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

胰島素傷腎嗎?4大迷思揭密

胰島素傷腎嗎?4大迷思揭密#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要將糖尿病控制好,就要提升國人對胰島素的正確觀念,「使用胰島素會傷腎」、「打胰島素就一定要終生施打」是許多民眾的錯誤觀念。一位58歲男性向醫師表示糖尿病吃藥都沒有效果,早上起來時測量血糖都還是高達200、300。」經查看他的藥單,已開了2種不同中等劑量的藥量,檢查醣化血色素(HbA1C)竟高達13.4%,離標準的小於7%相當遙遠,血糖難以控制。早期施打胰島素控糖 可提升胰臟功能柳營奇美醫院內分泌科醫師黃醫師表示,很多人都以為胰島素是等到吃藥沒效,控制很差時才施打,事實上,近期的研究發現早期施打胰島素,不但可以在短期內將血糖控制下來,而且還可提升胰臟功能,之後不但可以將胰島素停掉,且病人使用的口服藥有可能會更少,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救援療法」。黃聖德醫師指出一般國人常見使用胰島素的迷有:迷思一:「使用胰島素會傷腎」/事實上並不會,傷腎的是高血糖,因此使用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好反而保護腎臟。迷思二:「使用胰島素打針會很痛」/事實上目前針頭已經改良的很細,而且是注射在皮下,若以正確的方式注射,其實是不怎麼痛的。迷思三:「打胰島素就一定要終生施打」/不一定,由上述的案例可知,胰島素用在早期施打可提升胰臟功能,之後便可以將胰島素停掉只靠藥物治療。但若罹患糖尿病時間過可能會引起胰臟功能不足的問題,這時單靠藥物的功效就會有限。迷思四:「被醫師告知要打胰島素,是一種懲罰。」/許多人提到要打胰島素,會產生極大的罪惡感,醫師必須破除病人的想法,依靠藥物控制血糖。黃聖德醫師表示,糖尿病控制不良會產生許多併發症,例如小血管疾病包含眼、腎、神經功能的病變,像是失明、腎衰竭、腳麻等;大血管疾病包含中風、心臟病、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導致腳截肢等,都嚴重影響生命安全及生活品質。雖然我們可以靠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來減緩胰臟的功能退化,但真的遇到功能不足血糖高起來時,除了檢討改進飲食運動習慣之外,有時也可能只是自然病程所致。

控糖飲食 素食這樣吃才健康

控糖飲食 素食這樣吃才健康#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台灣目前罹患糖尿病的人口越來越多,在醫院常聽到病友們在煩惱不知如何控制飲食,為避免血糖飆高,想要吃素的人更是不在少數,素食飲食富含植化素、纖維素及維生素,有助於降低許多慢性病的發生,但要怎麼吃才健康?素食容易造成肥胖、抵抗力差阮綜合醫院營養師黃佳進表示,素食可區分為純素、奶蛋素及健康素3種。但研究指出,素食有其限制易導致營養失調,尤其容易造成肥胖、抵抗力差、維生素D、B12、鈣質及鐵質不足等問題。對想要茹素的病友,提供以下幾點建議作為參考。以川燙、蒸、滷為主 避免油炸、油煎、高油糖尿病友可以參考衛福部製作的素食飲食指南,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奶類、主食類、蔬菜、水果、豆蛋類、油脂),不要侷限在少數食材上,避免營養失調。吃素會肥胖,原因在於攝取過多熱量。傳統素食常以油炸、油煎方式增加風味,而根莖類又屬高醣食物,長久下來造成素食者容易攝取過多熱量,烹調上可以川燙、蒸、滷為主,避免攝取油炸、油煎、高油等食品。蛋白質互補法 增加維生素吸收善用蛋白質互補法,植物中豆類及白米分別缺乏甲硫胺酸、離胺酸,屬不完全蛋白質食物,但經搭配後可提高蛋白質品質及吸收率,例如五穀+白飯、黃豆+白飯。也要記得補充礦物質及維生素。以下羅列幾種維生素來源:1) 維生素B12/大多存在動物性食物中,建議長期素食者可諮詢專業人員後,適量補充維生素B12丸劑、B群或酵母製品。2) 維生素D/常見於奶類、奶製品中,建議多外出曬太陽強化體內合成,幫助鈣磷的吸收,預防骨質疏鬆,尤其是全素者。3) 鐵質/蔬菜(莧菜、菠菜、青江菜)雖蘊含豐富鐵質,但因人體對植物鐵的吸收率低,建議飯後攝取含維他命C的水果(柑橘類、奇異果、檸檬),有助植物鐵質的吸收。少吃醃漬及過鹹食物另外,也要少用人工調味料、少吃醃漬及過鹹食物。素食者常食用醃製物(醬菜、泡菜、豆腐乳),但這類食物含高鈉鹽及亞硝酸鹽,是導致胃癌、腸癌的高危險因子。吃素雖然是風潮,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糖尿病、腎臟病、癌症、痛風等病人,最好由專業醫師及營養師評估,再決定茹素方法。 

吃不下又容易喘 膿水包心臟惹禍

吃不下又容易喘 膿水包心臟惹禍#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70歲的陳奶奶患有糖尿病多年,卻一直沒有好好控制,一日因發高燒、上腹痛、吃不下及呼吸喘等不適至醫院就醫。檢查發現陳奶奶的肝臟上有一個膿瘍,更發現心包膜裡有大量膿水。由於患者因心臟受到壓迫,而出現全身倦怠及血壓降低的現象,進行心包膜引流手術解決立即性的危機。血糖高讓細菌容易生長經抗生素治療後,發現肝臟膿瘍變小,但因膿瘍已穿越橫膈膜及心包膜,直接流入心包膜腔,雖然可使用抗生素治療,但藥物治療抵擋不過大量的細菌增殖,因此安排陳奶奶進行第2次手術,手術過程非常順利,術後搭配抗生素治療,將心臟膿水、肝臟膿瘍一次解決,也控制住感染狀況。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俊毅表示,陳奶奶患有糖尿病,本身免疫力較低,加上血糖高讓細菌容易生長,因此引發肝膿瘍。早期的肝膿瘍可單靠藥物治療,而不需開刀處理,然若有糖尿病體質,就容易讓感染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想要避免肝膿瘍纏上身,將血糖控制好並穩定治療糖尿病,才是最佳之道。糖尿病發展緩慢常讓患者不自覺若發生肝膿瘍狀況,在藥物治療下沒有好轉,可至一般外科接受肝臟手術將膿水引流出來,就能控制好感染問題。李俊毅醫師提醒,糖尿病是國人最大宗的內科疾病,因其發展緩慢常讓患者不自覺,若能早期篩檢,配合醫師指示治療,才是身體的保健之道。

突變「黃」種人 肝炎恐上身

突變「黃」種人 肝炎恐上身#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飲食、生活沒顧好,肝膽腸胃都遭殃!45歲李先生由於應酬多,近2年來上胃部常悶痛,自認為是酒喝多引起胃發炎,沒想到成人健檢後發現,李先生的三酸甘油脂高達1200mg/dL(正常是150以下),肝功能S-GOT指數更高於正常值的3〜4倍,不僅如此,就連飯前血糖也嚴重超標。沒想到長期的上胃部悶痛,竟是胰臟慢性發炎引起的!上胃部悶痛 肝功能、胰臟都受損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巫慶仁表示,不節制的飲食習慣,導致才45歲的李先生嚴重高血脂,肝功能、胰臟都受損,卻因自覺只有上胃部悶痛而延誤治療。經過半年的戒酒、藥物治療及規律睡眠與運動,不僅健檢紅字恢復正常,胃部悶痛也逐漸減少。皮膚、眼白變黃 可能是急性肝炎衛福部桃園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曾麒龍表示,不正常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可能導致胃出現異狀。不正常的飲食習慣,如酗酒也可能引發急性肝炎。若突然出現發燒、皮膚及眼白、小便都變黃的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是急性肝炎併發黃疸,而肌肉萎縮則可能與肝硬化相關;慢性發炎症狀因為較不明顯,建議高危險群者可在3個月定期檢查一次。另外,曾麒龍醫師指出,一般民眾常見的迷思為熬夜恐有「爆肝」疑慮,事實上,並沒有「爆肝」這種症狀,且並非肝指數急遽增加的急性肝炎症狀,而是指熬夜時另外攝取大量食物造成的「脂肪肝」。40歲以上快做免費整合基本篩檢巫慶仁醫師提醒,中年之後大部分人會因代謝異常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疾病,但這些疾病卻不一定有明顯不適。國民健康署提供40到64歲每3年1次,65歲以上每年1次的成人健檢,不但能幫忙做整合基本篩檢,還可以達到守護健康,預防疾病效果。

運動保鮮法 「1357」法則跟著做

運動保鮮法 「1357」法則跟著做#血糖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運動療法要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時間一長,很容易厭煩日復一日的鍛鍊。如何能使運動保鮮呢?試試下面的祕訣吧!1) 朝著目標努力/運動之初,可以通過為自己設定目標來堅定持之以恆的決心。目標可大可小,但一定要切合實際。比如,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月內通過運動減掉1千克體重的目標,或者在一年內希望通過運動達到具體怎樣的治療效果。2) 用計畫表約束自己/目標設定了之後,讓我們根據目標來制訂具體的執行計畫吧!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以每一天或者每一週為時間單位來規劃運動時間和項目。記得將計畫表貼在醒目的地方,既時刻提醒著自己,也可以讓家人幫忙監督執行。3) 從最感興趣的項目開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層很廣,不同的年齡層,愛好的運動項目必定不同。將他人的建議當作參考,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最為擅長的一項,這樣可以在運動中獲得成就感,更容易堅持下去。4) 你不是孤軍作戰/朋友可以帶來精神上的支持和動力,與朋友一起鍛鍊身體,趕走運動的枯燥,不僅獲得了更多的快樂,還能促進與朋友間的感情,互相扶持著克服疾病困難。5) 不必拘泥於某個項目/再有趣的運動項目,長期堅持下去也必定會感到枯燥無聊,這時不妨換一種運動項目,或者乾脆穿插進行,這樣可以保證運動對自身的吸引力,另外,購物、家事動等,也都可以成為運動的方式。實踐運動「1357」法則1) 至少1種運動方式/糖尿病患者在運動時,每天至少要選擇1種以上的運動項目,這樣做不僅能夠利用不同項目運動身體各個部位,還可以避免單一項目造成的枯燥、乏味,增強了運動的趣味性。2) 每次至少運動30分鐘/運動時間並不是越長越好,過長的、不適合自身體質的運動時間會給身體增添負擔。不過,運動時間過短也無法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一般來說,每日每次運動30~60分鐘即可。3) 每週至少運動5次/疾病的治療與康復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過程,重點是以適當的方式,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持之以恆。並不是每一種運動都有利,也並不是運動強度越大越好,強迫身體反而會給健康帶來危害。4) 每次運動量是承受力的70%/想要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堅持每天都運動是最好的辦法。特別是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每週一定要運動5次以上。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對控制血糖十分有益。(本文摘自/降血糖這樣吃有效/人類智庫出版)

研究:吃個早餐也能減肥!

研究:吃個早餐也能減肥!#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匆匆忙忙起床,早餐常常來不及吃?現代人上班上學趕趕趕,難以認真地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然而研究顯示,天天吃早餐並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長期下來更有助於降體脂肪、控制體重。據2015年發表於《營養學雜誌The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顯示,相對於只吃3克蛋白質的學童來說,吃18克蛋白質的學童脂肪平均消耗量會高出16%、醣類代謝在餐後第4小時會高出32%,而且飢餓感降低14%、飽足感增加32%。吃早餐助穩定血糖 降低慢性病發生率2009年發表於《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期刊的研究顯示,沒吃早餐時,午餐前血中游離脂肪酸(FFA)濃度和午餐後血糖都上升;但有吃早餐時,午餐前血中游離脂肪酸濃度較低,且午餐後血糖上升幅度會減少95%。董事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血中游離脂肪酸濃度增加會造成胰島素阻抗,使血糖濃度上升;而從研究可見,吃早餐能抑制午餐前的游離脂肪酸濃度,有助於穩定血糖、減低肥胖和慢性病發生率。早餐單喝果汁 血糖容易波動玉許惠主任建議,盡量選擇優質蛋白質食物,如茶葉蛋、原味低脂乳品、無糖優酪乳和無糖豆漿,而飯糰和三明治可挑選瘦肉如鮪魚、烤雞等內餡。盡量避免油炸及加工肉品。另外,想喝咖啡可選擇拿鐵,但要注意奶茶裡如果添加的是奶精,不但無法補充蛋白質,還容易攝取過量油脂;也別單喝一瓶果汁當早餐,人造果汁反而容易讓血糖波動大。許惠玉主任再次強調,因為身體在前一天晚餐後,整晚處於空腹狀態,如果隔天又沒吃早餐,等到午餐時往往已餓過頭,產生彌補心態吃下比平常更多份量,還會特別想吃鹹甜重口味等易胖食物;即使再忙再趕著上班,還是別忘了吃含有優質蛋白質食物的早餐!

KP菌「大暴走」 喉嚨痛變敗血症

KP菌「大暴走」 喉嚨痛變敗血症#血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KP菌大暴走,喉嚨痛突變敗血症!一名62歲邱姓男子為糖尿病患,近日壓力大,某天突然感到喉嚨痛、發燒、畏寒、左頸部腫脹,就醫後發現病患血糖飆升到300~400mg/dl,發炎指數CRP也高達30mg/dl(正常應小於1),懷疑是KP菌作怪,醫師表示,若沒有及時開刀,就容易威脅生命。壓力大、免疫力變差 死亡率可達40%大部分人體內都有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但對於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而言,易引發KP菌「大暴走」,變成重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KP菌對健康人體的殺傷力不大,但對糖尿病患而言,此菌的毒性變得很強。當身心壓力變大時,免疫力變得更差,攻擊點可能是眼睛、腦部、頸部、肺部、肝臟等,一旦演變成腦膜炎、肺炎、肝膿瘍、敗血症,死亡率高達20至40%,很多病患也因此失明。步入老齡要盡量避免壓力彰化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忠信表示,這種病症可稱得上是台灣的「本土性感染病」,診間平均1個月有30個KP菌感染病人,大部分是尿道及呼吸道感染的輕症患者,有1至2例為重症,死亡率超過20%,這種情況以糖尿病人居多,不然就是慢性肝病、酗酒等免疫力較弱者。步入老齡要注意,KP菌的威脅將越來越強!許嘉方主任強調,台灣進入老年化社會,而糖尿病患者也越來越多,糖尿病患者平時一定要確實量血糖、按時服藥,將血糖控制在200mg/dl以內,儘量避免壓力,才能避免成為KP菌攻擊的目標,一旦發燒就要馬上就醫,並告知有糖尿病史,有利於醫師多方判斷。

醫訊/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

醫訊/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血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退休的老年人而言,心理與生理如何得到滿足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老了以後,身體毛病逐漸浮現,飲食習慣若不改變,身體機能逐漸退化,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問題。了解三高指數對老年生活的影響及後遺症,是協助得到良好生活品質的最重要議題,此次講座將會由新陳代謝科醫師李國陽,主講「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三高(血糖,血壓,血脂)整合照護時間:106年3月23日(四) 下午15:30-16:30地點: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台北分院一樓大廳院徽前衛教區(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二段360號)洽詢:社工劉大任(02)2791-9696#1008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