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胃鏡、大腸鏡都能在無痛的狀況下完成,您還有甚麼理由,拒絕健康檢查呢!」這是一個最近在廣播節目上一再重複的廣告,「痛苦」畢竟仍是人類心底的最怕,由於恐懼對痛苦的恐懼,很多人雖然擔心自己的腸胃出了問題,卻因為害怕檢查的痛苦,始終不敢嘗試,這個廣告很顯然地,打動了不少人心,由於無痛,對檢查也不再恐懼,也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參與檢查。果然沒多久,報章媒體就刊出各個大醫院莫不躍躍欲試,紛紛推出了麻醉無痛內視鏡檢查,讓大家多了一個選擇。那麼麻醉無痛內視鏡檢查,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檢查方式呢?是不是大家都適合呢?無痛方式的鏡檢其實早就有了首先,靜脈注射無痛內視鏡檢查在國內並不是一個嶄新的檢查,許多醫療院所都早已行之有年,其次,內視鏡檢查並不是腸胃科的專利,許多科均使用內視鏡作為檢查工具,只是一般民眾較熟悉胃鏡或大腸鏡罷了!在清楚靜脈注射無痛內視鏡檢查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內視鏡檢查究竟是怎麼做的。以腸胃科內視鏡檢查而言,大體上可區分為兩種:就是管子從嘴巴進入,或是從肛門進入。從嘴巴進入的,必須克服咽喉反射,這是一種異物在咽喉時產生的自然反應,雖然檢查前會以局部麻醉藥物減少咽喉的敏感度,對時間短的檢查,如胃鏡四至六分鐘,也許受檢者還可忍耐,但對於做更久或是做更深的檢查,除了咽喉反射,檢查時造成的脹氣,管子對腸胃的撐展,往往讓病人覺得度秒如年,此時就不要期望病人能配合得很好。從肛門進入的,就屬大腸鏡檢查,大家畏懼大腸鏡的態度比起胃鏡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事實上,如果操作得宜的話,大腸鏡的不舒服程度是比胃鏡的好多了!但如果操作的醫師施予過度的壓力在大腸上,受檢者是會非常不舒服的。亦即注射麻醉藥物後再做檢查全身麻醉內視鏡檢查,在國內,一般是指靜脈注射全身麻醉內視鏡檢查,目的當然是希望病人或受檢者能在無痛或最小痛苦下完成最詳盡的檢查,需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健康保險並無此項給付,因此受檢者或病人需自行負擔麻醉費用。姑且不去討論這些檢查是否有需要於全身麻醉狀況下完成,靜脈注射全身麻醉內視鏡檢查牽涉到幾個問題。第一是給什麼樣的藥物,用什麼方式給予,而這些藥物給予是否可達到無痛,令病人或受檢者或醫師滿意;第二是麻醉藥物本身是否會造成病人或受檢者身體上的危害,哪些人不適合接受麻醉;第三是內視鏡的操作在麻醉狀況下是否會造成特別或更多的併發症;最後就是到底由誰來施行麻醉,麻醉醫師、麻醉護理人員,還是腸胃科醫師,對病人或受檢者而言,當然是挑結果對自己最安全的,當然這也牽扯著責任問題,若是麻醉產生併發症時,萬一有醫療糾紛時,法律歸屬責任的問題。注射麻醉藥劑後真的就無痛?目前全身麻醉內視鏡檢查,討論最多的就是大腸內視鏡檢查,一般大腸鏡檢查前給予藥物是一針buscopan肌肉注射,目的在於使大腸蠕動減緩,另一針則是為了產生鎮靜作用,例如demerol肌肉注射。許多做過大腸鏡的病人都知道,這樣子的鎮靜效果,事實上遇到疼痛時,還是無法止住痛苦的,相反的,靜脈注射麻醉就完全不同,即使內視鏡在大腸內左撐、右扭,在適量充分的藥物劑量之下,病人也祇是覺得睡了一覺而已。常使用的靜脈注射藥物很多,如midazolam、propofol、demerol、ketamine,也許是單獨使用或是合併使用,當然這些藥物的價錢可能相差極大,但使用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達到良好且安全的麻醉效果,此外大部分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的病人或受檢者,均為門診病人或為了健康檢查而來,大腸內視鏡檢查也不需要住院檢查,因此麻醉後的意識恢復也必須很快速,能夠很快的把病人叫醒,使用的藥物自然需要作用快速,短暫。安全嗎?有沒有那些人不宜?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靜脈注射麻醉安全嗎?給予靜脈注射麻醉時自然必須密切監視病人的生命現象,也就是心跳、呼吸、血壓、血中氧氣濃度。麻醉本身目的即在於產生意識喪失,此時病人會因為呼吸中樞受到壓抑,而產生體內氧氣濃度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現象。當偵測到血中氧氣降低時,可以另外給予病人氧氣,可惜的是,一般的監測裝置並不能得知血中二氧化碳的情況,因此無法得知病人血中二氧化碳是否已達到危險狀態,所幸大部分的文獻均指出這樣子的情況一般並不會造成身體明顯的傷害。但是對於某些病人還是需要特別小心,包括心臟病特別是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或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人,一般建議是不要採行靜脈注射麻醉方式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第三是麻醉下的大腸鏡操作是否會造成更多的併發症,大腸內視鏡有兩個主要的合併症──破裂與出血,出血一般與內視鏡做治療有關,麻醉與否並不會增加出血的機率,但是破裂就有點相關了。內視鏡大腸破裂的原因中,一部份是內視鏡鏡管本身造成的,原因是鏡子在大腸穿梭時,也許鏡頭碰撞,也許鏡身過度牽扯大腸,而造成大腸破裂。內視鏡大腸破裂與許多因素相關,也許是病人本身情況不好,骨瘦如柴,長期臥床,也許病人過往曾經動過腹部手術,但是,麻醉也是一個重大因素,沒有麻醉狀況下的大腸鏡操作,如果病人覺得痛時,腹部肌肉會自然收縮,收縮的肌肉可以避免大腸被過度牽扯、伸展,這是一種保護機制,此外病人的痛苦,往往也意識著大腸被牽扯的程度,醫師會因病人的不適,而比較小心操作,但是一旦麻醉之後,首先腹部肌肉的保護機制就消失了,而且反正病人也不會痛,如果大腸內視鏡的操作方式還是前進,前進,撐!撐!撐!破裂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了!到底要不要採用麻醉無痛法對於講究人道的歐美國家,無痛的檢查,特別是大腸內視鏡,靜脈注射麻醉就如同例行般,但是近一兩年來,諸多研究卻又發現:其實沒有麻醉,病人也可以不會感到過度的不舒服,對於檢查的準確性也沒有影響。如果能夠不用麻醉,也能沒有痛苦的完成大腸內視鏡檢查,這樣的方式不是很好嗎!如果痛是危險的警訊,不改變大腸鏡操作的手法,只是用麻醉的手法去消除這個警訊,那麼麻醉無痛的做法,就有可能如同歐美的研究報告,反而造成更多的併發症。到底有沒有需要靜脈注射麻醉內視鏡檢查呢?首先需注意的是,不管是操作者或是被檢查者都是希望這個檢查是最完整,最詳細,不會遺漏什麼的,操作醫師希望受檢者能夠好好配合,讓操作的醫師能夠從容地檢查,另一方面,要受檢者能夠好好的配合,醫師就不能讓受檢者過度不舒服,以免受檢者受不了,不能忍耐。試想,如果做胃鏡時,病人一直做嘔,整個胃糾結在一起,醫師如何能夠有把握說這個胃沒問題呢!如果大腸鏡深入時,病人產生劇烈疼痛,以至不能到達大腸小腸交界的地方,那麼這也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大腸鏡檢查。靜脈注射麻醉從檢查的必要性上來看,如果說一個檢查,比如說治療性內視鏡超音波檢查,耗時很久,一檢查總會花個半小時一小時,沒有適度的麻醉,如何能要求病人,丫著嘴巴,跟醫師好好配合呢,此外,病人躁動不停時,醫師也很難做出精準的檢查與治療,在這樣的情況下,麻醉就應該是必須的。從人道立場來看,如果因為檢查會造成不舒服,但沒有重大併發症,為了求得更仔細,準確的檢查結果,麻醉是可以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