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

感冒還是過敏?症狀持續期間可初步判斷

感冒還是過敏?症狀持續期間可初步判斷#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天氣忽冷忽熱,嚴重的鼻塞、流鼻水讓人難以忍受。由於這些症狀跟普通感冒太過類似,民眾往往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感冒還是過敏性鼻炎發作?嘉義基督教醫院風濕免疫科陳俊銘醫師表示,感冒與過敏性鼻炎的共同症狀為:流鼻涕、鼻塞、打噴嚏、咳嗽,但鼻子癢和眼睛癢在感冒是少見的,但在過敏性鼻炎卻是很常見到這兩種症狀;另外,喉嚨痛在感冒很常見但在過敏性鼻炎卻幾乎不見;最後還可以從症狀持續期間來判斷,感冒大約會持續3-14天,而過敏性鼻炎卻會持續數周到數月。陳俊銘指出,過敏性鼻炎是慢性鼻炎中最常見的,影響全球約5%到50%人口,一般發病在4-5歲之後,30歲之前,台灣青少年的盛行率推估約15%,且比例逐漸上升中。過敏性鼻炎的四大症狀為鼻塞、鼻子癢、流鼻水、打噴嚏,這些症狀在多數天都持續一小時以上,除了鼻腔的症狀外,鼻水的倒流會刺激喉嚨產生咳嗽甚至喉嚨痛,鼻塞、打噴嚏會使人焦慮,睡眠品質不佳造成倦怠。陳俊銘說,過敏性鼻炎比較特有的症狀是鼻子和眼睛會癢癢的,而感冒則是鼻子和喉嚨痛,偶爾會伴隨肌肉疼痛或疲倦感。在混淆不清的情況下,時間是最好的解答,單次的感冒最多不會超過兩週,然而若是持續好幾週的打噴嚏流鼻水則要小心。關於治療方式,輕度間歇性的過敏性鼻炎治療方式跟感冒差不多,服用幾天的抗組織胺多會改善,但中重度或持續性的過敏性鼻炎光靠口服藥物是不夠的,需要加上能改變鼻腔黏膜敏感性的鼻噴類固醇作為輔助。陳俊銘也提醒,過敏性鼻炎是個盛行率極高的過敏疾病,若有遲遲未見好轉的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最好還是能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圖/嘉義基督教醫院風濕免疫科提供)

肺炎好發季節 流感疫苗將擴大施打

肺炎好發季節 流感疫苗將擴大施打#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好消息!公費疫苗自102年元旦起將開放施打對象為50歲至64歲具有慢性病者之候補對象,包含第二型糖尿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風濕性及風濕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疾病、循環系統及其他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 本年度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自101年10月1日起迄今約3個月,南投縣民眾接種踴躍,成人劑型接種率達99.41%,將於明年1月1日起將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之建議,開放給50至64歲具慢性病者民眾施打,民眾只須年滿50歲至64歲,且經醫師確認過去1年曾因第二型糖尿病、肝、心、肺、血管等疾病看病或住院的情況,即享有免費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權利。 原本第一階段施打對象65歲以上老人、機構對象、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患者、6個月以上至國小6年級幼/兒童、禽畜養殖動物防疫人員及醫事防疫人員等計畫對象,還是可以繼續接種。另外,南投縣也再向疾病管制局爭取450劑小兒劑型疫苗。 今年流感疫苗株與社區流行病毒型別吻合度極高,可大幅提升接種保護力。冬季為肺炎好發季節,疾病管制局預呼籲符合公費接種對象民眾應儘早接種,也提醒初次接種幼兒的家長,幼兒需於1個月後始能接種第2劑才能獲得足夠保護力,家長應儘早攜帶幼兒前往接種,以免疫苗用罄無法完成2劑接種。

腸胃炎好發季節 醫師:勤洗手防傳染

腸胃炎好發季節 醫師:勤洗手防傳染#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秋冬季正好是「腸胃型感冒」好發的季節,腹瀉就診病人已明顯增加。提醒民眾,毒性所引起的腸胃型感冒,可能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等感染所引起,呼籲民眾要勤洗手,隨時注意個人衛生管理,避免受到病毒感染。嘉義基督教兒童醫院醫學部主任王壯銘表示,引起「腸胃型感冒」的通常是諾羅病毒或輪狀病毒。不過,輪狀病毒一般都是發生在學齡前的幼兒身上,且通常發生在冬末初春。而諾羅病毒所引起之腸胃型感冒好發於秋冬較為涼爽的季節,最近門診幾乎每天都有腸胃型感冒的病患就醫,加上諾羅病毒傳染性極強,很容易發生群聚感染。另外,由於諾羅病毒不僅僅是小孩容易受到感染,也常見於大人身上,因此很容易造成家庭成員間的交互感染。王壯銘表示,諾羅病毒所引起的腸胃型感冒,明顯的症狀有嘔吐、發燒和拉肚子三種情形,症狀嚴重者才會發燒,有時會伴隨著呼吸道的症狀,如咳嗽、流鼻涕等。諾羅病毒引發病症後,可能會因腹瀉造成脫水,因此多補充喝水、電解質可幫助儘快恢復。此外,病患和家人都要常洗手,以免再度傳染。感染控制室組長楊淑玲指出,腸胃型感冒通常是透過「飛沫」與「接觸」感染,傳染力極強,所以當有呼吸道感冒症狀時,記得一定要戴口罩,此外,要記得一定要勤洗手,隨時保持個人衛生。若家中有人出現腹瀉發燒情形時,建議在家休息,除了讓患者本身得到充分的休息,也預防在學校或工作場所發生交互感染。

孕婦罹流感怎麼辦? 醫:可安全用藥

孕婦罹流感怎麼辦? 醫:可安全用藥#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是感冒還是流感?需要做快篩嗎?需要吃克流感嗎?孕婦感染流感可以吃藥嗎?預防流感的好方法?」你心中也有這些疑問嗎?為提升民眾對流感正確認知並小心防範,疾病管制局特別邀請專業醫師來替民眾解答,提醒民眾注意自身健康,小心防範流感疫情高峰期。內科醫學會監事、國泰醫院副院長黃政華醫師指出,許多民眾誤認為流感只是「嚴重的感冒」,雖然流感與感冒都會出現咳嗽、流鼻水及喉嚨痛等症狀,但是流感引發併發症而造成死亡的機率高,故若出現持續數天發燒、頭痛、明顯肌肉酸痛還有疲倦感,就需警覺是流感,臨床上多見全家一起生病,應儘早就醫治療及休息。此外,並不是有症狀就必須做「快篩」,「快篩」雖然可以輔助診斷,但仍須由醫師合併病人的症狀來考量,若已經出現呼吸急促及困難等危險徵兆或孕婦經評估需用藥者等,不需「快篩」就可以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以降低後續可能引發的併發症。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台安醫院醫師徐弘治指出,孕婦感染流感而不治療反而會帶來更大的風險,也易造成流產或早產。醫師會評估孕婦的狀況,提供安全的用藥;若經評估確實有需要,可直接使用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兒科權威林奏延副署長及專精感染科局長張峰義特別提醒,若出現「呼吸喘、血痰濃痰、高燒3日、嗜睡昏迷」流感危險徵兆,務必儘快送醫,幼童比較不會表達自己的不舒服感,可能還會出現活動力低下、不容易喚醒及缺乏意識等,家長應特別留意。對於是否使用抗病毒藥劑,應尊重醫師臨床診斷。以抗病毒藥劑藥效而言,症狀發生48小時內服用最好,但是即使超過48小時用藥,對於防範併發症仍有幫助;而家長易因孩子不易餵藥或症狀減輕就自行停藥,這是錯誤的用藥觀念,抗病毒藥劑若未完成療程就自行停藥,容易產生抗藥性,家長應依醫師評估及處方服用藥物,若孩子有服藥的困難,應多與醫師溝通。聖誕節前後,即將進入流感流行高峰期,而每年經審查與流感相關的死亡數約100-200人,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不可輕忽其威脅。家庭醫學醫學會秘書長李汝禮醫師提醒,各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流感,但老年人、嬰幼兒及具有慢性疾病患者感染後更容易併發嚴重的併發症,呼籲大家要儘早打流感疫苗、警覺流感症狀、危險徵兆要儘快送醫、生病要按時服藥及多休息、保持肥皂勤洗手、咳嗽戴口罩、生病在家休息等生活好習慣,才能避免感染及傳播流感。

諾羅病毒冬季發威 症狀似感冒

諾羅病毒冬季發威 症狀似感冒#感冒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最近天氣忽冷忽熱,基隆市近1-2週通報有許多民眾人出現了嘔吐、噁心的症狀,抵抗力較弱的人甚至還出現嚴重腹瀉與全身無力、虛脫,而至鄰近診所就醫,經衛生局及暖暖區衛生所人員調查,轄區碇內診所、康合診所一天內就診人數約100人其中出現嘔吐、噁心及腹瀉症狀就有40至50人,很多人會以為這是流行性感冒,但這很有可能是「諾羅病毒」所引起的腸胃炎。諾羅病毒常發生於冬天,主要感染對象為五歲以上的小孩與成人,而在冬春交替時,其病毒威力更是特別地強,有些病患甚至一整天都出現好幾次的水瀉症狀,嚴重脫水到必須住院打點滴,而這種病毒主要是經由糞口及飛沫傳染,患者的糞便、嘔吐物中都帶有諾羅病毒,目前這種病毒並沒有特效藥,只能吃藥減輕症狀而已,要避免病毒感染,最好勤洗手,萬一家中有人感染了,也要做好衣物隔離且飲食分離的措施!因為只要一個人感染,很有可能全家人都會被感染,傳染力相當地高。基隆市衛生局也提醒,輪狀病毒都發生在小朋友身上,大人多半已有抗體,但諾羅病毒則是「大小通吃」。最近2週感染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的患者大增,這兩種病毒都會造成腹瀉症狀,不同之處在於感染輪狀病毒的患者中,約3成會合併呼吸道症狀,即咳嗽、流鼻水等;但感染諾羅病毒的患者則不會出現呼吸道症狀。

流感疫苗迷思? 醫:接種較能預防

流感疫苗迷思? 醫:接種較能預防#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施打流感疫苗到底會不會有副作用?疾病管制局解釋,其實流感疫苗副作用少見,偶有局部輕微反應及類似感冒症狀。對此,日前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醫師黃玉成就呼籲民眾,勿害怕而不接種疫苗,施打流感疫苗才是有效預防流感的辦法。除非是對雞蛋的蛋白質過敏、六個月以下幼童、過去注射流感疫苗發生不良反應、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或是發燒或急性疾病患者,並不適合施打流感疫苗,其他符合施打條件的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施打流感疫苗不能預防感冒,流感症狀雖與感冒有些相似,但流感的傳染力極強,症狀較嚴重,整個病程可能長達14天,更可怕的是引發併發症,嚴重的會造成死亡。因為每年所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不相同,因此需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才會產生保護力。依據疾病管制局指出6歲以下幼童罹患流感後產生併發症機率為一般人的4倍,併發症死亡機率為一般人7倍,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主任張賢助提醒年底即將進入流感流行期,及早讓幼童接種疫苗可獲得足夠的保護力免於流感的威脅。

宜蘭腹瀉案例增 洗手、打疫苗防流感

宜蘭腹瀉案例增 洗手、打疫苗防流感#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及宜蘭縣衛生局監測發現,宜蘭縣已經連續3週出現腹瀉案例,佔醫院門診、急診就醫民眾中4成5。而台灣已進入流感流行期,因不同於一般感冒,容易併發肺炎、心肌炎等併發症,尤其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幼兒為高危險群,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施打流感疫苗。根據疫情監測資料,去年流感併發症病例,造成死亡案例絕大多數病例都沒有施打流感疫苗。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截至12月5日為止,幼兒流感疫苗全國使用率僅有6成。由於六歲以下幼童罹患流感後產生併發症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七倍,接種流感疫苗才會產生保護力,並降低流感併發症的機會。家長應儘速帶家中幼兒施打疫苗,除了預防流感,也可降低嬰幼兒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目前前正是腸道諾羅及輪狀病毒好發時節,也是造成嚴重腹瀉最常見的致病原因。因此,宜蘭縣衛生局局長劉建廷呼籲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應加強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落實個人衛生好習慣,生病不上班不上課,讓大家安心度過這段傳染病高峰期。 

免驚!感染肺結核 按規定服藥可治癒

免驚!感染肺結核 按規定服藥可治癒#感冒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咳咳咳,咳不停,還有食欲不振、發燒等症狀,你以為只是感冒了嗎?其實這是感染肺結核也會出現的症狀。在臺灣一年四季都有肺結核病例,這是由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細菌進入人體後,不會立即產生反應,大約95%的病患第一次感染結核桿菌時,會因為身體免疫力所以不會直接發病。結核病初發病時往往沒有明顯或特異性的症狀。臨床上病人常見的症狀跟其他胸腔疾病的症狀很相似,向是咳嗽、胸痛、倦怠、發燒、食慾不振等,所以要診斷結核病,比需綜合臨床表現,如咳嗽超過三周,還要經過胸部X光檢查,最重要的是實驗檢驗,經由驗痰發現結核菌,才是肺結核最重要的診斷依據。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主任曾舜玲提醒大家,結核病是可治癒的疾病,在有效的抗結核藥物治療下,按規服藥2週內即可降低其傳染力,持續按規定服藥至少6個月以上即可完全治癒。為避免治療中斷導致治療時間延長,建議患者皆應納入都治計畫。而「都治計畫」是因為抗結核的治療過程漫長,而且有部分人因為體質等因素,可能在治療過程會有不舒服感或副作用,因此藉由經過訓練的關懷員執行「送藥到手、服藥入口、吞下再走」,關懷結核病個案服藥治療過程,有效降低個案抗藥性的產生,提高治癒的成功機率,重拾健康。結核病的主要傳染途徑是空氣與飛沫傳染。帶菌的結核病患者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如果不小心吸入患者產生的飛沫,就有可能感染。所以與病患的接觸時間長短、是否具有良好的通風環境,是被傳染機會的重要因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