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

這些疾病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

這些疾病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疲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直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卻經常被誤認比實際年齡大了5歲;曾經自豪的無暇飽滿肌膚和勻稱身形,不知何時已默默消失;睡再多也覺得疲倦、運動也甩不掉小腹、脾氣還越來越煩躁……,其實真正的關鍵,是影響全身器官運作與代謝的荷爾蒙失衡了。想要重新回到青春洋溢的自信美好,就從維護和青春關係最緊密的3大荷爾蒙開始。「不管怎麼睡,還是好疲倦」慢性疲勞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不管怎麼睡還是好疲倦,而且無精打采,身體變得軟綿綿。不可忽視慢性疲勞,應找出正確原因,放任不管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儘管是慢性疲勞,依據身體某個器官功能產生的問題與荷爾蒙多寡,症狀及治療方式都不一樣。多數人都認為疲勞是因為肝功能下降,但疲勞並不只是只有肝的問題。由於肝的作用是排出體內廢物和解毒一旦無法正常作用,累積毒素後最先感受的就是疲勞感,也會出現類似慢性疲勞的症狀。不過,不健康的肝也可能沒有異常症狀,或者出現不同於我們常見的症狀。相反地,看似和疲勞無關的腎臟要是出了問題,或是能讓腎臟正常運作的荷爾蒙產生異常, 也會因為腎臟無法排出廢物而感到疲勞。「無論怎麼運動,卻還是一直變胖」不論男女,這輩子大家應該都有減過肥吧!減過肥的人應該都有同感,雖然過程辛苦,但只要有心就會成功。不過為什麼即便照著成功案例的方法去做,也會得不到想要的結果而宣告失敗呢?其實我們有時覺得「想吃東西」、「肚子好餓」,甚至是變胖,全都拜荷爾蒙的信號所賜。身體在攝取飲食後約4小時,正常運作的腸胃和胰臟會分泌飢餓(Ghrelin),這是肚子餓的信號,讓人感到空腹感,開始想吃東西。正在減肥的人雖然希望這個荷爾蒙不要運作,但只要肚子空空的時候,大腦就會發出「 肚子餓了,快吃東西!」的命令;飢餓素( Ghrelin)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荷爾蒙。當攝取食物到某種程度後,抑制食欲的肥胖荷爾蒙(Leptin,又名為瘦素)會發出「肚子飽了,別再吃了!」的命令,是和飢餓素相反的信號;目的是抑制想要再度攝取飲食的欲望,促進能量消耗。「以前皮膚光滑柔嫩,現在卻粗糙暗沉」荷爾蒙對皮膚有極大的影響,荷爾蒙分泌要是不正常,皮膚容易粗糙暗沉。在體內擔任皮膚健康、使皮膚光滑有彈性的代表荷爾蒙就是雌激素(estrogen),又常被稱為女性荷爾蒙。這就是女性皮膚普遍比男性好的原因。女性每月生理期都會感受到皮膚狀態的極速變化,雌激素分泌量會因此產生很大的差異;分泌過少或是過多,都會造成荷爾蒙失調,導致長痘痘、膚質變差、粗糙暗沉且乾燥。女性停經後進入更年期,氣色不如從前,皺紋、黑斑和乾燥狀況也因此變得嚴重。所以青春痘嚴重的人不是要接受皮膚治療,而是要服藥來治療荷爾蒙問題。只要將荷爾蒙調至平衡,皮膚就會變好。「沒來由地心情低落,提不起勁」荷爾蒙除了維持身體功能之外,也扮演了調節人類情感的重要角色。荷爾蒙可以稱為傳遞生命訊息的物質,我們常認為可以用意志力來調節情感,其實情感不是在腦袋瓜裡想想就會起反應,而是依據荷爾蒙產生的;所以即便不想要感受到某種情緒,也無法避免。舉例來說,我們很熟悉的幸福荷爾蒙─血清素(Serotonin)和腦內啡(Endorphin)只要適當地分泌,就可以換來開心且愉悅的幸福感;一旦分泌量減少,就會變得不安、心情低落、無精打采,使日常生活失去活力。「沒有家族病史,卻得了糖尿病」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很容易以為是年紀大、體質或家族遺傳才會罹患。越是這種沉重的疾病,越根本的原因就是荷爾蒙失調、荷爾蒙功能異常之情形居多。光是糖尿病就可能肇因於8種以上的荷爾蒙失調。反過來說,長時間患病會導致荷爾蒙失調狀態惡化,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導致一連串的惡性循環。(本文摘自/比起在乎臉上皺紋,先阻止血管老化吧/橙實文化)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雖日前已過「立秋」,但此時空氣乾燥,氣溫仍偏高,俗稱「秋老虎」,身體容易疲倦、乏力等,尤其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的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尤其在激烈運動後,往往肌肉痠痛,但若疼痛越來越嚴重,就必須小心「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危機。中醫師教提神解暑的「生脈飲」妙方,調和身體狀態。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 補充元氣 預防中暑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就昏昏欲倒的現象,所以補充水分應該緩慢地喝,不可牛飲。如遇熱衰竭,人的體溫會非常地高,必須趕快送急診,因為中暑的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因此死亡率也相對提升。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中醫師建議 立秋進補宜清補立秋為自然界處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葉家舟建議,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生脈飲」消暑解渴又益氣生津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是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造血系統罷工恐致死!3大前兆要注意

造血系統罷工恐致死!3大前兆要注意#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35歲劉先生常出現疲倦、貧血症狀,以為自己只是工作勞累而不以為意,不料一個月前突然昏倒送醫,經骨髓檢查確診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由於其症狀不易察覺,以及有些病人會抗拒抽骨髓的檢查,因此常延誤治療。就連知名作家、媒體工作者汪笨湖也因此疾病病逝,享壽65歲。初期症狀:貧血、虛弱、倦怠感大千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明立表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是因染色體老化或突變,骨髓造血系統無法製造有品質的血球(血球無法正常生長、分化、成熟),而出現周邊血球不足的現象。如果幹細胞的基因持續突變,不成熟的芽細胞將持續增加,最後有20~40%的病人會轉化成急性白血病,故以往也稱之為白血病前期。早期的症狀輕微,如:貧血、虛弱、倦怠感等,常不易察覺,且不少民眾會自行補充鐵劑或葉酸,反而延誤診斷。若長期未接受治療,有2-3成的機會惡化成血癌,甚至有病人尚未惡化就因敗血症而離世。目前治療方式有三種:1)支持性照護:給予適當輸血,避免貧血造成體力衰退或血小板下降出血。若因白血球過低而引發感染時,需用抗生素治療以免敗血症危及生命。2)低強度治療:給予去甲基化藥物治療。3)高強度治療:高劑量化療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早期發現、正確診斷黃明立主任表示,目前衛福部及健保署已核准皮下注射的甲基化藥物,不少病人接受治療後有明顯的改善,也提高生活品質。「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初期不明顯,但若出現前述的症狀千萬別輕忽,務必及早就醫並配合相關檢查,才能給予適當的治療,降低造血罷工的衝擊。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潛藏B肝發作風險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潛藏B肝發作風險#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58歲女性是B型肝炎帶原者,曾服用降血脂藥物出現輕微肝功能異常,停藥後回復正常。近期再次服用降血脂藥物及因風濕性關節炎服用免疫治療藥物3個月,常噁心想吐、疲倦而就醫,檢查發現肝功能嚴重異常,診斷為B型肝炎急性發作。經抗病毒藥物治療,6個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免疫抑制藥物、類固醇 致B肝發作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展賢指出,台灣成年人B型肝炎帶原率約10至15%。B型肝炎帶原者體內的B肝病毒與免疫力平衡時,不會出現肝功能異常。但罹患其他疾病或服用藥物使得免疫力改變、失去平衡,就會引發急性肝炎,需儘快治療。常見會影響免疫力的情況,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或使用類固醇。藥物引起肝炎,可能源於藥物本身或代謝物毒性、劑量,個人體質、遺傳也是其中原因。B型肝炎急性發作常見噁心、嘔吐、容易疲倦、胃口不好、上腹脹氣、茶色尿等症狀,且肝功能檢驗異常,倘未儘快治療,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服用藥物前 先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邱展賢醫師指出,B肝急性發作時,先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可考慮在進行免疫治療的同時,採取預防性服用抗病毒藥物,且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後,繼續服用6個月。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時,要先了解自身肝的健康狀態,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B或C型肝炎,過去是否有藥物過敏史。B型肝炎帶原者要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評估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會引發肝炎的風險高低,在服藥期間定期肝功能檢查,有不適立即就醫且告知用藥史。

感冒別輕忽 流感重症引心肌炎

感冒別輕忽 流感重症引心肌炎#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發燒、頭痛、肌肉痛,好怕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併發症嚴重,要平安的度過流感季節,不僅從預防做起,萬一不小心被傳染,也要留意自己的症狀,通報、盡速就醫。把握好幾個原則,就能避免流感造成嚴重病情。流感症狀 發燒、頭痛、肌肉痛流行性感冒是病毒造成的呼吸道疾病,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通常在7天內康復。流感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續發性的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也可能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是神經系統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流感主要透過感染者的飛沫傳播病毒,尤其密閉空間,但病毒亦可在低溫潮濕環境存活數小時,手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亦會感染。嬰幼兒、老人、孕婦 重症高危險群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BMI大於30的肥胖者。一旦出現疑似重症症狀,如胸痛、呼吸會喘、連續72小時高燒不退、意識改變,建議立即就醫。台灣住院流感病患重症死亡率約2成,不可輕忽流感可能造成的傷害。顏正中醫師提醒,勤洗手,與呼吸道衛生如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要掩口鼻,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染病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飲食均衡、補充水分,適當運動及休息。有類似流感症狀儘速就醫。

作息規律血脂飆高?全因甲狀腺低下症

作息規律血脂飆高?全因甲狀腺低下症#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46歲的林小姐,生活作息規律,攝取足量蔬菜,油炸不沾。以往血脂檢驗數值正常,但最近半年血脂開始偏高,想藉運動改善,但總膽固醇仍上升。進一步檢查,發現林小姐過去曾有水腫、怕冷、疲倦症狀,確診為甲狀腺功能低下,經過甲狀腺素補充治療後,血脂已經改善。好發中年、產後婦女、甲狀腺曾發炎者開業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表示,甲狀腺是位於頸部前下方的內分泌腺體,激素會影響全身新陳代謝。甲狀腺低下症指甲狀腺無法製造足量的甲狀腺激素供給身體所需,造成全身性的代謝速度變慢,可經由病史、抽血檢驗及症狀來診斷。何一成主任說明,甲狀腺素會增強膽固醇代謝,加速膽固醇從膽汁中排出。甲狀腺低下症好發於40至50歲女性、生產後或曾甲狀腺發炎者。甲狀腺功能低下,與家族性遺傳、甲狀腺發炎、腦下垂體功能異常、曾接受放射性碘治療、曾接受甲狀腺切除手術相關。常見症狀有體重增加、嗜睡、畏寒、四肢浮腫、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應變慢等。勿過量食用花椰菜、甘藍、飽和脂肪治療方式主要透過藥物治療,長期服藥補充不足的甲狀腺素。飲食需注意十字花科蔬菜勿過量食用,如甘藍、花椰菜、白蘿蔔、油菜,可能會抑制身體合成甲狀腺素,飽和脂肪食物亦勿過量進食,並且攝取足量蛋白質。何一成主任提醒,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狀較不明顯,容易被忽略。甲狀腺低下長期未治療,可能會引起心臟衰竭、肺水腫、聲音沙啞、血液膽固醇濃度上升等併發症,確診後應配合醫師長期服藥治療。假使數值恢復正常,仍須留意定期追蹤,以免甲狀腺發生變化而不自知。

保肝計畫第一步 青壯年先驗C肝病毒

保肝計畫第一步 青壯年先驗C肝病毒#疲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4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平時身體狀況良好,沒特別做過健康檢查,但就在一次赴中國旅遊後回來經常感到體力不支、疲倦,回想生活習慣或飲食皆與旅遊前相同,身體卻怎麼會每下愈況,在家人極力地勸說下,到醫院檢查,赫然發現是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發作。所幸經治療後C肝已經成功治癒,但該名患者仍須長期追蹤、定期檢查,因為仍有發生肝癌的風險。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景盛醫師表示,C肝病毒可在體內潛藏數年,要是肝臟反覆發炎恐惡化至肝纖維化,建議國人介於30至40歲者,可先抽血檢查體內有無B、C肝病毒,確保未來20年職場黃金打拚期的彩色人生。肝病早期無徵兆 篩檢避免肝臟纖維化肝纖維化共分成四級:第一級是輕度纖維化;第二級是中度;第三級則達到重度;如果肝臟持續結痂纖維化,就會演進至第四級,被診斷為肝硬化,而肝硬化會有很高的肝臟癌化及肝功能代償失調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肝炎報告中指出,全球約有3.25億人帶有B肝或C肝病毒。C型肝炎主要經由血液而感染,大約只有20%感染者知道自己是帶原者。然而,B型肝炎已有疫苗可施打作為預防策略,但C型肝炎目前未有疫苗,加上肝病早期又無徵兆,因此僅能靠健康檢查、有效的篩檢措施,才能及早發現。目前健保給付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臨床治療經驗顯示,治癒率高達9成5,最快12週治療即可治癒。許多民眾獲知健保署在五月中旬放寬給付條件後,紛紛前往醫院預約各項檢查,以確保自己能夠順利登記。許景盛主任建議,符合條件的患者應該把握此次治療機會,減少未來發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由於現有健保給付兩款藥物皆含有透過肝臟代謝的同一類蛋白酶抑制劑,如果肝臟曾有嚴重損傷者,用藥前還須先由專業醫護人員謹慎評估用藥的安全性。以門診經驗來說,健保給付條件放寬速度對真正有需要的患者來說,往往緩不濟急。許景盛主任指出,國外對於C肝患者會較早讓他們選用合適的治療藥物,建議未來國內健保署能更加放寬給付條件的限制。最後許景盛主任提醒患者於治療前須遵守三大注意原則:告訴醫師病史與用藥史、注意身體異常症狀、定期肝功能監測與超音波檢查,才能安心用藥,治療成功。

「藍唇」危機!心肺健康要注意

「藍唇」危機!心肺健康要注意#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肺高壓誤當老症頭?別讓心肺都遭殃!肺動脈高壓因為無特異性,症狀容易被忽略,加上病因多元、病症多樣使得確診時間通常都要耗費2-3年。43歲的干小姐10年前懷孕時出現明顯喘咳、疲倦、水腫等情形,嚴重時甚至連過馬路都會氣喘吁吁,後來在產房大出血,住院長達1個多月,後來才確診為原發性肺動脈高壓。許多患者都因延誤治療導致症狀變得嚴重,有些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甚至出現會「藍唇」症狀。肺高壓加上心臟病的患者易產生「藍唇」台灣兒童心臟學會理事長王主科醫師表示,肺高壓源於肺動脈壓力增加導致心臟負荷增加,症狀為容易喘咳、胸痛、頭暈、水腫,某些較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因此出現心臟衰竭,甚至會有唇色變藍的現象發生。肺高壓患者若出現「藍唇」現象,表示症狀已經非常嚴重,王主科醫師表示,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不及早治療數年後會產生肺高壓,易產生「藍唇」,例如心房間隔有破損,若不及時治療,肺高壓產生時,右心的血液流到左心時,也會更容易出現「藍唇」現象,為避免疾病互相誘發造成身體負荷,應盡早安排就醫。患有心臟的癌症一定要積極治療哪些是肺高壓的好發族群?王主科醫師表示,患有較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自體免疫系統有問題等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一定要在未發病時積極治療,千萬不要讓它有惡化的機會。早期肺高壓無專屬藥物,因存活率低於癌症又被稱為「心臟的癌症」,近年來已有多種藥物對於紓緩肺高壓症狀有所幫助,只要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一樣有機會恢復正常生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