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

勤洗手竟「洗到指甲變形」?醫教你:3招正確洗手法

勤洗手竟「洗到指甲變形」?醫教你:3招正確洗手法#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雖已漸趨穩定,民眾仍需齊心努力防疫,「勤洗手、戴口罩」已成為防範感染最基本有效的生活習慣。然而,在民眾養成洗手習慣的同時,卻陸續有病患因指甲周圍又紅又腫,至皮膚科門診報到。「指甲有點紅腫、有點痛?」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醫師趙元甄指出,這很有可能是慢性甲溝炎症狀。慢性甲溝炎的成因是長期、反覆接觸刺激性物質及過敏原,例如:清潔劑、水、及化學物質等等,好發於家庭主婦、醫事人員、廚師、清潔人員、美髮師等工作中常需要接觸刺激性物質的族群。「然而在疫情期間,民眾更加注重手部的清潔,洗手的次數變多、時間也變長。」趙元甄表示,近期因慢性甲溝炎而上門求診的病患增加,不再僅限於特定族群。醫提勤洗手「正確3方法」預防慢性甲溝炎趙元甄解釋,不同於急性甲溝炎有更強烈紅、腫、熱、痛和化膿的表現,慢性甲溝炎的症狀包含指甲周圍長期發紅腫脹、觸壓會有輕微疼痛、甚至指甲變厚變形,此外也可能伴隨念珠菌感染。趙元甄也建議民眾可以透過3方法,來預防或減緩慢性甲溝炎:1. 減少水和清潔劑的非必要碰觸。洗碗或工作時,請先戴一層棉手套吸汗,外面再戴橡膠手套,以保護雙手。2. 洗手時使用低致敏性清潔劑,水溫應適中、不要太燙,並確實將清潔劑沖洗乾淨。3. 洗手後要將雙手擦乾,並塗上護手霜或凡士林,滋潤雙手,指甲周圍也別忘記一起保養。以上3個方法,除了減緩慢性甲溝炎所帶來的不適,對於勤洗手引發的手部紅癢乾裂,也有幫助。趙元甄提醒,若症狀未有改善、或有持續惡化情形,應盡快至皮膚科尋求專業協助。

水情吃緊不忘洗手 防疫醫師傳授3撇步

水情吃緊不忘洗手 防疫醫師傳授3撇步#洗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全台水情嚴峻,4/6起苗栗、台中及北彰化地區開始實施「供5停2」民生限水措施,衛福部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提醒,民眾於限水期間仍應注意衛生、勤洗手,並傳授洗手3撇步,以預防傳染病。1.限水期間,如轉開水龍頭還有水依「濕、搓、沖、捧、擦」五步驟洗手,勿將水龍頭的水量轉到最大,勿長開洗手,避免塗抹過多肥皂或清潔劑,抹濕、沖洗時,儘量將水量轉小。2.沒有自來水,但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可泡製3至5 ppm含氯漂白水置於附有水龍頭地儲水桶,先打開儲水桶水龍頭,用小水量含氯漂白水沾濕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以少量含氯漂白水沖洗雙手,最後以清水洗掉殘留漂白水。3.無法取得清水且手部無明顯髒污可使用酒精含量75%的酒精或乾洗手清潔雙手,務必搓至完全乾燥為止;由於酒精對諾羅病毒及腸病毒消毒效果有限,且無法取代正確洗手步驟,提醒民眾如未正確洗手,仍應避免用雙手接觸口鼻、眼睛或照顧嬰幼兒。飲水務必煮沸或喝瓶裝水 儲水應加蓋且勿超過3天除了手部衛生,林詠青提醒,飲水及飲食衛生也要多加注意,務必飲用煮沸的開水或市售瓶裝水;用餐時應以熟食為主,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等高風險食物。民眾儲存用水時應將容器加蓋,且儲水時間勿超過3天,儲水容器應每周刷洗一次,避免污染及孳生細菌或病媒蚊。如使用地下水做為備用水源,應先進行地下水井與化糞池滲漏及其他可能污染源的檢查及維修,以確保用水衛生安全;未經消毒與水質檢驗合格的地下水,應僅供沖廁或澆灌使用,不可做為餐廳、廚房、飲水機或洗手台等用水。

限水衛生清潔怎麼辦?學會這3種洗手方式

限水衛生清潔怎麼辦?學會這3種洗手方式#洗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去年國內無颱風侵襲,今年西北部地區連月降雨量少,導致部分縣市已實施減壓、減量供水或停止非急需或非必要用水。雖然國內流感及腸病毒疫情低緩,但腹瀉疫情仍處於相對高點,疾管署呼籲,民眾於水資源較為緊繃之際,仍應落實「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觀念,勿因節水而忽略手部衛生,同時也要注意儲水方式避免病媒蚊孳生,降低感染與傳播風險。酒精對諾羅及腸病毒消毒效果有限 若未正確洗手別接觸嬰幼兒疾管署表示,民眾在限水期間,可視下列三種狀況進行手部清潔:1.轉開水龍頭還有水: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洗手,但勿將水量轉到最大,搓揉手部時先關掉水龍頭,勿塗抹過多肥皂或清潔劑。2.沒有自來水,但仍有其他儲水或乾淨水源:可泡製3至5 ppm含氯漂白水置於附有水龍頭之儲水桶,先打開儲水桶水龍頭,用小水量含氯漂白水沾濕雙手搓揉約20秒後,再以少量含氯漂白水沖洗雙手,最後以清水洗掉殘留的漂白水。3.無法取得清水且手部無明顯髒污:可使用酒精含量75%的酒精或乾洗手清潔雙手,並搓至完全乾燥為止。由於酒精對諾羅病毒及腸病毒消毒效果有限,且無法取代正確洗手步驟,提醒民眾如未正確洗手,仍應避免用雙手接觸口鼻、眼睛或照顧嬰幼兒。每周刷洗儲水容器內壁 避免病媒蚊孳生此外,民眾採取節水措施時,應做好配套管理,貯存雨水或回收水再利用時,應將儲水容器加蓋,且每周徹底刷洗容器內壁一次,避免病媒蚊孳生,降低登革熱發生的風險。(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照顧腸病毒孩子沒洗手就抽菸 父也中招

照顧腸病毒孩子沒洗手就抽菸 父也中招#洗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34歲陳姓男子日前照顧感染腸病毒的孩子,疑因照顧完沒有洗手就到外面抽菸,手指與唾液接觸後,自己也感染了腸病毒,醫師表示,預防腸病毒要勤洗手。抽菸手指與唾液接觸感染入冬後,除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外,腸病毒也呈現緩升趨勢。衛福部豐原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馬瑞杉表示,該名患者在抽菸的過程中,手指與唾液的接觸進而感染,雖然大人感染腸病毒的症狀比較輕微,但是若過去沒有得過這類型的腸病毒,還是有可能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症狀。該名患者的手、腳有明顯疹子及喉嚨痛症狀,當疹子好一點時,出現手腳脫皮、癢、痛,指甲碎裂情形,馬瑞杉指出,因為腸病毒可以細分到100種以上的分型,少數的腸病毒會在亞急性期出現以上症狀,這些情況都屬於病毒感染的表現過程,大約維持一至二周時間就可慢慢恢復。發病兩周內會傳染他人 勤洗手是最有效預防方法馬瑞杉表示,大人感染腸病毒,病毒仍會在口腔、糞便一段時間,發病後一周的傳染力最強,兩周內還是有機會傳染給別人,即便狀況改善還是有傳染機會,最好的預防方式還是勤洗手、戴口罩。馬瑞杉建議,腸病毒為飛沫傳染、糞口傳染,即將進入年節期間,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勤洗手,進出公共場所戴口罩,避免接觸患有腸病毒的病童,環境可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擦拭。

糾正孩子3個習慣 別讓病毒有機可趁

糾正孩子3個習慣 別讓病毒有機可趁#洗手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經歷史上最長寒假後,下周即將開學,目前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同時也是流感的流行期,學童常見的三種不良衛生習慣,包括東摸西摸、手濕就好、口罩亂戴,建議家長及早提醒糾正,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別讓病從口入。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表示,門診觀察發現學童常有以下三種不良衛生習慣:1.東摸西摸忘洗手戴季珊醫師說,有些不良習慣需要一再提醒糾正,像是東摸西摸,看見有興趣的物品就去摸,在診間常看到孩童看到沒見過的物品就伸手想拿起來玩,或是反覆碰觸樓梯扶手、電梯按鈕等,但卻不記得摸過要洗手,之後鼻子癢、眼睛癢就用手揉,將病菌帶進體內。此外,孩童有時使用餐具不靈活,就會用手取食,往往未洗手將病菌一起吃進肚子。2.洗手只顧手濕就好有些學童洗手是手有濕就好,但要達到清潔效果一定要使用洗手乳或肥皂,加上搓揉至少30秒以上(約唱2次生日快樂歌)再用清水洗淨,將雙手擦乾。「濕搓沖捧擦」及「內外夾弓大立腕」兩個口訣能幫助記得如何把手洗乾淨。3.口罩淪為裝飾品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時,應戴口罩,戴口罩前先把雙手洗淨,戴上時要確認口罩有貼合臉並罩住口鼻,口罩戴在下巴或露出鼻孔是無法發揮功用的。另外,在脫口罩時要抓耳掛將口罩由內向外反折後,再丟入垃圾桶並清潔雙手,以免手上沾染病菌。戴季珊醫師提醒,平時規律作息、飲食營養均衡、適當運動,都能提升免疫力,降低生病的機率。

常洗手防疫很重要 3法減緩皮膚不適

常洗手防疫很重要 3法減緩皮膚不適#洗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勤洗手是防疫的不二法門,但有些人頻繁洗手卻容易有皮膚不適的問題,該怎麼辦?世界衛生組織指引指出,這在醫護人員很常見,洗手引發的皮膚問題,最常見是「刺激性接觸皮膚炎」和「過敏性接觸皮膚炎」,避免法則有三:選擇刺激性較小的清潔產品;避免增加皮膚刺激性的行為;在洗手後使用保濕護膚品。多洗手皮膚不適 情況有這兩種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刺激性接觸皮膚炎」會產生、乾燥、刺激、瘙癢,甚至破皮和出血等症狀;原因是清潔品中的某些清潔或抗菌成分,容易洗掉皮膚表面的油脂層,且逐漸向皮膚深層侵蝕。尤其在乾燥的季節,這種情況會加劇,損壞皮膚。這各種清潔品中,實驗顯示,酒精對於手部的耐受性相對較好。而碘類溶液刺激性稍高,刺激度高至低依序是氯己定、氯二甲酚、三氯沙和酒精。至於「過敏性接觸皮膚炎」,症狀輕重不等,嚴重可能引起呼吸道窘迫等,症狀發生當下,可能是延遲性的接觸性皮膚炎,也可能立即的接觸性蕁麻疹,常常是清潔品中的香料和防腐劑引起。避免法則有三 減緩洗手皮膚不適如何避免洗手引發的皮膚不適,世界衛生組織指引建議:選擇刺激性較小的清潔產品:若肥皂會引起不適,就選擇酒精類的清潔品替代。在醫療院所等場合,沒有一件產品是零風險的,可提供多種替代產品。避免增加皮膚刺激性的行為:肥皂洗完手前後,沒必要再使用酒精類產品,反刺激引起皮膚炎,此外,洗完手後,在溼答答的狀態戴手套也容易引起不適。在洗手後使用保濕護膚品:洗手後的皮膚狀態,會因為氣候、個人膚質而有所不同,有些研究發現,皮膚較深的護士,洗手引發的不適的機率,較皮膚較淺的護士低。這類會有不適的人,可能需要額外的皮膚保濕。保濕乳和保濕霜通常包含保濕劑、脂肪和油脂,有助皮膚保溼,並補充皮膚的油質保護層。許多研究都顯示,使用保濕產品,有助緩解洗手的皮膚不適。參考資料:1. WHO Guidelines on Hand Hygiene in Health Care: First Global Patient Safety Challenge Clean Care Is Safer Care.(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酒精買不到?自製消毒液正確打掃防疫

酒精買不到?自製消毒液正確打掃防疫#洗手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台灣各地口罩、酒精甚至抗菌濕紙巾皆開始缺貨,但你知道嗎?其實正確的打掃法,跟洗手、漱口一樣重要!日本醫療級專家松本忠男便提醒,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打掃方式,例如「用抹布來回擦拭」、「酒精能消毒諾羅病毒」、「抗菌紙巾可殺菌」等,有可能越掃越不乾淨,反而容易生病。醫院工作超過30年的醫療級專家松本忠男,撰寫了《健康掃除力:醫療級專家教你30個不生病的居家清潔妙方!》一書,他致力研究如何打造「更衛生、舒適」的環境,除了引用論文、科學理論數據,更融入他數十年來豐富的打掃經驗,NHK、TBS等日本各大電視台皆爭相邀請他上節目傳授掃除祕訣。對抗病毒:擦拭方式、消毒劑比例、抗菌濕紙巾成份都很重要《健康掃除力》提到,若要消毒環境,重點在布巾要「朝同一方向擦拭」。若像是汽車雨刷那樣來回擦拭,那麼附著在布巾末梢的細菌以及病毒,可能會再次附著在打掃處,反倒越擦越髒。松本忠男也特別強調,不是所有病毒都可以用酒精殺死。許多病毒都被稱之為「包膜」的脂質膜所覆蓋,例如流感和德國麻疹;但也有少數如腸病毒、諾羅病毒沒有包膜的類型。針對酒精起不了效用、沒包膜的病毒來說,有更強力殺菌效果的次氯酸鈉(家庭用漂白劑)則非常有效。可以將家庭用氯系漂白劑稀釋為0.02%,以布巾的同一面朝同方向消毒擦拭。衛福部2月1日也在臉書粉專發文,鼓勵民眾可以用含氯漂白水來調製消毒劑,做為居家環境、物品消毒用。松本忠男提醒,含氯消毒液的氯氣濃度會隨時間降低,應該使用前再做稀釋,而不是做好一大桶放著;且因濃度低,妥善使用就不會對人體有害。而75%酒精在台灣已經大缺貨,同樣引發搶購潮的「抗菌濕紙巾」,松本忠男則提醒,其酒精含量可能不到30%,不具有殺菌效果。他說,不要想著「有加酒精就安心」,得注意有無添加除菌成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