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疾病是新陳代謝疾病中,佔比僅次於糖尿病的第2大慢性病,包括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甲狀腺結節及甲狀腺癌,甲狀腺功能異常會造成代謝紊亂,引發內分泌健康問題。醫師指出,患者透過西醫治療常需承受藥物副作用,疾病易受情緒波動影響,此時不妨嘗試中醫藥物、針灸輔助調理體質,達到溫和治療效果,同時減輕疾病對心理的影響。
甲狀腺疾病是新陳代謝疾病中,佔比僅次於糖尿病的第2大慢性病,包括甲狀腺亢進或低下,甲狀腺結節及甲狀腺癌,甲狀腺功能異常會造成代謝紊亂,引發內分泌健康問題。醫師指出,患者透過西醫治療常需承受藥物副作用,疾病易受情緒波動影響,此時不妨嘗試中醫藥物、針灸輔助調理體質,達到溫和治療效果,同時減輕疾病對心理的影響。
現代人壽命變長,但身體的老化卻提早,容易出現記憶力減退及認知功能下降,對此,花蓮慈濟醫院自去年起以天麻為基底,搭配丹參、艾葉、黃芪、當歸等中藥材,調配出「通腦方」來幫助病人,而其結合傳統中醫藥與現代分子醫學,未來或許有望成為巴金森氏症中西合療的新選擇。
大雪是冬天的第3個節氣,天氣也開始進一步寒冷。陽明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陳柏太表示,根據古書所載:「時積陰為雪,至此栗烈而大,過於小雪,故名『大雪』。」意指到了這個節氣,寒意漸濃,而台灣雖然處於亞熱帶氣候,不會看見大雪紛飛的景象,不過仍然可以感受到氣溫的變化。
冬天食補養生如何聰明補?中醫認為冬季養生首重腎氣、腎精,故在治療方針上也以補腎為主,其中最常聽到的就是「龜鹿二仙膠」,但並非所有體質或所有身體狀況都適合服用。中醫師提醒民眾,勿吃網路上販售自行製作之不明二仙膠偏方,可能會導致腎臟及健康出現問題,可致中醫診所經醫師評估後開立,並提供2道龜鹿二仙膠食譜好好補冬養生。
11月迎來冬令節氣,民眾喜愛中藥進補養生,但現代人大多是營養過剩或營養不均衡的體質,不當進補反而傷身,選擇中藥材或膳食,也要注意藥物交互作用的風險。《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專家提醒溫補、平補及涼補有什麼不同,以及安全進補注意3件事避免補過頭。
天冷超有感!小雪是進入冬天的第2個節氣,時間大概落在每年的11月21到23日,代表冬季氣候更進一步寒冷與乾燥。中醫師提醒,小雪典型的氣候特徵是乾冷,容易感覺手腳冰冷、口乾舌燥,推薦民眾可善用溫和運動、艾灸足浴及養生食譜等3大保養心法,促進身體氣血活絡保持溫暖。
冬天來臨,中醫師指出,冬季對應的臟腑是腎,在冬季時要好好補養腎氣,可調節身體適應嚴冬變化,建議可以多吃溫熱食物如藥膳排骨、當歸生薑羊肉湯等來滋補身體。此外,也要做好禦寒保暖,避免寒氣入侵體內而生病,也可透過按摩4穴位,緩解疲勞與疼痛等不適。
冬令進補小心蕁麻疹大發作!52歲蔡小姐多年前被診斷有蕁麻疹,雖服用西藥後可緩解搔癢等不適,但停藥後換季又時常復發,經過多次檢查未找出確切過敏原,因此求助中醫,經同時服用中藥搭配西藥,加上夜間搔癢時按摩止癢穴位,幫助紅疹搔癢症狀減緩,6個月後蕁麻疹不再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