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

孕婦睡不好恐早產 醫師強調最好睡滿8小時

孕婦睡不好恐早產 醫師強調最好睡滿8小時#早產

睡眠與健康密不可分,睡眠品質不好對整個身體系統也會造成傷害,對正值懷孕期的媽咪來說,更是重要,不過幾乎所有孕婦都有睡不好的毛病,根據一篇美國研究指出,孕婦睡不好,可能是造成早產因素之一,因為睡眠差會使體內發炎物質增加,而提高早產風險。研究中檢視166名孕婦睡眠狀況,在控制各項變數後發現,在懷孕前期與後期,如果睡眠品質不佳,則容易提高早產風險,尤其是前期的影響最大,不過早產的因素很多,孕婦睡眠品質只是其中可能的變數之一,另外像是口腔牙齦不健康、高血壓、糖尿病等孕婦,未來也都容易生出早產兒,剖腹生產的風險也較大。研究報告中指出,醫師建議過胖孕婦懷孕期間監控血糖、血壓,定期產檢;如果孕婦睡不好,建議先諮詢醫師,別隨意自行服用安眠藥物。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醫師應宗和在一篇衛教文章中提醒孕婦,除了盡量保持每日總臥床時間8小時以上,也要注意是否有睡眠異常狀況發生,所謂睡眠異常指的是前一日的臥床總時間、醒來的時間、每日睡眠型態和周末睡眠型態等是否發生異常的現象,如果異常情形在一週內發生超過3次以上發生,那就要注意睡眠異常,而孕婦最理想的睡眠情形是每天睡滿至少8個小時(夜間10點至清晨6點)以上,如果於夜間無法達到理想睡眠時數,那最好於白天也要補足。好的睡眠至關重要 為一生健康基礎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783寶寶身體健康嗎? 「睡眠品質」是重要指標!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00改善失眠 睡眠規律、運動很重要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42

孕期要安全搭車指南

孕期要安全搭車指南#早產

文/媽咪窩雜誌 採訪/林潔雨 攝影/Kiwi諮詢/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副主任 徐振傑、台北捷運公司站務處副處長 王秋惠臺北市公共運輸處科長 陳奇正、 臺灣區汽車修理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 高景崇演出/爸爸:洪鏈翔  媽咪:張綺婕 協助拍攝/台北捷運公司、首都客運媽咪懷孕後身體狀況和體型都有很大的改變,在體力和反應能力上也不似以往,因此,一切活動必須特別謹慎,而開車、搭車更是要格外小心,非必要時最好避免自行開車,乘車過程也要注意各個細節,以防意外發生。自行開車的風險:孕媽咪盡量不開車,為什麼?‧懷孕後反應較遲鈍許多媽咪常覺得自己懷孕後好像變「笨」了,對外界的所有反應也變差,其實這是自然的現象,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副主任徐振傑表示,懷孕後神經反應會因為要應付血液循環的需求而明顯轉弱,對外界一些突發狀況不像懷孕前靈敏;加上肚子愈來愈大,身體骨骼結構愈趨鬆散,協調性較差,對運動反應顯得遲鈍,不再像以前開車遇到危急狀況還能及時因應,所以自行開車危險性較高,建議能免則免。‧懷孕初期孕吐、嗜睡,注意力難集中即便在懷孕初期,自行開車也有相當風險。此懷孕階段容易嗜睡、孕吐,駕駛過程可能因身體不適影響注意力,或因為打瞌睡而發生意外;而到了懷孕中、後期,腹部明顯隆起,身體負荷增加,夜間睡眠品質受影響,一樣也會影響開車時的精神狀態。‧懷孕後期體型改變,應變能力差另一個問題是當子宮漸大,體型改變,坐上駕駛座很容易頂到或卡住方向盤而影響開車靈敏度;或是因肚子太大使得雙腳和油門、煞車的距離拉大,這時候駕駛的姿勢不同於以往,稍不注意,可能在煞車時因為空間感不對而踩空,進而發生意外。嚴重撞擊可能造成胎死腹中孕媽咪自行開車一旦發生車禍,在沒有緩衝空間的情況下,肚子容易與方向盤互相擠壓,直接對胎兒造成嚴重傷害。徐振傑主任表示,車禍發生時因擠壓的關係,輕微者或許只是肚子出現瘀血;中度狀況可能直接刺激到子宮,導致收縮而早產;嚴重時,胎盤受到激烈擠壓,將造成剝離。一旦發生意外,症狀輕微者可能會肚子痛、胎兒心跳下降;如果嚴重出血,胎盤會提早剝離,這時候胎心音會出現異常;更嚴重將導致子宮破裂,假如破裂程度輕微,還能及時挽救,但是一旦引發休克,很容易造成胎死腹中的遺憾。安全帶對孕婦安全嗎?還有一項要重視的問題就是安全帶,一般人使用的安全帶,對孕婦而言其實並不安全,因為國內使用的安全帶很容易勒緊肚子,對子宮造成壓迫,不適用於孕婦,美國有一款專為孕婦設計的特殊安全帶,共有兩條帶子,一條從肩斜下繞過肚子上方,另一條從腰際往下繞過肚子下方,讓肚子露出,可降低傷害的發生。另外就是在發生車禍時,安全氣囊一啟動,會對孕婦身體造成撞擊,如果此時身上有眼鏡、項鍊等尖銳物品,可能因此刺傷身體;而且當整個胸部在受安全氣囊擠壓時,會因為空氣不足而感到明顯的胸悶與不適,這也是孕媽咪開車時可能發生的狀況,必須特別注意。《MamiHome媽咪窩》‧2011/3月號 資料來源:MamiHome媽咪窩 提供

早產兒常見的8種病症 你知道多少?

早產兒常見的8種病症 你知道多少?#早產

早產兒是指懷孕週數在三十七週以下出生之嬰兒。在還來不及準備妥當之前,他們就必須提早面對一段艱難的成長歷程。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黃宣蓉表示,早產兒因器官在功能及結構上較為不成熟,故易在呼吸道、心血管、腸胃道、中樞神經等系統有一些特異性之疾病。早產兒常見的疾病:呼吸窘迫症候群(RDS)。 呼吸暫停(Apnea)。 慢性肺部疾病 (BPD)。 持續開放性動脈導管(PDA)。 腦室周圍-腦室內出血(IVH)。 週腦室白質軟化症(PVL)。 壞死性腸炎(NEC)。 早產兒視網膜症(ROP)。黃宣蓉說明,對於高危險群者建議的檢查原則:出生體重低於1500克或是懷孕週數小於32週的早產兒。出生體重低於2000 gm或是懷孕週數小於36週,曾接受高濃度氧氣或病程不順利者。檢查的時機為出生後四至六週(低於1000 gm 的極低體重兒以出生後第六週為宜)。黃宣蓉解釋,Stage I & II 大多自行好轉,一般不需治療。Stage III 一部份會好轉,一部份會波及視網膜最重要的黃斑部macula,就會有嚴重的視力受損,就須冷凍療法(cryotherapy),或雷射治療(photocoagulation)使不正常的血管萎縮。Stage IV & V須施行鞏膜扣壓術(scleral bucking),玻璃體內切除術(vitrectomy),去除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引使視網膜復位,一般對視力的改善有限。早產兒不論是否有ROP,應至少每年定期追蹤檢查眼睛一次,直至入學為止,注意有無近視、斜視、視網膜退化。隨著醫學的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已大幅上升。但相對於更多極低體重的早產兒被治癒,其後續併發症以及神經發展遲緩的問題也凸顯出來,並導致家庭和社會的問題。黃宣蓉提醒家長,預防並避免早產兒的出生是根本辦法,也呼籲各界一同關懷早產兒。延伸閱讀「早產兒常見的疾病」詳細說明:http://www.uho.com.tw/sex.asp?aid=9638

產婦破水盡快就醫 避免臍帶脫垂引發胎兒致命

產婦破水盡快就醫 避免臍帶脫垂引發胎兒致命#早產

「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這句古諺指的是,產婦若順利生產,就吃得到麻油雞來補身體,聞到麻油香就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幸福;若不幸難產,換來的就是四塊木板,也就是陰陽兩隔。這也說明了產婦的生產過程充滿了隱藏性的多樣變因。婦產科醫師在產婦生產過程中,最擔心碰到的狀況莫過於羊水栓塞、產前的臍帶繞頸及臍帶脫垂了。去年秋到台東基督教醫院任職的婦產科醫師梁華英,就在台東首度碰到了產前臍帶脫垂的棘手案例。幸好在東基產兒科團隊的全力搶救下,母嬰均安。想起當時的狀況,擁有廿五年婦產科經驗的梁華英醫師仍不住的感恩:「若不是上帝的恩典,這是一項不可能圓滿達成的任務!」一位非初產並有胎位不正情況的產婦,三天前發生破水現象而未就醫。直至肚子痛前來東基檢查時,已是三天後的事了。經醫師檢查,赫然發現一小截臍帶竟脫垂在陰道口外。梁華英醫師一邊用手托住臍帶小心的推回產婦陰道內,避免臍帶受到胎兒的壓迫;一邊下達緊急開刀的指令。在訓練有素、應變得宜的東基產兒科團隊努力下,嬰兒順利出生。「從發現臍帶脫垂到嬰兒出生,這個過程是十萬火急、分秒必爭!尤其,托住臍帶的手必須一直留在產婦陰道內,直到嬰兒順利的離開母體為止。」梁華英醫師回憶這段驚險萬分的經驗。過程中,還因為梁華英醫師要跟家屬說明當下的醫療情況而必須離開產婦身邊,由護士接手托住臍帶。他和護士兩人小心翼翼的進行這項「換手」的任務,一個放一個接,靠著鎮定的心完成了這項極具挑戰的任務。梁華英醫師表示,臍帶是供應腹中胎兒生命養分的唯一管道,若脫垂在外,不小心受到壓迫、扭折,使得母體供應胎兒的血流阻斷,胎兒容易因缺氧、窒息而致命。產前臍帶脫垂是婦產科急症之一,雖然不多見,卻非常可怕,對胎兒的罹病率及死亡率都高。短短數分鐘的時間,往往有截然不同的結局。所謂產前臍帶脫垂,是指羊膜破裂後,臍帶滑落至胎兒先露出部位的前端,位於子宮頸口、陰道內。換句話說,醫師內診時可先摸到或看到臍帶,才會再摸到胎兒先露出的部位,例如:頭、臀、肩等。根據文獻資料記載,產前臍帶脫垂多發生於胎位不正、胎兒過小、早產兒、多胞胎及孕婦骨盆形狀異常等。從數字上來看,在胎位不正(臀位)的發生率約2~4%,在正常胎位(頭位)的發生率是0.2~0.4%;而胎兒的死亡率則介於15~20%不等。梁華英醫師呼籲:「羊膜一旦破裂,羊水就會流出來,稱為破水。破水這件事,無法預知也無法避免,如果產婦發現自己破水了,請盡快就醫檢查,以確保母嬰生命的安全!」。

孕期保健三部曲 順利迎接小寶貝

孕期保健三部曲 順利迎接小寶貝#早產

送子鳥悄悄地送給您一個愛的禮物!您現在的感覺是甜蜜?興奮?緊張?惶恐?還是無所是從?無論您是哪一種類型的準媽媽,安全的度過整個孕期,是我們最大的期盼。臺安醫院婦產科衛教小組 - 王小麗提出以下三部曲來談孕期保健:【孕期保健一部曲~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孕期間應放慢工作的步調,維持好心情,避免情緒過度激動。此外懷孕前三個月,是流產的高危險期,勿熬夜、搬重物、行動速度放慢、勿長時間蹲坐,減少腹部出力的工作。用藥上,絕對不要吃非醫師處方藥物,由於某些中藥含活血成分,易造成出血,而不明成分之藥物也有致畸胎的可能。孕婦不是不能服用任何藥物,但必須由正規醫師處方之藥物,才有保障!王小麗強調,均衡飲食絕對是必須,尤其是蛋白質類(魚、肉、蛋、豆、奶類)、維生素、鐵質及鈣質,是一個頭好壯壯的優生寶寶所不可或缺的。而適度的體重控制,不僅可維持美麗之身材,更可以預防妊娠之合併症(例如: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真可謂一舉數得。此外,懷孕前三個月,是流產的高危險期,而性高潮易引發子宮收縮,請減少或暫停性生活。12週後,因腹部增大的關係,請換個姿勢,以不壓迫到肚子為主。懷孕的最後一個月也最好停止,以防早期收縮。若有養寵物請多洗手,尤其是飼養貓咪的準媽媽們,貓的排泄物內可能有寄生蟲(例:弓漿蟲),若準媽媽們忽略了洗手的重要性,就有可能經口進入人體,再經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先天畸型,因此預防感染是最重要的。【孕期保健二部曲~孕期不適及處理方法】‧噁心、嘔吐:少量多餐、勿空胃、起床前吃些乾的餅乾或土司再起床、乾濕分離(液體與固體食物分開進食,約隔30分鐘)‧頻尿:進食水分維持在白天,睡前2小時則減少水分液體之攝取,勿憋尿,經常排空膀胱,以免泌尿道發炎。‧暈眩:懷孕期之暈眩,除少數原因為貧血或低血糖外,其他多肇因姿位性低血壓。當感覺頭昏眼花、暈眩時,請立即坐下或躺下,並將頭放低,置於兩膝之間,以促進血液回流。‧陰道分泌物增加:懷孕時,因動情激素增加之緣故,刺激內分泌腺體,使黏液分泌增加,這是正常現象。但是若有異味產生、搔癢或顏色變成黃綠色就應就醫。婦產科醫師除口服藥儘量少用外 ,尚有塞劑或外用藥膏可幫助治療。‧靜脈曲張:避免長時間站立,避免膝蓋交叉翹腳,阻礙腳部血液回流。經常變換姿勢,可穿著孕婦用之彈性襪,每晚睡前可抬高雙腳20分鐘,若有會陰部靜脈曲張之情形,可於睡前墊一枕頭於臀部下並抬高雙腳20分鐘,以利下肢血液循環之回流。‧便秘:多食用高纖維及粗糙食物。每日飲水6-8杯,並適當運動、定時排便。若以上皆無法解決問題 ,可使用醫師建議之軟便劑,但勿養成對藥物之依賴性。‧腰背痛:因懷孕期腹部日漸增大、重心前傾 ,造成代償性脊柱前凸, 肌肉緊張而導致腰酸背痛。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姿勢,撿物品時應彎曲雙腳蹲下,代替彎腰取物。穿著低跟鞋子、使用扥腹帶、休息時以小枕頭支持腹部也許可減輕腰背痛之情形。‧腳抽筋:抽筋時,伸展抽筋之肌肉(腳伸直,足背屈曲)、避免踮腳、經常將腳舉高,促進循環。保持足部溫暖、多食用含鈣多之食物(例如:排骨湯、小魚乾、綠色蔬菜...)。【孕期保健三部曲~危險徵兆】1.陰道出血:不管出血量是多或少,您皆要就醫確定是何種情況,才能確保安全。2.早期破水:破水可能導致感染或發生臍帶脫垂之情形。3.早發性子宮分娩收縮:易引發早產。若您發現有腹部不適,應立即休息,休息後未見改善,您就應至醫院就診。4.胎動改變或消失:王小麗建議準媽媽們,三餐飯後一小時內觀察您寶寶之胎動,若有胎動即為正常(因此時血糖高,寶寶較有活動力)。

懷孕用藥停看聽 寶寶健康不打折

懷孕用藥停看聽 寶寶健康不打折#早產

懷孕期間原則上不宜用藥,因為藥物會經由胎盤進入胎兒內對胎兒造成影響。懷孕初期三個月藥品對母體產生影響最大。常見的情況像是懷孕剛開始可能會因為不知道懷孕而服用其它藥物,例如感冒藥物等,因而擔心受怕。不過根據調查因藥物而造成先天異常的比例並不高。雖說要避免用藥,但有些婦女無法停止長期用藥。如患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等慢性疾病。這類孕婦在懷孕時,需請婦產科醫師及藥師作用藥評估。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劑部 - 詹景勛、林毓瑩組長指出,懷孕用藥分級可分為5級,安全程度由高至低分別為A、B、C、D、X。 多數藥品懷孕用藥分級屬於C級,常見有鎮靜安眠藥、心血管用藥、精神科用藥。這類藥品對胎兒的危險性無法排除,應該要先詢問醫師。下列有各種常見的疾病及其用藥:1. 糖尿病患者在懷孕期間應避免使用口服降血糖劑,改用胰島素較為恰當。2. 感冒時,解熱鎮痛的普拿疼屬於B級藥品,抗組織、止咳祛痰劑屬於C級藥物,應避免懷孕初期三個月內使用,且並非長期使用,可以不用過太擔心。 3. 若要使用抗生素以A級的盤尼西林第一代到第三代為主,如果對其過敏,可以改用B級,不過必須要避開可能傷到胎兒的時期使用。4. 補充維他命需要注意,不能過量使用。 最後詹景勛、林毓瑩組長提醒各位有哺餵母乳習慣的母親,部份藥物會經過乳汁代謝,可能經由乳汁被胎兒吸收。此時用藥需詢問專業人士的意見,並告知醫師的身體狀況。把握這些重點,相信你也可以在懷孕及產後安心的使用藥物了!

懷孕做愛可能引發早產?醫師:不致於

懷孕做愛可能引發早產?醫師:不致於#早產

妊娠期間的性事,自古以來常被壓抑隱晦,認是不可作,甚至不可談的禁忌,果真是如此嗎? 在二十世紀的現代雖然民風已開卻還是有許多人心存畏懼,不敢做、不敢談、最可憐的是不敢問。事實上經過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正常懷孕期間之性生活不僅沒有妨害,反倒是有很多的婦女因生理上的改變,在此期間領受了前所未有的性歡娛。臺安醫院婦產科 - 陳思銘醫師表示,性活動在妊娠期間之所以被視為禁忌,是因為在以往它被認為是可能造成流產、早產、早期破水甚至羊膜炎的主因。造成這種誤解的理論基礎在於下面幾種可能的機轉:有人認為精子可能攜帶細菌經由性行為從子宮頸傳遞到羊膜,造成絨毛羊膜炎隨後引發早產。更有人認為精液裏含有前列腺素;此物質可引發子宮數縮,因而造成早期宮縮形成早產。另外性行為所造成的情緒及身體上的壓力,也可導致過度生產兒茶酚胺而引發子宮收縮。以上這些臆測的機轉之所以引發爭論,並且未成為事實即被接受,是因為它們缺乏有力的科學證據,並且樣品的採樣也頗有爭議。陳思銘醫師指出,事實上近幾年較完整且有說服力的研究報告已證實了身體健康的男性與正常孕期中的女性可以有適當的性行為,而不致於引發任何危害完整孕期的危機。在美國國家兒童健康及人類發展部指導下,芝加哥大學與愛荷華大學聯合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指出:早產與孕期最後四週的性活動中男性的上位姿式可能有關:也就是說在統計學上有意義,至於在孕期最後四週因早期破水而引發早產則與性高潮似乎有關(不管有無實際的性行為),性交次數與早產無關,但如婦女陰道有不正常菌株寄宿而有頻繁性交則有關。以上是一九九二年所發表的報告,到一九九三年芬蘭賀爾新基大學發表了另一篇研究報告,報告裏指出根據他們的統計調查,身體健康正常的初產婦在孕期中之性生活並不會導致陰道炎因而引發早產。一九九四年牙買加發表了一篇探討該國胎兒周產期死亡原因的研究報告,文內提出胎死腹中與性交次數無關。在臨床上只有少數的情況下醫師會建議孕婦暫停或節制性行為:一、有習慣性流產歷史的孕婦,二、有子宮頸閉鎖不全的情形,三、產前出血或發現前置胎盤,四、有早產的徵象,五、早期破水,六、性伴侶有性器官疾病而不使用保險套,七、孕婦有陰道炎,其他有些重大疾病如嚴重心臟病、高血壓或者動靜脈血管畸形等等都須要會診醫師做審慎的評估。陳思銘醫師說,理論上來說絕大部份的孕婦都有健康正常的妊娠期(或許少部份有些小問題),只要不諱疾忌醫也都可以從醫師處得到幫忙,因此如何破除迷信禁忌,維持健康美滿的孕期性生活使夫婦感情得以甜蜜和諧已成為現代夫妻所必修的課題。

寶寶六個月還不會翻身?遲緩兒六大警訊!

寶寶六個月還不會翻身?遲緩兒六大警訊!#早產

雖然寶寶個性活潑,稍微逗弄,就會咯茲咯茲的笑個不停,可是卻還不會翻身?對照健兒手冊上的發展篩檢,總覺得不太放心,雖然老人家總是說「小孩時候到了就會了,大雞總是慢啼」。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嗎?要如何才能幫助寶寶健康的成長呢?其實,孩童在發展上出問題並不是少見的情況。所謂「發展」,係指孩子隨著時間增長,他的神經、肌肉、骨骼的功能慢慢成熟、增進功能。敏盛醫院小兒科王緒斌醫師指出,孩子的發展,可分為認知發展、生理發展、語言及溝通發展、心理社會發展或生活自理技能。孩子的各項能力,若沒有跟著年齡慢慢成熟,無法達到90%同年齡小孩可完成的能力,就是所謂的『發展遲緩』,亦即對事物、概念及邏輯、記憶、理解等,較同年齡兒童落後。臨床上最常見的情形包括學習障礙和注意力不集中過動症,發生率可高達7.5%。其餘如智能障礙,發生率也高達2.5%。腦性麻痺或自閉症是較少見的情形,盛行率約千分之二至四。為什麼這些孩子會有發展的問題呢?王緒斌醫師表示,在產前、周產期或產後,任何原因造成的器官或功能損傷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發展遲緩。產前因素包括染色體異常,先天性畸形症候群、遺傳性疾病及子宮內胎兒的各種腦傷;周產期方面則包含早產、生產外傷、高黃疸、窒息、代謝問題、感染、顱內出血、新生兒痙攣等原因;產後的因素則可能有感染、頭部外傷、中毒;環境因素則如虐待、忽視、感情剝奪等,可能性實在太多。因此,並不是所有遲緩的孩子都能找出病因,重要的是我們要能早期找出這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及早接受早期療育和復健。要如何才能及早發現孩子的發展有點落後呢?只要照顧者對嬰幼兒的發展里程有正確的概念,早期發現並不是件難事。那麼,什麼是嬰幼兒的發展里程?通常可粗分為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和社會性發展四個面向,詳細的發展里程碑。一般來說,嬰兒在四至五個月大時學會翻身,而六個月大還不會翻身,這樣有沒有問題呢?早期的動作發展警訊,包括:1. 三個月大前就會翻身,要小心是由於肌張力過強所造成2. 四個月大時頭部仍不穩定、剪刀腳3. 六個月大時原始反射,如尋乳、非對稱頸部張力反射仍明顯存在4. 七個月大時仍不能翻身,肌張力仍過高或過低5. 九個月大時仍不能單獨坐穩6. 滿一歲時仍不能扶著站同樣的,語言及社會性發展的警訊,則包括:1. 二個月大還不會對人笑2. 六個月大時還不會牙牙學語,需擔心聽力問題3. 滿一歲時對自己的名字和常用日常用品沒有反應4. 一歲六個月時還沒有任何字彙出現,對簡單指令無反應,無分式注意力的出現5.滿二歲時無短句出現,不會玩角色扮演遊戲如果孩子在發展途中出現上述警訊,王醫師建議一定要向專業的小兒科醫師、小兒神經科醫師和復健科醫師討論和做進一步的評估。除了以上提到的警訊外,還有許多的發展篩檢量表可供參考。最實用的其實就是大家都有的健兒手冊。健兒手冊的左邊頁面,其實就是提供家屬填寫的發展量表。對於不同月齡的寶寶,有不同的項目需要檢核。此外,行政院國民健康局線上健檢、心路幼兒發展線上篩檢、伊甸兒童發展線上篩檢都是網路版本的發展篩檢。可以定時幫自己的寶寶打打分數,追蹤他們的發展情況其實,家長可以帶著寶寶主動向醫師表達他們的擔心。醫師會透過詳細的身體檢查和神經反射檢查,檢視寶寶的肌肉張力、神經學反射、對外界的反應。同時會教導家長們一些如何幫助寶寶活動肢體的方法,讓他們在家裡和寶寶一起練習。總之,一個孩子的成長,最需要的是照顧者的愛與關心,愈關心孩子的發展狀況,就能愈容易發現孩子發展上遇到的問題,進而早期介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