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力荒近期再度成焦點,衛生福利部近日雖針對急診壅塞議題做說明,同時公布醫院護理人員的薪資,依年資不同分級,薪水介於5~8萬區間,結果引來基層怒火。對此,醫師與護理師等5大醫事團體聯合聲明提到,推動新護病比關鍵是積極留才和攬才,除了醫院強化薪資待遇,也盼政府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到6%以上。
護理人力荒近期再度成焦點,衛生福利部近日雖針對急診壅塞議題做說明,同時公布醫院護理人員的薪資,依年資不同分級,薪水介於5~8萬區間,結果引來基層怒火。對此,醫師與護理師等5大醫事團體聯合聲明提到,推動新護病比關鍵是積極留才和攬才,除了醫院強化薪資待遇,也盼政府提高健保總額成長率到6%以上。
台北區小總額制4月將上路!台灣各地陸續實施「醫院個別總額」,固定各醫院額度,當服務爆量就會稀釋點值,大醫院避免重複或不必要檢查,達到門診減量效果,但民眾擔憂未來掛號變更難,甚至調漲掛號費等。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17日重申,醫院落實自主管理,促進盈餘增加,不會出現掛號費調漲問題。
為解決急診壅塞,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提出增加急診及重症支付標準、給急診護理人員加薪、強化離島急救責任醫院等4招解方,醫院總額研商會12日通過,最快5月上路,年挹注逾新台幣42億元。不過,這次不是只挹注,還有附帶任務指標,共同指標是醫院必須落實醫護人員加薪。
2024年度國家稅收實徵數再創新高,國民黨主張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並提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草案」。對此,11個醫事團體10日聯合發表聲明,籲超收稅金優先用於挹注長期費用不足的健保基金,讓全民健保永續經營,同時可改善醫護人員執業環境,避免醫療崩壞。
胃癌長年名列國人癌症10大死因,更是前3大存活率最低的癌症。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每年約2,000人死於胃癌,且年增逾4,000名新發生個案。醫師指出,近來台灣罹患胃癌的人數逐年上升,但是能早期發現的病例數僅佔約3成,而晚期確診後即使接受治療,也常讓醫師束手無策,因此胃癌成為最難治癒的癌症之一,如何早期診斷成為最大挑戰。
乳癌治療中最早發展也最廣為人知的特定生物指標–HER2,中文全稱為『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若腫瘤切片接受化驗後,發現HER2為陽性,就代表乳癌癌細胞惡性度較高,較容易惡化。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李思錦醫師表示,HER2乳癌本為預後較不佳的族群,但隨著HER2標靶的出現與發展,目前這群患者的治療成績與生活品質都已獲得大幅提升,近期甚至在給藥方式上也研發出與傳統『靜脈滴注』不同的『皮下注射』新劑型,大大改善患者需長時間留院接受治療的不便。此款乳癌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藥物,已於去年(113年)12月起正式獲健保給付,符合條件之早期與轉移性乳癌患者都有機會申請使用。 乳癌確診就先驗HER2!升級雙標靶策略有望提升療效 不管期別早晚,確診乳癌時即接受切片檢查,確認自身乳癌型態,已成為現今的治療標準程序。李思錦醫師說明,HER2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檢驗項目,通常會先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簡稱IHC,進行檢驗,結果若為3+即可判定為陽性;若為2+時,則需要再用『螢光原位雜交法』,簡稱FISH,進行第二次陽性與否的確認。 一旦經IHC或FISH判定為HER2陽性乳癌時,就適合接受HER2標靶治療。李思錦醫師分析,針對早期或晚期的HER2乳癌,現今都已有多元HER2標靶藥物可使用,在某些情況下,採用HER2雙標靶策略,可以帶來比HER2單標靶更佳的預後。如針對淋巴結有轉移現象之早期HER2乳癌,健保自去年底已擴大給付HER2雙標靶組合,預期可以帶來降低復發率,提升我國乳癌整體治癒率的成果;晚期HER2乳癌使用HER2雙標靶組合時,則可大幅增加對於疾病惡性度的控制,讓患者不僅活得更久也能活得更好。 HER2雙標靶採皮下注射只要8分鐘 省時省床位 創醫病雙贏 HER2乳癌的預後能獲得大幅提升,HER2雙標靶組合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李思錦醫師說到,傳統兩種HER2標靶藥物必須個別透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給藥,每個藥都要花掉1小時,因此兩個藥加起來就是2小時,加上前前後後的準備、留觀,患者大半天都得待在醫院。 李思錦醫師分析,其實在新冠疫情後,病人越來越不喜歡長時間待在醫院,加上現今醫院普遍醫療量能、床位緊縮,面對長時間給藥的情況,醫病雙方其實都期待改善,而新的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就是能突破上述困境的解方。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是把兩個藥物合而為一,透過皮下緩慢推注給藥,整個過程只需8分鐘,對病人來說可以快速完成治療、保有更多自我的時間;對醫院來說,也降低醫護工作量,緩解緊繃的注射室床位。 HER2雙標靶皮下劑型納健保!助乳癌病友活得更自在美麗 新的HER2雙標靶皮下注射劑型雖然已問世一段時間,但過往會選擇使用的病人仍屬少數,李醫師不諱言是因為昂貴的藥價,好消息是,目前健保已開放給付,早期和轉移性病患都在開放之列。 談到這個給付的好消息,李醫師樂觀其成,認為接下來病人實際開始使用後,除了可以節省下很多時間外,若是不需合併與需裝設人工血管的化療一起治療時,還可以不用另外再裝人工血管,病人舉手投足之間能活得更自在,「感覺更像是一般人,而不是乳癌病人!」李醫師也鼓勵乳癌病友,現今乳癌治療日新月異,進展越來越快速,罹癌也無須灰心,配合醫師醫囑,找到適合自身的個人化治療,乳癌也能活出美麗人生。 圖/大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 李思錦醫師
國人罹患癌症人數逐年攀升,根據最新公布的111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新發生癌症人數突破13萬人,平均每4分2秒就有1人罹癌。幸在醫療科技進步下,癌症步入慢性病化,5年存活率逾6成。但是許多癌症創新療法尚未納入健保,對患者及其家庭而言,自費治療經濟壓力沉重。此時,商業醫療保險即扮演要角,是病人能否接受自費治療的關鍵助力。否則患者可能因無力負擔自費,而必須放棄最佳治療方案或錯失最佳用藥時機。不過面臨複雜的癌症治療決策時,許多患者往往不清楚自身有哪些醫療保險及相關保障內容,為了幫助癌友及時掌握、釐清現有保險資源,擁有更自由彈性的治療選擇權,癌症希望基金會攜手臺灣阿斯特捷利康(以下簡稱臺灣AZ)與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同業公會,補助2,000組「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讓癌友有更多元的治療選擇與後盾,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醫療決策。 兩成的第三、四期患者自費金額破百萬!盤點保單提升治療選擇自由度與彈性 依健保署統計,癌症醫療花費逐年增加,每年癌藥平均成長率約10%,遠超過健保總額年平均成長率4.37%。癌症新藥從申請健保到給付生效,審查平均時間約2年,儘管健保涵蓋大部分標準治療,但許多創新療法卻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癌友自費調查報告】,癌友自費已是癌症治療常態。癌症治療越晚期自費金額越高,第三、四期患者中有40%自費金額超過50萬元,整體來說亦顯示兩成的自費癌友其自費金額高達上百萬。面對高額癌症自費治療,74%的癌友仰賴商業保險理賠、68%使用個人儲蓄。可見在有限的健保資源下,加上少子化、高齡化,商業醫療保險已是促進病人用藥可近性的重要解方之一,幫助癌症家庭減輕自費治療經濟重擔。 癌症希望基金會副執行長嚴必文表示,「癌症迎來精準醫療時代,但創新治療往往動輒百萬以上,也衍生醫療上『財務毒性』的副作用。期盼藉由補助『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幫助癌友及其家屬及時查詢保單內容,更能下載所有投保紀錄,幫助癌友及其家人掌握完整投保資訊,有機會因保險理賠而能提升治療選擇的自由度與彈性,不致陷入因財務壓力放棄治療的困境,癌友家屬也能以此借鏡盤點自己的健康保障是否有缺口,思考更周全的健康險規劃。」 「保險存摺」彙整各家保單 有效管理私人醫療保險助減輕自費重擔 據統計,台灣平均每人擁有4.8張醫療保險保單,若未能系統性管理,關鍵時刻可能無法發揮應有的保障作用。有鑒於此,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同業公會自2022年6月起推出「保險存摺」,供民眾彙整各家保單,分析保障內容與缺口。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說明,「有幸與癌症希望基金會、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攜手,提供癌友及其家屬『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補助,目的即希望當癌友面對高昂的自費醫療費用時,可確保私人醫療保險有效發揮保障作用。」 三方攜手補助2,000組「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 助癌友治療更有力! 醫療險是國人投保商業保險的最大宗,但常見民眾繳了多年保費卻不清楚保單內容,甚至保單已失效卻不知情,導致在面臨醫療決策時無所適從。癌症治療需要長期抗戰,對整個家庭的經濟衝擊甚大。癌症希望基金會、臺灣AZ與壽險公會攜手推出公益計畫,補助2,000組「保險存摺」白金會員資格,以協助癌友及其家屬提前掌握保單缺口,盤點保險資源。臺灣AZ總裁簡劭庭表示:「我們秉持『病患優先』的理念,不僅提供創新藥物,也致力於提升病患用藥可近性,幫助對抗疾病進一步改善治療結果。透過支持此項計畫,期望幫助癌症家庭在面對自費治療時不再徬徨無助,整合保險資源讓私人醫療保險能及時發揮作用,成為癌友的治療後盾。」瞭解更多關於「保險存摺」白金會員序號申請:https://forms.gle/mWDKMobgmEfSizdG9
創歷史新高!衛生福利部9日公布,2025年全民健康保險總額預算核定新台幣9286.248億元,成長率5.5%、低推估3.521%,即使採取高推估,較8802.17億元基期增加484.078億元,是歷年成長金額最高的一年。對此,醫界表示,健保總額成長金額創新高,有望扭轉新藥納入健保速度慢與醫療人員出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