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春節將至,又適逢病毒性腸胃炎好發季節,民眾常常因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等症狀,而到急、門診掛號求助,雖然不是致命疾病,但症狀也能讓患者不舒服好幾日,甚至需要點滴針劑治療。不過醫師提醒,除了腸胃炎會引發上述症狀,也要小心可能是危險急症的表現徵狀,例如「疝氣合併腸阻塞」就是其一。
農曆春節將至,又適逢病毒性腸胃炎好發季節,民眾常常因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等症狀,而到急、門診掛號求助,雖然不是致命疾病,但症狀也能讓患者不舒服好幾日,甚至需要點滴針劑治療。不過醫師提醒,除了腸胃炎會引發上述症狀,也要小心可能是危險急症的表現徵狀,例如「疝氣合併腸阻塞」就是其一。
人體的腸道正常情況下就像一條暢通無阻的水管,但若是今天這條水管打結、或是折到等狀況,就會使得管內的壓力變大,產生一連串的反應,腸阻塞就是這樣的概念,發生的時候會造成腹痛、腹脹、無法排氣或排便的狀況。很多人會以為腸阻塞只會發生在小孩子,然而事實上,腸阻塞是全年齡都有可能發生的疾病,但造成的原因不同,因此要特別留意!
女嬰才出生1天,就因嘔吐、腹脹而難以餵乳,讓爸媽好擔心!小兒科醫師指出,該女嬰是罹患先天性小腸閉鎖症,造成空腸和迴腸交接的通路完全阻塞,醫師先用1招手術打通空腸和迴腸,並施作暫時性人工肛門後,讓女嬰順利開始吸收營養,養大到5個月後才真正脫離此疾病困擾。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腸道就像人體內最重要的水管,正常應該保持通暢、自行蠕動功能,一旦被異物卡住造成腸阻塞,可能出現排便不順甚至無法排便、腹痛、嘔吐等,嚴重恐導致腸壞死、穿孔,危及生命!血便、腹絞痛 驚腫瘤合併腸阻塞62歲郭先生近來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伴隨腹脹、腹絞痛及解血便等情形,服用診所開立之藥物症狀卻未見改善,疼痛不適感嚴重影響生活,最後經腹部X光、電腦斷層及大腸鏡等一系列檢查,確診為大腸腫瘤合併腸阻塞。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建華指出,經抽血檢查排除肝腎功能問題後,透過腹部X光看到患者腸腔內有積氣嚴重的情形,進一步以電腦斷層檢查,最後發現是因大腸腫瘤堵塞腸腔,才導致腸道鼓脹、阻塞,且考量患者腸道嚴重腫脹,無法立即腫瘤切除手術,遂先施行內視鏡大腸支架放置術,以支架撐開腸道阻塞處疏通腸道,2周後再由外科醫師摘除腫瘤,免除裝置人工肛門之苦。傳統腸阻塞手術需裝人工肛門效果差陳建華解釋,正常情況下,腸道會自行蠕動且管腔內有足夠大的通道,使腸內容物(如食糜、糞便、腸液、水份等)順利通過;但若腸道因腸扭結、腸沾黏或受腫瘤壓迫,造成腸內容物堵塞於腸腔,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即可能發生腸阻塞,進而出現腹脹、腹絞痛、排便量減少、血便等症狀。傳統治療大腸腫瘤合併腸阻塞,為避免腸道腫脹時直接手術會因癒合不佳造成滲漏,臨床多半會先於患者腹部裝置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減壓,約2週後才會進行開腹手術切除腫瘤。然而,病患也得經歷2次開刀,不但增加手術風險,因人工肛門產生的異味及漏便問題,往往也令患者身心衝擊。大腸裝支架 立即改善排氣排便陳建華說明,新式的內視鏡大腸支架放置術為無傷口手術,僅需從肛門伸入大腸鏡,放置大腸支架撐開腸壁狹窄處,就能有效使腸道恢復通暢,術後當日就可開始排氣、排便,解決腹脹及積便問題。待腸道消腫後,再由外科醫師切除腫瘤取出支架即可。以大腸支架放置撐開阻塞腸道,解決腹脹及積便問題。陳建華提醒,由於惡性大腸阻塞初期的症狀類似便秘或消化不良,不易察覺,若未及時處置,恐造成腸道過度擴張、脹大,引發腸穿孔、腸壞死及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應謹慎預防。呼籲民眾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伴隨腹脹、絞痛甚至血便等情形,即須提高警覺,及早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國健署2018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胃腸道基質瘤者每年至少新增400至500名患者,其中有3成為復發或轉移性的胃腸道基質瘤,且帶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患者,除了預後較差外,當前的治療並不能全面照顧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所幸今年衛福部食藥署已核准針對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α受體(PDGFRA) D842V突變,無法切除或轉移性胃腸道基質瘤的成年患者,已有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可延長患者無疾病惡化存活期,提供患者更好的治療選擇。胃腸道基質瘤變異多元 治療需擬新方針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立宗指出,胃腸道基質瘤平均發生率約百萬分之10~20,盛行率約1700多名患者。胃腸道基質瘤初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在腫瘤還沒有變大時,內視鏡也不一定能準確觀測到、也無法從糞便潛血中測驗出腫瘤,多數患者是因腫瘤大到一個程度,產生腸胃道出血、便血、腹痛、噁心嘔吐或腸阻塞等症狀就診後才得知。胃腸道基質瘤與其他腫瘤的差別在於,大多數胃腸道基質腫瘤是由KIT或PDGFRA基因變異造成,其中80~85%的胃腸道基質瘤具KIT基因突變,位於外顯子 9、11、13、17突變;約有5%至7%的胃腸道基質瘤具PDGFRA基因突變,位於外顯子12、14、18突變,其中以外顯子18突變(含D842V突變)最多,約占PDGFRA基因突變的90%左右。針對晚期患者,特別是PDGFRA外顯子18突變(含D842V突變)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治療策略仍以KIT基因變異原則治療,但治療反應率皆不高,這也顯示過往治療,並未能完善提供PDGFRA外顯子18突變(含D842V突變)胃腸道基質瘤患者適切的治療。97%患者腫瘤明顯縮小 可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近3年財團法人台灣分子醫學會葉俊男理事長指出,過往針對胃腸道基質瘤患者的治療方針,仍以傳統標靶治療藥物為主,依照過往回溯性試驗顯示,轉移性PDGFRA D842V基因突變的患者,使用當前第一線標靶治療,平均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只有2.8個月,顯示現行藥物無法提供患者有效治療。所幸這群患者可使用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它是一種酪胺酸激酶抑制劑,會與PDGFRA和PDGFRA D842突變體結合,可抑制與激酶抑制劑抗藥性有關的PDGFRA D842V突變體自我磷酸化,同時抑制腫瘤細胞增生。國外臨床試驗顯示,對於PDGFRA外顯子18突變(包括PDGFRA D842V突變)的胃腸道基質瘤患者,於第一線足劑量使用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達34個月,且97%的患者腫瘤明顯縮小。陳立宗呼籲,由於胃腸道基質瘤患者基因突變多元,透過基因檢測有助預後的預測及治療的選擇,且基因檢測是患者明確分型、準確用藥的重要方式,建議胃腸道基質瘤患者皆能及早檢測,擴大基因檢測率是診斷的必然要求。葉俊男表示,精準醫療是癌症治療最新趨勢,同時也是健保署目前戮力推行的方向,盼望GIST突破性基因精準藥物未來若能獲得健保給付,針對此類病患族群將可取代現行無效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一名45歲男子半夜因腹部劇烈絞痛及嘔吐,家人趕緊將他送急診,檢查發現有嚴重腸阻塞,懷疑末端小腸內有糞石堵塞,因此緊急手術治療。術中發現小腸裡竟有多顆完整的花生米顆粒,因而造成小腸堵塞,所幸經手術取出後,患者逐漸恢復正常排氣排便。原來該名男子年輕時疏於口腔保養未老先衰,滿口爛牙缺牙,無法咀嚼堅硬的食物,那天看到桌上擺著花生及牛軋糖,一時嘴饞難耐,便一口氣吃光,結果發生急性腸阻塞意外。糞石是無法被消化的食物或異物 也可能出現在食道新營醫院外科醫師王心泰表示,小腸阻塞的原因以腹部手術後引起的腸沾黏為最多,約佔7成,還有其他較少見的原因,如疝氣、腸扭結、腫瘤壓迫、糞石等。腸阻塞會造成腸子的內容物無法正常的通過消化道,症狀包括腹部絞痛、腹脹、噁心嘔吐或無排氣排便等。如果糞石卡住腸道,可能會導致腸壁缺血壞死,甚至引起腸穿孔、腹膜炎,如果不幸發生敗血症,死亡率達3成。所以糞石導致的腸阻塞是外科急症,須緊急手術治療,將腸道切開取出阻塞的糞石。 所謂糞石指的是在胃腸道內無法被消化的食物或異物,大部分出現在胃裡,但也可能出現在食道、小腸或直腸的位置進而造成阻塞。曾接受過胃腸道手術患者、牙齒或咀嚼功能不佳、過量攝食高纖蔬果、有內科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腎功能衰竭或是胃腸蠕動功能較差的人,都是糞石好發的族群。 滿口爛牙無法咀嚼硬物 囫圇吞棗惹禍王心泰呼籲,日常飲食應該要細嚼慢嚥,定時適量,尤其是牙齒咀嚼功能不佳者或高齡長輩,儘量將食物去皮去籽切碎煮爛,以少油少鹽、清蒸或燉煮方式料理,而且要避免食用過量堅硬或不易消化的食物,例如堅果類的花生、核桃、腰果、杏仁果、開心果、瓜子、蠶豆等,糯米類的飯糰、湯圓、麻糬、粽子、油飯、米糕、年糕等,以及富含粗纖維的蔬果,像是鳳梨、芹菜、柿子、竹筍、香菇、番石榴等。如果在進食後突然發生腹脹、腹痛或嘔吐等疑似腸胃道阻塞現象時,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這幾天都一直吐,吃什麼就吐什麼,連喝水都吐…」老先生虛弱地說。「肚子有開過刀嗎?」醫師問。「沒有,我只有血壓高,沒有開過刀。」老先生搖搖頭。「有可能是腸阻塞,先幫你打點滴,然後安排檢查。」醫師說。遇到腸阻塞的年長病患,一般都會將腸沾黏、大腸癌等問題納入鑑別診斷,不過當電腦傳回檢查的影像時,醫師不禁倒吸一口氣。原來,讓老先生腸子阻塞的原因竟然是顆巨大的腹主動脈瘤,直徑達12公分,於是連忙照會血管外科醫師。「腹主動脈瘤形成時,患者大多沒有感覺」,林口長庚醫院血管外科柯博仁主任說,「老先生的腹主動脈瘤大到造成腸阻塞,竟然還沒有破裂,實在非常幸運。接受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後,老先生恢復得很順利,幾天後又能就開始吃東西,非常高興。」主動脈瘤不是癌,卻相當致命很多人聽到「主動脈瘤」會誤以為這跟肺癌、大腸癌一樣,是顆惡性腫瘤。柯博仁主任解釋:「主動脈瘤指的是主動脈血管壁因為老化、失去彈性,漸漸膨大變成一顆球狀的瘤體。當主動脈瘤體的直徑從3公分、4公分、5公分越來越大,就越來越危險;這就跟吹氣球一樣,氣球吹得越大越容易隨時破裂。」一旦主動脈瘤破裂,疼痛是第一個症狀。「患者會覺得腰痠背痛,」柯博仁主任表示:「這種疼痛是你換任何姿勢都無法緩解,非常痛!」接著患者會因為大量內出血、失血過多而休克昏倒、導致死亡。更棘手的是,主動脈初期並不容易被發現,在逐漸惡化、變大的過程中往往沒有任何症狀及感覺,就像個沉默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而又有哪些人需要特別注意呢?柯博仁主任直言:「年紀大、男性、有抽菸習慣,以及本身若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問題,也是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超前布署,預防主動脈瘤破裂根據統計,當腹主動脈瘤的直徑大於五公分,或胸主動脈瘤的直徑大於六公分,就有極高的破裂危險。最好的對策就是,盡早發現主動脈瘤,並搶在其破裂之前接受治療,避免這沉默的炸彈突然爆炸。傳統治療腹主動脈瘤的方式是開放式手術,醫師會打開患者的腹腔,夾住主動脈瘤前端與後端的血管,接著切下主動脈瘤,並置換上一段人工血管,再放開夾住的血管。目前臨床上大部分都已經使用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醫師會從患者鼠蹊部開一個小傷口,將導管放入延伸至病灶的位置,然後展開帶有薄膜的支架。柯博仁主任說:「主動脈支架具有一層不透血的薄膜,這樣血液就可以順著在支架裡流動,不會再去衝擊主動脈瘤。只要主動脈瘤不再承受血壓持續衝擊,就能降低破裂的風險。」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的過程中,失血量通常只有1、200毫升,相較於開放式手術動輒200、3000毫升的失血量來說,比較不會造成心臟、肺臟過大的負擔而引起各種併發症,其優點包括死亡率低、傷口小、患者的恢復期短。由於每個人主動脈瘤的大小、形狀、長度不同,目前已有許多不同尺寸的主動脈支架可供專科醫師選擇,讓主動脈支架能夠運用在更多患者身上。減少併發症,小螺絲大妙用柯博仁主任說,每種治療都可能產生併發症,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也不例外。即使是手術完成,隨著時間經過,支架與血管壁若是貼合不良,血流可能又流入主動脈瘤,稱為「內漏」;或是因為在血壓衝擊下,支架漸漸滑脫,則稱作「位移」。「內漏跟位移,是微創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中最被重視的兩個併發症。」柯博仁主任說,「為了減少這兩項併發症的發生率,近年來醫師會在主動脈支架介入術之後,使用血管內固定錨釘,像鎖螺絲、釘釘子一樣,將主動脈支架與血管壁鎖在一塊兒,加強密度、更加牢靠。」抽菸會增加主動脈瘤發生、破裂的機率,柯博仁一再叮嚀,「沒抽菸的朋友,千萬別抽菸;有抽菸的朋友,得趕快戒菸。」上了年紀的朋友要多關心自己主動脈的健康狀態,只要利用超音波,短短幾分鐘便可以檢查主動脈的狀況,請記得定期追蹤。若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也請一定要控制達標!(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16歲楊姓少年突然出現上腹部絞痛、呼吸困難、噁心與拉肚子,從凌晨開始嘔吐超過五次,由家人帶往醫院急診,經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等相關檢查後,確診罹患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因少年的十二指腸遭上腸繫膜動脈夾住造成腸阻塞,且阻塞情況嚴重需進行手術,家屬為避免傷口面積大,並希望儘早恢復正常生活,選擇使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十二指腸空腸吻合手術,術後復原良好,住院一周出院返家休養。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 嚴重會吐膽汁、營養不良童綜合醫院小兒外科郭敏勇主任表示,少年身高172公分,但體重僅有45公斤,因為過瘦而體內缺乏脂肪堆積,導致原本撐開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之間夾角處的脂肪消失或過少,造成從中經過的十二指腸遭主動脈與上腸繫膜動脈夾住,當食物無法從胃進入腸道而形成腸阻塞,也促使胃與十二指腸嚴重擴張,出現腹痛、腹脹、嘔吐與食欲不佳等症狀,嚴重時則會造成膽汁嘔吐、體重驟降、營養不良、電解質異常或腸壁壞死等。飯後出現腹痛或噁心 應儘早就醫郭敏勇主任指出,上腸繫膜動脈症候群並不常見,罹患機率約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並且以女性多於男性,但較少於成年前做出診斷;少年因為腸阻塞情形嚴重,並家屬希望能減少孩子手術後的痛苦並儘早恢復,所以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進行手術,避免傳統手術會在腹部留下大傷口,僅在少年腹部留下三個小切口,手術將十二指腸阻塞的前段處打開直接與空腸做吻合,使其食物能直接從胃部進入腸道使之營養正常吸收。郭敏勇主任呼籲,若孩子飯後出現腹脹、腹痛或伴隨噁心情況,就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的診視與檢查,早期治療以避免合併症或營養不良影響發育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