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

限水手部衛生不打折 勿讓腸病毒有機可趁

限水手部衛生不打折 勿讓腸病毒有機可趁#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國內正值缺水旱象,部分地區已實施限水措施,隨著氣溫逐漸上升,5月至6月將進入腸病毒流行季,若因此忽略手部衛生,將容易引起校園腸病毒疫情。衛生福利部表示,限水期間應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正確觀念,節約用水固然重要,但手部衛生絕不能因此打折。正確洗手5步驟:濕、搓、沖、捧、擦腸病毒適合在濕熱的環境中生存與傳播,多數的腸病毒感染者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容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所以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學校、幼兒園及托育機構要特別注意防範,落實勤洗手,才能降低密切接觸時感染與傳播的機會。提醒民眾,限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仍請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洗手;如無自來水,但仍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時,可泡製3至5ppm含氯漂白水置於附有水龍頭之儲水桶,自龍頭流出供洗手之用,先用小水量沾濕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打開儲水桶水龍頭以少量水沖洗雙手,最後再以清水洗掉殘留的漂白水。 

腸病毒疫情升溫 把握五大洗手時機助預防

腸病毒疫情升溫 把握五大洗手時機助預防#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每年到了夏季、初秋,就是腸病毒猖獗的大好時機!根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疫情正持續上升中,且即將進入高峰期,因此,為了預防它找上門,除了要確實做到正確洗手:濕、搓、沖、捧、擦外,也要把握好洗手的五大時機,包括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守護自己與他人健康。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為腸病毒病徵腸病毒是臺灣的季節性流行疾病,由於腸病毒不單是公共衛生課題,所以,校園也扮演的關鍵角色,若要成功防治腸病毒,校園需全力配合。另外,彰化縣衛生局表示,腸病毒每年對社會來相當程度的衝擊,若家中嬰幼兒被診斷為腸病毒時,應在家休息,不要上學,且儘可能不讓病童與其他幼童同室,並儘量減少接觸,病患之排泄物應小心處理,處理完畢也要立即洗手;並請注意觀察家中患者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例如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盡速到醫院接受適當的治療,以免錯過最佳的黃金時間。

腸病毒流行期報到 勤洗手防感染

腸病毒流行期報到 勤洗手防感染#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已進入腸病毒流行高峰期,隨天氣逐漸變暖,腸病毒日趨活躍,感染個案將逐漸增多,而近期主要流行的病毒株為克沙奇A型,因此,提醒民眾應多注意個人衛生,並正確勤洗手,以防腸病毒趁虛而入。落實清潔環境與玩具 可降低疫情危害為因應腸病毒流行期來臨,台東縣衛生局已完成國小、幼兒園、托嬰中心所等機構之洗手設備及衛教宣導查核,落實勤洗手,以及環境、教具及玩具清潔消毒工作,提供幼學童衛生的學習環境,亦針對兒童常出入的公共場所如百貨賣場、餐廳等地加強衛生督導查核,期能於腸病毒流行期間,有效確保小朋友健康,降低疫情對社會的危害與衝擊。出現手腳無力、肌抽躍 應立即送醫治療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最容易傳播,例如:家庭與校園、安親班等,因此,民眾要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務必都要正確洗手。若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應配合「生病不上課」原則,讓病童適當休養,避免傳染給其他同學,並注意觀察家中病人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第三階段限水啟動 衛生清潔還是不可少

第三階段限水啟動 衛生清潔還是不可少#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因旱象未能解除,第三階段限水,確定於明日開始實施,也因此限水期間,雖水的確省了,但各種環境衛生問題,恐怕會趁勢竄起,國民健康署提醒,限水期間,務必多加留意以下事項。想省水?還是得勤洗手才行1) 個人衛生不能忽略,水龍頭加裝節水裝置,洗澡改淋浴。2) 進食前、如廁後以肥皂洗手,「濕潤、泡沫、搓揉、沖洗、乾燥」步驟不能少,避免水量減少影響洗手潔淨度而引起腹瀉或結膜炎等。無水時建議使用酒精性乾洗手液。3) 注意儲水容器的衛生安全,避免供水受到生物性或化學性污染。4) 乾旱期間可能導致空氣品質惡化,如揚塵及懸浮微粒濃度增高,會刺激眼睛、支氣管與肺部,進而使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惡化,及提高急性呼吸道感染風險,建議民眾外出時應戴口罩,並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尤其是老人和兒童,或慢性疾病患者等敏感性族群。 

勤洗手、打疫苗 預防流感免驚慌

勤洗手、打疫苗 預防流感免驚慌#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流感是冬天主要的傳染疾病之一,而疾管署今年度採購的公費流感疫苗,使用率已達9成以上,將持續至疫苗用完為止,雖然國內目前流感疫情仍處低點,但近日寒流一波接一波。因此,呼籲符合公費條件但尚未接種的民眾儘快接種,另目前北美地區已進入流感流行,歐洲及東亞地區流感疫情逐漸升溫,提醒民眾前往當地務必注意防範,以降低感染風險。疾管署預計 流感疫情將逐漸增加疾管署表示,國內上週類流感急診病例百分比為8.82,社區流感病毒陽性率約為2.8%,雖較去年同期低,但均較前一週增加,預期疫情將逐漸上升,自今年8月起,全國已累計53名流感併發重症病例,其中14名死亡,且個案皆有慢性病病史。另截至目前北半球流感病毒整體活躍度呈上升趨勢,北美地區已進入流行期,歐洲及東亞地區流感疫情亦逐漸升溫,流行型別均以H3N2型為主,因此,提醒民眾,應把握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權利儘速接種,如需前往流感流行地區,請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防護措施,以避免感染。

腸病毒流行期 落實洗手5時機防感染

腸病毒流行期 落實洗手5時機防感染#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9月開學季亦是腸病毒流行期,開學後學童間的密切互動將助長腸病毒的傳播,也會增加家庭及社區的感染機會。提醒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正確教導學童正確勤洗手,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落實「生病不上學」,使用「漂白水加水稀釋」消毒。依據疾病管制署表示,今年全國累計共5例腸病毒重症個案,造成1名嬰兒死亡,其餘4名個案均順利康復。金門縣衛生局表示,已接獲校園通報腸病毒輕症個案,衛生局提醒,大人小孩務必要落實正確洗手五時機,即在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看病前後、上廁所後、擤鼻涕後,以及洗手五步驟:濕、搓20秒、沖、捧、擦等衛生習慣。被傳染者 病毒量恐增加家中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輕症時,應立即主動告知校(園)方,並請假在家休息。學校方面,除確實通報外應定期進行消毒工作,建議可用市售漂白水進行擦拭,而消毒水的稀釋比例為漂白水20cc加上清水2000cc調製而成。衛生局提醒:多數人感染腸病毒時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常見症狀有手足口症、泡疹性咽峽炎等,約7~10天即可痊癒,家中有多名孩童者,應盡量隔離避免接觸患者,因第2個病患其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較高,嚴重程度可能提高。

清水不夠!肥皂洗手20秒才能預防疾病

清水不夠!肥皂洗手20秒才能預防疾病#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候異常導致高溫潮濕的環境容易使致病的微生物滋生,不論是工作活動、調理食物或飲食都會使用雙手,所以手部清潔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防止食品中毒及傳染病。但據了解目前國人對於「洗手」的觀念並不是十分清楚,因此以下幾個訊息不可不知:勤洗手 預防皮膚、眼部感染 1)只用清水洗手是不夠的/社會大眾人士普遍只用清水洗手,但這遠遠不及使用肥皂(包括洗手液)洗手來得清潔和衞生。2)用肥皂洗手有效預防疾病/可預防腹瀉、急性呼吸道感染、腸道蠕蟲及皮膚及眼部感染。經常洗手更能預防皮膚和眼部感染、腸道寄生蟲滋生、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和禽流感等疾病。3)如廁後、替兒童清潔(或接觸過糞便)後和處理食物前是用肥皂洗手的關鍵時刻/雙手是病菌傳播的主要途徑,因此確保所有人在關鍵時刻洗手是非常重要的。基隆市衛生局也提醒,雙手是人與人之間傳播病菌的主要途徑。雙手接觸過人類或動物糞便、體液,或受污染的食物或食水,若沒有使用肥皂清潔乾淨,細菌、病毒和寄生蟲便有機會經雙手傳播給他人。懂得在關鍵時間如進食前及如廁後,用肥皂,洗搓手部20秒,再沖洗雙手,就能避免細菌傳播。

養成洗手習慣 降低5成腸病毒發生率

養成洗手習慣 降低5成腸病毒發生率#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雖然,暑假雖然已接近尾聲,但有許多夏天好發的疾病仍然不可輕忽,像是學童開學後,常常因為群聚接觸的機會增加,而提高了病體交互感染的風險,尤其是夏季好發於兒童的腸病毒。根據門諾醫院的資料顯示,今年截止至今0~15歲的兒童,約有十位病童因為病毒感染而住院,雖然數量不算多,但每年的六到十月的夏季,為腸病毒的好發季節,所以,提醒家長與小朋友都不容忽視。除了手足會出現水泡外 口部也會出現病毒徵象門諾醫院黃小燕護理長表示,這季來到病房住院的小朋友,似乎不像典型的手口足症狀那般顯著,但就算手足部分沒有出現明顯的水泡,口部仍有明顯腸病毒的徵象,這也是家長們容易輕忽的地方,而腸病毒預防的方法,目前仍以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同時也應避免接觸其他病童,這些都是最直接的措施。腸病毒好發每年夏、秋季 多發生於10歲以下兒童腸病毒好發於每年的夏季跟初秋,傳染途徑為接觸的口鼻分泌物、糞便、飛沫等,且多發生於10歲以下之小朋友,潛伏期約3~5天,大部份幾天後便會自然痊癒。此外,腸病毒的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7~10天。少數個案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胞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據衛生福利部的資料顯示,目前腸病毒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之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唯有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才能減少被傳染的機會。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 可減少9成兒童死亡率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若可以透過肥皂以及適當的洗手方法,來養成洗手的習慣,其實可以減少約53%兒童罹患上肚瀉、腸病毒等病症達。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世界上約有1800萬兒童死亡,而當中90%是五歲以下的幼童,若可以從小培養孩子洗手的良好習慣,至少可以拯救達一半的兒童。對此,門諾醫院護理師表示,洗手的正確方式應為「濕、搓、沖、捧、擦」五字訣,且應在5個時機前一定要洗手,以避免受到病毒感染,罹患腸病毒:1)吃東西前/生活環境中,存在許多看不見的細菌、病毒,雙手於不知不覺中會接觸、沾染,吃東西時雙手難免接觸到食物,容易藉由手將病菌帶入口中,因此,不論是使用餐具或用餐前,都要洗手。2)照顧小孩前/嬰幼童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容易受到病菌感染而生病,因此大人或孩童返家後應先更衣洗手,而嬰幼童照顧者於摟抱、親吻或餵食嬰幼兒前,也應先洗手。3)看(探)病前後/無論是病患或陪同家屬,進入醫院前應洗手,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以保護醫院內其他抵抗力弱的病患,而看病後、離開醫院前也要洗手,洗掉手上看不見的病菌,保護自己,也避免把病菌帶回家中。4)如廁後/如廁過程中,雙手難免會接觸到尿液或糞便,甚至在翻馬桶蓋、開關門、沖水等動作時也可能沾染到病菌,因此上廁所後應洗手。 5)擤鼻涕後/當手接觸到口鼻分泌物,特別是有呼吸道症狀時,口鼻分泌物含有大量病菌,即使用手帕、衛生紙等擤鼻涕,雙手仍可能沾染分泌物或病菌,所以一定要洗手,避免病菌傳播。洗手乾溼之分 可依情況而定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提醒民眾,就是洗手有分濕洗手(用肥皂和水)及乾洗手(含酒精成分殺菌液的洗手液),若雙手有明顯的髒污或是手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沾到、照顧及患有腸病毒或諾羅病毒的親人朋友等,必須要使用濕洗手,整個濕洗手的過程大約需要40~60秒;其他情況,乾洗手或溼洗手一樣好,若是您使用的是含有酒精成份的溶液進行乾洗手,則要搓揉20~30秒直到完全揮發為止即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