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195公分、54歲從事室内裝潢的詹先生,從年輕時期就愛打籃球,去年因工作時不慎跌倒、造成膝關節傷害、持續疼痛,幾乎放棄籃球夢,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自體軟骨修復術,手術隔日即可以拐杖輔助下床、3天後順利出院,術後3個月就恢復正常行走、簡單蹲跳,預計再復健半年就能重回球場。
身高195公分、54歲從事室内裝潢的詹先生,從年輕時期就愛打籃球,去年因工作時不慎跌倒、造成膝關節傷害、持續疼痛,幾乎放棄籃球夢,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自體軟骨修復術,手術隔日即可以拐杖輔助下床、3天後順利出院,術後3個月就恢復正常行走、簡單蹲跳,預計再復健半年就能重回球場。
冬季寒流一波一波接著來,天氣變冷關節先知道!你有手指關節疼痛問題嗎?該如何分辨是單純關節退化發炎,還是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優活健康網》特邀復健科醫師、仁生復健科診所院長陳渝仁於專欄撰文,教民眾判斷手指關節炎症狀,並提供手指發炎疼痛的舒緩方式,有助預防關節持續疼痛,甚至永久變形。
一名71歲老婦,退休後轉從事縫紉工作,由於長時間使用手指,逐漸加劇了她的拇指根部疼痛情況,導致拇指運動受限,甚至感到僵硬並伴有關節摩擦聲。後續至衛福部苗栗醫院影像暨疼痛治療門診就醫,經過與醫師討論後,老婦決定接受「動脈灌注微血管清除術」微創治療。
23歲的小偉是一名男大生,平常喜歡跑步、打籃球。半年前開始經常覺得下背痠痛僵硬、尤其早上起床時更明顯,原認為可能只是運動所致,休息一陣子就會好。但近期半夜睡覺開始莫名胸痛、呼吸不順,擔心是心肌梗塞而掛急診,心電圖和抽血檢查卻又正常;後續甚至出現屁股疼痛、膝關節腫脹情形,求診風濕免疫科後,確診為僵直性脊椎炎。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疼痛,原因主要是尿酸的結晶積在關節內,引起發炎疼痛。中醫師表示,痛風可依照症狀分成不同階段,若不想讓痛風發作,就要好好利用痛風「間歇期」來調整,平常也要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的習慣,必要時可吃降尿酸藥物來預防。
僵直性脊椎炎別誤認是運動傷害!39歲的小諺從小熱愛運動、爬山、打籃球,但運動後常莫名「軟腳」,且出現髖關節疼痛、活動度受限情形,原以為是激烈運動所造成,多次看中醫喬骨,直到中醫也警覺有異,不敢幫忙推拿,後改至風濕免疫科就醫,才確診是僵直性脊椎炎。以下《優活健康網》整理一篇僵直性脊椎炎原因、症狀、治療方式相關資訊。
如果有關節炎或全身性的慢性疼痛該怎麼辦?醫師表示,除了開刀、用藥和復健,正確教導病人保養自己,更為重要。 退化性關節炎,談的不該只是膝蓋,人老了全身性的關節都有退化的可能,包含可怕的脊椎退化或是椎間盤突出。如果您是長期需要運用大量勞力工作,時常要負重、爬樓梯,或者是曾經遭受過外傷或骨折,對於關節韌帶的健康,更需額外注重提前保養。 隨著治療方式的多元,慢性疼痛治療方式不該是只靠吃止痛藥和打類固醇解決,或是直接建議病人手術換除關節等。台中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吳文彬表示,對於慢性疼痛患者,我們要給予更多的關懷,需深入了解病患的生活作息和飲食,探討慢性疼痛造成的原因,朝向多元治療。例如除了給予用藥、注射,會教導病人甚麼姿勢要避免,在家如何進行自我復健運動,及正確的保健品補充,更能有效改善病患慢性疼痛的不適。 UC-II誘發免疫機轉、有效降低發炎反應 市面上關節保養產品成分相當多,從葡萄糖胺、軟骨素到近年相當熱門的UC-II,究竟有沒有效果?吳文彬醫師說明,關節保養不是「缺什麼補什麼」,以往還沒有發現UC-II時,民眾多以像是維骨力或者是軟骨素來補充,但後來發現對改善關節不適效果並不明顯。 而UC-II是一種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第二型膠原蛋白是與軟骨、韌帶較有關聯,非變性的概念是不會因水解機制抑制UC-II抗發炎、調節免疫的作用,因此其結構能夠誘發免疫機轉,真正有效降低發炎狀態。 也因此,民眾現在到骨科門診詢問如何補充保健品,醫師多會建議是以補充UC-II為主,UC-II的調節免疫機轉,甚至也可運用在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等。 薑黃+穀胱甘肽+B群,更能活化UC-II 除了關節炎外,慢性疼痛已成為現代人的文明通病,吳文彬強調,這些關節肌腱造成的慢性疼痛,在口服藥物和復健治療無效下,可以以再生注射(自體血小板PRP、羊膜)的方式進行治療。在進行再生治療同時,也會建議搭配正確的保健食品,增加自我修復的能力。以UC-II來說,僅是身體所需的單一成分,不見得足量補充就能完全被人體吸收,可以增加穀胱甘肽的酵素酶來活化UC-II,或是能夠搭配薑黃給予抗發炎,還是輔以B群加以修復神經系統,治療將更有加乘效果。 吳文彬建議,關節退化是老化必經階段,慢性疼痛也不再是以止痛為主要目的,門診不少病患,提早透過使用保健食品搭配PRP注射的療程,不僅可降低疼痛,更可達到養生。只要正確治療,任何慢性疼痛就能得到控制和遠離,讓年老不擔憂。 (圖/台中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吳文彬醫師)
57歲邱女士每天都需要上下樓梯,頻繁地蹲下、站起來或跪地。日前,她總是覺得右腳膝蓋不穩定,而且不時有軟腳的情形,要是做蹲下、跪下或下樓梯等動作時,還會伴隨膝蓋後側、內側疼痛。初期,她以為是關節退化,便不以為意,直到疼痛加劇,只能靠柺杖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