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接連低溫,難免出現手腳冰冷狀況。事實上,手腳冰冷是因為血液循環出問題,當血液循環不佳,加上低氣溫造成末梢血管收縮,身體能量不足就容易手腳冰冷。此時,不妨可以透過「足浴」與「飲食進補」的方式暖身。中醫調養手腳冰冷,主要在於補氣血、活血化瘀,民眾在家也可以自製「泡腳包」,這個冬天也能暖暖過!
近日天氣接連低溫,難免出現手腳冰冷狀況。事實上,手腳冰冷是因為血液循環出問題,當血液循環不佳,加上低氣溫造成末梢血管收縮,身體能量不足就容易手腳冰冷。此時,不妨可以透過「足浴」與「飲食進補」的方式暖身。中醫調養手腳冰冷,主要在於補氣血、活血化瘀,民眾在家也可以自製「泡腳包」,這個冬天也能暖暖過!
冬天一到,皮膚就開始乾癢、乾燥,原本嫩嫩的嘴唇也變得容易乾裂。嘴唇的表皮比起皮膚更加細薄,且沒有具備保護功能的皮脂腺,究竟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注意嘴唇的保濕及呵護呢?有中醫師就分享,冬天嘴唇容易乾裂的原因,並教民眾飲食「2招」保養嘴唇的方法,找回Q彈水嫩雙唇。
吃素冬天進補該怎麼吃?中醫師指出,吃素者因長期吃蔬食,容易缺乏蛋白質,體質偏寒涼,建議多補充植物性蛋白質和鈣質,可吃堅果、豆類、全穀雜糧等。此外,若想食用「蔬食進補」暖身料理,則可透過煲湯、紅燒、燉煮等方式,搭配藥膳、食材來為冬天儲備能量,中醫師也推薦「4種素補湯底」食譜,讓民眾可在家煲湯補血兼補氣,一起安穩度過寒冬。
許多人都有看中醫的經驗,領藥時會拿到科學中藥或中藥材,其中科學中藥開立天數7~28天不等,可能會一次領到數小包分裝的藥粉包。一般來說,民眾回家後每次只需要服用一小包,而這中間剩餘的藥粉,皆需要自行保存直到服用完畢。如何避免中藥粉結塊呢?結塊之後還可以服用嗎?以下解析藥粉的保存與注意事項。
節氣立冬剛過,冬季自此開始,近日薑母鴨、羊肉爐店家也人滿為患。究竟冬令進補該如何吃,才能正確適當的補冬?中醫師提醒,今年暖冬天氣仍然炎熱,不同於以往氣溫驟降,藥膳食補法也與一般補冬策略有所不同,建議可用「平補、涼補」3道食譜來取代溫補,避免造成口乾舌燥、便祕等上火症狀。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在古籍《黃帝內經》中,就提到很多養生方法。中醫養生有哪些妙法?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義守大學暨義大醫院中醫部講座教授陳旺全,特別歸納出「四季養生法」、「8優養生法」與「穴位養生法」,鼓勵民眾多多效法,可以維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壽。
46歲陳小姐在3年前開始進入更年期後,面臨月經量逐漸減少且不穩定、睡眠品質下降等問題。這段期間,她雖有持續服用荷爾蒙補充劑,但仍無法解決睡眠問題,經常夜間醒來,常有淺眠和燥熱困擾。中醫師建議,更年期的睡眠障礙可用中藥調理,以及日常按摩「2穴位」安神舒緩。
「火氣大」是用來描述身體燥熱發炎的情況,常見的症狀包括口渴、便秘、長痘痘、易怒等等,火氣大涉及的臟腑經絡非常複雜,也有可能因為環境或飲食等作息影響。中醫師指出,中醫處理火氣的方式有很多,通常會根據症狀不同而有所調整,建議民眾諮詢醫師才能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