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健保制度實施近30年,但隨著台灣人口老年化,面臨醫療投資不足、資源分布不均、健保財務吃緊等隱憂,改革勢在必行。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明,民眾只注意到可近性、可負擔性,但其實更注重品質與價值,否則恐健保、醫院不會倒,但醫護人員會倒。
台灣健保制度實施近30年,但隨著台灣人口老年化,面臨醫療投資不足、資源分布不均、健保財務吃緊等隱憂,改革勢在必行。對此,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明,民眾只注意到可近性、可負擔性,但其實更注重品質與價值,否則恐健保、醫院不會倒,但醫護人員會倒。
50歲的阿如原本從事美容美甲,個性內向、勤奮,20年前出現妄想及幻覺,以為被明星跟蹤騷擾,經常與家人爭吵,甚至自傷,就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然而,阿如抱怨服用傳統藥物後,出現肢體僵硬副作用,自行停藥後導致病況加重,不在乎衣著清潔、拒絕與人接觸,失婚又失業,直至醫院團隊介入,使用新型長效針劑治療後才穩定控制疾病,目前已回歸職場。
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長蘇奕彰近日接受媒體採訪表示,健保限制中藥藥價,一天分3包藥給付37點,換算後1包科學中藥差不多11元,因而限制了藥品濃度,呼籲健保署從「每日定價」改成「逐項定價」。對此,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指出,「健保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須經過協商討論。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為落實分級醫療、引導民眾正確就醫,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去年7月上路,提高門、急診與藥費部分負擔。健保署於23日公布實施成效,基層門診就醫占比確實有提升趨勢;大醫院門診每人平均部分負擔較2022年增加新台幣299元、急診部分負擔增149元,達到分級醫療效果。
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出血性血液凝固異常疾病,患者可能一碰撞就瘀青,時不時因內出血造成關節腫脹,生活可說是「一動不如一靜」。如此被禁錮的人生,如今隨新藥問世獲得改善。醫師表示,醫療日益進步,現在血友病病友接受預防性治療後,不僅日常生活可與一般人無異,甚至有機會能達到近乎正常人的凝血因子濃度,從事高強度運動再也不是夢想。
健保點值爭議不斷,立委促健保點值目標明年1點0.95元,但政院以財務評估主張達標有實質上的困難,採循序漸進;衛福部長邱泰源向醫界喊話「錢用在刀口上」,盼醫療體系加強內部改革與配套。另外,針對醫界代表有意將罕病、愛滋,甚至是C肝治療藥物移出健保總額,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與民間愛滋團則反對愛滋移出健保。
2025年度健保總額預算於25日協商,醫院部門的醫界代表提案編列247億元改善點值受阻,健保署說明,這次可協商總金額僅174億元,此提案超過可協商總數;此外,明年總額高推估已經核定,明年預計不會調漲保費,即使調劑費等支付標準費用調整,都會在總額範圍內異動,不會造成保費調整。
藥師調劑費爭議持續延燒,引發醫藥界衝突,對此,健保署擬調高診所調劑費與社區藥局相同,此舉動更引發藥界不滿,認為不利於醫藥分業。基層醫療協會建言書指出,診所調劑費提高符合公平正義原理,健保署承諾以患者利益優先凝聚共識,拚26日前與醫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