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七旬婦無「三多」 血糖超標4倍

七旬婦無「三多」 血糖超標4倍#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年近七旬的婦人固定服用高血壓藥物長達8年,每次回診時也沒有要求做其他檢查,在一次健康檢查後發現飯前血糖竟超標4倍。原來婦人有糖尿病家族史,平時雖然沒有出現糖尿病「三多」的症狀,但追蹤發現其醣化血色素也高達12%(正常值5.7%以下)!血糖波動大 易疲勞、視力糊、手腳麻童綜合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蔡婉妮表示,除了典型「三多」症狀外,出現以下症狀也可能為糖尿病徵兆,包含容易疲勞、手腳麻痺、視力模糊等問題。另外,也會容易出現皮膚搔癢、傷口難癒合或女性陰部搔癢的現象。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巫慶仁指出,糖尿病的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台灣,平均每10人有1人得病。罹患糖尿病主要跟生活型態與基因有關,以這名婦人為例,平時雖沒有糖尿病典型症狀,但是因為年紀較大又有家族史才會罹患糖尿病。這次健檢意外發現糖尿病,及早服藥治療才避免受到併發症的危害。體重偏重、有家族史 要定期檢查蔡婉妮醫師表示,除了有家族史的病患應該定期篩檢外,其他族群如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體重過重、血脂異常、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婦女也要預防高血糖,巫慶仁醫師也提醒,常喝酒、喝飲料不減糖都是罹患糖尿病的潛在危險群。體重偏重、有家族史但還沒有出現症狀的民眾也要記得定期篩檢。目前政府提供每3年一次的成人健檢,民眾可以好好利用。巫慶仁醫師指出,人到了40幾歲以後,會陸續產生代謝問題,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成人健檢,成人健檢可看出潛在的問題,千萬不要忽略。

糖尿病低血糖?3原因解密

糖尿病低血糖?3原因解密#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特徵就是血糖值異常地偏高,但矛盾的是許多患者卻經常得處理「血糖偏低」的問題。為何如此?其實,說糖尿病是「血糖太高」的疾病,倒不如說是「血糖值上下波動區擴大、血糖吸收及調節不良」的疾病才正確,事實上也只有透過這個角度才能解釋糖尿病的低血糖症。低血糖的成因不明1) 不同於高血糖引起的慢性併發症,嚴重的低血糖症可能使糖尿病患者猝死,理論上應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也應是藥物研發及臨床處方上應極力避免的,但目前醫界卻認為糖尿病的低血糖只是服用降糖藥物或施打胰島素針劑後的副作用。若深思會發現甚多不合理之處,例如,許多降糖藥物都是緩釋劑型,換言之,它的降糖作用是和緩而非急效的,醫生也不會不懂得要處以適當、安全的劑量,加上我們人體自有對血糖值的調節能力,不應如此輕易就因為「藥物過量」而讓血糖低到危險值。血糖過低是會死人的,如果原因真的是藥物本身的副作用或是醫師處方劑量過強所致,不論是藥廠或是醫師絕對有醫療責任,這麼嚴重的問題能推說只是「用藥過量」?2) 一種見解認為是患者吃太少或太晚吃,簡單講就是血糖補充不足所致,但高血糖就是血糖濃度「經常性過量」的意思,為何只因不能即時補充就使血糖降至可能危害生命的程度?這種說法無異於說高血壓患者會因為壓力小、心情好,所以三不五時就低血壓一樣無稽。另外也有人認為是患者運動過量、消耗太多血糖所致,但糖尿病不正是因為細胞無法有效吸收利用血糖嗎?哪來血糖消耗過量?3) 認為低血糖是因為患者未依醫師指示按時用藥,但不按時服用「降糖藥」的結果應該是使血糖變高才是,就像忘了吃降血壓藥時,血壓應該會升高是一樣的道理,或說是任意增加藥物及胰島素劑量所致,但不聽醫囑而濫用藥物的患者應該有限,現在誰都知道藥物濫用不好。至少,在正規的臨床統計研究中,不聽醫囑吃藥的患者一定會被剔除於統計數據之外。所以臨床統計中,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症的情況應該很有限。糖尿病約有8成患者曾有低血糖症狀在臺灣150萬名糖尿病患者中,臨床統計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的比率並不低,約8成有曾有頭暈、飢餓感強烈、全身無力虛弱、盜汗等低血糖現象(約120萬人);約3位糖尿病患者就有1位飽受低血糖之苦(約50萬人);每12位二型糖尿病患者便有一位發生過嚴重低血糖(約13萬人);平均每2分鐘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過低而有生命危險,需要旁人救援(約每天700人)。推估,糖尿病患的低血糖現象約有近半數原因不明(不屬於前述那些原因),這顯示糖尿病的低血糖症並不宜只是推說因為處方過重、用藥習慣或生活習慣不良所導致,而有更深層的病理機制。(本文摘自/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時報出版)

想對抗糖尿病 先改善微循環

想對抗糖尿病 先改善微循環#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為什麼正常人飯後胰島素上升、升糖素下降,糖尿病患者的升糖素在飯後卻照樣維持在高峰,甚至還會反常地上升」是因為消化食物導致對血糖的需求上升所致。若僅著眼於血糖值高低,人體既分泌胰島素降低血糖,又同時分泌升糖素想升高血糖,就像是人一邊流汗想降低體溫,卻同時全身發抖想提高體溫一樣,不免自相矛盾。高血糖是克服血糖攝取不足的代償作用但若著眼於細胞的血糖代謝就顯得合理許多:由於細胞攝取不到足夠的血糖,因此胰島素也好,升糖素也罷,他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克服細胞攝取不足的問題。高血糖不過是表象,是幫助細胞克服血糖攝取不足的代償作用。控制血糖值當然很重要,但只控制血糖值卻是以偏概全,就像一味地降血壓會導致血流量不足而引起細胞缺氧;一味地降血糖同樣使細胞血糖攝取更嚴重不足,不但不能根治疾病,反而加劇細胞因為欠缺能量所引起的退化性病變,導致大腦神經系統因能量不足而傳導不良,使血液循環障礙的情況惡化,造成四肢麻木;視網膜滲血、剝離、失明;腎臟受損而得洗腎:傷口癒合困難而必需截肢等情況。糖尿病要先改善微循環誠然,糖尿病與微循環障礙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我們並不否定藥物的作用,但想指出一個重點:只抑制血糖濃度並不會改善微循環,反而會讓微血管細胞因血糖攝取不足而影響其功能,讓微循環更加惡化;但改善微循環卻能同時改善缺氧、胰島素抗性、脂肪組織機能,還能幫助降低血糖、血脂、自由基,這些正面的效果有助於扭轉整體惡化的趨勢,是故相較於目前常見的觀念——一味地抑制血糖值,改善微循環及缺氧—— 是更有效率且低副作用的策略。臺灣目前每年糖尿病患者截肢者約在4000例。因此,不論想改善糖尿病本身或是其併發症,改善微循環是糖尿病在預防、治療、保健上重要且必要的方法。若你的親朋好友有糖尿病的問題,請務必建議他們將「改善微循環」列入治療保健的整體策略之中。(本文摘自/優氧:改善微循環,優化身體氧氣,增強自癒力/時報出版)

醫訊/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

醫訊/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已是無法避免的場合,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對糖尿病患而言心中的擔憂及挑戰更是困擾。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此次的講座內容營養師賴玉釧將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輕鬆穩住血糖!名稱:糖尿病外食熱量知多少?時間:106年3月14日(二)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一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薑黃素助控糖?醫:應慎選

薑黃素助控糖?醫:應慎選#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養生觀念漸盛,許多民眾都喜歡自行服用保健食品抗老,近來非常火紅的天然食材薑黃包含抗氧化、抑發炎療效,據World J Diabetes世界糖尿病雜誌、diabetic care等期刊研究結果發現,類薑黃素除了抗發炎外,更有助於血糖、血脂控制,對糖尿病患是一大福音。衛福部南投醫院提醒民眾,雖然糖尿病患有明確的控糖目標,除了應該在生活及飲食多加小心,在使用保健食品時,也應避免選擇來路不明或者標示不清的產品,以免傷身。腎病變是因血糖控制不好引起發炎反應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可能會演變為糖尿病腎病變,許多民眾擔心藥吃太多會洗腎,南投醫院腎臟科主任莊宗芳表示,糖尿病腎病變主要是因為血糖控制不好,長期高血糖引發身體一連串的發炎反應,使腎臟功能越來越差。均衡飲食 購買前詢問醫師、營養師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表示,使用天然植物來保健,價格便宜且安全性較高,糖尿病患者可以適當使用,建議以均衡飲食為前提,輔助天然植物達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對於市售的薑黃及薑黃粉的選擇,避免選擇來源不明標示不清的產品,並定期關注衛生福利部的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相關資訊,購買前也應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以利評估效用及身體狀況。莊宗芳主任表示,規律遵循醫師指示使用藥物,配合飲食及運動控制才是預防糖尿病腎病變的上上策,早期的微白蛋白尿期是有機會回復的,可以找腎臟專科醫師針對腎臟問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右眼陷霧霾 雷射後重見光明

右眼陷霧霾 雷射後重見光明#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56歲的廖先生,數月前因糖尿病導致雙眼看不清的情況,右眼更仿佛在霧霾裡,求診後卻被告知右眼恐怕再也看不見,後來經眼科檢查,確診為雙眼「增值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合併右眼「早期玻璃體出血」。透過多次「多波長點陣掃描眼底雷射」治療,效果良好視力也逐漸恢復。雙眼出現看物模糊、勢力波動明顯患者主訴雙眼看物出現模糊症狀,視力波動明顯,由於患者有腎臟功能不佳不適合開刀,因此利用「新式多波長點陣掃描眼底雷射」治療,抑制視網膜新生血管的增生,同時配合藥物使用促進玻璃體的出血吸收,使視力能改善。視網膜缺氧 異常新生血管恐致玻璃體出血豐原醫院眼科主任呂姿瑢表示,這名患者主要是因玻璃體出血,造成右眼看不清,視力波動,有時如現霧霾、有時只見五指、有時只剩下看見手搖晃殘影。一般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穩定容易併發視網膜病變,主要是因為血糖過高導致視網膜微血管受損,以致視網膜缺氧及出現異常新生血管,異常新生血管而就是導致玻璃體出血的罪魁禍首。不要因為不瞭解病情而耽誤治療機會患者經過治療時機仍在控制關鍵期,經過多次「多波長點陣掃描眼底雷射」治療,視力恢復、就連閱讀12級字體大小報章雜誌也沒問題,恢復視力的廖先生表示,想呼籲糖尿病友,定期接受眼睛的檢查,儘早發現視網膜病變,並給予適當的治療,把握維持正常視力的先機。千萬不要因不瞭解病情的嚴重性而遲疑,耽誤了大好的治療機會。 

口乾暴瘦 竟是糖尿病找上門

口乾暴瘦 竟是糖尿病找上門#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血糖控制沒有假期!35歲的王先生半年多來經常疲累、口渴,體重一下掉了20公斤,卻以為只是工作太累,不當回事。沒想到有天突然昏倒,檢查才發現由於連日喝酒應酬,王先生早已罹患糖尿病,血糖值竟高達1200 mg/dl,超過正常值10倍,因沒有就醫治療而引發急性高血糖,還好及時搶救,撿回一條命。血糖異常 沒症狀不代表沒事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總院長黃建寧提醒,正在打拚事業的青壯年族群,往往疏於照顧自己的健康,就算血糖出現異常,也不代表沒症狀就是沒事,只要沒有進一步就醫治療,糖尿病就像隱形殺手一樣,因為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輕忽,高血糖如同讓血管浸泡在糖水中,約有1成的患者確診時已經產生小血管病變等併發症。一般人對於糖尿病的印象都是「吃多、喝多、尿多」,事實上,出現這3個典型高血糖症狀時,病人往往已發病超過5年,只要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值、餐後2小時血糖值,只要其中任一項超過正常值,已屬於糖尿病前期,必須即早控制血糖,才能避免進一步惡化。自我監測血糖最好餐前餐後各量一次想要降低糖化血色素,控制好飯後血糖也非常重要,自我監測血糖最好餐前餐後各量一次。黃建寧醫師認為,飯後血糖偏高,會增加血管內的氧化壓力,造成內皮細胞發炎,導致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也會提高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等慢性併發症風險。監控血糖除了可掌握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適時調整飲食內容成效會更好。黃建寧醫師表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狀況搭配使用藥物治療,例如愛吃澱粉類、飯後血糖偏高的患者,就適合能抑制食物中澱粉及雙醣類水解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可延緩腸胃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與葡萄糖的吸收,使飯後血糖值趨於平穩,還可降低對血管的衝擊,減少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血糖控制是一輩子的功課黃建寧醫師提醒,工作繁忙、社交活動又多的年輕患者,很容易不知節制,加重病情,年輕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最好控制在6.5%以下,才能預防併發症發生。春節後緊接著就是元宵節、春酒,外食機會增加、美食不斷,很多病人在這個時期血糖會明顯升高,口腹之慾難免還是應淺嘗則止,在下一餐少吃,或以快走、有氧運動消耗多餘的熱量,做好自我管理,才能在與糖尿病的長期抗戰中贏得勝利。

健康過元宵 這樣吃降血糖!

健康過元宵 這樣吃降血糖!#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元宵節吃包餡湯圓應景,有哪些飲食事項需要注意?營養師表示,湯圓及元宵都是用糯米所製作,因為有包內餡者,由於有含糖及高油脂的花生或芝麻,故其熱量高。另外,幼兒、牙口不好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為了避免湍念困難、影響血糖,也該適量攝取。影響血糖降不下來衛福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秀雯提醒,傳統無內餡的紅白小湯圓20顆,熱量約為140卡約為半碗飯的熱量。鮮肉湯圓2顆,熱量約110 卡,至於芝麻、花生湯圓的熱量,只要2顆就有140 卡,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意糯米GI值高,特別容易升血糖,再加上內餡飽含高糖高油,恐導致血糖久久降不下來的情形。吞嚥較慢的老人、幼兒應盡量避免家醫科主任醫師莊家銘提醒,家中有長輩的話因為老人家牙口不好,腸道消化及蠕動較慢,吃湯圓要特別小心。建議每次只吃半顆,小量小口確實咀嚼後吞食,若是本身常有嗆咳或是吞嚥較慢的情況的老人家應該盡量避免。幼兒及成人食用也要特別小心充分咀嚼細碎再吞食,以防食物噎住造成食道阻塞無法呼吸。洪弘昌院長表示,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的民眾,要盡量避免甜湯圓,因為甜湯加上糯米會刺激胃酸分泌,恐會讓火燒心症狀更為嚴重。食用包甜餡料的湯圓 應小於2顆蔡秀雯營養師提醒,民眾食用包甜餡料的湯圓應小於2顆,可使用少量淡淡的黑糖增加香味及果寡糖可以幫助腸道有益菌生長;如果吃鹹湯圓可以使用紅蔥酥增加香味,避免加入太多的鹽,並多增加些蔬菜。糖尿病、高血壓、腸胃道消化差的患者都要盡量減少食用,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避免吃甜的湯圓,如果要吃可選擇瘦肉煮的鹹湯圓,食用時先吃瘦肉再吃青菜再吃湯圓,也可以減少食用之後胃酸過多的情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