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極端生酮飲食!血脂異常、腎友別採用

極端生酮飲食!血脂異常、腎友別採用#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生酮飲食話題最近在國內非常火紅,然而生酮飲食在國外已出現超過100年了!生酮飲食是一種營養素含量比例非常極端的飲食,要讓身體在沒有碳水化合物燃燒的情況下,開始分解體內脂肪,達到減少身上脂肪的效果。吃肉跟油,如:炸豬排、雞排或喝防彈咖啡,但是不能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飯、水果,也不能喝牛奶及含糖飲料。糖尿病患控血糖 吃對比吃少更重要生酮飲食被當作減肥、控制血糖的神奇飲食,但真的有這麼神嗎?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邀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玉珍說明,生酮飲食使用於減重,在臺灣其實並不陌生,20年前就已經將生酮飲食使用在減重計畫中;只是控制總熱量、使用時機點、使用天數,仍是減重成功與否的關鍵。瘦得夠久、夠健康,應該是每位減重者追求的目標,長時間只能吃高油脂的肉,你可以接受嗎?血糖控制是一條辛苦的路,高油、高蛋白的生酮飲食對糖尿病人是福音飲食?提醒糖尿病患者,能將血糖控制好的主要關鍵在於吃得對,比吃得少更重要!三餐定時定量,每餐都要有全榖根莖類、配炒青菜、加蛋豆魚肉類,才是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血脂異常者 不宜採生酮飲食生酮飲食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嘗試!不建議使用生酮飲食的族群包括:(1)第一型糖尿病患者、(2)血脂肪異常者、(3)腎臟功能異常者或是(4)發育中的青少年等。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低血糖問題;血脂肪異常者,高油脂、高蛋白會造成血脂肪更高;腎臟功能異常者對高蛋白飲食,還是少碰為妙;發育中青少年,恐怕影響生長發育,也不建議使用。李玉珍營養師提醒,不管是體重控制或血糖控制,如果可能採用生酮飲食,切記都要注意攝取足夠的青菜及水份,避免酮酸中毒;並尋求專業人員,找出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控制血糖、控制體重致勝的關鍵!(資料來源: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657期資料)

講座/腎利人生

講座/腎利人生#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是全世界洗腎密度最高的國家,患者高達7萬名,且年齡也愈趨下降,儼然成為「新國病」。每年因糖尿病及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所引起的腎臟病也逐年攀升。國際腎臟醫學會和腎臟基金會國際聯合會共同發起世界腎臟病日,訂於每年3月第2個星期四,呼籲民眾正視慢性腎臟病問題。有鑑於此,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將於3月17日(六)與嘉義市政府衛生局合作辦理講座,邀請腎臟保健中心主任陳奎篤及營養師專題演講,給民眾正確的保健常識,建立民腎臟病及糖尿病防治觀念,並提供參加者免費血糖、血壓測試,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參加。活動全程免費,名額有限,歡迎慢性腎臟病、肝病、糖尿病患者及家屬或社區民眾踴躍報名參加。報名洽慢性病防治中心李惠敏、謝秋琴腎臟科衛教師,聯絡電話:05-2752940。(為響應環保,請自備環保杯及原子筆)(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愛腎護腎、腎利人生時間:107年3月17日(六)上午9:20-12:15地點: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10樓學術講堂洽詢:05-275-2940

講座/如何控制腎臟病

講座/如何控制腎臟病#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國人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高達12%,依此推估,全台約有二百五十多萬名慢性腎臟病患者。但各期別平均只有3.5%的患者知道自己罹患慢性腎臟病,許多患者直至將要面臨洗腎命運時,才知道自己的腎臟已經要停工了。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3/8(四)舉辦生活保健講座,由衛教師黃郁珊主講「腎利人生之如何控制腎臟病」,提供您控制腎臟病病情須知。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腎臟病友們與親友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腎利人生之如何控制腎臟病時間:107年3月8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食用保健飲品注意!心衰竭、腎病不宜

食用保健飲品注意!心衰竭、腎病不宜#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近年國人養生風氣漸盛、飲食習慣改變,保健類產品成為拜訪親朋好友送禮的最佳選擇。兒童或有固定服用藥物等特殊族群,要慎選健康伴手禮,才能送禮送到心坎裡。維生素與礦物質是維持生命所需營養素,國人因為外食機會增加,擔心飲食不均衡,額外攝取營養補充品來均衡營養。然而不少民眾抱著「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或「有吃有保庇」的迷思,可能攝取過量卻渾然不知。雞精、食補液 心臟、腎臟病患者不宜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根據美國消費者實驗室統計,市售50種女性、男性、兒童及寵物適用的綜合維他命/綜合礦物質產品,包括膠囊、錠狀及軟糖等,多達46%產品成分與標示不符。其中一款綜合維他命檢驗查出產品成分葉酸遠高於產品標示173.3%;一款兒童食用的維生素軟糖檢驗發現葉酸高於產品標示256.6%、維生素A高於產品標示196.8%,遠超過攝取量上限。含鈉量高的雞精、食補液等保健飲品,對於需要嚴格控制水份和鈉、鉀攝取量的腎臟病及心臟衰竭等患者,反而不利於病情控制,固定服用抗凝血藥物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食用納豆、魚油類等保健食品,亦可能增加出血風險。健康保健品濃度高於天然食物 慎防攝取過量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選購保健食品時可依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的「包裝維生素礦物質類之錠狀膠囊狀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檢視產品包裝標示各項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每日攝取參考值等。也可參考國民健康署訂定「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表,避免攝取過量,造成身體不適,強身不成反傷身。許多民眾認為西藥才會產生副作用,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很溫和不會傷身,其實是錯誤觀念。健康食品及保健食品多數經過濃縮、萃取,濃度高於天然食物。尤其是患有特定疾病及固定服藥民眾,如要補充保健類或健康食品,最好先詢問醫療專業人員,依照個人身體狀況及需求來選擇。民眾食用保健類食品、健康食品後若出現皮膚紅疹、搔癢、拉肚子或其他身體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及就醫,並向「全國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02-2358-7343通報。若發現違法產品,請透過1919食安專線,提供相關事證,共同打擊不法。

無肛症影響多器官 10歲童患腎臟病

無肛症影響多器官 10歲童患腎臟病#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無肛症病患不只無法順利排便,更可能影響多重器官,最常見的是脊髓異常,部分則是有膀胱功能不全的問題;臨床上,一名無肛症男童,不到10歲就面臨慢性腎臟病2期。無肛症男女相當 4000人有1人據統計,國內無肛症發生率約4000分之1至5000分之1,男女比例相當。雙和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魏晉弘表示,無肛症源於胚胎發育不完全,病患因肛門開口位置不正常,甚至沒有開口,日常排便上會受到限制,必須接受手術重建。手術治療 半數仍無法控制排便魏晉弘醫師說明,大部分無肛症手術,僅需在屁股中線劃上一道切口,即可直接進行重建手術,但術後仍有半數病童無法自主控制排便,就需要適時的醫療介入與照護,尤其7成5病患有便秘的困擾,雖然特別的飲食限制,但曾做好腸道管理。無肛症病友聯誼會 交流照護知識魏晉弘醫師強調,無肛症連帶影響多個不同的器官,例如泌尿系統、心臟血管、脊髓、消化系統等,術後照護需仰賴病童、家庭、醫療人員的共同努力,該院將於2月3日舉辦無肛症及泄殖腔異常兒童及家長聯誼會,期望幫助病童順遂成長,同時給予家長術後照護的知識交流與心靈慰藉。(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講座/後期腎臟病

講座/後期腎臟病#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腎臟癌不是老人家的專利,它在任何年齡層均可能發生,也可能找上年輕人。腎臟癌初期發展緩慢,症狀又不明顯,一旦出現莫名的腰痠背痛、腹部疼痛等症狀,就可能是後期了。有鑑於此,雙和醫院將於1/11(四)舉行生活保健講座,由衛教師曾璦伶主講「謹腎小心!後期腎臟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腎友或關心腎臟健康的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謹腎小心!後期腎臟病時間:107年1月11日(四)上午10:00-10:30地點:雙和醫院 第一醫療大樓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

洗腎患者注意!血管鈣化成死亡主因

洗腎患者注意!血管鈣化成死亡主因#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腎臟病患者(CKD)容易腎功能降低,導致礦物質與骨骼代謝異常,使得骨骼代謝轉換、礦物化,進而導致血管鈣化、骨質流失等病況;主要原因是鈣、磷、維生素D3、副甲狀腺素等代謝異常所致,而鈣、磷等異常所導致的血管鈣化,正是造成長期透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來,擬鈣劑(calcimimetics)藥物的問市,由於可有效抑制副甲狀腺素上升,同時降低血鈣、血磷的數值、減緩血管鈣化、避免開刀切除副甲狀腺,因而大幅提高病人存活率。第2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在台舉辦第2屆全球華人腎臟病學術大會及2017台灣腎臟醫學年會日前於台北萬豪酒店舉辦,亞太地區的腎臟科菁英們群聚交流腎臟醫學新知;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盧國城強調,華人人口眾多,醫師們在會中針對華人體質出現的疾病變化進行討論,並提出治療方法;其中對於不少透析病人容易罹患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SHPT),傳統的治療無法改善病人血管鈣化的問題,讓許多病人因為併發症死亡,所幸出現新藥「擬鈣劑」,可有效治療SHPT,減緩血管鈣化,提升病人存活率。洗腎病人易罹次發性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盧國城理事長指出,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腎功能降低,會導致體內的礦物質、骨骼代謝異常,副甲狀腺負責鈣、磷、維生素D等礦物質的代謝,因為患者腎臟代謝出問題,副甲狀腺也連帶受到影響。當副甲狀腺異常時,身體會發出「缺鈣」的警訊,轉由尋求骨頭中的鈣來補充,長此以往就會造成血磷、血鈣數值過高,造成血管鈣化、骨質流失。血管鈣化嚴重恐致命盧國城理事長解釋,當身體認為體內鈣不足時,就會拼命在體內尋找鈣,進而出現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情況,從骨頭中析出的鈣散佈在血液中,造成血管鈣化。「血管鈣化會使得血管變得脆弱,發生在腦就可能會發生腦中風、發生在下肢就可能因為血液循環不良截肢,這也是造成長期透析病患死亡的主因。」盧國城說。擬鈣劑解決血管鈣化問題對於血管鈣化,以往的治療方式會開維他命D給病人服用,但維他命D僅能抑制副甲狀腺亢進的情形,無法解決血管鈣化的問題。盧國城指出,擬鈣劑的原理是讓身體認為體內的鈣已經足夠,不用再析出骨頭中的鈣來補充,如此一來就能避免病人骨質流失的問題;此外,也能讓散佈在血液中的鈣回到骨頭中,減少鈣附著在血管中的機會,不僅可調節副甲狀腺的功能,也能解決血管鈣化的問題。高磷食物負擔大 醫籲食藥署增列食品標示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陳金順指出,不少加工食品中會添加磷酸鹽作為防腐劑,造成食物中磷含量增加,但我國食品標示中卻未將磷列在食品包裝上,讓不少腎臟病患者無所適從,甚至在不自覺的情形下吃進過量的磷,對腎體造成負擔,陳金順表示腎臟醫學會正在努力推動,呼籲食藥署在食品標示的項目中增列磷含量;此外他也提醒,湯品經過烹調後,食材中的磷會流入湯水中,建議病人少喝湯,並可多補充維他命D。(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喝酒體內鎂流失5倍 心臟病找上門

喝酒體內鎂流失5倍 心臟病找上門#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飲食中鈣質的攝取量偏低時,鈣質沈積於柔軟組織的情況更惡化,這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因為罹患關節炎、黏液囊炎、動脈硬化、或其他因為鈣質沈積或骨刺而造成異常疼痛的人,可能會因此排斥鈣質含量豐富的食物。事實上,除非同時攝取充足的鈣和鎂,否則病情無法改善。心臟術後補充鈣、鎂 避免心肌鈣化死亡有不少醫師告訴腎結石的病患不要喝牛奶,結果更容易形成結石。維生素E不足時,也會發生這種鈣質沈積的情形。在心臟手術後,病人極需鈣與鎂,若未能及時補充,幾天之內就可能會因為心肌鈣化過於嚴重而導致死亡。在過去十年內,數以千計的科學研究報告,證實缺乏鎂是非常普遍的情形。使用化學肥料,尤其是石灰質土壤,土地上吸收水溶性的肥料而很快飽和,鎂無法滲入土壤中為植物所吸收。如果使用化學肥料,而採用含有鎂的白雲石或牡蠣殼粉施肥,所生長的植物就能含有豐富的鎂腹瀉、喝酒易致鎂流失 應再補充食物中的鎂在經過浸泡或燙過後就會流失。即使攝取充足的鎂,也會因為腹瀉、腎臟疾病、糖尿病、服用利尿劑、喝酒等而流失,而導致缺乏。每天喝兩盎司酒的人,尿液中鎂的含量,比不喝酒時高出三到五倍。喝酒而未在飲食中補充鎂的人,無異是向心臟病招手。(本文摘自/吃的營養科學觀【修訂大字版】/世潮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