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

抽菸抽到快洗腎 熟男瀕臨腎衰竭

抽菸抽到快洗腎 熟男瀕臨腎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中年男性身上飄散著濃濃菸味,一定是剛剛還在抽菸。「我是來看腎臟病的,上個月檢查的肌酸酐Cr是2.6,過濾率是27.8,腎臟科醫師說我已經快要洗腎了。」看著他的資料,才50歲而已,是怎麼變這樣的呢?他搔搔頭說,「腎臟科醫師說,應該是抽菸抽太多影響到腎臟,才造成腎絲球腎炎…」那還不戒菸?抽菸如何影響腎功能?抽菸會導致交感神經活化、使血壓升高,造成血管內膜細胞破壞,腎臟微血管收縮,進一步血流不足,降低抗氧化酵素,時間一久便會造成微血管硬化與腎絲球壞死,也會使腎絲球過濾壓力增加,白蛋白尿滲漏增加,逐漸累積便會形成腎衰竭。根據研究顯示,抽菸造成的腎病變,和糖尿病腎病變類似,都是因為血管氧化壓力增加、血管增生與血管內皮細胞破壞的變化形態。另外,香菸內含尼古丁、鎘、鉛等腎毒性物質,只要少量就會傷害腎臟,不管是一手菸、二手菸、三手菸都會對腎臟形成嚴重的傷害。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抽菸對於腎臟的傷害,在中醫是屬於「痰」、「淤」的病機變化。我們介紹過中醫對於慢性腎衰竭,有一個很有深度的病名「關格」,「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慢性腎衰竭,遷延不愈,以致脾腎陰陽衰憊,氣化不行,濕濁毒邪內蘊,氣不化水,腎關不開,則小便不通;濕濁毒邪上逆犯胃,則嘔吐,遂發為關格。而抽菸造成的「痰」和「淤」,痰瘀毒邪內蘊,入侵血分,血絡瘀阻,脾陽虧損,腎陽衰微,陽不化水,痰濁逗留,濁邪壅塞三焦,氣化功能不得升降。在中醫古籍《靈樞‧刺節真邪》提到「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睪,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俛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榮然有水。」奠定了水遏血瘀,血滯水停,水血搏結的病機理論。本病屬於屬於本需標實之症,本虛主要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主要是濕濁毒邪。依照明代醫家王肯堂所著的《證治準繩‧關格》提到「治主當緩,治客當急」的原則。主是指關格之本,客是指關格之標,也就是治療關格之脾腎陰陽衰憊,應堅持長期調理,緩緩調補脾腎之陰陽,而對於關格的痰瘀毒邪,要儘快祛除。中醫調理一段時間後,他回診時拿出檢驗報告,「我這次檢查肌酸酐Cr恢復到1.5了,而腎絲球過濾率GFR也改善到52.4了,中醫調理搭配戒菸,效果不錯。」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頭暈、想吐拖5年才就醫 已尿毒症上身

頭暈、想吐拖5年才就醫 已尿毒症上身#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輕男性臉色黯黑、神情疲憊來看診,一看不得了,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下5.1,通常在他這個年紀的腎絲球過濾率應該都要有100左右,他無奈地說「我是5年前體檢時發現腎臟不好,去腎臟科檢查,說是免疫問題造成,後來也不太在意。直到兩年前突然有一次結石痛,檢查才發現腎功能GFR只剩下35左右,沒想到前兩個月檢查就只剩下5.1了。」「拖到這麼嚴重才看診,難道都沒有不舒服嗎?」我問他。年輕身體代償力夠 症狀不明顯害了他「就只是感覺疲倦、頭暈、想吐……這樣而已,腎臟科醫師也問過我同樣的問題,醫師都說應該是我很年輕,身體代償力還夠,所以症狀變得不明顯。」不過,也是這樣害了他啊!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台灣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是12%,大約是每10個人就有超過1個人罹病,不過,因為第一、第二期幾乎沒有甚麼不舒服,即使到了第三期也都沒有明顯的不舒服症狀,自我察覺率也低於4%,第四期也只有部分人稍微感覺疲倦而已,自我察覺率大約只有10%,等到第五期出現明顯疲倦、噁心、嘔吐,才檢查就醫,已經太慢了。慢性腎衰竭,也就是大家常聽到的尿毒症。隨著腎臟的功能越來越差,症狀也會越來越多,例如:食欲不振、噁心、口腔有異味、膚色改變、腸胃出血、尿量減少、肢體水腫、肺積水、呼吸喘、心悸、高血壓、呼吸喘、全身無力、頭暈、怕冷、心律不整、骨骼疼痛、皮膚搔癢等。中醫對於慢性腎病的病名有很多,常見的像是「風水」、「水腫」、「腎風」等,我們之前都已經介紹過了,另外有一個更有深度的病名「關格」,可以更貼切的描述慢性腎衰竭的末期症狀,也就是尿毒症的階段。「關格」之名,最早見於《黃帝內經》,當時只是用來描述脈象及病理,而不是病證,一直到了東漢末年的「醫聖」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才正式論述為病名。《傷寒雜病論•平脈法第二》提到:「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關格大多由脾陽虧損,腎陽衰微,陽不化水,水濁逗留,濁邪壅塞三焦,氣化功能不得升降所致,「關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嘔吐為主證的疾病,屬於危重證候,也和現在的尿毒症吻合。中醫調理漸改善 「原來我的病還有希望」何謂「關格」,「關」是關閉,「格」是格拒,在上由於三焦之氣不流通,寒遏胸中,飲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於熱結下焦,津液乾涸,氣化障礙,故關閉。慢性腎衰竭,遷延不愈,以致脾腎陰陽衰憊,氣化不行,濕濁毒邪內蘊,氣不化水,腎關不開,則小便不通;濕濁毒邪上逆犯胃,則嘔吐,遂發為關格。治療上,必須分清本病是屬於本虛標實,本虛主要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主要是濕濁毒邪。依照明代醫家王肯堂所著的《證治準繩‧關格》提到「治主當緩,治客當急」的原則。主是指關格之本,客是指關格之標,也就是治療關格之脾腎陰陽衰憊,應堅持長期調理,緩緩調補脾腎之陰陽,而對於關格的濕濁毒邪,要儘快祛除。祛濁分化濁和降濁,濕熱濁邪,當清熱化濁;寒濕濁邪,當溫陽散寒化濁;濕濁毒邪上犯中上二焦者,則宜降濁,使其從大便降泄而去。調養一段時間之後,他的頭暈、想吐慢慢改善了,體力也逐漸改善,腎臟科回診檢查結果,腎絲球過濾率GFR也從原本的5.1,慢慢回升到13.3,他高興的說:「真是太好了,原來我的病情還是有希望的。」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寒風刺骨尿尿真辛苦 攝護腺肥大嚴重引發腎衰竭

寒風刺骨尿尿真辛苦 攝護腺肥大嚴重引發腎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隨著寒流一波波來襲,不只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熟男經常面臨的攝護腺肥大問題也別大意!一名男子近日出現排尿障礙及發燒,送醫急診檢查發現竟然已腎臟衰竭第四期,經緊急手術治療後,已恢復腎臟功能,同時也解決惱人的排尿之苦。膀胱出口阻塞且內膜纖維化 造成收縮力不足難排尿這名60歲林先生在郵局工作,平時生活作息正常,身體也相當健康,但在5年前開始出現解尿困難,雖然長期服藥控制,但排尿障礙、尿不乾淨、尿道發炎等症狀卻反覆出現,讓他苦不堪言。就在這陣子天氣寒冷,身體惡化加劇,除了無法排尿,更高燒不停,家屬嚇得趕緊送往醫院。經過一周的抗生素治療後,安排攝影尿動力學檢查,發現兩側性的膀胱輸尿管逆流,導致腎臟衰竭,所幸經由綠光雷射氣化手術後,即時救回腎臟功能,免於終身洗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翁慧鈴表示,患者有長期排尿障礙,檢查發現攝護腺肥大導致膀胱出口阻塞,一般正常的攝護腺體小於40ml,但患者的卻有86ml,且膀胱內膜纖維化,造成膀胱收縮力不足,排尿困難。一般治療攝護腺肥大以藥物為主,但若是出現急性尿滯留、反覆性血尿、反覆性尿道發炎、膀胱結石等症狀,而用藥物無法得到改善時,則建議手術。綠光雷射氣化手術疏通 免除終身洗腎翁慧鈴表示,由於天氣冷,身體交感神經活性增加,也讓攝護腺的甲型受體活性增加,導致攝護腺緊繃,解尿難度增加,有的則會因膀胱敏感度增加、無法裝太多尿,所以容易引起頻尿與急尿的情形。對於手術治療部分,近年來發展出的綠光雷射氣化手術,主要以532奈米的高能量綠光雷射,將攝護腺氣化,使膀胱出口、尿道暢通,不僅出血量少,約兩天後即能出院返家休息。翁慧鈴提醒,55歲以上熟男若有尿滯流、尿不出來問題,就應到醫院找專科醫師做超音波、尿流速檢查,若是任由尿道反覆發炎、膀胱結石、膀胱無力,嚴重時將導致腎衰竭,甚至終身洗腎。

熟女彎腰取物突劇痛 竟罹多發性骨髓瘤

熟女彎腰取物突劇痛 竟罹多發性骨髓瘤#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楊太太去年彎腰取物時,突然「啵」一聲,頓時上背劇痛、上半身無法旋轉,右側痛到肩膀無法上舉,四處求醫仍未好轉,爾後陸續出現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讓她苦不堪言,直到安排抽血及骨髓穿刺,確診罹患多發性骨髓瘤,採標靶治療合併放射線治療後,癌細胞獲控制,讓她重燃抗癌鬥志。害怕長期臥床 標靶+放療減輕背痛助重燃抗癌鬥志楊太太一開始以為是肌肉拉傷,先至復健科求治,但患部反覆持續疼痛,造成生活品質大降,便轉至骨科檢查,發現右邊第四肋骨骨折,先接受藥物治療半年後,沒想到又出現下背痛情形,經影像檢查發現第八胸椎骨折,並建議使用背架,持續於門診治療追蹤。原本以為警報解除,但楊太太除了下背痛外,後續又出現坐骨神經嚴重疼痛至少三周,醫師抽血檢查後高度懷疑為多發性骨髓瘤,建議轉至血液腫瘤科。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黃文豊表示,患者來院後安排骨髓穿刺,檢查報告出爐,發現病因正是多發性骨髓瘤第三期,當時患者十分恐懼需長期臥床,無法正常生活,對未來喪失信心。經溝通後,醫療團隊評估除了標靶治療外,考量患者下背痛疼痛難耐,建議搭配放射線治療,以控制癌細胞擴散,也可減少患者因癌症引發的疼痛,此舉讓背痛情形大幅減輕,令她重燃抗癌鬥志持續配合追蹤治療中。初期無症狀 癌細胞蔓延會出現骨折、排尿困難、四肢麻木黃文豊指出,多發性骨髓瘤在疾病初期,通常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當癌細胞向骨髓外延展時,病患通常會出現頭部、前胸、背部疼痛情形,且癌細胞持續蔓延時,可能會出現骨折、乏力、體重減輕和反覆感染等,甚至可能有噁心、嘔吐、便祕、排尿困難、四肢麻木等現象。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源自漿細胞的惡性腫瘤,若單獨發生於某一軟組織或單一骨骼時,稱為漿細胞瘤,但多數狀況下這些漿細胞瘤會蔓延至全身多處骨頭,引起疼痛及相關症狀,因此稱之為「多發性骨髓瘤」,常表現出骨骼被破壞、腎衰竭、貧血及高血鈣症。目前此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隨著新藥問世,不論在併發症治療或疾病本身治療,都有相當大進步,也使患者存活時間延長。

水腫誤認發胖狂跑步 狼瘡引發腎衰竭

水腫誤認發胖狂跑步 狼瘡引發腎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19歲李姓女大學生10個月前雙腳變粗、肚子變大,重了15公斤,以為自己發胖,拚命跑步減重,其實那不是發胖而是水腫,她被衛福部彰化醫院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發病破壞腎臟功能引起水腫,後來因急性腎衰竭末期,洗腎2個多月保命。 才大學一年級的李小姐因此休學,在家幫忙種菜的父母包裝蔬菜,走過這段經歷,她很樂觀地說,不覺得打擊很大,現在就是控制好病情,不讓父母擔心,她很有信心。 女大生蛋白尿高達8000毫克 正常人約100毫克李小姐表示,她每天有運動的習慣,但去年初卻開始發胖,雙腳、肚子和臉都腫了一圈,鞋子都快穿不下,褲子還要穿爸爸的,體重從47公斤飆到62公斤,就像打了氣一樣,於是她開始狂跑步,早上跑2公里,晚上也跑2公里,還加上跳舞及瑜伽,但體重就是降不下來,一個多月後她一直咳嗽,尿尿變紅及泡泡變多,時常又累又喘,到診所就診後被轉到彰化醫院。 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指出,患者當時的蛋白尿高達每天8000毫克,正常人約100毫克,抽血及腎臟切片都顯示急性腎衰竭末期,除了緊急住院外,還必須透過血液透析解救,經過一連串檢驗確診為紅斑性狼瘡,當時也擔心會變成慢性腎衰竭,那就必須長期洗腎,所幸洗腎兩個多月後,腎臟慢慢恢復功能,目前患者吃藥控制並每個月回診腎臟內科及免疫風濕科追蹤。 蔡旻叡表示,紅斑性狼瘡是自體免疫性疾病,比較常見的是侵犯關節及皮膚,如蝴蝶斑或皮膚潰爛,也可能會破壞全身器官,如腎臟、神經系統、肺臟、心臟及血液相關的器官,好發在年輕女性,當腎臟受到侵犯時因為蛋白由尿液中流失引起水腫,而這起個案的李小姐在罹病初期只有水腫,沒有其他常見的皮膚症狀出現,在診斷上比較困難。水腫也可能是腎臟病、肝硬化、靜脈栓塞、心臟衰竭引發李小姐表示,她當時一聽到洗腎,不知道嚴重性,還問媽媽「洗腎很可怕?」後來得知可能一輩子洗腎才驚覺事態嚴重,也才了解自己把水腫當發胖是多麼危險的事,所幸沒有走到長期洗腎的地步。她特別感謝蔡旻叡醫師一直鼓勵她,還求了平安符送她,她很感動。 李小姐說,她高職讀美容美髮,大學讀流行設計系,但現在腎臟不好不能接觸化學物質,所以只能放棄,暫時休學養病,而紅斑性狼瘡要避免日曬,正好父母種植網室蔬菜,都是一大早包裝出貨,不用曬太陽,所以她現在在家幫忙,先把病情控制好。其實她祖父就罹有紅斑性狼瘡,但家人都沒想到她也會有,父母覺得很虧欠,怕她再發病,不讓她太累,現在的生活過得很好。 蔡旻叡強調,年輕女性若不明原因水腫,一定要就醫釐清水腫的原因,不一定是紅斑性狼瘡造成,也可能是腎臟病、肝硬化、靜脈栓塞、心臟衰竭等,千萬不要以為是發胖,逕自減重。

醫揪出多發性骨髓瘤 他逃過終身洗腎

醫揪出多發性骨髓瘤 他逃過終身洗腎#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終身洗腎有可能逆轉嗎?一名69歲王先生向來身體硬朗鮮少生病,本應享受退休生活,卻在去年11月突然講話語無倫次且全身無力,檢查竟出現急性末期腎衰竭,且血肌酸酐指數過高。王先生當下除了接受緊急血液透析治療,改善自言自語的情況,卻仍然四肢無力、癱瘓在床,之後更必須定期洗腎,只是萬萬沒想到病情沒這麼單純!多發性骨髓瘤患者 4成腎臟功能衰弱「平常很少生病的人,怎麼會突然變成這樣?」家人不放棄想找出真正病因,來到烏日林新醫院血液腫瘤科診治,抽血檢驗報告顯示血紅素指數僅有5 gm/dl,為正常數值的三分之一。血液腫瘤科林增熙主任表示當時看到肝功能抽血報告,及骨骼X光攝影有骨質疏鬆現象,便警覺可能是多發性骨髓瘤引起,安排骨髓穿刺切片檢查,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第二期。治療方面在及時施打標靶藥物下,王先生從原本臥床接近失能的狀態,進步到可以自行緩慢行走;今年2月初腎功能指數已恢復八成,經腎臟內科醫師評估後,終於不需再洗腎,只需固定回診追蹤即可。多發性骨髓瘤屬於血液癌症之一,主要是在骨髓內的漿細胞(白血球的一種),突變癌化後所造成的癌症,會跑到全身任一器官,好發族群為男性多於女性,年齡大多介於60~70歲左右。一旦罹患多發性骨髓瘤,大約有四成會表現在腎臟功能衰弱,其中三分之一患者如果不治療,恐怕惡化至終生洗腎;所幸王先生在兩個月內及早發現,腎臟功能回復的可行性大增。症狀包括貧血、背痛、骨折、高血鈣等 常與其他疾病混淆林增熙主任表示,由於多發性骨髓瘤會出現貧血、背痛、骨折、血鈣過高、容易產生病毒、細菌感染及腎衰竭等多樣性症狀,常與其他疾病混淆導致診斷不易;甚至有些患者曾接連看過骨科、復健科、腎臟科、家醫科等門診,才轉介至血液腫瘤科,如果延誤治療恐會出現許多不可逆的併發症。最重要的是必須提高大眾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其實只要早期發現,盡快接受標靶治療,不只可以逃過終身洗腎一劫,更能省下後續洗腎的大筆支出,目前健保已經通過給付多發性骨髓瘤的多種標靶藥物治療,大多治療三個月後,超過三分之二患者可以達到極佳的反應,相信能同時提升患者與照護者的生活品質。

頻尿床不自覺 男攝護腺肥大瀕腎衰竭

頻尿床不自覺 男攝護腺肥大瀕腎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8歲林先生因夜間經常不自覺尿床,加上白天不時有漏尿情形,到診所求診,經理學檢查發現下腹凸出、臉部及雙腳浮腫,超音波餘尿顯示膀胱餘尿量超過999c.c.,超過正常成年男性膀胱大小420c.c.一倍以上,且攝護腺也腫到正常人3倍大,因反覆尿液滯留,造成腎臟感染,已瀕臨腎衰竭階段。30歲後每增10歲 攝護腺肥大發生率增15%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指出,林先生正在服用高血壓、攝護腺肥大及加強膀胱收縮藥物,曾確診糖尿病但未治療,過去檢查發現腎功能異常,但並未有明顯疼痛不適感。經導尿引出2000c.c.尿液並留置尿管,一周後回診臉部及雙腳水腫都有改善,血液檢查顯示腎功能有所改善,建議手術治療攝護腺肥大。周固醫師表示,攝護腺肥大的發生率與年齡有關,30歲以上,每增加10歲發生率上升15%;90歲以上,接近100%有攝護腺肥大。臨床上因攝護腺肥大導致尿滯留,約每年每千人有4.5~18人。「全身水腫可能與攝護腺肥大有關!」周固說明,攝護腺肥大常見症狀有排尿不順、排尿困難、頻尿、夜尿、急尿、漏尿、排尿次數增多、有餘尿感、血尿、尿滯留等。攝護腺肥大阻塞尿路會導致排尿不順,使得尿液滯留在膀胱中,當小便累積過量時,膀胱過滿讓小便溢出,造成不自覺的漏尿。同時膀胱壓力過高,尿液反向推擠,引起膀胱輸尿管逆流,造成腎水腫,腎功能受損而全身水腫。糖尿病未治療 膀胱神經受損病況惡化攝護腺肥大造成嚴重腎功能變化的案例不多,此案例可能是攝護腺肥大及糖尿病未積極追蹤治療,致使膀胱神經受損,尿液大量滯留時也感覺不到不適,因此長時間尿滯留後導致尿液逆流而造成腎衰竭。治療方面,約40%攝護腺肥大患者用藥一段時間可獲得改善,僅10~27%會惡化,當合併出現重複尿滯留、重複泌尿道感染、再發性出血等,就需要靠手術治療。周固醫師提醒,所謂病向淺中醫,有攝護腺肥大及糖尿病應及早治療並定期追蹤,以免造成膀胱神經受損或尿路阻塞,導致嚴重的併發症發生。攝護腺肥大以藥物治療持續超過一年沒改善,應考慮手術治療。一旦有併發症發生,可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不可輕忽。

忌求醫攝護腺腫10倍 腎衰竭瀕洗腎

忌求醫攝護腺腫10倍 腎衰竭瀕洗腎#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期間怕上醫院,有人「忍」出大麻煩,好幾名重度攝護腺肥大症合併尿滯留患者,延誤就醫,導致急性腎衰竭,緊急插尿管後才免去洗腎。其中一名70歲老翁,攝護腺甚至腫大到正常大小的10倍,整整兩周無法順利解尿,膀胱脹尿,插尿管一口氣引流約2000cc尿液。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醫師許富順表示,老翁到院急診時,超音波檢查發現雙腎皆水腫,抽血發現腎衰竭,緊急住院,所幸救治得當,後續接受第三代綠光雷射氣化切除術,術後體力逐漸恢復,且膀胱訓練後恢復解尿功能,腎臟功能也恢復大半。3個警訊 須考慮接受攝護腺手術臨床觀察,男性只要年過50,攝護腺將逐漸肥大,除了可能造成排尿變慢、細小,甚至無法解尿之外,亦可能有刺激症狀,包括急尿、頻尿或夜尿多次的現象,造成生活不便。民眾知道手術可以根治攝護腺肥大問題,可是往往又擔心手術併發症,躊躇不決,導致病情惡化。但有以下3個警訊發生時,患者就必須認真考慮接受手術。1.藥物治療後,小便細小困難並未改善。2.尿急一來就忍不住,常常滲尿漏尿。3.重度攝護腺肥大者,同時有糖尿病、心臟病或腎功能不佳等慢性病。拖久膀胱會纖維化 手術也無法復原許富順醫師表示,一旦用藥未見改善,或發生尿急滲尿者,表示肥大的情形嚴重,而且膀胱受攝護腺擠壓,導致壓力增加,長久下來,膀胱將會發生纖維化,拖久了即使後來接受攝護腺手術,膀胱的退化也無法復原。此外,本身若有慢性疾病在身,隨著年紀增加,手術的風險也增高,因此要有「超前部署」概念,與泌尿科醫師詳細討論手術的時機。許富順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定期檢查攝護腺,如有肥大發生,應檢查癌症指數PSA,一旦需藥物治療則配合醫師;平日保健應作息正常,不菸不酒並攝取含鋅食物、規律性生活,可以避免攝護腺肥大提早發生。相較傳統的手術,目前已有多種醫用雷射可用來治療攝護腺肥大症,縮短手術時間,適合高風險者。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