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倦

出血不止、常疲倦⋯4大症狀當心是「急性血癌」惡化快

出血不止、常疲倦⋯4大症狀當心是「急性血癌」惡化快#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29歲林先生幾年前在澳洲打工度假期間,因腳趾關節腫痛,後又持續疲憊、高燒不退,在女友堅持之下送醫,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如今已在骨髓配對成功下狀況穩定。醫師提醒,若出現無碰撞卻常有瘀青、月經量大增或過久、牙齦出血不止、發燒感冒遲未痊癒等症狀,當心是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逾半數都在60歲以上,治療相對困難;且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新增約850位患者。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不具特異性,卻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有生命危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症狀、致病關鍵 臉色蒼白疲倦 不明原因發燒 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 骨骼疼痛周文堅表示,民眾若出現以上4大症狀,應儘速尋求醫療,雖然大部分的情況是良性疾病,但是血液癌症也是鑑別診斷之一。一旦確診,應把握治療黃金期積極治療。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秘書長、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致病因素,是因患者骨髓內未成熟的芽細胞大量增生,遍布在血液及骨髓中,同時取代正常血球,可能導致這些現象: 紅血球不足:會導致臉色蒼白、氣喘如牛。 白血球不足:易感染發燒。 異常血球大量增生於骨髓:會造成骨髓膨脹、關節疼痛。 血小板不足:凝血功能變差,患者可能有異常流鼻血、牙齦出血、拔牙後血流不止,或是不明原因多處瘀青。女性患者則會出現經血量突然大增,或是經期拉長。臨床觀察,部分患者因長時間發燒、疲倦,以為感冒遲遲未癒;也有患者牙齦持續出血,以為罹患牙周病,找牙醫檢查,牙口卻很健康;或出現血尿以為是結石。侯信安表示,上述患者通常透過血液檢查發現血球異常,再進一步進行骨髓檢查而確診。新藥突破半年化療存活期,病患耐受性更高侯信安指出,因病情惡化快速,若是延遲就醫,恐引起嚴重感染或大量出血等併發症,少數患者可能因此一送醫就住進重症加護病房。所幸可透過感染控制,同時進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以控制病情。因此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可降低疾病對身體的衝擊。很多人一聽到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就聯想到致命血癌,與過去治療效果不理想有關。侯信安說,過去治療武器僅有化學治療與幹細胞移植,病患存活狀況並不理想。尤其年長者或有共病症的體弱病患,難以承受標準化療,存活期不到半年。近幾年已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登台,針對部分不同基因變異有相對應藥物,可延長存活期,並提升治癒機會。對年長或共病患者療效好、副作用少、耐受性高,存活期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年輕患者透過精準治療,可強化治療深度,讓骨髓移植效果更佳,大幅提昇痊癒機會。侯信安也鼓勵大眾,若有能力可積極參與骨髓捐贈,勇於救人、幫助他人延續生命。 

「這族群」易患心臟衰竭!反覆疲倦、水腫就是警訊

「這族群」易患心臟衰竭!反覆疲倦、水腫就是警訊#疲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70多歲阿公,長期喘到不行,每次躺下就像肺部溺水一樣,完全沒辦法好好睡覺,半年來只能坐著睡,心電圖檢查發現是心房顫動造成心臟衰竭,在嘉義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主任潘國利建議下接受心房顫動電燒手術後,阿公終於能夠躺下來好好睡覺,讓阿公覺得鬆了一口氣,總算找回了理想生活,且術後追蹤心臟收縮指數也有明顯進步。 潘國利表示許多老人家經常感到疲累或四肢水腫,稍微活動一下就氣喘吁吁,甚至晚上躺下來就感覺快要溺水,必須坐著才有辦法睡覺…小心可能是心律不整引起的心臟衰竭癥兆。研究指出,心臟衰竭患者5年內死亡率高達5成,也就是半數病患5年內死亡,尤其心房顫動合併心臟衰竭若未及時治療,患者不僅死亡率高,也會增加中風風險。 哪些人容易有心臟衰竭?3高、高齡皆要注意心臟衰竭好發在年紀大及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3高問題的老人,潘國利表示,由於嘉義縣市老化程度較高,平均每5人就有1位是65歲以上長者,因此更須對心臟衰竭有所警覺,尤其患有3高、老年病者更須特別留意。若有活動耐受力變得越來越差、稍微走路或活動一下就喘到不行,猶如肺臟泡在水裡一般快要溺水,又全身水腫非常不舒服等「累、喘、腫」的狀況務必盡早就醫。 潘國利解釋,心臟就像幫浦,負責將血液打到全身器官,當心臟衰竭、幫浦不夠力時,心臟打出去的血液不足,導致供應周邊器官的血液與養份變少,身體就會容易感到疲累。另外,心臟打不出去的血液也會容易積在身體循環的前一個器官「肺臟」,這時患者容易感覺肺臟積水,尤其躺下睡覺「溺水」感覺會特別明顯,連帶影響活動力下降,稍微走路運動就喘個不停。 事實上,造成心臟衰竭的原因很多,包含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狹窄、高血壓控制不佳…等,潘國利表示,當患者確診為心臟衰竭時,一般會再透過進一步的檢查來確認衰竭的原因與病況的嚴重程度,並藉此提供精準的治療。 電燒手術為心房顫動合併心臟衰竭治療首選 嘉義長庚心臟衰竭治療中心致力提升全方位照護 部分民眾可能會忽視心臟衰竭的嚴重性,研究指出,心臟衰竭患者5年內死亡率不僅高達5成;若是心律不整中最常見的心房顫動,合併心臟衰竭,中風風險更是比一般人高出3至4倍,且死亡風險也倍增。潘國利強調,若是由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律不整心臟衰竭,「介入性電氣燒灼手術」可說是治療首選,且同時健保也有給付。 嘉義長庚醫院於2017年2月成立心臟衰竭中心,整合心臟內科、心臟外科、營養師、衛教師等多團隊聯合照護,提供以病人為中心的全方位照護服務,提高患者治療順從性、改善生活品質。是嘉義心臟衰竭治療重要單位。面對心律不整心臟衰竭的患者,嘉義長庚醫院心臟衰竭中心也主要採用電氣燒灼手術治療,患者只需住院3天到1星期後門診追蹤即可。電燒治療助心律不整心臟衰竭患者 解決病症、找回生活品質除了心房顫動,心律不整中,因心室某處心肌產生異常放電,造成多餘心跳、打亂心臟節奏的「心室期外收縮(VPC)」也會導致心臟衰竭。潘國利表示,也曾遇過一位52歲婦人,因心室期外收縮導致心臟衰竭,原本長期吃藥控制,門診追蹤1到2年都很正常,但最近發現不僅講話容易喘,且全身水腫,尤其雙腳腫脹到連鞋子都穿不下。在安排婦人接受心臟電氣生理檢查,找出心室期外收縮的發生位置,並進行電氣燒灼手術後,婦人心臟功能終於恢復正常,心室期外收縮情況也沒有再發生。 潘國利說,心室異常放電如果佔一天心跳的15%~20%,建議患者應接受心臟電氣生理檢查,透過藥物或電氣燒灼手術來做進一步治療。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6個QA檢測 你是太累還是生病?

6個QA檢測 你是太累還是生病?#疲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步調緊湊,常常容易覺得疲倦,久了積勞成疾,卻不易察覺。家庭醫學科醫師Matthew Goldman強調,充足睡眠是健康的關鍵。然而,你的疲倦感是睡眠不足,還是疾病發出的警訊,快來看看醫師整理的常見問題。Q1:需要多少睡眠時間才夠?A:每個人需要的睡眠時間隨年齡而變化,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18至64歲成人每晚應睡7至9個小時。65歲及以上長者每晚需7至8小時。Q2:怎麼評估疲勞感屬正常?A:疲倦是病人最常見的抱怨,若前一晚熬夜,隔天覺得疲累是很正常的。然而,當疲倦影響安全時,譬如你需要開車或操作重型機械,可以求助醫師,了解你的症狀持續多久的時間,找出病因。Q3:我為什麼這麼累?A:生活方式影響很大,例如睡眠品質差、輪班工作、時差和藥物濫用(包括酒精和麻醉藥)都可能造成極度疲勞。某些藥物也會造成疲勞,包括抗組織胺、抗癲癇藥物、精神疾病藥物、止痛藥和抗焦慮藥等,若服用高於建議劑量,或停藥(藥物戒斷症)都可能發生。疲倦也可能是貧血、電解質不平衡、神經和睡眠障礙、心肺疾病、甲狀腺或肝臟疾病、心理狀況(如焦慮症、抑鬱症和躁鬱症)、代謝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呼吸障礙、類風濕關節炎、潛在的癌症或傳染等疾病警訊。Q4:如何預防疲勞?A:Matthew Goldman醫師指出,良好的睡眠衛生很重要,他提供以下建議:「5要」*睡夠就好*固定睡覺時間*規律運動,但避免在睡前4至5小時運動*營造良好睡眠環境,使臥室有利於睡眠*別把煩惱帶上床「6不」*不要感覺睏了才去睡覺*午餐後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睡前別喝酒*晚上別吸菸*別餓著肚子睡覺*睡前別看藍光螢幕Q5:什麼疲勞代表身體出狀況?A:注意以下徵兆:缺乏體力或腦力,無法保持清醒、警覺或活動,意外睡著或在不適當的時間睡著、完成一項活動的能力降低、容易疲勞,難以集中注意力、穩定情緒,影響工作、社交和家庭。Q6:疲勞何時該看醫師?A:若有上述問題時,可求助醫師,醫師會根據病史和理學檢查,徹底評估症狀嚴重度,並釐清你的疲累表現,尋找可能病因,必要時進行睡眠、影像學檢查。(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常感疲倦、三高纏身 恐是鎂不足!

常感疲倦、三高纏身 恐是鎂不足!#疲倦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疾病的治療指引每幾年就會翻新,奇怪的是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肪等三高疾病的盛行率卻是逐年增加。其實是因為導致慢性疾病的根本原因沒被發現並予以矯正的關係,如導致高血壓的因素是內皮功能障礙,而造成的原因有毒素、不當飲食...等。國軍桃園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沈明忠醫師表示,很多藥物,如降血壓藥會導致體內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失衡,所以有些患者會反映肌肉痠痛(肉鹼不足),疲倦(缺鋅、鎂和Q10)等。其中,鎂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礦物質之一,它參與了我們體內300多種的化學反應,具有維持神經和肌肉健康,保護骨骼和平衡血糖的作用。研究估計,約80%的人體內缺鎂,主要是因為大多數人吃的是加工的精緻食物,這些食物幾乎不含有鎂;另外,大量飲酒、過量攝入鹽份、咖啡因、長期壓力或某些西藥,如抗生素,利尿劑和降血脂藥等,也會影響鎂在體內的儲存。缺鎂的症狀體內缺鎂,會產生的症狀如肌肉痙攣、失眠、焦慮、疲勞和血壓血糖不穩等。低血鎂者其糖尿病罹患率、代謝症候群發生率與心血管疾病致死率都有增加現象,鎂可改善包括心肌代謝、鈣累積、心細胞 死亡、末梢血管抗性、心臟輸出、心律不整、血管內皮細胞功能、血脂濃度、自由基傷害、氧化壓力、子癲症、子癲前症、經痛、懷孕婦女腿抽筋、改善便秘、消化不良、氣喘症、偏頭痛、代謝症候群、葡萄糖與胰島素代謝等。鎂的功效包括預防便祕、降血壓、對抗身體發炎、改善失眠等,也是對抗壓力的重要營養素。通常可通過食物來補充鎂,如深綠色蔬菜(菠菜、莧菜、甘藍菜)、堅果、豆子、扁豆、全穀類、魚類、香蕉和黑巧克力等。因此找出導致疾病的根本原因並補充足夠營養,才有機會脫離藥物,達到逆轉慢性疾病的可能。(文章授權提供/國軍桃園總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沈明忠醫師)

這些疾病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

這些疾病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疲倦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直覺得自己還很年輕,卻經常被誤認比實際年齡大了5歲;曾經自豪的無暇飽滿肌膚和勻稱身形,不知何時已默默消失;睡再多也覺得疲倦、運動也甩不掉小腹、脾氣還越來越煩躁……,其實真正的關鍵,是影響全身器官運作與代謝的荷爾蒙失衡了。想要重新回到青春洋溢的自信美好,就從維護和青春關係最緊密的3大荷爾蒙開始。「不管怎麼睡,還是好疲倦」慢性疲勞是現代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不管怎麼睡還是好疲倦,而且無精打采,身體變得軟綿綿。不可忽視慢性疲勞,應找出正確原因,放任不管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儘管是慢性疲勞,依據身體某個器官功能產生的問題與荷爾蒙多寡,症狀及治療方式都不一樣。多數人都認為疲勞是因為肝功能下降,但疲勞並不只是只有肝的問題。由於肝的作用是排出體內廢物和解毒一旦無法正常作用,累積毒素後最先感受的就是疲勞感,也會出現類似慢性疲勞的症狀。不過,不健康的肝也可能沒有異常症狀,或者出現不同於我們常見的症狀。相反地,看似和疲勞無關的腎臟要是出了問題,或是能讓腎臟正常運作的荷爾蒙產生異常, 也會因為腎臟無法排出廢物而感到疲勞。「無論怎麼運動,卻還是一直變胖」不論男女,這輩子大家應該都有減過肥吧!減過肥的人應該都有同感,雖然過程辛苦,但只要有心就會成功。不過為什麼即便照著成功案例的方法去做,也會得不到想要的結果而宣告失敗呢?其實我們有時覺得「想吃東西」、「肚子好餓」,甚至是變胖,全都拜荷爾蒙的信號所賜。身體在攝取飲食後約4小時,正常運作的腸胃和胰臟會分泌飢餓(Ghrelin),這是肚子餓的信號,讓人感到空腹感,開始想吃東西。正在減肥的人雖然希望這個荷爾蒙不要運作,但只要肚子空空的時候,大腦就會發出「 肚子餓了,快吃東西!」的命令;飢餓素( Ghrelin)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荷爾蒙。當攝取食物到某種程度後,抑制食欲的肥胖荷爾蒙(Leptin,又名為瘦素)會發出「肚子飽了,別再吃了!」的命令,是和飢餓素相反的信號;目的是抑制想要再度攝取飲食的欲望,促進能量消耗。「以前皮膚光滑柔嫩,現在卻粗糙暗沉」荷爾蒙對皮膚有極大的影響,荷爾蒙分泌要是不正常,皮膚容易粗糙暗沉。在體內擔任皮膚健康、使皮膚光滑有彈性的代表荷爾蒙就是雌激素(estrogen),又常被稱為女性荷爾蒙。這就是女性皮膚普遍比男性好的原因。女性每月生理期都會感受到皮膚狀態的極速變化,雌激素分泌量會因此產生很大的差異;分泌過少或是過多,都會造成荷爾蒙失調,導致長痘痘、膚質變差、粗糙暗沉且乾燥。女性停經後進入更年期,氣色不如從前,皺紋、黑斑和乾燥狀況也因此變得嚴重。所以青春痘嚴重的人不是要接受皮膚治療,而是要服藥來治療荷爾蒙問題。只要將荷爾蒙調至平衡,皮膚就會變好。「沒來由地心情低落,提不起勁」荷爾蒙除了維持身體功能之外,也扮演了調節人類情感的重要角色。荷爾蒙可以稱為傳遞生命訊息的物質,我們常認為可以用意志力來調節情感,其實情感不是在腦袋瓜裡想想就會起反應,而是依據荷爾蒙產生的;所以即便不想要感受到某種情緒,也無法避免。舉例來說,我們很熟悉的幸福荷爾蒙─血清素(Serotonin)和腦內啡(Endorphin)只要適當地分泌,就可以換來開心且愉悅的幸福感;一旦分泌量減少,就會變得不安、心情低落、無精打采,使日常生活失去活力。「沒有家族病史,卻得了糖尿病」常見的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等慢性疾病,很容易以為是年紀大、體質或家族遺傳才會罹患。越是這種沉重的疾病,越根本的原因就是荷爾蒙失調、荷爾蒙功能異常之情形居多。光是糖尿病就可能肇因於8種以上的荷爾蒙失調。反過來說,長時間患病會導致荷爾蒙失調狀態惡化,引發更嚴重的疾病,導致一連串的惡性循環。(本文摘自/比起在乎臉上皺紋,先阻止血管老化吧/橙實文化)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

身體疲倦又乏力 生脈飲可助益氣生津#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雖日前已過「立秋」,但此時空氣乾燥,氣溫仍偏高,俗稱「秋老虎」,身體容易疲倦、乏力等,尤其是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頻繁的進出冷氣房,人體體溫無法調解,容易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尤其在激烈運動後,往往肌肉痠痛,但若疼痛越來越嚴重,就必須小心「橫紋肌溶解症」,嚴重會導致腎臟機能損傷,甚至引發急性腎衰竭的危機。中醫師教提神解暑的「生脈飲」妙方,調和身體狀態。建議可多飲清熱消暑茶飲 補充元氣 預防中暑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任葉家舟表示,戶外運動要做好防曬,但喝太多水,造成大量的水進到胃,產生胃脹而顯得心悸無力,人就昏昏欲倒的現象,所以補充水分應該緩慢地喝,不可牛飲。如遇熱衰竭,人的體溫會非常地高,必須趕快送急診,因為中暑的症狀多不明顯,民眾常會忽略或是與感冒混淆,因此死亡率也相對提升。預防中暑的最佳方法,除了平時保養好脾胃,也可多飲用清熱消暑的茶飲,補充元氣,預防中暑。中醫師建議 立秋進補宜清補立秋為自然界處於陰陽轉換、冷熱交替的時節,此時陽氣漸收、陰氣漸長,養生特別注重「收養」原則,保持內心平靜、神志安寧、心情舒暢為要。苦夏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如果大量進補,特別是過於滋膩的養陰之品,會加重脾胃負擔,使長期處於「虛弱」的胃腸不能一下子承受,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葉家舟建議,立秋進補宜清補而不宜過於滋膩。「生脈飲」消暑解渴又益氣生津葉家舟指出,若體質氣虛,不妨飲用中醫傳統方劑「生脈飲」,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煮成,涼涼喝最消暑,還可益氣生津;如身體悶悶發熱時,一般會用清暑益氣湯,由黃耆、蒼朮、升麻、人參等十幾種藥材組合;如身體是高熱,可用白虎湯,由知母、石膏碎、甘草炙、粳米等四味藥材,煮成湯飲,同樣可以達到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造血系統罷工恐致死!3大前兆要注意

造血系統罷工恐致死!3大前兆要注意#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35歲劉先生常出現疲倦、貧血症狀,以為自己只是工作勞累而不以為意,不料一個月前突然昏倒送醫,經骨髓檢查確診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由於其症狀不易察覺,以及有些病人會抗拒抽骨髓的檢查,因此常延誤治療。就連知名作家、媒體工作者汪笨湖也因此疾病病逝,享壽65歲。初期症狀:貧血、虛弱、倦怠感大千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明立表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是因染色體老化或突變,骨髓造血系統無法製造有品質的血球(血球無法正常生長、分化、成熟),而出現周邊血球不足的現象。如果幹細胞的基因持續突變,不成熟的芽細胞將持續增加,最後有20~40%的病人會轉化成急性白血病,故以往也稱之為白血病前期。早期的症狀輕微,如:貧血、虛弱、倦怠感等,常不易察覺,且不少民眾會自行補充鐵劑或葉酸,反而延誤診斷。若長期未接受治療,有2-3成的機會惡化成血癌,甚至有病人尚未惡化就因敗血症而離世。目前治療方式有三種:1)支持性照護:給予適當輸血,避免貧血造成體力衰退或血小板下降出血。若因白血球過低而引發感染時,需用抗生素治療以免敗血症危及生命。2)低強度治療:給予去甲基化藥物治療。3)高強度治療:高劑量化療與造血幹細胞移植。早期發現、正確診斷黃明立主任表示,目前衛福部及健保署已核准皮下注射的甲基化藥物,不少病人接受治療後有明顯的改善,也提高生活品質。「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初期不明顯,但若出現前述的症狀千萬別輕忽,務必及早就醫並配合相關檢查,才能給予適當的治療,降低造血罷工的衝擊。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潛藏B肝發作風險

服用免疫抑制藥物 潛藏B肝發作風險#疲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1位58歲女性是B型肝炎帶原者,曾服用降血脂藥物出現輕微肝功能異常,停藥後回復正常。近期再次服用降血脂藥物及因風濕性關節炎服用免疫治療藥物3個月,常噁心想吐、疲倦而就醫,檢查發現肝功能嚴重異常,診斷為B型肝炎急性發作。經抗病毒藥物治療,6個月後肝功能恢復正常。免疫抑制藥物、類固醇 致B肝發作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展賢指出,台灣成年人B型肝炎帶原率約10至15%。B型肝炎帶原者體內的B肝病毒與免疫力平衡時,不會出現肝功能異常。但罹患其他疾病或服用藥物使得免疫力改變、失去平衡,就會引發急性肝炎,需儘快治療。常見會影響免疫力的情況,為接受免疫抑制治療、抗腫瘤化學藥物治療或使用類固醇。藥物引起肝炎,可能源於藥物本身或代謝物毒性、劑量,個人體質、遺傳也是其中原因。B型肝炎急性發作常見噁心、嘔吐、容易疲倦、胃口不好、上腹脹氣、茶色尿等症狀,且肝功能檢驗異常,倘未儘快治療,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害。服用藥物前 先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邱展賢醫師指出,B肝急性發作時,先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使用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可考慮在進行免疫治療的同時,採取預防性服用抗病毒藥物,且在停止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後,繼續服用6個月。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時,要先了解自身肝的健康狀態,肝功能是否正常,有沒有B或C型肝炎,過去是否有藥物過敏史。B型肝炎帶原者要留意肝功能是否正常,評估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會引發肝炎的風險高低,在服藥期間定期肝功能檢查,有不適立即就醫且告知用藥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