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

免疫亮紅燈 櫃姐關節腫痛險失業

免疫亮紅燈 櫃姐關節腫痛險失業#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現年20歲的鞋子名店櫃姐,日前忙於百貨周年慶,卻逐漸發現自己的手指關節、腕關節與膝關節常腫脹疼痛到不聽使喚,尤其清晨時分常會僵硬疼痛,症狀需持續至中午才會略為改善。令人困擾的是,其工作須常幫客戶試鞋或到倉庫取貨,但因關節活動受限,往往搞得倉庫一團亂,或蹲下後卻爬不起來,嚴重時甚至需旁人攙扶才能勉強站穩。收治該患者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風濕免疫科洪偉哲醫師表示,這名櫃姐初次就診時,精神狀況並不好,她自訴雖已使用一般止痛消炎藥物近三個月,但效果不如預期,手腳關節帶來的疼痛幾乎令工作停擺,甚至樓管還要求撤櫃;種種打擊讓她苦不堪言,體重短短三個月驟降5公斤。圖一、患者之手指關節常腫脹疼痛與晨間僵硬,長久下來,導致皮膚粗糙、失去光澤與彈性。不可輕忽的三大自體免疫關節炎 千萬要當心!類似的故事在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患者身上並不少見,尤其以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與乾癬性關節炎等發炎性關節炎佔多數。以上三種關節炎屬於全身系統性發炎疾病,起因包含先天基因影響,但多數患者屬於後天免疫失調所致,導致自身免疫系統產生異常抗體及細胞激素侵犯相關組織與器官,常見症狀多為關節紅、腫、熱、痛以及關節晨間僵硬。不同於一般關節退化或肌肉痠痛,自體免疫發炎性關節炎的病因源自免疫系統出問題,許多患者初期並未意識到,僅以為是一般老化關節疼痛而未積極就診,導致關節因持續發炎而導致結構破壞失能,甚至會併發關節外共病,恐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國外研究顯示,類風濕性關節炎與乾癬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亞於糖尿病患者;而僵直性脊椎炎併發虹彩炎、發炎性腸道疾病的比例也比遠高於一般人。以上三種自體免疫發炎性關節炎合併代謝症候群的風險也會增加。除此之外,這三種關節炎可能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失能、關節結構性的破壞,造成不可逆的關節變形,最終導致社交畏懼,因此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患者罹患憂鬱症比例也很高。洪偉哲醫師指出,據國外研究發現,自體免疫發炎性關節炎若未積極處理,半年內關節即會出現受損,因此千萬要把握前半年的黃金治療期。圖二、一名 16 歲男性僵直性脊椎炎患者,因未前往風濕免疫科掌握黃金治療期,長期慢性下背部疼痛發炎,導致上背不適和胸廓活動受限,因而接受相關外科手術治療。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降低共病提升生活品質洪偉哲醫師說,目前自體免疫發炎性關節炎的治療方式多元,包含初期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低劑量類固醇及主要的免疫調節劑與後線的生物製劑等。臨床醫師會依據患者的體質及病情狀況,提供不同的治療選擇,除此之外,亦會視情況搭配跨科整合團隊治療。洪偉哲醫師表示,目前針對自體免疫發炎性關節炎的醫療處置,只要患者及早就醫,定期回診以及規則接受治療,絕大多數都可達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且有效降低罹患共病的機率,甚至達到完治的目標,回歸正常的生活功能與生活品質。圖三、一名 33 歲男性乾癬性關節炎患者,過去尚未就醫治療前,手指與腳趾關節慢性發炎,長期腫痛變形。個案中的櫃姐目前持續接受口服藥物治療及合併生物製劑使用,現今關節腫脹疼痛與活動度即明顯改善,已順利成功返回原工作崗位,恢復原有的生活品質,重拾歡樂人生。洪偉哲醫師提醒,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雖然有部分遺傳因素,但環境壓力與相關誘發因子仍是導致發作的主因。建議這些患者平日飲食宜均衡營養、補充足夠水分,避免沾染菸酒,並維持正常生活作息、培養運動習慣,最重要的是定期回診配合醫師治療,才能有效提升生活品質。

頭皮癢狂掉屑 竟然是關節炎徵兆!

頭皮癢狂掉屑 竟然是關節炎徵兆!#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52歲男子,每逢季節交替就頭皮發癢、狂掉頭皮屑,男子一直以為是頭皮敏感,但頻繁更換洗髮精也無濟於事,直到皮屑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人際互動才不得不就醫,經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暨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主任林旻憲醫師診治確診後才知道是「乾癬」惹的禍。也因為該男子一開始誤以為僅是頭皮屑的小問題,一時輕忽而沒有積極治療,因此被確診罹患乾癬時,患者甚至已出現手指頭發炎及阿基里斯腱發炎等症狀。乾癬合併關節紅腫熱痛 當心為乾癬性關節炎上身收治該患者的林旻憲醫師表示,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除受到皮膚乾癬困擾之外,也常感到關節僵硬、腫脹或疼痛,嚴重時甚至造成關節變形,進而影響關節活動與功能。據臨床統計,約有三成的乾癬患者會出現乾癬性關節炎,關節症狀大多發生在手指頭、腳指頭等末梢關節,部分患者會出現類似僵直性脊椎炎的下背部疼痛,少數患者行走會出現腳跟不適的肌腱著骨點發炎。林旻憲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失調造成的慢性皮膚疾病,關節炎可以說是皮膚乾癬最重要的併發症。皮膚乾癬和關節發炎出現的時間先後順序不太一致,大多數患者會先出現皮膚乾癬, 數年後才出現關節發炎的症狀;但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先出現關節紅腫、僵硬、疼痛等問題,多年後皮膚才出現乾癬症狀,所以當皮膚尚未出現乾癬的外觀時,乾癬性關節炎可能會被誤以為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僵直性脊椎炎等其他關節問題。林旻憲醫師解釋,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常伴隨有乾癬指甲病症,因此指甲是醫師診斷乾癬性關節炎的重要指標之一,有乾癬指甲症狀者,後續出現乾癬性關節炎的風險會提高三倍,若未積極治療,兩年內近五成患者恐導致不可逆的關節病變。林旻憲醫師提醒病友,如果指甲有細小凹洞、甲面增厚、顏色泛黃、甲板剝離等疑似指甲乾癬徵兆,就要特別留意。目前乾癬性關節炎的標準治療方式,一開始會以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物來緩解症狀,並搭配抗風濕藥物等調節免疫系統,多數輕度關節炎的患者在治療後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但中、重度關節炎病友可能會因為長期服藥而影響肝、腎功能,或導致血液中白血球數目下降。生物製劑成效較佳 治療乾癬同步保護關節避免變形林旻憲醫師說,若是重度皮膚乾癬或是乾癬性關節炎病友,醫師會建議以生物製劑來治療,目前生物製劑可以明顯改善皮膚乾癬,並且可以改善關節發炎並避免不可逆的關節病變。此外,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時也會同步減少使用傳統藥物,不僅簡化治療過程,也可降低肝臟、腎臟的負擔。林旻憲醫師提醒,乾癬患者可透過乾癬流行病學篩選工具「PEST」自我檢測是否有乾癬性關節炎,若指甲出現異常或有晨間僵硬等乾癬性關節炎初期症狀時,患者千萬不可大意並建議及早就醫,目前已有新一代治療乾癬性關節炎的藥物可使用,國內健保也有給付治療重度關節炎,可說是乾癬性病友的一大福音,林旻憲醫師呼籲,患者應早期接受治療,才能保護關節並重拾關節健康。

關節炎為銀髮殺手 客製足墊可緩症狀

關節炎為銀髮殺手 客製足墊可緩症狀#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隨著飲食西化、工作形態及需求所致,退化性關節炎已經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如空姐、櫃姐、作業員、護理師等需要久站久走的族群,因膝蓋內外側受力不平均,造成膝蓋軟骨磨損,內側膝關節空間狹窄,膝內側軟組織受力增加,進而導致內側膝蓋疼痛。一位退休在家的65歲王伯伯,過去從事倉儲工作,一整天下來站立時數超過10小時更是家常便飯,加上熱愛運動,偶爾放假時還會參加不少路跑活動,長期累積後感到膝蓋內側反覆疼痛,就醫發現已是退化性關節炎,醫師建議透過客製化鞋墊治療,分散足底壓力及改變膝蓋內側受力,大幅減少足底及膝蓋的不適感,久站也不會怕。穿著客製化鞋墊 有效改善退化性關節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患者工作時需長期站立工作,也經常反覆蹲下、起立清點貨物,假日還參與跑步活動,加上沒有適當的肌力訓練,下肢肌力不足,透過X光檢查發現,患者膝蓋內側關節空間有狹窄現象,長期下來導致退化性關節炎找上身。除了建議定期進行復健,建議穿著客製化鞋墊,有機會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問題。王伯伯一穿上足墊後,雙膝不適感逐漸消除,使用2個月後,有效延緩退化性關節炎惡化情形,也減少足部及小腿抽筋和痠痛的狀況。依個人體型及足底受力狀況 客製足墊減緩症狀退化性關節炎可分為老化造成的「原發性」和因受傷、代謝性疾病等原因使關節軟骨遭破壞的「次發性」。施益湋職能治療師解釋,透過復健科醫師的診斷以及治療師量測足底壓力及矯正足型,將最佳的足弓支撐曲面製作成客製化足墊,不但可輔助足底筋膜與肌肉拉力,提供足跟與足弓吸收足部承重的衝擊力。再加上外側楔型設計,還能減緩關節內側受力。此外,受O型腿、扁平足、足底筋膜炎、脊椎側彎、骨盆歪斜等所擾的民眾,亦可依個人體型及足底受力狀況不同,透過客製化足墊來減緩症狀,鞋墊製作過程約30-60分鐘,屬於自費項目。周立偉提醒,膝蓋卡卡、無法久站、蹲跪等,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前兆,為預防膝關節提前老化,建議民眾應控制體重、適當的運動及下肢肌力訓練,並選擇合適的鞋子及鞋墊,才能正確護膝。

腳「翻船」扭傷靠自癒?長期恐關節炎

腳「翻船」扭傷靠自癒?長期恐關節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相信不少人都曾發生腳踝「翻船」,當下處理切記把握「RICE」的原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壓迫)、Elevation(抬高患肢),大多數都有不錯的恢復狀況。安南醫院骨科醫師姜典佑表示,門診常見腳踝扭傷若處理不當導致關節慢性不穩定甚至疼痛,呼籲傷者應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外側韌帶較易受傷 踝關節因此不穩定而疼痛發炎姜典佑醫師表示,腳踝周遭的韌帶結構簡單可分成內側和外側2部分,內側叫做三角韌帶,外側可分成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通常內側韌帶比外側強壯,也因此外側韌帶比較容易受傷。一旦外側韌帶受傷治療不當,踝關節就有可能慢性不穩定造成疼痛,長期下來負重受力不平均,更可能造成關節炎。至於慢性不穩定的診斷方式,一般來說可用前拉測試和內翻測試來檢查,再輔以關節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認。姜典佑醫師說明,一旦診斷出韌帶損傷造成慢性不穩定,這時因為韌帶品質不佳已無法做直接修補,因此就必須依靠周邊的支持帶或關節囊縫到腓骨做重建手術或是自體韌帶重建。別一味尋求推拿治療 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遺憾最後姜醫師強調,慢性踝外側不穩定其實在骨科門診是很常見的踝運動傷害後遺症,該如何治療只是一個大原則,患者若有類似情形應請教醫師或循正常管道求診,切勿一味尋求跌打損傷接骨師的推拿治療而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遺憾。

講座/關節炎用藥

講座/關節炎用藥#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許多民眾將葡萄糖胺視為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聖品」。但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規定,僅有藥品級的硫酸鹽葡萄糖胺(GS)通過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適應症,可幫助減緩關節疼痛。民眾出現關節疼痛問題時,應遵從治療3步驟對抗退化性關節炎,讓關節不卡卡。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2/11(二)舉行用藥安全講座,由陳蕙琦藥 師主講「關節炎」,教導關節炎正確的用藥及保健知識。講座內容豐富,歡迎家長們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關節炎時間:107年12月11日(二)下午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一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服用葡萄糖胺有效顧關節?醫師說分明

服用葡萄糖胺有效顧關節?醫師說分明#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生,吃這個可以顧關節嗎?」門診中常見病患或家屬,拿營養品詢問醫師。根據統計,60歲以上族群,每100人中約50人會出現退化性膝關節症狀。坊間各種保健品多到令人眼花撩亂,不知該吃什麼才對?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臺北慈濟醫院外科部骨科醫師周博智解說。阻止關節不會退化或軟骨再生 恐怕要失望周博智醫師表示,在骨科門診中,常見患者向醫師諮詢各式各樣保健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葡萄糖胺,包括各種廠牌,吃、喝、擦琳瑯滿目,國產與進口的價格差異很大。葡萄糖胺本身是關節軟骨的成分之一,讓軟骨結構保有軟Q彈性,但隨著退化磨損也會逐漸消耗。此類產品到底該怎樣使用才有效顧關節?民眾應先問問自己對「有效」的認知為何。如果膝關節退化程度為輕度或中度,這類產品具有舒緩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的效果。然而每個人的改善度和持久度都有個別差異。若磨損變形軟腳程度很嚴重,這類產品效果就不明顯了。若期望透過這類產品讓關節不會退化或是軟骨再生,恐怕會失望了。市售葡萄糖胺製劑多由貝殼類萃取純化 對蝦蟹貝過敏者須留意周博智醫師表示,還有許多病人問到葡萄糖胺的副作用,因為名稱,讓人擔心吃多了恐造成糖尿病或難以控制血糖,以標準劑量每日1500mg,對血糖的影響有限,對血壓、凝血功能等影響也很輕微。但市售葡萄糖胺製劑多由貝殼類萃取純化而成,雖少有嚴重過敏狀況,但對蝦蟹貝過敏者仍須留意。關節尚未嚴重磨損變形前,改善膝關節疼痛與功能的方式,就是好好控制體重、規律運動鍛鍊核心肌群。與其追求速效、永效,煩惱有效、沒效,不如養成務實的心態,當您嘗試過許多初階無害的保健方法後,仍未改善的話,最好盡快諮詢骨科醫師,維護健全的行走功能和生活品質。(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68期資料)

長期乾癬性關節炎不治療 關節恐變形

長期乾癬性關節炎不治療 關節恐變形#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患有乾癬的民眾要留意了!據統計,約有近三成的乾癬病患同時也患有乾癬性關節炎。近期一名三十來歲的男子因全身肌膚有六成以上的乾癬病灶,同時合併多處乾癬性關節炎,不僅關節疼痛,更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黃春明主任說,此位患者積極配合醫師囑咐,接受口服消炎藥以及生物製劑的治療,目前病情獲得良好的控制與改善。長期漠視關節炎 小心恐致關節變形在台灣,每年乾癬患者就診人數約有八萬人。黃春明主任表示,造成乾癬的原因包含基因遺傳、身體免疫加上其他後天因素如:壓力、氣候、感染外傷誘發等,其中約有一至三成的乾癬患者同時會有乾癬性關節炎。乾癬性關節炎又分為五型:遠端指間、多發性、毀壞性、不對稱性與中軸性。黃春明主任特別提醒,若長期不處理治療關節發炎的問題,使關節在長時間腫痛發炎的情況下,很容易造成變形,此時就「回不去了」!兩種症狀合併治療 生物製劑效果佳關於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該如何治療?黃春明主任說,針對兩種症狀會採用合併治療,在皮膚症狀上常使用外用類固醇、外用A酸、保濕劑、外用維生素D、口服消炎止痛藥等,再加上免疫調節控制如:口服環孢靈、類固醇等。針對中重度以上患者則會採用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有許多治療乾癬的生物製劑,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有機會讓皮膚改善程度達到近百分百,且在第一週即可看到皮膚有明顯的改善,施打針數也更少,患者有更多不同治療選擇。藥物治療+日常照顧 雙重搭配效果最佳現在的醫療科技使乾癬患者透過正確的治療後,不僅穩定控制症狀並可恢復良好的生活品質。黃春明主任呼籲,乾癬病患只要願意積極配合藥物治療,並生活起居正常、飲食清淡、避免外傷、注意肌膚保濕、適度曬太陽,以及若有乾癬性關節炎的患者則需留意,不要過度使用關節避免損傷,就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本內容僅提供相關疾病之醫學及衛教資訊。關於您個人健康狀況或疾病治療方面的問題,建議您應向醫護人員諮詢專業意見。(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吹冷氣膝蓋開始痛?恐是發炎警訊

吹冷氣膝蓋開始痛?恐是發炎警訊#關節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炎炎夏日,氣溫持續居高不下,讓人24小時都想躲在冷氣房裡。然而,長時間吹冷氣,除傷及荷包外,對不少人而言也並非一大享受;有些人只要吹冷氣之後,膝蓋便會開始隱隱作痛,因此陷入天人交戰。究竟膝關節怎麼了?可藉由哪些方式改善呢?膝蓋受寒痠痛 恐是膝關節發炎惹禍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翁佩韋表示,吹冷氣時膝關節會感到痠痛,可能是因為膝關節正處於發炎狀態,當受到溫度突如其來改變,便會出現疼痛明顯的狀況。而造成膝蓋發炎的原因相當多,如膝蓋磨損、風濕性關節炎、膝蓋急性發炎等,皆可能會讓膝關節出現紅、熱、腫、痛等症狀。對症下藥 嚴重磨損骨頭就應進行置換手術翁佩韋主任醫師指出,臨床上較有經驗的醫師可經由問診、觸診初步了解,再透過X光、超音波檢測,進一步了解其膝蓋是否有退化、退化程度、是否有磨損等情形。針對急性發炎者,一般會給予口服消炎止痛藥,而若是急性期發炎過了,且診斷為早、中期的膝關節退化,則可考慮加上玻尿酸或PRP的注射,以達到控制之效;此外,若為中、重度者,或者接受保守治療仍未能緩解疼痛及改善日常生活的活動,便會建議採取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進行治療。機器人手臂量身訂做 傷口小、感染風險低且復原快翁佩韋主任醫師說,過去傳統膝關節置換手術,對於年長患者而言,不僅手術風險高,術後恢復和照護時間也較長;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機器人關節系統則可以幫助醫師在執行手術過程更精準順利,其只需移除已磨損的關節部分,不僅可保留較多健康的骨頭,同時也能減少周遭組織的破壞,降低手術併發症及感染風險;此外,傷口更縮小至6-8公分,並在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行走。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 精準輔助效果更加乘翁佩韋主任醫師解釋,利用機器人手臂置換膝關節,術前會先以電腦斷層掃描病人的膝關節,再根據檢查數據調整適合重建的尺寸,其角度誤差不會超過1度,術中利用機器手臂導航定位,再透過即時動態影像輔助,精準將人工膝關節擺放在符合人體工學角度的位置,達到最佳的置換效果。適當運動不可少 體重超標膝蓋也會受不了翁佩韋主任醫師強調,在接受機器人關節系統置換膝關節後,通常可大大增加人工膝關節的活動度及使用年限,因此成為現今膝關節退化時的手術新選擇。而日常生活裡,預防總勝於治療,除了選擇適當運動,如游泳、健走等,也可以透過一些簡單易行的股四頭肌運動,達到強化膝關節之效,再搭配上矯正姿勢不良、體重控制等方法多管齊下,即能揮發保健膝關節的最大效益。翁佩韋主任醫師提醒,若在爬樓梯時發現膝關節出現痠軟、負重較大時膝蓋就會卡卡,或膝蓋左右兩側明顯外觀腫脹不一,這都是膝關節退化的警訊,建議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治療,以利及早治療,讓自己的行動不受限。(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