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衰竭

尿路結石別不在意 長期阻塞恐腎衰竭

尿路結石別不在意 長期阻塞恐腎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李小姐常因泌尿道感染進出醫院,最近一次更是嚴重到腎臟發炎,引發敗血症,住院治療一周才穩定下來。檢查發現她的腎臟有一顆1.5公分大的結石,但因結石是屬於尿路結石,在X光片上看不大出來,無法用一般的體外震波碎石處理,醫師評估後,採取軟式輸尿管鏡加上鈥雷射碎石治療,李小姐術後恢復快速,隔天即出院。沒有症狀一定要治療嗎?尿路結石是泌尿科門診常見的疾病,台灣本土研究數據顯示,男性發生率約9.01%,女性約5.79%,整體約7.38%,好發40-70歲族群。更可怕的是,結石不但發生率高,復發率也很高。研究指出,結石治療乾淨後,一年內再復發機率約5%,五年內再復發率女性為30%,男性則高達40%。如果40歲以前就有結石、有家族病史、尿酸結石、感染性結石等,復發的機會更高,建議治療後仍須定期追蹤,避免更多併發症產生。一般結石常見的症狀是腰痛和血尿,有症狀時必須治療,但臨床上有一群患者是健康檢查時發現,或接受其他科醫師檢查意外發現。至於無明顯症狀的結石需要治療嗎?2018年英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平均大小約1公分的無症狀腎結石,追蹤5年,發現有39.5%產生結石相關的併發症(泌尿道感染、發燒、疼痛、腎功能惡化、尿路狹窄、結石增大需要手術等),26.6%需要手術介入,只有14.6%能自行排出。較年輕及結石每年增大的患者容易產生併發症,所以即使是無症狀的尿路結石,仍建議定期追蹤,臨床上有些患者因為沒症狀,發現時已經併發嚴重腎功能退化,想處理為時已晚,不可不慎。尿路結石有哪些治療方式?尿路結石常見治療方式為體外震波碎石治療和輸尿管鏡碎石手術,比較複雜的狀況還有腎臟鏡造廔取石或傳統開腹手術取石可選擇,醫師會視患者狀況給予合適的建議。近年來有幾項新技術可提高結石處理的效率,並縮短恢復時間,減少手術併發症產生。1.鈥雷射輔助碎石:國內研究指出,相較於傳統的氣動碎石,鈥雷射輔助碎石的效率較好,可提高上段輸尿管結石清除機率,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輸尿管損傷,也可以減少術後需置放輸尿管導管的機會。2.軟式輸尿管鏡:鏡身可以轉彎,可以處理過去硬式輸尿管鏡無法處理的腎臟內結石,且有無傷口的優點。3.迷你腎臟鏡:相較於傳統腎臟鏡,管徑較細,傷口可小於1公分,對腎臟的損傷較小,可減少出血及術後疼痛狀況,縮短術後恢復時間。尿路結石若能及早治療,都能夠達到不錯的治療效果。在新科技協助下,即使手術也不可怕,恢復也都相當快速。若拖延不處理,可能會造成感染、腎臟功能退化等嚴重併發症!

幼兒高燒不退勿輕忽 拖延恐致腎衰竭

幼兒高燒不退勿輕忽 拖延恐致腎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尿路感染的發生,大多都是逆行性的發炎感染,意即與正常的尿流方向相反,是由下往上逆行造成的發炎感染。台中7個月大黃小弟日前因發燒、輕微咳嗽先赴診所拿藥,但仍反覆發燒四、五天卻無改善,至醫院檢查發現尿液常規檢查白血球高達3萬5千,血液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13倍,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雙側腎盂腎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留取尿液培養後確診為大腸桿菌引起的左側「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及雙側「急性腎盂腎炎」,經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7天後才順利出院,但因為大葉性腎盂腎炎為較嚴重的泌尿道感染,出院後仍需持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三週以上。 但因左邊部分腎功能已受損,未來恐有較高機率罹患慢性腎衰竭。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主要是因腸道或糞便中的細菌,從會陰部經尿道跑到膀胱或腎臟,如果病童反覆發燒,卻沒有合併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感染,也沒有腹瀉、嘔吐等腸胃道症狀,臨床上通常會懷疑可能為泌尿道感染。通常一歲以下的男寶寶較常有泌尿道先天性構造異常的問題,故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而一歲以上的女寶寶,因尿道較短,使得細菌容易進入膀胱,故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會比男生高。 相較於年紀較大的孩子,一歲以下的幼兒發生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並不明顯,當出現發燒症狀時,通常疾病已進展至急性腎盂腎炎(APN),嚴重可能惡化為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ALN),若不及時處理恐演變為腎膿瘍,容易導致腎臟結痂、萎縮,未來罹患高血壓、蛋白尿的機率增高,而女性懷孕時則易併發妊娠毒血症,甚至需終身洗腎。 幼兒發燒需提高警覺!拖延恐造成腎功能受損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會隨年紀增長,兒童抵抗力變強、泌尿系統發育成熟而漸次降低。如果病童為偶發性感染,大多與衛生習慣不當有關,建議家長要勤換尿布,避免細菌孳生,小男生如果包皮太緊,家長幫孩子洗澡時,要留意清潔,也要教導小女生如廁從前面往後面擦,避免把肛門口的細菌帶到尿道引起感染。陳劍韜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反覆發燒超過三天,不論是否有明顯症狀,都應提高警覺,立刻赴醫檢查找出病因,才能及早正確診斷及治療,避免造成幼兒永久性的健康傷害,發燒越久腎臟發炎的情況就越嚴重,甚至會引起腎化膿,不可不慎!

登山後竟腎衰竭!「鉤狀螺旋體」惹禍

登山後竟腎衰竭!「鉤狀螺旋體」惹禍#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李女士是一名70歲退休人員,熱愛爬山運動。一個月前登山喝山泉水回來出現頭痛、發燒,以為是一般感冒,但陸續還是不舒服,這次因為發燒、手腳無力、頭暈不適、下肢水腫及吃不下等症狀被送急診,發現竟是急性腎衰竭。立刻緊急洗腎、輸血並進入加護病房治療,經過1個月治療終於康復出院。病人平常身體健康喜好戶外運動,沒想到這次爬山感染鉤狀螺旋體,還以為是一般感冒不理會,延誤治療時機,在醫院整整躺一個月,感嘆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以後戶外活動會多注意環境,任何身體不適一定要就醫治療。鉤狀螺旋體 人畜共通傳染病桃園醫院護理師李依潔提醒,鉤狀螺旋體無所不在,喜好野外、野生動物、水和土壤,動物感染鉤端螺旋體後,造成腎臟慢性感染,並且由尿液大量排菌,再經由尿液污染水及土壤,進而感染人類。一般來說農夫、獸醫、屠夫、下水道清潔工作人員等高危險族群較需留意,野外活動時可經由皮膚、黏膜或傷口接觸到受污染的土壤或水而感染,少部份才會直接接觸動物及其組織而感染。輕微者症狀多半與感冒類似,包括發燒、頭痛、腸胃道不適、畏寒、紅眼、 肌肉痠痛等症狀常被忽略而自癒;嚴重者會出現腎衰竭、黃疸與出血等狀況,致死率較高。防護3措施 維持環境清潔大有效平時保持居家環境清潔,避免接觸污染的土讓、飲用生水或涉水。李依潔護理師表示,畜養動物持續施打疫苗。若畜養動物檢驗為陽性,需謹遵下列幾點:1) 避免接觸動物尿液、血液或組織。如需接觸,採用適當的防護措施(如長靴、手套),並於接觸後洗手。2) 需清理動物污染的表面或尿液時,建議使用1:10的家用含氯漂白水進行消毒。3) 遵循獸醫師建議,使用動物用藥及相關措施。

自行嘗試治肝偏方 驚見腎功能衰竭

自行嘗試治肝偏方 驚見腎功能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喝酒喝到肝硬化又聽信鄰居治肝偏方,竟造成腎臟功能持續衰竭!醫師驚覺病人異常狀態,要求立即停止,才免於洗腎。呼籲治療疾病,應諮詢專業醫師建議,絕對不要聽信偏方加重病況。林先生50歲因酗酒導致肝硬化,定期檢查追蹤,半年前聽信鄰居治療肝病偏方,把自行種植的石柏熬湯飲用一個月,回肝膽科門診檢查,醫師發覺腎臟血清肌酸酐指數超過正常值2倍,轉介腎臟內科門診,研判是飲用石柏湯汁導致急性腎衰竭。自行煮草本湯汁服用 衍伸急性腎衰竭臺中慈濟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一心分析,林先生屬於腎因性急性腎衰竭,主要腎臟受後天因素,如藥物或毒性物質影響,造成腎功能異常。還好林先生因肝病定期回醫院追蹤檢查,幸運在身體沒出現嚴重狀況時,及時發現腎功能異常,避免洗腎。陳一心主任表示,過去的醫療文獻常見病人自行煮草本食物湯汁飲用,原因很多,如治療血糖、治療肝病等,最後衍伸出急性腎衰竭。草本植物就算要入藥,也必須經由專業醫師判斷,不該盲目服用,以免造成不可預知的腎臟傷害。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者 最好定期追蹤腎臟功能陳一心主任強調,腎臟負責排泄人體廢棄產物,尤其對藥物敏感度比其他器官來得高、壓力也較大。腎臟像下水道,如果排泄較多毒性成分,會直接對腎臟小管細胞造成毒害,使腎臟受傷。陳一心主任呼籲,服用任何藥物,不管是中藥、西藥或健康食品,最好能規則檢查腎臟功能。尤其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的病人,第一次甚至還沒服用前,都要作基本檢查,了解腎功能水準,服用一個月後再做第二次檢查確認,如果都沒問題,再每半年做一次腎臟功能抽血檢驗,確認腎功能沒有受到服用藥物影響。

男排尿不順是正常老化?拖久恐腎衰竭

男排尿不順是正常老化?拖久恐腎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95歲男性,排尿不順及夜尿、頻尿多年,一直自認為是正常老化現象,未與晚輩提起也沒就醫。最近排尿越來越困難,直到某天一整天都尿不出來才趕緊就醫。檢查發現攝護腺肥大造成腎功能衰竭、雙側腎水腫、膀胱結石等。醫師先將膀胱結石取出,放置導尿管讓腎水腫消除,腎臟功能逐漸恢復再進行攝護腺肥大切除手術,術後排尿恢復正常,腎功能也恢復正常。攝護腺肥大影響排尿 長期可能引起不可逆的腎臟傷害泌尿科醫師殷約翰表示,攝護腺肥大常引起頻尿、夜尿、急尿、排尿不順、尿不乾淨、尿液滯留等症狀,男性年長者出現上列症狀時,應留意可能是攝護腺肥大引起,而非老化的必然現象。攝護腺肥大在初期會影響排尿,尿液經常無法排乾淨易感染形成膀胱結石、輸尿管結石,長期不通順的尿路會引起尿滯留、腎水腫,嚴重時導致腎功能受損、腎衰竭甚至併發尿毒症,不可不慎。殷約翰醫師說明,攝護腺肥大大多病人以口服藥治療都能獲得改善,但當合併膀胱結石、尿滯留、腎水腫、腎功能受損時,應儘早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傳統電刀及汽化手術(綠光、紅光、鈥、銩等)。返鄉觀察長輩如廁習慣 頻繁跑廁所、廁所待很久要小心最後殷約翰醫師提醒,年節腳步接近,趁返鄉過節時多留意家中長輩的作息,是否頻繁跑廁所、每次進廁所都待很久。頻尿、夜尿、排尿不順等經常都是疾病引起,而非正常老化現象。許多年長者聽到手術都會顧慮,但當攝護腺肥大造成膀胱結石、腎功能受損、尿液無法解乾淨時,手術已經免不了,持續拖延可能對腎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目前攝護腺肥大切除手術的方法多,治療效果良好,副作用少,可與醫師討論,早期治療。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

慢性腎病難發現 易喘、水腫恐是警訊#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早期症狀不明顯,民眾對此疾病知識有限,常見病患不知道患慢性腎臟疾病、聽到要洗腎就認為人生已毫無希望。然而只要好好配合治療,可以提升自我照護能力及生活品質。充足了解慢性腎臟病是對抗疾病的第一步!慢性腎臟病除規律用藥 也要良好生活習慣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陳奎篤表示,慢性腎臟病的病況可依照腎臟功能分為5期。慢性腎臟病早期除了規律用藥治療,也要特別留意控制血糖、血壓,同時維持規律運動與作息。腎臟功能即將邁入第5期的患者們,應該將腎臟的「工作人員」顧好。腎臟功能逐漸惡化時,會有疲勞、易喘、水腫、皮膚搔癢,甚至引起高血壓、貧血等症狀。只要能維持健康飲食、運動習慣,洗腎的患者還是能擁有良好的生活品質,再加上「腎臟替代療法」,血液透析治療、腹膜透析治療、腎臟移植治療都可幫助病友們展開新生活。慢性腎衰竭 政府有福利補助管道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衛教師謝秋琴衛教師分享院內案例,曾有病友從腎臟功能第5期的狀態,在控制良好的狀況下,腎臟功能進步至第4期的狀態。患者身體發生警訊時應立即就醫與醫師配合控制,做好飲食控制,避免尿毒症狀提早發生,錯失及早治療的寶貴時機。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社工師劉佳羽表示,政府機構對腎友福利補助有很多管道,如慢性腎衰竭(尿毒症)必須接受定期透析治療者,可藉由申請重大傷病證明卡減免醫療部分費用負擔;患者至戶籍地公所申請身心障礙鑑定表單,藉由醫院醫師及專員鑑定、衛生局及社會局審核通過後即可享有社會福利服務資源。如有問題可撥打內政部免付費福利諮詢專線1957詢問。

腹瀉到脫水 藥物無法代謝恐酸血症

腹瀉到脫水 藥物無法代謝恐酸血症#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5歲的黃先生有慢性腎臟病、高血壓病史,平時都有固定服藥控制。到泰國旅遊期間疑似水土不服,一直拉肚子。返台後覺得身體比以前虛弱、容易頭暈,一開始並未特別注意,後來還容易氣喘吁吁、食慾不振,身旁朋友也常常說他看起來很疲憊。黃先生經親友勸說後就醫檢查,赫然發現腎功能指數竟只剩下9(同年齡男子正常腎絲球濾過率為為平均85到115 ml/min/1.73 m2),確診罹患急性腎功能衰竭和酸血症,經由緊急治療並補充大量水分後,才讓腎功能恢復至原本的狀態。腸胃炎脫水、腎功能下降 無法代謝降血壓藥物童綜合醫院腎臟科醫師簡孝文表示,患者本身腎功能已有病變,腎功能指數只有50到60 ml/min/1.73 m2。旅遊時疑似誤食不新鮮食物,引發腸胃炎多次腹瀉造成脫水,身體缺乏水份而造成腎臟功能大幅下降。患者持續服用降血壓藥物,腎臟卻無法代謝藥物,導致藥物囤積體內累積發揮藥效,血壓降得太低才會頭暈,並因腎臟無法代謝廢物引發酸血症。患者停藥後補充水分,腎功能才漸漸恢復代謝功能。看診急著離開未作檢查 難察覺腎臟衰退有些慢性腎臟病患者為省時間,習慣到診間報到後直接要求醫師開長期處方簽,不想經過醫師問診就急著離開,非常不妥。簡孝文醫師提醒,部分降血壓和血糖的藥物需經腎臟代謝,若腎臟功能開始衰退或出現病變,卻沒有定期向醫師報到做檢查,照舊服用降血壓或血糖藥物,身體就容易出現狀況。簡孝文醫師指出,腎臟功能下降就像車鑰匙,藥物就像油門,如果鑰匙沒有啟動車子,光踩油門(吃藥)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負擔,但萬一鑰匙啟動車子(腎功能下降),再加上油門,身體健康就開始向下衝刺。慢性腎臟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看診和做健康檢查,不要為了一時方便讓身體健康陷入危機。

嬤突胸悶、盜汗 就醫才知末期腎衰竭

嬤突胸悶、盜汗 就醫才知末期腎衰竭#腎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76歲的劉阿嬤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近幾周腸胃不適、看到食物就噁心、食慾不振、肚子脹氣。直到某天半夜盜汗、畏寒、胸悶、喘個不停及意識不清,緊急送急診,進行抽血、驗尿及X光檢查,發現阿嬤的血液肌酸酐高達10mg/dl,尿素氮130mg/dl,有代謝性酸中毒及貧血情形,轉入加護病房,經評估確診為末期腎衰竭,嚴重到必須開始血液透析治療(洗腎)。腎臟功能末期病變 可能產生5大類症狀烏日林新醫院腎臟內科主任陳燕蘭說明,慢性腎臟病指腎臟因各種疾病或自體產生抗體,導致受到慢性傷害(例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等),或是反覆尿路感染、腎結石,造成腎功能漸漸變差。腎臟內科陳燕蘭主任表示,腎臟功能好壞可透過綜合年齡、性別及血清肌酸酐來計算出腎絲球過濾率來判斷。正常腎絲球濾過率為120 ml/min/1.73m2,當腎絲球過濾率持續小於35ml /min /1.73m2,為中重度慢性腎功能障礙,不適症狀隨著腎功能惡化加劇;當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ml/min /1.73m2,為末期腎臟病變。如果出現末期腎臟病變,可能產生以下症狀:1)腸胃道問題/脹氣、噁心、食物帶苦澀味、嘔吐、食慾不振等。2)神經學症狀/四肢顫抖、四肢酸痛、失眠、頭暈、頭痛、意識不清、昏迷甚至死亡。3)心肺血管症狀/胸悶、胸痛、喘、心律不整、肺水腫、心胞膜積水甚至出現尿毒性心胞膜炎等。4)血液學/血色素下降(貧血)、代謝性酸中毒、高血鉀症、高血磷症、低血鈣症等電解質不平衡,可能因長期食慾不振導致營養不良(低白蛋白血症),高血清肌酸酐及尿素氣等。5)皮膚問題/某些患者會皮膚搔癢、皮膚暗沉,色素沉著。家族病史、慢性病、長期服藥為高危險族群台灣引起腎衰竭導致洗腎的主因,是糖尿病腎病變及慢性腎絲球腎炎。由於劉阿嬤是糖尿病病患,當腎絲球過濾率小於15 ml /min /1.73m2 時,會出現嚴重尿毒症狀,持續噁心、嘔吐,更可能因尿毒性腦病變而意識混亂或不清,再加上嚴重代謝性的酸中毒、高血鉀症可能誘發致命性心律不整,必須開始接受血液透析治療。陳燕蘭主任提醒,有腎臟病家族史、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長期服藥(例如止痛藥等等)、抽菸,及65歲以上的民眾,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族群,必須定期回診追蹤腎臟功能。一般民眾發現排尿時有久未散去的泡泡尿,建議可至腎臟內科門診進一步評估治療。也可從健康檢查報告中的尿液檢查,尿蛋白、尿液潛血反應、尿糖、尿膽素是否正常,早期發現問題,是避免終身洗腎。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