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臨,大家的印象中,高溫曝曬會中暑,但其實從高溫忽然轉進冷氣房或猛吃冰涼食物消暑,導致體內調節溫度功能失效,還可能中「陰暑」。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醫師黃琦雯提醒,曾確診新冠肺炎、受後遺症所苦的「長新冠」病人若中陰暑,可能使喉痛復發,加劇疲倦、慢性腹瀉等症狀。
夏天來臨,大家的印象中,高溫曝曬會中暑,但其實從高溫忽然轉進冷氣房或猛吃冰涼食物消暑,導致體內調節溫度功能失效,還可能中「陰暑」。恩主公醫院中醫內科醫師黃琦雯提醒,曾確診新冠肺炎、受後遺症所苦的「長新冠」病人若中陰暑,可能使喉痛復發,加劇疲倦、慢性腹瀉等症狀。
隨著疫情逐漸流感化,許多確診患者陸續進入康復階段,但接踵而來的是各式各樣的後遺症。41歲陳小姐確診後康復,回到職場後仍有咽痰、咳嗽,另一位35歲李先生則是在確診後康復,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常感疲倦感、爬幾層樓梯就會喘等現象。兩位患者都求診於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康復門診醫師張烱宏,經對症下藥調理,才逐漸好轉,徹底擺脫新冠肺炎。
COVID-19大流行期間,不少人一到中醫門診就指定「我要1號」,但你知道「清冠一號」真正適合的對象?該如何服用?需要吃幾天,才算有效療程?跟一般慢性病用藥可以合併使用嗎?喝了拉肚子怎麼辦?《優活健康網》整理了研發出「清冠一號」的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發布在官網上的常見問題說明,協助民眾對此藥品的能有正確的認知。
由台灣自行研發的「清冠一號」作為抗疫治療藥物,從國外紅回國內,疫情大流行時掀起搶購熱潮,不少人在服用時易有迷思:若與口服抗病毒藥物「Paxlovid」合併使用,豈不是威力無窮、更能加速康復?如今負責研發出「清冠一號」的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終於給出答案。
確診越來越多,已經不再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生活周遭的親朋好友,避免染疫基本的防護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知道自己確診了該怎麼辦呢?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中藥養生觀念不僅限於老一輩,一些30歲以上的中年人也開始以中藥調理身體,但若一時不查陷入了「中藥無副作用、長期吃保養沒關係」迷思,誤解中藥療效不會傷身,恐弄巧成拙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黃品臻指出,中醫在治病時,講究辨證論治,在使用中藥時要結合「個人體質」考量,否則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黃品臻也提出濫用中藥,可能會面臨的3大問題:1. 耽誤病情,甚至難治癒:疾病的證型指的是體質有分寒熱虛實,若一味地使用某種中藥,可能達不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反而造成病程延長,病情遷延難癒。例如:許多人會為了治療感冒而泡金銀花茶、板藍根茶,這兩者藥性寒涼,屬於清熱解毒藥,對於感染引起的黃痰、咽喉腫痛等熱性症狀有不錯的效果,但若本身已有寒性症狀如流清涕、容易怕冷等,則較不適合單飲金銀花茶、板藍根茶,否則容易損傷胃氣、造成病情加重。2. 產生不良反應而不自知:不少人追求中醫藥抗衰老、延年益壽,認為中藥補益藥可常補、多補,忽略「過猶不及」的隱憂,舉以下3例:人參以大補元氣著稱,但若長期服用,可能引起腹脹、失眠或血壓增高等。枸杞有明目、補養肝腎之效,常入菜於泡茶、煮粥、煲湯,也可以直接嚼著吃;但枸杞性溫,平常容易口乾、口渴、大便乾、常出現口瘡的人切忌大量食用。教師、銷售員等職業用嗓者,會使用胖大海泡水來潤肺開音,胖大海藥性寒涼,也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若本身大便較稀、體質虛冷者,長期使用也可能損傷脾胃之氣而造成食欲下降,加重腹脹、腹瀉。3. 忽略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藥物在配伍之後,產生結果可能是有益的,減低毒副作用、增強療效;反之也可能是有害的,產生毒副作用、降低療效。若未先審視病患正在使用中的藥物便濫用中藥,恐引起非預期的藥物交互作用而對身體造成危害。黃品臻提醒,中藥是藥,藥物能治病,也能「致病」;民眾在使用時需注意體質是否合適,瞭解中藥誤用、濫用的危害性,避免盲目地自我藥療。若有中藥的使用疑問,務必諮詢中醫師、藥師,有效減少中藥濫用的問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慢性病患而言,除了遵循醫囑,按時服藥之外,最重要就是注意用藥安全,像秋冬進補,民眾常吃藥膳,當西藥遇到中藥是否會產生影響,食藥署邀請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教授侯鈺琪為民眾說明。中藥也有與葡萄柚類似基原的藥材 避免與西藥併用「坊間存在一種說法,認為中藥和西藥不同,即使都吃也不妨礙,這是偏差的觀念。」侯鈺琪教授指出,從身體的角度,中、西藥與食品並無差別,全是外來物(Xenobiotics)。她以烹調手法為例,同樣的食材,分別用西餐與中餐手法烹調,吃進肚子後,身體不會分辨這是西餐或中餐,因此,啟動的消化吸收機制是相同的。食藥署提醒,服用三高(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或慢性肝炎等慢性病用藥時,若同時食用中藥或不適合之食品,可能使藥效打折或加重,影響到用藥安全。像吃藥時應搭配溫開水,避免與葡萄柚汁共服,主要是因為葡萄柚汁含有影響肝臟代謝和藥物運送蛋白的成分,使血中藥物濃度過高,引起藥物不良反應。侯鈺琪提醒民眾,中藥裡也有與葡萄柚類似基原的藥材,如枳實、枳殼與化橘紅,當藥方中有此類藥材,就應避免與西藥併用。享受美食 注意內容、用量與頻率冬季民眾喜歡各種藥膳補品,侯鈺琪建議食用前,要注意「內容」、「用量」與「頻率」。以當歸鴨而言,其中的當歸、川芎都是活血類的中藥材,當它們與抗凝血藥(Warfarin)併用時,就有可能增加病人出血的風險。因此,「鴨肉可以淺嘗,湯建議不要喝,享受香氣即可,才可避免副作用的風險。」此外,食用頻率也是關鍵,再好的東西也不要常吃或過量。食藥署叮囑,若對服用的中藥或食材有疑慮,可在領藥時諮詢藥師,評估是否適合一併使用,才能確保用藥療效與安全。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多人都覺得最近好冷,不但手腳容易冰冷,而且還四肢僵硬。超群中醫體系新富錦中醫診所林立昌中醫師表示,手腳冰冷多屬「虛寒體質」,在最冷的三九寒天,很適合作三九貼來溫通經絡,驅除體內潛藏的寒邪,從根本面改善虛寒體質。此外林立昌中醫師推薦一道暖身補氣茶,有溫中散寒、補氣活血功效,可改善手腳冰冷、身體僵硬等症狀,熱熱喝,身體很快就暖呼呼。暖身補氣茶 改善身體僵硬【成份】黨參3錢、黃耆3錢、丹參2錢、乾薑2錢、白朮2錢、當歸1 錢、紅棗2錢、炙甘草 2錢。【作法】藥材洗淨後加水1500cc水,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溫中散寒,補氣活血。【適用對象】畏寒,手腳冰冷,容易感冒,疲倦乏力,語音低微,面色蒼白,腹瀉,心跳慢,吃冷食胃不適,身體僵硬等肺胃虛寒體質的人。【不宜對象】火氣大,怕熱,口渴,便秘,牙齦腫痛,心跳快等燥熱體質,感冒咳嗽,高血壓患者,應避免飲用。 此外,針對冬季手腳容易冰冷,超群中醫體系大宏中醫診所劉哲孝醫師則提供一帖桂枝龍眼茶,有助改善手腳冰冷。桂枝龍眼茶 改善手腳冰冷【成分】桂枝2錢、炒白芍2錢、乾薑3錢、桂圓3錢、紅棗2錢。【作法】中藥材洗淨後加水1000CC,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適用對象】虛寒體質,手腳冰冷,喜喝熱飲。【不宜對象】實熱體質,較為怕熱,且面色紅潤,喜喝冷飲,容易便秘等。這帖桂枝龍眼茶屬溫補方,桂枝擴張血管、促進發汗,炒白芍養血柔肝,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龍眼肉、紅棗養血安神,整帖養血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改善手腳冰冷。 寒流來襲,心血管病患發病率比平常高出很多。超群中醫體系新富錦中醫診所黃茵婕中醫師表示,天氣寒冷時,民眾習慣吃入一些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來禦寒,更增加了心血管的負擔,她提供一帖丹參清血茶,適合三高族保健飲用,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丹參清血茶 三高族保心安【成份】丹參3錢、杜仲3錢、何首烏3錢、枸杞子3錢、炙甘草2錢。【作法】藥材洗淨後加水1500cc水,水滾後轉文火煮15分鐘即可飲用。【功效】活血補血,補腰腎、強筋骨,降血壓、降血脂。【適用對象】體虛、三高族。 丹參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的說法,可以擴張血管、改善心肌缺血。降血壓、降血脂、對抗血栓形成,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都有不錯的功效。杜仲、何首烏都有補腰腎、強筋骨的功效,且杜仲能降血壓、何首烏能降血脂,枸杞補肝腎明目。因此「丹參清血茶」能預防心血管疾病,適合「三高族」保健飲用。 多數心血管疾病的元兇是肥胖!要預防或改善心血管疾病,根本之道就是體重控制,所以在天冷的冬季,控制體重也不能鬆懈,忌大吃大喝,三高族勿盲目冬令進補,把握三低一高(低油、低脂、低鹽、高纖)的飲食原則,另外,適當飲用丹參清血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