂白水進行環境消毒。若不慎感染腸病毒,應落實請假在家隔離至少7天。

發票收據含雙酚A 勤洗手護健康

發票收據含雙酚A 勤洗手護健康#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雙酚A(bisphenol A, BPA)為環境常見的毒性化學物質又稱之為酚甲烷,為一種化工原料。在人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問題。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提醒家長,除了以往大家熟悉的塑膠材質容器外,罐頭內壁塗層的原料之一、電子發票、ATM提款明細、信用卡簽帳單等都可能含有雙酚A,接觸這些紙張後務必先洗手再吃東西,以免把雙酚A吃下肚。收據批價單 皆含雙酚A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雙酚A結構類似雌性激素,被視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除了會造成生殖發育功能混亂,甚至與成人的第2型糖尿病及心臟疾病有關。隨著雙酚A運用愈來愈廣泛,除了常作為聚碳酸酯塑膠材質原料之外(PC塑膠容器、PC塑膠奶瓶),生活周遭含有雙酚A的日常用物似乎無所不在,例如:隨處可見的電子發票、ATM提款明細、信用卡簽帳單等,甚至醫療機構掛號、檢查及批價等抽號紙張大都是含有雙酚A的感熱紙。雙酚A遇熱與油脂 釋出量高10倍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主任李敏駿醫師提醒,含雙酚A的物品遇熱與油脂或經搓揉、或在陽光下曝曬,雙酚A釋出量比乾燥時要高出十倍,不論業者或顧客都要特別注意,拿感熱紙時手要保持乾燥。有些家長想讓子女學習社會人際互動,會讓孩子去櫃台付錢、取食,卻忽略孩子拿到發票跟食物後,可能沒洗手就直接進食,相對危險性提高,建議叮嚀孩子先洗手後再吃東西,避免潛在接觸與吃進雙酚A風險。此外也建議民眾避免使用塑膠材質容器具進行加熱或長時間之陽光直接曝曬,如發現塑膠餐具上有刮傷、霧面或變形時,應立即汰換。

夏季腸病毒發威中 更衣洗手不可少

夏季腸病毒發威中 更衣洗手不可少#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5月12日至5月18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共計8,549,較前一週增加19%,近期就診人次持續上升;今(2019)年累計11例腸病毒併發重症病例,以感染腸病毒71型為多。由於成人感染腸病毒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因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家中幼兒,因此疾病管制署特別提醒,民眾外出返家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機會。每年腸病毒的疫情總在3-4月後,但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都有感染案例發生,因此家中有幼兒的家長都要特別警戒。一般孩童如果得到腸病毒,約在一個星期左右就會痊癒,常見的表現為發燒及一般感冒症狀、手足口病、皰疹疱疹性咽峽炎等。如何預防腸病毒呢?1.勤洗手,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並時常清潔個人隨身用品。2.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飲食除蛋豆魚肉類外,也要多吃青菜水果。3.保持生活空間整潔與通風,勤清潔可避免病毒殘留,降低傳染的機會;保持空氣流通可避免群聚感染。4.避免出入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降低病毒傳染機會。5.配戴口罩,出入公眾場合或人潮擁擠的場所,如捷運上、公車上、演唱會等,戴上口罩準沒錯。6.哺餵母乳,新生兒可多餵母乳,提高嬰兒的抵抗力。7.到家先更衣或盥洗,若家中有嬰幼兒或孩童,可降低外界病毒的傳染。8.兒童玩具要注意,避免孩童放入口中,並且定期清洗。尤其是帶毛玩偶,可避免病毒殘留及過敏的發生。疾管署呼籲,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併發重症高危險群,一旦出現嗜睡、意識改變、活動力不佳、持續嘔吐、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若未及時治療易引發腦幹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與肺出血等重症,提醒民眾應留意家中幼兒健康,如發現有上述前兆病徵,應儘速送大醫院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