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

濫用類固醇 當心變胖、造成糖尿病#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老年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骨質疏鬆引起骨頭上的疼痛,都可以藉著服用含有類固醇的藥物而達到抗發炎效果,使疼痛能得到緩解,也因為其效果神速,而且服用的人會精神變好而贏得「仙丹」的美名。正常人本身有一內分泌的器官稱為腎上腺,位於腎臟上方,左右各一,腎上腺所分泌的賀爾蒙其中之一,就是可體松,俗稱的類固醇。坊間常有一些標榜治療關節酸痛的用藥,有些藥者或醫生會在其內添加類固醇成份,而未告知使用者,若長期自我使用類固醇會干擾自身可體松的分泌,而可體松在體內的濃度過多或不足都可能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濃度過高可能造成食慾變好體重增加,身軀變胖,尤其是腹部,四肢則變得較細瘦,主要是脂肪移積到腹部所致,也會造成鹽分及水份的滯留而造成高血壓;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糖尿病高血糖血症等,但如濃度不足,可能會造成患者食欲不振、影響消化吸收,造成患者終日無力。類固醇既可殺人又可救人,在有經驗的醫師謹慎使用下就是治病救人的恩物,但使用不當卻是殺人的利器。濫用類固醇固然不對,但碰到當用類固醇才能控制的疾病,基於考慮,必需使用類固醇時,病人應信任專業人員,萬不得已時還是要面對藥物的一些負作用,否則可能導致病情更加惡化。

美國麻州調製類固醇遭汙染 台灣未進口

美國麻州調製類固醇遭汙染 台灣未進口#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關媒體報導美國麻州新英格蘭藥品調製中心(New England Compounding Center,NECC)所調製的類固醇(成分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注射劑受到真菌污染,造成病人感染真菌性腦膜炎以及死亡事件,美國NECC已主動緊急回收所有可能受汙染的調製藥品,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仍在調查事件發生原因。對此,衛生署表示,我國並未核准自美國輸入含有methylprednisolone acetate成分針劑之藥品,以及專案進口至台灣,請民眾放心。衛生署指出,我國藥品調製行為(例如錠劑磨成粉劑,全靜脈營養輸注調製TPN、癌症化療藥品調製),須由醫師診治病人開立處方箋,藥師依據醫師處方就食品藥物管理局所許可的藥品,按病人特殊需求,改變原藥品劑型或配製成新製品,給藥的對象僅限於院內診治的病人。而美國的藥品調製中心(compounding center)所調製藥品,可以就不同醫院需求供應給多家醫院病人使用。為避免美國調製藥品汙染事件之發生,食品藥物管理局已發函通知藥師、醫師與醫院公學協會轉知醫院、診所、藥局,如需調製藥品,應注意調製作業流程避免汙染情形發生。衛生署表示,依據現行規定,我國醫院調製病人所需藥品,除應遵守藥品優良調劑作業準則,遵循院內所訂之標準作業程序標準作業程序,另在醫院評鑑基準有關用藥安全章節,已規範醫院訂定化學治療藥品及特殊混合注射藥品之調劑及給藥作業程序,以確保病人用藥安全與品質。

施打類固醇止關節痛 恐導致連續發燒

施打類固醇止關節痛 恐導致連續發燒#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沒有感冒或病因的發燒要特別當心!衛生署豐原醫院表示,最近發現兩名住院患者,不明原因發燒但沒有明顯發炎現象,院方召集多科醫師共同會診後發現,兩名患者皆有因關節炎或其他疾病產生疼痛,而長期固定到診所施打類固醇的習慣,豐原醫院感染科王唯堯主任表示,長期仰賴施打類固醇來止痛的結果,最後會導致腎上腺功能不全,而產生持續發燒現象。感染科王唯堯主任表示,兩名不明原因發燒的患者,其中一名為69歲女性,本身有關節炎病史,每當感到身體不適,即會至住家附近的診所打針,打完後覺得很舒服,但症狀緩解2~3天後又再去打,一星期平均會施打1~2次。另一名70多歲男性患者,亦有長期到診所施打止痛針的習慣。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作用機轉為抑制發炎因子與疼痛因子的產生,藥理學的作用為止痛與抑制發炎藥物,因此在臨床應用於多項發炎性疾病如骨關節炎、痛風、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原發性和續發性的腎上腺功能不全等疾病,於臨床可見水牛肩、月亮臉、中央型肥胖、皮膚細緻且多處皮下瘀血與紫斑、間歇性和長期的不明原因發燒或血壓偏低等症狀和徵候。 王唯堯醫師也呼籲,民眾若有因為疾病導致的疼痛,應先尋求專科醫師診治,讓導致疼痛的問題獲得控制,長期靠打針止痛的治標方式不能有效解決疾病問題,若非遵照醫囑與符合適應症的狀況下,長期且大量使用類固醇藥物反而會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雖然打針吃藥後感覺非常舒服,但是長期的副作用卻不容小覷。

大陸中藥「全蝎筋骨通」含類固醇 民眾勿購不明藥物

大陸中藥「全蝎筋骨通」含類固醇 民眾勿購不明藥物#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綜合報導)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表示,香港衛生署近日發布新聞,呼籲民眾不要購買或服用一種在大陸地區販售名為「全蝎筋骨通」的非香港註冊中成藥,因該藥品可能含有未標示之「雙氯芬酸」、「比羅昔康」及「醋酸潑尼松」西藥成分,呼籲民眾出國不宜購買來路不明之藥物,以免危害身體健康。中醫藥委員會表示,「雙氯芬酸」及「比羅昔康」屬於非類固醇類消炎藥,用以消炎止痛,其副作用包括腸胃不適、噁心和胃潰瘍等副作用。「醋酸潑尼松」屬於類固醇並須由醫生處方,其副作用包括圓臉、高血壓、高血糖、肌肉萎縮、胃潰瘍、骨質疏鬆症等副作用。中醫藥委員會接獲相關訊息立即查證,國內並未核准進口該藥品,並通知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藥劑生公會全國聯合會轉知所屬會員,勿販售未經衛生署核准之藥品。中醫藥委員會指出,若未經核准進口該藥品,觸犯藥事法第22條1項2款之禁藥,依同法第82條規定「製造或輸入偽藥或禁藥者,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另同法第83條規定「明知為偽藥或禁藥,而販賣、供應、調劑、運送、寄藏、牙保、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中醫藥委員會在此呼籲民眾,有病應找合格醫師,服用合法製藥廠所製造之中藥;不購買非醫療場所及來源不明之藥品;海外旅遊亦不購買非當地衛生主管機關核准之藥品;遇有非法來源之藥品,應檢具相關販售來源資料,向地方衛生主管機關檢舉。

類固醇濫用加運動傷害 壯男股骨缺血壞死

類固醇濫用加運動傷害 壯男股骨缺血壞死#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茂軒/採訪報導)現年46歲的于姓男子,三個月前出現走路疼痛,甚至左腿無力而臥病在床,就醫檢查竟然發現左腿髖關節已出現退化性關節炎、關節周圍長滿骨刺,加上軟骨磨損造成疼痛無法走路,在接受手術之後無礙。據了解,于先生過去曾持續使用類固醇藥物治療過敏性鼻炎,加上當兵時受到運動傷害,兩個因素加在一起使他的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股骨頭崩蹋,最後只能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于先生的主治醫師,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敖曼冠指出,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常見於國內三十至五十歲的男性族群,臨床上常見原因包括長期酗酒、類固醇濫用、潛水夫病、血液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風、股骨頭創傷後遺症等。于先生過去因過敏性鼻炎服用類固醇藥物,當兵也受過運動傷害,造成股骨頭血液微循環障礙、血液供應不足,導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以及股骨頭崩蹋。事實上于先生早在22年前就接受過敖曼冠醫師的治療,于先生當兵時,進行500公尺障礙訓練,爬過高牆跳下沙坑時,突然覺得左腳一陣不適,之後走路開始出現疼痛、扭曲,接受半年針灸也沒效。經敖曼冠醫師評估後,診斷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當時採用股骨頭切骨轉位手術治療讓于先生可以正常走路。不過今年五月間,于先生又開始出現走路疼痛,甚至左腿無力而臥病在床,檢查發現左腿髖關節已出現退化性關節炎,關節周圍長滿骨刺,加上軟骨磨損造成疼痛無法走路,最後採用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讓于先生可以再次正常走路,恢復正常生活。敖曼冠醫師解釋,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手術所使用的巨股骨頭,是最接近人體原本的股骨頭大小的器材,術後活動範圍大,角度可達123度至145度以上,且不易脫臼,大幅提升患者生活品質。而巨頭型陶瓷人工髖關節採用陶瓷股骨頭加上陶瓷內襯做為磨擦介面,取代傳統塑膠以及金屬介面,有極佳的生物相容性,可避免體內金屬離子濃度升高的後遺症。相較於傳統人工髖關節材料而言,巨頭陶瓷人工髖關節可明顯降低磨損率,大幅降低破裂及再置換機率,延長人工髖關節的使用壽命。圖: 振興醫院骨科部主任敖曼冠醫師解說于先生病情,患者因曾經服用類固醇藥物,又受到運動傷害,導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及股骨頭崩蹋,最後只能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照片/記者陳茂軒攝)

正確使用類固醇治療 可避免肌腱炎惡化

正確使用類固醇治療 可避免肌腱炎惡化#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去年年初,吳先生舉啞鈴不慎受傷,右肩痛到夜不成眠,試過各種方式仍未好轉,一度放棄治療,臺中慈濟醫院復健科楊鎮嘉醫師檢查疼痛的位置與肌肉運動狀況,判斷肌腱炎作祟,經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及止痛劑,立即改善症狀且未復發,楊醫師強調正確診斷與用藥重要性,可避免病情磋跎惡化。 吳先生現年五十三歲,本身是愛好運動一族,但去年為減重勤上健身房舉啞鈴,不適當的啞鈴重量,導致「體重沒有減下來,反而受傷,右手使不上力,沐浴的時候要擦拭,也沒辦法往後拉,睡覺翻身一壓到手就被疼醒。」受傷後三個月內,吳先生積極治療,「每個醫師都一口咬定說我是五十肩。」提起當時各種無效嚐試,還有點忿忿不平的吳先生說,明明是運動傷害造成的拉傷,硬被說成是五十肩,加上各種努力不見效果,後來索性就放棄治療了。要不是陪媽媽到臺中慈濟醫院做復健,吳先生長期不運動右肩,恐怕真成了五十肩病患,留下終生的後遺症。原來,他隨口詢問媽媽的主治醫師楊鎮嘉,楊醫師替他檢查疼痛部位與肌肉運動的狀況,發現並不符合五十肩症狀,推斷是脊下肌的肌腱炎作祟,透過局部注射與復健,症狀很快就得到明顯的改善。楊鎮嘉醫師說,常常手舉高過肩膀是滑液囊炎與肌腱炎高危險群,像是棒球投手、寫黑板的老師,都比較容易使肩部受傷。而肌腱炎、滑液囊炎與五十肩幾種病症表現十分雷同,很容易被混淆,五十肩是因肩部關節退化,關節相互粘黏導致肩部關節發炎,或因不運動造成關節沾黏萎縮,使得肩關節活動受限,治療以緩解疼痛及增加肩關節活動度為主。肌腱炎的病因則是肩膀旋轉肌腱外傷或過度使用,臨床表現是手臂活動時肩膀疼痛,尤其在肩膀做某些特定動作時會痛得更劇烈。肌腱炎拖久了可能再變成五十肩,症狀是肩膀痠痛、僵硬與活動困難,診斷上必須更仔細。經局部注射皮質類固醇及止痛劑,短短五分鐘,吳先生的症狀好了大半,配合復健治療,恢復他的運動功能。楊鎮嘉醫師說,不少國人視類固醇如毒蛇猛獸,排斥含有「類固醇」的藥物,認為會有不良的副作用,寧可忍痛,甚至開刀也堅持拒用,這都是因為早期不肖商人將類固醇加入各式藥丸內,不知情民眾長期服用,產生有害的副作用,近幾年來,在醫師及媒體努力宣導下,反而造成部份民眾不明就裡一面倒的反對類固醇用藥。楊鎮嘉醫師強調,不論使用那一種藥物,都需在專業醫師的評估指示下,才能讓藥物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最少的副作用,有經驗的復健科醫師,熟悉肌腱、關節腔及滑液囊的位置,準確的診斷、使用類固醇,用很少的類固醇及止痛劑劑量施打在患部,就可以得到良好而安全、有效的治療結果。

頭號致癌物質!吸菸、吸二手菸傷害大

頭號致癌物質!吸菸、吸二手菸傷害大#類固醇

吸菸對個人健康的危害幾乎遍及身體的每個器官,可是絕大部分的傷害都是慢慢地發生,因此許多人忽略了其嚴重性,直至傷害已造成,才悔不當初。奇美醫學中心一般內科主治醫師葉子洪指出,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其中一個與吸菸有高度相關的疾病,可是根據過去董氏基金會做的調查,發現國內76%的吸菸者,根本不知道有慢性阻塞性肺病這種已經漸漸爬上國人十大死因第七位的疾病,而多數人也不知道吸菸是其主要危險因子,甚至將近四分之一的吸菸者已出現呼吸道症狀,但只有2%的人曾因此就醫,這顯示有必要反覆加強宣導及讓民眾多認識這個疾病。(圖:醫師強調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法門,就是遠離吸菸並拒吸二手菸)醫學研究指出,不論是吸菸,或是吸入二手菸,都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而且二手菸已經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頭號的致癌物質」。菸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已知致癌物超過70種以上,對健康有嚴重的危害。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有30%和吸菸有關;另外,吸菸對於呼吸系統、心臟病與循環系統等,有明顯的危害,吸菸無疑是健康的一大殺手。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會逐漸惡化及無法完全恢復正常狀態的慢性呼吸道通氣障礙,這種通氣障礙與呼吸道發炎反應有關,而導致呼吸道發炎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為肺暴露在有害的空氣粒子。這所謂有害的空氣粒子,吸菸或二手菸就佔了約九成。其他一成的原因有空氣污染、呼吸道感染、過敏、抗胰蛋白脢缺乏症及老化等。葉子洪說,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症狀是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哮喘、疲倦,惡化時甚至會有膿痰、發燒、意識不清甚至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主要是以支氣管擴張劑、類固醇等藥物,輔以肺部復健運動、注射疫苗。可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遠離有害的空氣粒子,戒菸當然就是最首要的治療。

臉歪、眼睛閉不攏!女嚇到趕快就醫

臉歪、眼睛閉不攏!女嚇到趕快就醫#類固醇

擔任公關的小琪因為舉辦活動,經過連日昏天暗地的忙碌生活,有一天起床覺得臉怪怪的,一照鏡子發現自己的半邊臉歪了,眼睛也閉不攏,嚇得趕緊到醫院看診,原來是罹患俗稱「顏面神經麻痺」的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圖:顏面神經圖,綠色部份即為顏面神經。)阮綜合醫院整形外科劉家銘醫師指出,顏面神經起源於大腦,掌管臉部肌肉運動、部分味覺和中耳鎚骨上的肌肉,一旦麻痺,整張臉就無法協調作出喜怒哀樂的表情,而且從小學生到老人家,從男性到女性都可能發生,沒有特別鍾愛哪一個族群。劉家銘醫師說,很多人以為顏面神經麻痺可能是吹到風,或免疫力下降造成,實際上,顏面神經麻痺至今病因不明,很難事先防範,醫界目前多認為是病毒感染,造成顏面神經腫脹、損傷,因為牽涉「面子」問題,讓很多人焦慮又緊張。在治療上,發病第一周是黃金治療期,可以服用類固醇,降低顏面神經發炎腫脹,或是補充維他命B群或B12,幫助神經修復,之後再安排復健,利用超音波、電刺激等方式刺激肌肉收縮,維持肌力避免萎縮,但更重要的是要改變作息,維持規律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