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換季養肺好時機 預防病毒侵襲呼吸道

換季養肺好時機 預防病毒侵襲呼吸道#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有呼吸才有生命,肺臟是人體最大森林,超過1萬公升的空氣每天通過肺部,冬季天氣寒冷、氣候乾燥,呼吸道隨時可能被病毒「侵襲」,康聯預防醫學戴宏儀醫師提醒,在進入換季時節預防呼吸道疾病,養肺很重要。戴宏儀指出,冬季最常因冷空氣容易刺激呼吸系統,減弱呼吸道防禦功能,引起氣管平滑肌收縮,黏膜血液循環障礙,分泌物排泄困難,導致肺部感染。幾乎所有呼吸道感染都是經由飛沫傳染,戴宏儀以多年胸腔內科的臨床經驗指出,飛沫傳染的危險距離約在一公尺以內,但在搭乘捷運、電梯等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時,是「共享」病毒的最佳時機。若是在人潮擁擠或空氣不流通的場所,無法「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時,戴宏儀建議,可選擇戴起口罩減低感染風險。而口罩怎麼選,也是一門學問,一般來說,棉布口罩能過濾灰塵等大顆粒旋浮物,適合日常清潔工作時使用、外科口罩則可阻擋80%次微米(submicron)顆粒,適合已有感冒、發燒、咳嗽等症狀時使用、活性碳口罩可吸附有機氣體及毒性粉塵,適合噴漆作業或噴灑農藥時使用。戴宏儀解釋,許多呼吸道疾病病毒從口鼻進入體內,進而影響到肺部功能,所以冬季應加強口鼻、咽喉等部位的保暖情況,有助於讓上呼道粘膜的血液循環保持流暢,使病毒或細菌侵入呼吸道粘膜時,免疫系統可及早偵測及反應,讓人體抵抗力迅速產生作用,以便降低感冒或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率。另外,當菸進入氣管內時,會刺激氣管粘膜產生分泌物,破壞粘膜上的鞭毛運動,使氣管容易發炎,最後形成慢性氣管炎。戴宏儀進一步指出,吸菸也會刺激肺內的蛋白質酵素的產生增加,破壞肺組織,造成肺氣腫。因此吸菸者得到慢性阻塞性肺臟疾病(包括慢性氣管炎及肺氣腫)的比率比不吸菸者高出許多。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中有高達90%都有吸菸史,不過並非只有吸菸才會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事實上連二手菸都有其傷害,甚至是三手菸都有潛在性的危害,因此想遠離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好先戒菸。冬季天氣寒冷、氣候乾燥,一旦出現喉嚨乾癢、鼻水、咳嗽不停等感冒症狀,大部份人會認為是「感冒」,然而感冒引起的咳嗽多半1至2週內會改善,戴宏儀也呼籲民眾一旦咳嗽超過3星期,甚至愈咳愈厲害,出現又黃又稠的濃痰,代表可能是細菌性感染或肺炎,應趕快就醫檢查及治療。

恙蟲病症狀似感冒 嚴重恐多重器官衰竭致死

恙蟲病症狀似感冒 嚴重恐多重器官衰竭致死#感冒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依據疾病管制局統計,今年截至三月已有42例恙蟲病確定病例,每年三月五日或六日,春雷響起,所有冬眠的蟲都甦醒而開始活動之後,恙蟲病例逐漸增加,至七、八、九月時達到高峰,一個月約有300人染病,成年人易受感染,尤其以20歲至30歲者居多,因為青壯年活動力強,常在戶外活動之故。感染恙蟲病,若未經治療,進而侵犯多重器官,死亡率可達60%,但如果投以適當抗生素治療,死亡率可以降到5%以下,所以民眾如果發現身體不適,務必盡快就醫。大林慈濟醫院感染科主任賴重彰表示,恙蟲病是好發於季節交換的流行疾病,病原菌為立克次體,傳播疾病的方式為病媒恙蟲叮咬人體。由於恙蟲病症狀和一般感冒類似,容易誤診,提醒持續發燒超過一周未癒者,若最近曾到山區走動,應主動告知醫師,以利診斷。一旦延誤診斷,未能及早治療,可能進展至多重器官衰竭,導致死亡。春天百花齊開,正是出遊時節,尤其下個月的清明節,也是外出旺季。賴重彰提醒大家,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尤其在野外儘量勿進入草叢地帶,同時注意不要將皮膚暴露在外,最好穿著長袖衣褲及靴子。居家附近,也應該剷除雜草、改善地面的潮濕狀況。還有老鼠也是恙蟲幼蟲的主要寄主,要預防恙蟲病,也應該杜絕鼠患。

恙蟲病狀似感冒 延誤就醫死亡率達60%

恙蟲病狀似感冒 延誤就醫死亡率達60%#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清明掃墓季節將近,民眾在掃墓祭祖後,喜歡扶老攜幼,三五成群的郊遊,容易接觸到恙螨孳生的草叢環境,增加感染恙蟲病的風險,花蓮慈濟醫院感染科副院長王立信提醒民眾,由於春夏之際正值野外恙蟲肆虐時期,一旦被恙蟲叮咬後,病狀大部分是發燒、肌肉痠痛、咳嗽,往往被民眾誤以為是感冒,忽略就醫,有可能造成死亡,民眾得多加留意。恙蟲病症狀「似」感冒,輕忽不得。王立信表示,恙蟎常在隱密處的柔軟皮膚叮咬,如鼠蹊部、陰部、會陰部、腋下、頭髮與肚臍附近,叮咬部位周圍泛紅,潛伏期約為九至十二天,仔細找尋可能超過90%患者都可以發現焦痂外,患者常伴隨有高燒、頭痛、出汗、結膜充血和淋巴腺發炎、腫大等症狀,因為與一般感冒相似,因此常被民眾忽略。王立信指出,花東地區是恙蟲病盛行地區,平均每個月都有病例發生,尤其是在四、五月間病例數急遽上升,至七月時達到最高峰。由於墓地附近大都有草叢,是恙蟲最喜愛的地方,一旦被叮上,要是沒有及時就醫,死亡率可高達60%。清明到郊外掃墓,建議民眾穿著長袖衣褲、長靴及手套等保護性衣物避免皮膚暴露,塗抹經衛生署核可的驅蟲劑,避免恙蟲叮咬,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全部衣物,可減少感染的機會。如發現身上出現類似蚊子叮咬痕跡,但是沒有搔癢的感覺,而且有發燒跡象時,請立即就醫,並且告知醫師旅遊史,或有無進入郊區、草叢等地方,幫助醫師做最正確的判斷。(圖片來源:花蓮慈濟醫院提供)

新型冠狀病毒又現蹤 已奪9條人命

新型冠狀病毒又現蹤 已奪9條人命#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通報指出,新型冠狀病毒已經導致15人感染,其中9人死亡。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12日發佈的聲明中說到,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受害者為沙烏地阿拉伯人。據沙烏地阿拉伯衛生部通報,這名39歲的男子在2月24日出現症狀,4天後入院,3月2日死亡。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根據目前掌握的消息看來,這名死者與之前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病例均無任何接觸。世衛組織呼籲各成員國對新型冠狀病毒保持警惕,並正與來自各國的專家以及出現病例的國家一同對疫情展開評估。冠狀病毒是常見病毒,通常會引起感冒或肺炎。但是在2003年,屬於冠狀病毒的SARS病毒引起全球疫情,造成800餘人死亡。目前傳播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病毒一樣能夠引起嚴重呼吸系統衰竭,但同時也增加了可導致急性腎衰竭的症狀。該病毒去年年中首先在中東被發現,目前確診病例主要集中在沙烏地阿拉伯、約旦和英國。

春天養肝好時機 可減少感冒、提升免疫力

春天養肝好時機 可減少感冒、提升免疫力#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年之計在於春,養生也是從春天開始。中醫認為人體五臟之中肝屬木,四時之中春也屬木,因此醫師建議利用此季節養肝為最好時機,更能減少感冒及達到養生目的。平時注意情緒的調整,包括避免過度緊張、焦慮、常發脾氣等,也可藉由穴位按摩及茶飲來補氣、提升免疫力。大林慈濟醫院中醫科醫師阮膺旭表示,肝藏血,主疏泄,具有維持全身氣機舒暢的作用;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全身的氣都堵住了,就會產生身心俱疲、渾身不暢,甚至影響胃腸的消化排泄。阮膺旭說,肝臟除了有一部分為西醫所指的消化、代謝、排毒等功能外,還包括精神與神經系統功能,這些都會導致肝氣鬱結或肝火過旺,且容易憂鬱,間接影響脾胃功能。一旦肝疏泄功能表現過度亢奮時,口乾口苦、耳鳴頭痛、眼睛紅赤、容易動怒生氣等症狀都會跑出來,成了平時常聽到「肝火大」、「火氣大」的狀態,這類症狀都可以藉由養肝的方法而得到舒緩。養肝可利用略帶甘溫的食物或藥物來補養氣血,協助肝氣提升。以食物而言,包括春筍、蘑菇、香菇、金針菜、芹菜,白木耳等,都是適合養肝的食物。利用黃耆、紅棗、枸杞、陳皮等,沖泡500c.c熱開水或者煮沸後飲用,則能提高抵抗力、避免感冒、改善腸胃功能。另外,中醫穴位按摩能有效護肝,位於膝蓋外側稍下方的「陽陵泉穴」,有疏肝利膽、清利濕熱的功效,也可以改善平時有胸悶,脅下痛的症狀。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股骨後緣的「血海穴」,具有調血養血的功效,針對女性月經不調或因血虛引起的皮膚癢。位於肘橫紋外側端的「曲池穴」,具有祛除風濕,調理氣血的功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煩滿,改善周邊血液循環。阮膺旭指出,春天後母臉,代表氣候溫度變化大,這時候更要好好保護身體,避免生病,建議生活規律、早睡早起、飲食正常。趁著春天天氣較好,可多多安排戶外運動,親近大自然,就能減少疾病上身。(肘橫紋外側端的「曲池穴」/大林醫院提供)

麻黃素藥品別亂吃! 務必詢問醫師保安全

麻黃素藥品別亂吃! 務必詢問醫師保安全#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麻黃素類成分用於感冒藥中,主要用來緩解鼻塞等症狀,市面上常見之製劑有醫師處方使用及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倘民眾購買指示藥品,仍應詢問醫師或藥師相關注意事項,以確保用藥安全。南投縣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如有心臟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前列腺腫大引起的排尿困難等疾病,不應擅自服用含麻黃素類成分藥品。對孕婦及授乳婦而言,除非有醫師或專業藥師指示,也不宜自行使用,且勿超過建議劑量。如發生不適情況就要立即停藥並盡速就醫,以確保自身用藥安全及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像是心悸、頭暈、血壓上升、心律不整、二尖瓣脫垂、中風等,嚴重時可能致死。此外,為了防堵含麻黃素類製劑流於非法製毒,衛生機關已啟動「流程全管控,毒蟲勿妄動」含麻黃素類製劑專案查核計畫,加強各製藥廠、藥商等的流向監控,並將藥局調劑處方藥用量、指示藥品進貨量異常者及大量使用含麻黃素成分的診所列為重點對象,查核其藥品的流向。南投縣政府衛生局呼籲醫療院所及藥局,應依相關法規嚴控藥品流向及使用,以免觸法。

一年一百萬兒童死於輪狀病毒 醫籲注意衛生勤洗手

一年一百萬兒童死於輪狀病毒 醫籲注意衛生勤洗手#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輪狀病毒感染目前仍為全世界兒童常見疾病,根據國際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1.5億名兒童受到感染,並造成一百萬兒童的死亡,常見原因多是因為嚴重脫水造成。聯合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張芳瑗說,輪狀病毒的潛伏期約2至3天,6個月至3歲嬰幼兒最容易受感染,常見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和「接觸傳染」,在糞便中的病毒量最高,幼兒聚集場所感染輪狀病毒十分常見。發病初期可能會有發燒、嘔吐、咳嗽、流鼻水症狀。1至2天後,病毒會造成腸黏膜發炎,影響腸胃道水份及養分吸收,進而出現酸臭味的黃稀水便,通常不含血絲、黏液,病程約3至7天,通常可自行恢復。但由於輪狀病毒多感染年紀小的嬰幼兒,患兒很容易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使病情惡化。家長常自行購買市售運動飲料來補充水份及電解質,但張芳瑗表示,腹瀉期若以適當的醣:鈉比例約2:1,電解水可促進腸壁細胞對水份及電解質的再吸收,但是坊間所售的運動飲料、汽水,因其含糖量過高且含鈉量甚低,即使稀釋服用,醣鈉比例仍然過高(約10~15:1),不但無法促使腸壁細胞發揮主動吸收功能,還會增加腸管內滲透壓負擔,引起電解質不平衡。建議選擇符合生理性濃度的口服電解質醣液作為病童水份補充,才能在短期間達到水份及電解質平衡。口服補充法簡便、便宜,且嬰幼兒易於接受,可減少不必要的點滴注射。張芳瑗呼籲,輪狀病毒只需少量就可致病,所以平時就要做好環境清潔,不生食生飲,常洗手,嬰幼兒玩具或物件也要注意基礎清潔消毒。

春節群聚感染風險 醫師說明近來三大疾病

春節群聚感染風險 醫師說明近來三大疾病#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最近春節連假,許多人利用此時闔家歡聚、出外旅遊。然而在這冬末春初的時刻,天氣變化大,對於家中抵抗力稍弱的年長及年幼者,容易在群聚出遊時藉由飲食或飛沫而傳染到流行疾病。萬芳醫院家醫科謝瀛華醫師呼籲,在開心的年節氣氛中,對健康的維護仍不可輕忽,尤其針對近來爆發的諾羅病毒、流行性感冒、急性腸胃炎,更應多加注意。謝瀛華特別針對三種疾病說明:一、諾羅病毒感染症狀主要為嘔吐、噁心、腹瀉、腹痛、頭痛、肌肉痛及發燒。傳染途徑包含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或接觸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如病人之排泄物、嘔吐物等。諾羅病毒只須少量的病毒量即會傳播,一般在一天至兩天內會出現症狀,各個年齡都可能受到感染。目前並沒有治療諾羅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其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病人應該要注意營養、水分與電解質的攝取,同時保持休息狀態且及時就醫。二、流行性感冒春節前後常是流感高峰期,其主要是藉由近距離空氣飛沫傳播。群聚時容易造成大規模的傳染,抵抗力較差的老人或孩童可能引發重症致命。千萬不可以把流行性感冒當成一般感冒,流感容易有全身性的反應,典型症狀包含畏寒高熱(39-40℃)、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食慾減退、喉嚨痛、乾咳、鼻塞等。65歲以上的老年人感染流感後病情多較嚴重、進展快、症狀不典型,其併發肺炎、心肌炎、腦炎等等重症機會也高。三、急性腸胃炎以輪狀病毒為最多,孩童、老年人都是高危險群,感染途徑主要是由糞口傳染。典型症狀包含頭痛、發燒、寒戰、肌肉酸痛、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病毒性腸胃炎並無特效藥物,患者可吃清流質或流質的食物,如粥、雞蛋麵糊等;水份需增加攝取,如米汁、菜湯、開水、果汁等,以補充體內水份、電解質的不足。此時不可喝牛奶和吃大量的澱粉,會造成腹脹腹痛。最後恢復後1至2天,飲食上避免過早進食油炸、生冷、肥肉、堅硬等食物,多攝取纖維食物,讓腸胃道慢慢恢復最健康的狀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