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

遇到吸菸者 你會保持多少距離?

遇到吸菸者 你會保持多少距離?#吸菸

拒絕菸害,創造無菸環境!遇到吸菸者,你會保持多少距離?李明依、趙舜與中華科技大學師生 透過調查、距離展示 告訴你!世界衛生組織要求193個會員國聯手制止菸商干擾菸害防制政策,並疾呼各會員國因應今年531世界無菸日目標「對抗菸商干擾」(Stop Tobacco Industry Interference),共同對抗菸商製造行銷「死亡產品」!中華科技大學師生為響應531世界無菸日,與董氏基金會合作「與吸菸者的距離調查」,希望能喚醒大眾吸菸不僅危害健康,更疏遠人際距離!董氏基金會義工李明依、趙舜帶著中華科技大學的學生,現場呈現「吸菸與距離」的關係,藉此鼓勵被菸癮綑綁的癮君子及早戒菸,拒絕菸害,創造無菸環境!中華科技大學的學務長胡興梅表示學校非常認同創造無菸環境的理念,師生為響應531世界無菸日,與董氏基金會合作發起針對校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探討學生與吸菸者的距離關係,在此次調查165份有效問卷中,結果發現有74位學生(45%)遇到吸菸者會選擇保持距離或繞道而行,且其中46%的學生選擇距離2~3公尺,但有38%的學生選擇保持長達五公尺或五公尺以上的距離,其中的原因包含避免二手菸害(77.03%)、害怕菸味(60.81%)等,由此可知二手菸害仍是學生對於與吸菸者距離關係的最大考量。學務長胡興梅強調,參與活動的師生透過具體的排列方式,突顯吸菸所造成的人際距離與拒絕菸害的訴求,希望能為全校師生創造真正的無菸校園,並希望未來學生走出校園後,能夠繼續推動無菸環境!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表示,香港於2007年起就規定包含大專院校在內所有教育機構全校禁菸,但台灣現行菸害防制法規定大專院校校區仍可設置吸菸區。2010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針對大專院校學生的吸菸行為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技職體系大專院校男生的吸菸率(15.9%)較一般大學之男學生(9.9%)來的高;且技職體系男學生在校內的二手菸的暴露率(64.6%)也較一般大學之男學生來的多(59.4%)。現在,香港15~19歲的吸菸率已經降至2.1%,但台灣的國中生吸菸率8%、高中職更達15%。在推動降低吸菸率的目標下,台灣仍有許多可以改進的方向,如增加菸稅解決目前過菸價過低的問題,禁止菸品陳列、印制大幅警示圖,且借鏡香港經驗,確實落實室內無菸環境,並規定所有教育機構皆是百分百的無菸環境,相信更能使學生免於二手菸的危害。看到吸菸者,選擇保持4公尺距離的中華科技大學簡辰宇同學表示,癮君子常誤以為是我們保持距離是故意排擠他們,其實是因為吸菸的人自己聞不到菸味,不知道除了吸菸的危害外,原來二手菸讓旁人真的倍感痛苦。簡辰宇同學近一步提出,今天是531世界無菸日,身為學生的我們也希望能為盡一己之力,以拒絕二手菸害為訴求,希望能鼓勵癮君子加入戒菸的行列。過去曾是老菸槍的資深藝人趙舜表示,大學時代就已染上菸癮,年輕時感受不到菸對身體的傷害,當時也沒有菸害教育,而且校園也不禁菸,直到五十歲前夕中風倒下,付出慘痛代價,才深感菸害的可怕及戒菸的重要。趙舜憶及第一次中風住院,人的左半邊完全麻痺且攤在病床動都困難時,夜裡睡夢中竟被菸味嗆醒,好不容易才按下警鈴找來護理人員,發現原來是隔壁病床的病友躲在廁所偷抽菸...這才了解以前抽菸的自己,菸味是多令人討厭!這樣的經驗讓他深切地體驗到,過去的吸菸行為不僅讓身體受到嚴重的傷害,菸臭也對家人與朋友所造成了不適。趙舜說:「付出的代價從此改變我的人生,幸好有母親、岳母、三個妹妹及三個孩子,對我的包容與照顧;更感謝健保及台灣醫療團隊,能讓我站在這裡呼籲年輕人不要跟我一樣重蹈覆轍!」身為演藝前輩的趙舜呼籲年輕人不抽菸,就是免於戒菸痛苦的最好方式。更強調學習藝術或資訊及工商管理的學生們,別以為拒菸、不吸菸跟自己所學無關,一時疏忽或只為好玩,而讓自己落入菸商陷阱,成為被菸癮綑綁、任菸商宰割的羔羊!趙舜更提出,年輕學子雖無法獨力對抗菸商,只要現在開始關心吸菸對自己及他人的危害,鼓勵身旁的朋友戒菸,也是呼應世界衛生組織「對抗菸商干擾」的積極作為!董氏基金會義工李明依以自己為例,說明吸菸確實可能會造成人際距離疏遠。因為自己很清楚二手菸對健康的危害及對菸味敏感,與吸菸的朋友相處時,保持距離不是討厭對方,而是身體自然的反應。李明依強調今年世界無菸日的主題是「對抗菸商干擾」,面對菸商詭詐的行銷策略,從校園教育著手,向下紮根,拒吸二手菸!而中華科技大學為塑造無菸環境,運用校際結盟的方式,邀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生發揮創意,進行菸害防制的彩繪,透過藝術、生活與不吸菸結合的方式,鼓勵學生不在校園及社區中吸菸,藉此減少二手菸的傷害,進而累積戒菸的意願。校園是擁有自主性與特殊文化的禁菸場所,更可以獨立免於菸商的干擾,中華科技大學如此多元化的校園菸害防制的成果展現,真的非常值得推薦!此次藉由距離的發想,中華科技大學邀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學生在學校側巷進行彩繪,主題為:「人、菸、距離」。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同學希望透過彩繪提醒吸菸民眾所產生的二手菸害與菸臭,使吸菸者與他人產生一個特殊的距離,這種無形的距離,不僅使得生活空間縮小,更使人際空間有所遠離。

吸菸易患呼吸道疾病 戒菸後短期就能改善

吸菸易患呼吸道疾病 戒菸後短期就能改善#吸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由於台灣推動菸害防制法,18歲以上成人吸菸率已大幅減少,根據2010年統計,男女吸菸率分別為35.0%、4.1%,在日本男性吸菸率大約38%,而美國、英國大約22%,郭綜合醫院胸腔內科主任謝武峰指出,幾乎很多疾病都跟香菸有關,尤其與呼吸道疾病最為密切,像是「慢性阻塞性肺疾」,而戒菸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狀,且短期內就立竿見影,戒菸可以恢復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機會,也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的惡化。謝武峰主任說明,所謂慢性阻塞性肺疾(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是一種進行性的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80 ~ 90%都是香煙所引起。而吸菸罹患COPD的可能性比非吸煙者高出20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2年全球約274萬人死於COPD,居世界死亡原因第四位;至2020年COPD將成為世界第三大死亡原因,位居世界經濟負擔第五位。吸菸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甚至連吸二手煙者也容易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謝武峰主任提醒,凡過度暴露於職業場所的粉末和化學物質,戶內或戶外的空氣污染,會導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形成制病機轉,包括氧化壓力、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的不平衡,組織無法修補。謝武峰主任指出,若想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戒菸是最有效且經濟實惠,戒菸可以改善病人的症狀,恢復免疫力、降低感染的機會,也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的惡化。

吸菸「殺」很大 30%癌症歸咎吸菸

吸菸「殺」很大 30%癌症歸咎吸菸#吸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約有500多萬人死於菸害,每6秒即有1人因菸害死亡,吸菸更是致癌的主因之一,菸草中含有超過4,000種化學物質,至少有60種已知的致癌物,所有癌症的死亡有30%都可歸咎於吸菸行為;吸菸對健康危害很大,能下定決心戒菸,不但能省下荷包也賺到健康。 只要有戒菸的念頭,就當立刻開始戒菸,不要找一堆藉口去拖延戒菸行動,而且以完全不抽菸來作為開始,千萬不要以為「少抽一些」就是戒菸;戒菸方法有很多,像是環境的塑造、善用藥物的協助、生活習慣的改變等等,都能幫助戒菸成功;很想抽菸時,告訴自己先等一分鐘,這樣原本想吸菸的念頭一下子就會過去。 日前澎湖縣望安鄉衛生所在將軍村候船室,辦理了戒菸教育訓練,約有二十多位吸菸的鄉親們,全程參加;課程特別聘請專業藥師、牙醫師、護理師等;提供關於戒菸藥物的使用知識、認識戒斷的症狀、如何成功戒菸、拒吸二手菸等豐富課程,民眾也能主動提出自我的戒菸經驗與戒菸班民眾一同分享,討論熱烈。而衛生所也再次呼籲,吸菸的朋友要愛護自己的健康,並表示,戒菸永遠不嫌晚,趕快把想法化為行動,這就是邁向成功戒菸的第一步,衛生所更積極推動戒菸門診,且提供尼古丁貼片及嚼錠等,下定決心欲戒菸的朋友,可向當地衛生所洽詢。

吸菸危害大 澎湖縣深入校園加強宣導

吸菸危害大 澎湖縣深入校園加強宣導#吸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全球平均有540萬人死於菸害,平均每6秒即有1人死於菸害,使用菸品者平均壽命減少約15年;事實上,吸菸幾乎傷害身體的每個器官,即使不直接造成死亡,對於吸菸者的生活品質也多少會有影響,例如:呼吸困難、工作不便等。 有鑑於此,澎湖縣政府衛生局展開一系列『無菸菊島關懷系列活動』,而澎湖縣湖西衛生所目前也陸續於鄉內各學校推動「無菸校園-菸害防制」宣導活動;同時為加強青少年對菸品危害的認知與落實拒菸從小做起之觀念。澎湖縣湖西衛生所也再次呼籲「戒菸及早,生命美好」,配合行政院衛生署自101年3月1日起推動「二代戒菸治療試辦計畫」,讓你戒菸少負擔,每位吸菸者每年可接受政府補助2個療程的戒菸費用,每次戒菸療程最長8週,而低收入戶或山地原住民暨離島地區居民戒菸藥品費用則全免部分負擔,想戒菸的癮君子們,趕快拿起健保卡,就近到醫院或診所接受戒菸專業醫療服務,或「戒菸門診」服務尋求幫助。

迎向健康 苗栗吸菸率首次低於全國

迎向健康 苗栗吸菸率首次低於全國#吸菸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苗栗縣的吸菸率向來偏高,尤其成年男性的吸菸率更是每每高於全國,不過最近衛生署公布100年最新全國吸菸率調查,顯示苗栗縣成人吸菸率已經低於全國平均吸菸率19.1%,並從99年的21.4%降至18.4%,這就表示苗栗縣成人吸菸人口由99年的96,000人降至100年的84,100人,減少了約12,000人。苗栗縣政府衛生局長羅財樟認為,這除了得自縣民對吸菸觀念的轉變外,亦和同仁們認真執法有關,希望大家繼續努力,朝健康城巿的理想邁進,苗栗縣的成人吸菸率往年都要比全國平均吸菸率高出2至3個百分點,其中成年男性更曾經有超過8.3個百分點的記錄(95年),苗栗縣政府衛生局為了有效降低吸菸率,多年來除了加強宣導、認真執法外,亦結合社會資源,公告禁菸場所自98年至100年共公告了12個,甚至打破文化禁忌,使無菸婚禮、無菸喪禮、無菸競選總部逐一出現,深受民眾肯定,更提升了無菸環境的能見度。羅財樟表示,從衛生署公布的這份調查統計看來,苗栗縣成年男性的吸菸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它從95年超過全國8.3%逐步降至97年的6.9%,再降至99年的3.9%,呈現的是一種穩定下降的趨勢,而100年因為社會風氣已經建立,再加上戒菸門診醫療院所增加,終於使得100年縣內成年男性的吸菸率(31.7%)有效降至全國平均(33.5%)以下,讓大家的辛苦終於獲得代價。

愛寶寶不要吸菸 吸菸孕婦易生下過輕嬰兒

愛寶寶不要吸菸 吸菸孕婦易生下過輕嬰兒#吸菸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大家都知道吸菸與二手菸都對胎兒健康有害,且早從胚胎形成的那一刻開始,菸害就開始對胎兒健康產生長期的影響,相較於不吸菸的母親,懷孕前及懷孕期間都有吸菸的母親,嬰兒出生時體重過輕的風險達2.3倍。體重過輕的嬰兒意味著生理功能不夠成熟,對未來的生理機能及發展也會產成不同影響,最近更有研究指出,出生體重過低會增加成人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發生率。因此,國民健康局呼籲準媽媽們勇於拒菸,吸菸者及早戒菸。(圖片翻攝自健康99網站菸害防制宣導影音-署長篇。)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民國94年開始進行的「台灣出生世代研究(Taiwan Birth Cohort Study)」長期追蹤調查,訪問2萬1,248位產後6個月的媽媽們,發現7.7%在懷孕前有吸菸,懷孕期間吸菸的比例減少到3.6%,顯示有一半的吸菸婦女在懷孕期間,為了胎兒的健康,會主動戒菸;但從繼續吸菸的3.6%孕婦推估,全國每年約有7000名孕婦持續吸菸。根據國健局研究指出,孕婦在懷孕期間有吸菸者,其生下低體重兒(嬰兒出生體重低於2500公克)的比率13.3%,明顯高於未吸菸母親(6.6%),而懷孕前有抽菸,但懷孕期戒菸者,其生下低體重兒的比率雖降到8.2%,仍比完全不吸菸者略高。相較於從來沒有吸菸母親,孕前及孕期都有吸菸的母親生出低體重兒的風險更高達2.3倍;即使吸菸婦女於孕期戒菸,其寶寶低出生體重的風險,還是顯著高於未吸菸者,達1.3倍。而且,到寶寶6個月大時,在控制先天缺陷疾病、母親孕期二手菸暴露、哺餵母乳和補充副食品等因素下,發現吸菸母親的寶寶,體重過輕風險仍然顯著較不吸菸者高。顯示媽媽吸菸對寶寶生長發育的影響是直接且延續的,即使懷孕期間戒了菸仍會造成寶寶健康上的危害。菸害對寶寶的傷害,還不止於此,國內外研究顯示,媽媽懷孕期吸菸或暴露在二手菸的家庭環境中會影響胎兒的發育,導致死產、早產、低出生體重;寶寶出生後發生長發育較慢、體重不足、精細動作發展慢、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氣喘、嬰兒猝死機率高;在有菸的家庭裡,青少年易成為吸菸者。因此為了保障媽媽與寶貝兩代的健康,更為了寶寶日後健康成長著想,準媽媽及家人們應堅持拒菸!

空車吸菸也照罰 大多數司機不知情

空車吸菸也照罰 大多數司機不知情#吸菸

台灣菸害防制法上路迄今已三年多,但還是有許多計程車、遊覽車等大眾交通工具司機,不知道不論是否營業、是否載客,依菸害防制法的規定,均不得吸菸,違者可處新臺幣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鍰。(圖片翻攝自健康99網站菸害防制宣導影音-署長篇。)自98年1月11日菸害防制法上路後,大眾運輸工具、計程車、遊覽車等交通工具皆屬全面禁菸場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自98年截至今年2月底針對此類型違規案件共裁處了435件,總罰鍰金額達84萬3千元整。上開違規案件經分析原因,大多數司機表示,「我知道有客人的時候不能吸菸,但我不知道沒載客的時候也不能吸菸」、「我只是停在路邊休息,吸根菸放鬆一下」、「當時已經要回家休息,沒有營業了」、「沒營業的時候就當成是自用客車,為什麼不能在車內吸菸」等。但衛生局表示,菸害防制法所規定「全面禁止吸菸之場所」是指規定中所列出的「場所」,而非有無營業,所以計程車、遊覽車等交通工具無論是否載客,司機或乘客是否同意,任何人於任何時段都不可在車內吸菸。衛生局也呼籲,維護無菸環境是每位市民的責任,拒吸二手菸是每個人的權利,因此,民眾應遵守菸害防制法之規定,於全面禁菸場所內不得吸菸,讓我們共同打造無菸環境,使每位在臺北市生活、工作的民眾,都能擁有一座健康美麗的無菸城市。

青少年吸菸比率高 朋友家人影響最大

青少年吸菸比率高 朋友家人影響最大#吸菸

國民健康局辦理100年「青少年學生吸菸行為調查」發現,國中學生和高中職學生在過去30天曾吸菸的比率各為7.3%和14.7%;此外 ,13歲、14歲、15歲、16歲及17歲學生吸菸率分別為5.8%、6.2%、9.2%、12.2%、13.0%及15.7%,但在超過19歲以上的學生吸菸率卻大跳躍為36.1%,顯示隨著學生的年齡或年級越高,吸菸盛行也隨之上升之趨勢,調查也發現,青少年有較多好友有吸菸或父母吸菸者,其目前吸菸率也呈現比較高的現象,顯示家人吸菸對於青少年來說,可能間接被鼓勵吸菸行為,無菸家庭是必須特別重視。(圖片翻攝自健康99網站菸害防制宣導影音-署長篇。)吸菸對於青少年的危害,2010年12月美國衛生部發表的「How Tobacco Smoke Causes Disease, The Biology and Behavioral Basis for Smoking Attributable Disease」報告指出,相較於成年人而言,青少年使用少量的菸品就會成癮,即使每週吸一至二支就可能出現成癮症狀。青少年發育中的腦部對尼古丁相當敏感,吸菸會影響學習,且愈早吸菸者成年後愈容易成為重度吸菸者。另吸菸會使皮膚皺紋,產生黑斑或增加皮膚癌機率;菸焦油的沉積,造成手指及牙齒變黃,全身滿口的菸臭;吸菸也會損害大腦,使思慮變得遲鈍及智商減退,影響課業學習與生活;菸煙的尼古丁、焦油與一氧化碳會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增加呼吸道的阻力、阻礙呼吸系統發育及降低體力,也會降低肺功能增長,增加日後罹患氣喘、哮喘、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耳疾病、急性呼吸系統疾病等呼吸系統及心血管疾病之潛在風險;吸菸造成女性增加自發性流產和子宮外孕的機會,懷孕女性吸菸則有早產以及產下低體重兒的風險,嬰兒吸到二手菸亦有可能增加嬰兒猝死症候群;男性吸菸除了精蟲的活動力受到影響,也會導致性功能障礙。青少年吸菸成癮或家庭之二手菸暴露都使其健康輸在起跑點上,也是終身揮之不去之健康威脅。家庭成員吸菸常為青少年模仿的對象,國民健康局邱淑媞局長特別呼籲:「青少年要享受學習及青春,但絕對不要吸菸,而家庭之吸菸成員應該趕快戒菸,以樹立好榜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