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

肺高壓當氣喘 忽略當心害命

肺高壓當氣喘 忽略當心害命#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無法提重物、爬樓梯好累、連坐著都在喘,你很有可能罹患肺高壓,馬偕紀念醫院肺高壓介入醫學醫師吳懿哲表示,大約7成患者轉診時已經是非常嚴重的狀況,生活需家人隨時照料,且病人情緒普遍不佳,治療意願低落,十分消極。容易喘、疲倦 39.2%找不出病因罹患這種症狀的民眾會出現容易喘的情形,時常被醫生誤當氣喘,後期出現疲倦、伴隨心絞痛、昏厥等等症狀,從民眾發病到確診為肺動脈高壓,平均約要經歷4名醫生,2年的時間,據法國統計,肺動脈高血壓發生率為百萬分之十五,其中約39.2%為無法找出病因的原發性, 肺動脈壓力高 血液無法順暢輸送肺動脈高壓的血液輸送,比一般正常民眾吃力,由於肺動脈中的壓力太高,血液無法順暢輸送,再回流到心臟,因此心臟要用更大的力量能將血液送出,如此一來,心臟負擔變大,容易導致其他心臟疾病如心室肥大等。心臟功能改善 存活率提高至8成目前肺高壓的藥物治療已能明顯看出患者心臟功能的改善,5年存活率由原本的不到3成提高至6~8成,未來肺高壓可望變成如糖尿病與高血壓一般,雖然是無法根治的疾病,但屬於可控制的慢性病,希望病人擺脫悲觀,並與醫師配合正向而積極的治療,以改善生活品質。爬到2樓會喘 應提高警覺由於肺高壓臨床表現很容易被忽略,吳懿哲提醒,民眾若在3個月內持續出現易喘症狀或運動能力突然快速下降,例如原本可輕易爬上3層或4層樓的人,突然爬到2樓就會很喘時,就應該提高警覺,需儘快就醫檢查,早期發現與治療,將有助於疾病的未來推估與預測。

不可輕忽! 頭暈、疲倦恐致命

不可輕忽! 頭暈、疲倦恐致命#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今年一百歲的張阿嬤,六年多前不明原因老覺得頭暈、疲倦、心臟亂跳,連站立起身時都站不穩,一次甚至在浴室不小心跌倒,摔裂了大腿骨,女兒還以為張阿嬷只是因為年邁虛弱,沒想到檢查發現,阿嬤不僅腎臟功能異常,還因為腎臟病變連帶影響造血功能、引起嚴重「腎性貧血」,才會老是不舒服、沒精神、食慾也不好。在醫師建議下,張阿嬤開始使用補血針(紅血球生成素),以提升造血能力,三個月之後,血色素從8.6 g/dL上升至11.6 g/dL,貧血症狀及生活品質都獲得明顯改善,張阿嬤現在仍固定每個月回診評估是否施打補血針,至今已持續治療近五年時間,血色素一直穩定控制在理想範圍。末期腎臟病發生率 世界第一台灣地區腎臟病罹患人數高達200萬以上之多,尤其末期腎臟病的發生率及人數更是世界第一 ,「腎性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常見的併發症之一,是因為腎臟功能損壞、造成紅血球生成素缺乏引起的貧血,其診斷標準為血色素男性於13 g/dL 、女性低於12 g/dL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黃秋錦指出,腎功能越不好,貧血的機會就越高,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末期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貧血比例相當高,第四期約有六成貧血,到了第五期竟高達九成以上,其中約有一半比例屬重度貧血者 。第三期以後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應該定期每一到三個月檢查ㄧ次血色素,把握治療良機,腎性貧血適時介入補血針治療,護腎還可延後洗腎,貧血可能是因為缺乏原料所致,例如缺鐵性貧血,也可能是因為造血功能障礙所致,例如腎臟受損的腎性貧血。  

婦大量喝水只吃青菜 竟疲倦、頭痛酮酸中毒

婦大量喝水只吃青菜 竟疲倦、頭痛酮酸中毒#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一位60歲婦女因患結石,上網蒐尋相關資訊以為只要多喝水即可,因此每天猛灌水,以求可以將結石自然排出,經過一段時間後,發覺經常感到疲倦、沒有食慾、時常頭痛,有一天因為嘔吐、不能呼吸而送急診。日飲5000毫升水 驗尿發現大量酮酸收治個案的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醫師洪建德問診得知,患者沒有肝腎心臟病史、也無糖尿病,也沒有使用利尿劑,但檢驗發現血鈉低到119mEq/ml,比正常人少了20,診斷為水中毒,緊急治療後,轉門診追蹤。婦人表示自己每天喝超過5000cc的水,早餐吃生菜沙拉不加鹽,中餐吃燙青菜,晚餐吃蔬菜捲,偶爾才吃一點肉,飲食力行無醣(碳水化合物)、無油、無鹽,持續一年,經驗尿發現大量的酮酸。長期低熱量、身體挨餓所致洪建德醫師表示,酮酸血症是一種代謝現象,通常正常人一天沒有攝取75~100公克以上足量的澱粉;或是糖尿病人,沒有治療或未按醫囑用藥,飲食毫無節制等因素容易發生。此案例的日常飲食極低熱量、極低醣、極低鹽,一年來身體處於挨餓的狀態,呈現類似飢荒時的生理反應。沒有醣類分解成大腦所需的葡萄糖,只好分解肌肉與脂肪組織來促成葡萄糖新生,但伴隨著的是極大量的酮酸生成,產生酮酸血症。天天無醣無油無鹽 當心慢性自殺當不均衡的飲食造成酮酸血症時,易引起滲透壓性利尿,流失鈉鉀氯等電解質,倘再加上大量喝水稀釋,使得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加劇,更容易引起水中毒;且長時間鈣質負平衡,會加速骨質疏鬆症,長期下來形成慢性自殺。洪建德提醒,有疾病時應尋求正規治療方式,遵從醫囑治療追蹤,勿道聽途說,或嘗試偏方;日常飲食均衡,攝取適量的油、鹽、醣、蛋白質與維生素、礦物質,才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長期無醣無油無鹽不均衡的飲食,會使得體內酮酸增加,提高水中毒機會,另外,糖尿病患倘未適時控制血糖,也易引起酮酸血症,產生滲透壓性利尿,稍稍不留意,增加喝水,中毒風險也容易發生,需特別留意。

疲倦、反應鈍非老化 嬤罹腎性貧血尿不出來

疲倦、反應鈍非老化 嬤罹腎性貧血尿不出來#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張阿嬤已高齡近100歲,幾年前排尿量突然變得非常少,且有疲倦、食慾不振、反應遲鈍狀況,就醫後發現是腎性貧血造成。醫師表示,腎性貧血的症狀不容易分辨,有些單純的腎病或是內科疾病也會有類似症狀,由於沒有特異性,經常被當成老化現象,必須靠抽血檢驗才能確診。紅血球生成素治療 不再暈眩、頭昏收治個案的台北慈濟醫院腎臟科郭克林醫師表示,阿嬤就醫時血液中的肌酸酐濃度是3.1mg/dL,血紅素卻只有8.9g/dL,低於標準值很多,是典型的腎性貧血患者。透過紅血球生成素治療,提高造血能力,經過3個月後,血紅素上升到11.6g/dL,已接近標準值,連肌酸酐也下降到2.7mg/dL。阿嬤的精神變好,也吃得下,排便、排尿正常,不再暈眩、整天昏沉沉,身體症狀和生活品質都獲得明顯改善。腎功能衰退 也會造成貧血男性血色素值低於13g/dL、女性血色素值低於12g/dL就可稱為腎性貧血。郭克林醫師說明,腎臟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是「釋放紅血球生成素」,用來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因此當腎臟功能衰退,也會造成貧血。腎性貧血的病人,除了可能出現疲勞、嗜睡、食慾降低、運動能力減少、有時候上氣不接下氣等症狀以外,如果又合併有心臟功能不好的問題時,貧血還會加速心臟功能惡化;而心臟功能惡化後,又會加速腎功能惡化。郭克林提醒,接受透析之慢性腎臟病患者,血紅素值不應小於9g/dL,當血紅素值介於9~10 g/dL 時,即可考慮使用紅血球生成素或其他輔助治療,如補充鐵劑。貧血是腎病共病 定期血紅素監測郭克林也說明,醫師在使用紅血球生成素前,會評估病患是否有其他造成貧血的問題,如是否缺鐵、缺B12、缺葉酸,或是有發炎感染、營養不良以及潛在血流失的現象等。郭克林提到,貧血是慢性腎臟病患的共病,並不會自己好,但是透過治療,可幫助維持患者血色素的穩定。他也提醒,第三期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更要定期做血紅素監測,且越晚期的病患監測需更頻繁,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非體力差!老人易疲倦 當心骨髓增生不良症

非體力差!老人易疲倦 當心骨髓增生不良症#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民眾普遍都認為,老年人體力差、睡得不好是正常的。但一位71歲的林先生,平日常覺得容易疲倦、沒精神,原本以為是睡眠不足或體力不好的關係而無多留意,直到就醫經過檢查後,發現林先生有貧血的狀況,並做進一步骨髓檢查確認是罹患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需接受持續性的輸血治療來改善貧血問題。大千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黃明立醫師表示,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是一種骨髓造血病變,好發年齡多在65至70歲前後,造成原因為其3種造血細胞(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中,至少有2種細胞發生增生不良的型態變化,通常需接受骨髓檢查,透過觀察血球型態,並配合染色體之分析,才能確立診斷。莫名貧血、疲倦是警訊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的病患在臨床上常會面臨兩個問題:血球偏低造成的疾病、可能會轉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所以恐會出現原因不明的貧血、白血球上升或血小板下降,進而容易有出血、疲倦、臉色蒼白、感染等症狀。 因此,黃明立醫師提醒銀髮族們,平時應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如有異常出血、疲倦、體重減輕或查無原因之感染,應盡早至醫院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以期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全身無力又疲倦 一家3女罹罕見遺傳疾病

全身無力又疲倦 一家3女罹罕見遺傳疾病#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肌肉無力、容易累,當心罕病作祟!日前,一名1歲10個月的王小妹,因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全身無力就醫,結果發現她鉀離子濃度過低,所幸,透過靜脈補充鉀離子,症狀已獲得改善順利回家,但回診時,鉀離子濃度仍低的驚人,仔細一問,才發現原來4個女兒中就有3人有遺傳性罕見疾病「吉特曼症候群」。鉀離子濃度低的驚人 無力、疲倦感紛紛上身亞東醫院小兒部高銓宏醫師表示,當王小妹到院時,鉀離子濃度僅有1.9 mmol/L,比正常人的鉀離子濃度為3.5~5.3 mmol/L還低,但一開始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所致,因為急性腸胃炎造成鉀離子濃度偏低屬於常見問題。直到再次回診檢驗鉀離子濃度,仍只有2.6 mmol/L才驚覺不對勁,經過多次的分析,確定鉀離子偏低的原因是從腎臟流失,且合併低尿鈣,後來透過基因檢測確診為吉特曼症候群。吉特曼症候群發生率約1/40,000,估計台灣有500~600名患者,在臨床上主要有肌肉疼痛、無力與倦怠,合併生長遲緩、低血鉀、低尿鈣、低血鎂的表現症狀,若長期置之不理,則會有死亡的風險。基因突變 使鉀離子不斷被排出高銓宏醫師進一步表示,由於在一次與王小妹的母親談話裡,發現她三個女兒都曾出現過鉀離子濃度偏低的現象,於是建議全家人都接受檢驗,結果發現四個女兒中,三個女兒的鉀離子濃度均偏低,只有父母正常,因此,更加確定這是種隱性遺傳疾病。至於到底哪種疾病,基因檢查發現,吉特曼症候群的致病基因SLC12A3,從王小妹身上找到了基因突變點,而這兩個基因皆發生突變,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三個女兒的基因突變皆一致,因此,才確定病為吉特曼症候群。當SLC12A3基因發生突變時,就會導致腎臟遠曲小管的鈉氯離子運輸蛋白發生障礙,使得鉀離子不斷地被排出,造成低血鉀。低血鉀症患者 可多吃香蕉、菠菜、馬鈴薯最後高銓宏醫師表示,若民眾有上述症狀且合併低血鉀,仍找不到原因的話,建議可將此疾病列入考慮,目前的治療方式為使用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保鉀利尿劑、鉀片,以維持鉀離子濃度。此外,低血鉀症患者在飲食上,除了採低糖、低鹽飲食外,平時也可多攝取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香蕉、馬鈴薯、胡蘿蔔、香菇、芹菜、茼蒿、菠菜、莧菜、柳橙、柑橘、龍眼、香瓜等。

好懶!冬天吃多睡多非正常?竟是冬季憂鬱症

好懶!冬天吃多睡多非正常?竟是冬季憂鬱症#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冬天氣溫低、天氣冷颼颼,許多人往往覺得秋冬之際特別提不起勁,身體覺得好沉重,白天懶洋洋,晚上鬱悶煩,醫師提醒:小心「冬季憂鬱症」可能找上你!南投醫院精神科王奕翔醫師表示,俗稱的冬季憂鬱症屬於季節性情感疾患的一種,好發在冬天,特別是高緯度地區。相較於一般的典型憂鬱以胃口不好、睡不著為表現,冬季憂鬱症反而常見倦怠、多睡、多吃等,常於秋冬之際惡化,夏天好轉,有明顯的季節起伏,但一般民眾往往歸因於天氣冷而忽略,其實溫度固然有影響,但日照對情緒與睡眠關係更密切。失眠、提不起勁 超過2周即要當心王奕翔醫師表示,冬季憂鬱症跟冬天白短夜長的光週期變化,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如褪黑激素、多巴胺、與血清素等有關,會對睡眠,情緒,甚至精神症狀有所影響。治療方面,光照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式。通常給予光照的有效照度至少要二千五百燭光以上,藥物治療方面,抗鬱劑可以調解體內的血清素,達到相當的療效,此外有氧運動和剝奪睡眠也有幫助。除了生物因素,上班族在歲末時期,往往感受到工作的沉重壓力,種種心理社會壓力下,讓累積一年的鬱卒疲累到達最高點。王奕翔醫師提醒,若有2個禮拜以上的心情低落、失眠、胃口差、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記得至精神科門診與醫師討論。

男童長期貧血、易疲倦 竟是幼年型瘜肉作祟

男童長期貧血、易疲倦 竟是幼年型瘜肉作祟#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12歲的張小弟,5年前因感冒,就醫抽血檢查時發現血紅素不足,有貧血的情形,不但容易頭暈、疲倦,皮膚、手掌、眼瞼顏色較為蒼白,就連個子也較同齡孩童瘦小,且曾經出現過血便,但經過檢查始終找不到原因,直到日前到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他罹患了幼年型瘜肉,大腸內有一個3公分的瘜肉,而目前經手術切除後已康復。排便摩擦瘜肉 長期下來恐導致貧血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建華醫師表示,大腸瘜肉患者在排便時,容易摩擦瘜肉,少量出血包覆在糞便裡不易被察覺,糞便檢查有潛血反應,長期出血就導致貧血,血液中的紅血球數目減少,且血紅素含量降低,血液攜氧量不足,長期貧血輕則頭暈、易喘、嗜睡,嚴重則造成免疫力降低,增加感染疾病的機會。長期貧血、排便異常要注意 恐是瘜肉警訊一般來說,大腸瘜肉患者大多是成年人,主要與體質、多肉少蔬果的飲食習慣有關,若瘜肉大於2公分就有癌病變的可能性,而青少年罹患大腸瘜肉較為少見,臨床上統計約為1%。青少年罹患大腸瘜肉有85%是缺陷瘤、10%是腺瘤,另3%則屬於增值性良性組織,大部分切除後不會再復發,若息肉不只一個,甚至超過10個,就必須定期追蹤。不過,大部分屬於先天的良性組織,切除後不會再復發。最後,陳建華醫師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有長期貧血或排便異常的情況,應盡速就醫檢查,以免影響生長發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