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病

吃西藥傷身?2錯誤觀念 國人腎臟病居高不下

吃西藥傷身?2錯誤觀念 國人腎臟病居高不下#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三高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其中糖尿病是其主因,而高血壓與高血脂也是腎臟病成因之一,國民健康署呼籲,三高失控將導致腎臟加速病變,除了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更對國家社會經濟產生莫大影響,104年健保署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高達342億元,約佔健保總預算5.7%,影響之鉅,不言可喻。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糖尿病人中有46.6%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更有四分之一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此外104年台灣腎病年報資料也顯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佔45.0%。控制三高  顧腎之道研究指出,糖尿病病患進行介入控制後,當發現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正常數值為7%),發生腎病變的風險降低了27%;另外血壓也是關鍵因素,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風險降低了35%。由此可見,血糖、血壓控制良好者,可有效延緩腎臟病變發生。邱淑媞署長也提到,民眾易有錯誤觀念,恐導致腎臟病發生,不得不提防,包括:1) 認為西藥傷身,5成6民眾誤以為三高藥物會傷腎/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高達7成5民眾缺乏正確觀念,甚至有5成6的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傷害腎臟」,且男性持這樣錯誤觀念的比率較女性高。進一步分析年齡層來看,較年輕族群(18到39歲)有高達6成回答按時吃藥是「傷害腎臟」,高於整體平均。此結果證實了,一般民眾普遍認為服用西藥會傷害腎臟的刻板觀念,也導致了不願意正確用藥的結果,其實正確服用藥物,把血糖、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才是保護腎臟的正確做法。2) 覺得驗尿麻煩,2成民眾不知驗尿可檢查腎病變/因為腎臟受損常會有血或蛋白質流失至尿中,尿液檢查為診斷腎臟疾病方便又實惠的第一步,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應每年定期檢測尿液微量白蛋白。但是國人普遍對驗尿不重視,在健保署資訊顯示,103年糖尿病病人尿液白蛋白檢查率只有50.2%,另104年國民健康署「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顯示,有2成民眾不知驗尿可以檢查腎病變,國健署強調,尿液有乾坤,驗尿是監測腎臟病的簡易的方法。

透析病患居高不下 低蛋白飲食減輕腎負擔

透析病患居高不下 低蛋白飲食減輕腎負擔#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在臺灣,腎炎、腎病症候群及糖尿病腎病變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由於台灣高血壓患者以及糖尿病患人數,始終居高不下,外加各種用藥偏方,地下賣藥電台,造成腎臟負擔,讓我國洗腎患者年年增加,至民國101年止共有6萬多名末期腎衰竭病患正接受長期透析治療,其發生率及盛行率仍為世界第一名。腎臟病預防 從飲食、生活習慣開始當腎臟功能衰退90%以上,以致於無法有效排除廢物時,就會造成水分、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即為末期腎臟病,又稱為尿毒症。容易引起慢性腎臟病的原因包含,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絲球腎炎、腎結石、泌尿道重複感染或阻塞、長期濫用藥物、家族遺傳等。預防腎臟病的方式其實不難,只要飲食上注意少鹽、少油、少糖、多纖維、多蔬果及多喝水,日常生活也要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還要記得多運動,如此就能避免腎臟病的發生。選對蛋白質來源 降低含氮廢物產生為此,豐原醫院舉辦腎臟病友會,教導腎臟病病友低蛋白飲食,減輕腎臟負擔;營養師賴侑伶表示,腎臟病友應該適量攝取蛋白質,每公斤體重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0.6~0.8公克,並降低含氮廢物的產生,減少腎臟的負擔。她進一步指出,蛋白質食物可分為高生理價蛋白和低生理價蛋白,高生理價蛋白質含有完整的必需胺基酸,指的是無法由人體製造合成,必須藉由食物去攝取,腎臟病友日常飲食中的蛋白質必須有1/2~2/3以上是來自高生理價蛋白質,如蛋、黃豆製品及魚、雞、豬、牛肉等。而低生理價蛋白質多為非必需胺基酸,如麵筋、麵腸,以及核果類像是瓜子、核桃、花生、腰果、杏仁等,還有綠豆、紅豆。賴侑伶營養師強調,在限制蛋白質攝食下,可由低氮澱粉取代低生理價的蛋白質,如澄粉、太白粉、玉米粉、藕粉、涼粉、 粉皮、冬粉、西谷米、粉圓等。

高血壓控制不佳 當心腎臟病跟著來!

高血壓控制不佳 當心腎臟病跟著來!#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高血壓與腎臟病兩者息息相關!醫師指出,血壓控制不好,容易得腎臟病,腎臟病患者也容易罹患高血壓;患者除了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外,平時更要留意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才能有助身體健康。肥胖、抽菸 為高血壓危險因子大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黃振森醫師表示,高血壓的危險因子包括肥胖、抽菸、高血糖、家族史及腎臟病,而高血壓若是控制不好,也容易得腎臟病,兩者互相影響,不可不慎。他提醒,腎臟病患者要注意定期門診追蹤檢查、正確使用藥物針劑、飲食節制多喝開水、適量運動減輕體重,不要聽信偏方花錢傷身,若是服藥後出現不適,要記得回門診向醫師反映,不要自行調整服藥。飲食清淡少油鹽 咖啡泡淡一些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張雅芳營養師提醒高血壓患者,鈉鹽量攝食過多,也是高血壓的危險因子之一,建議每日食鹽攝取量是6克,每公克食鹽的含鈉量為400毫克;此外,除了煮菜所加的鹽,許多食物中也都含有鹽份,如醋、味精、醬油、蕃茄醬、沙茶醬等調味料,加工食品、醃漬食品、罐頭、甜餅乾、泡麵、穀類脆片等,在食用前要留意營養標示,以免鈉鹽量攝食過多。除了留意鹽份攝取外,烹調也要減少油鹽糖,清淡飲食為主,少喝含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飲料,以免影響血壓控制,若無法避免,可以泡淡一些,並且不要加糖及奶精;腎臟不好的患者,更應少喝飲料,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健康飲食 搭配適度運動張雅芳表示,除了健康的飲食之外,規律的運動也十分重要,建議每週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讓心跳達到130下,才有助改善血糖、血壓、血脂。近來天氣逐漸變冷,若是要早起出門運動,要注意身體保暖,以免血壓升高,影響健康。

口味太重、太淡都不好 當心皆會引發腎臟病

口味太重、太淡都不好 當心皆會引發腎臟病#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根據衛福部健保署2014年公布的醫療費用排行榜顯示,第一名即為慢性腎衰竭,去年花在洗腎相關費用高達430億元,如此巨額的費用,全部出自國人繳納的健保費,然而大部分的人對這個疾病都不瞭解,甚至毫不避諱的大魚大肉、重口味飲食,殊不知正深陷美食危機中。糖尿病患是洗腎高危險群 尿尿有泡要注意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簡彥名醫師表示,台灣目前約有6萬名洗腎病人,約以每年360人的速度成長,依據統計,洗腎病人中約有45%為糖尿病患者,是洗腎的最大原因,第二名則是腎絲球腎炎,占了20~25%,另外在飲食方面,除了重口味外,鹽分攝取不夠,容易導致心臟的疾病,進而影響周邊器官,也會增加罹患腎臟病的風險。大家都知道肝臟是沉默的器官,而腎臟也像肝臟一樣,生病初期並不會有任何感覺,民眾可以藉由觀察自己的尿液來提高警覺,當發現尿尿有泡泡,且久置仍不會消失,就應到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腎功能毀損難修復 移植是唯一方式簡彥名醫師說,除非是意外引起的嚴重感染,導致腎功能下降,此時洗腎是暫時的,待腎功能恢復即可停止,然而大部份疾病或飲食所引起的腎功能損害,是不可逆的反應,一旦發生了,就必須洗腎一輩子,腎臟移植是唯一的根治辦法,但台灣目前因為法令較嚴格的關係,再加上捐贈者不多,並不是每個病人都能幸運獲得移植的機會。吃太淡腎臟也有負擔 預防洗腎從生活習慣做起大家聽到洗腎如臨大敵,心慌之餘第一個改變的就是開始清淡飲食,但曾有研究指出,鹽分攝取不足也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相對於身體其他器官也會受到影響,包括腎臟疾病也需要注意,並不是只有重口味的人才需要擔心腎功能,因此醫生提供民眾5點建議,幫助大家遠離腎臟疾病!1) 每日鹽分攝取控制在6~12克。2) 戒菸、戒酒。3)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血壓等。4) 保持運動習慣,每週至少3~4次,每次30分鐘以上。5) 養成吃素的習慣,因為肉類容易對身體產生有毒的廢物,若非吃肉不可,也盡量以白肉為主,例如魚肉。

不憋尿、不亂服偏方 有助遠離腎臟病

不憋尿、不亂服偏方 有助遠離腎臟病#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近年來,罹患腎臟病與糖尿病的人數正逐年提升中,因此,為了患者能夠有正確的自我照顧知識,大林慈濟醫院舉辦了講座,幫助民眾從如何控制血糖、飲食、運動,到胰島素、小便泡泡等一一了解。尿液中有泡沫就是腎臟病?醫:不見得「尿液中有出現泡泡」一直被視為腎臟病變的徵兆之一,但只要小便有泡泡,就代表腎臟出了問題嗎?腎臟內科黃振森醫師表示,小便有泡泡未必就代表罹患腎臟病,如同當水龍頭打開時,若自來水衝力太強也會產生一些微泡泡,不過,如果覺得泡泡量異常多,最好還是到醫院做詳細檢查。 此外,其實顧腎的方式很簡單,只要平時應控制好血糖、血壓,糖化血色素維持在7以下,血壓在130/80,飲食部分要節制,多喝水,少喝含糖飲料,加上不憋尿、不過勞、不吃來路不明的偏方或地下電台賣的藥物,就能讓腎臟常保健康。 胰島素注射量 須依血糖值來做為調整至於糖尿病方面,新陳代謝科連偉成醫師表示,胰島素如同一把可以開啟和關閉體內細胞的鑰匙,使血糖能進入細胞,並作為能量來源使用,但對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而言,注射胰島素是一種賀爾蒙補充治療方法,以彌補其不足。 然而,胰島素注射方式,則盡量以模擬常人胰臟分泌胰島素的情形,透過所監測到的血糖值,來調整胰島素劑量,因為每個人都有各別的獨特性,所以,他們的治療方式,會因人的胰島素分泌能力、敏感度、生活方式、活動量及飲食型態等而有所不一,不過,治療主要目標仍以維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內為主。

泡泡尿藏問題 腎功能異常5徵兆

泡泡尿藏問題 腎功能異常5徵兆#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腎臟除了清除身體所代謝的廢物之外,還須維持體內體液、酸鹼度、電解質平衡,和製造與調節血壓、造血、活化維生素D之相關賀爾蒙。如果腎臟功能喪失而演變成尿毒症,最後就只有洗腎或換腎一途。慢性腎衰竭難查覺 疲倦、貧血是警訊苗栗縣衛生局指出:腎臟功能下降到正常的30%時,各種慢性腎衰竭的症狀也就慢慢出現,如疲倦、貧血、噁心、嘔吐、抽筋、浮腫、高血壓、骨折等症狀,但因沒有特定症狀,所以在初期很難被察覺到。當出現以下五項現象時(泡、水、高、貧、倦),可能是腎臟生病了!要盡快就醫:●泡/蛋白尿常會起泡沫、混濁,且有臭味。●水/水腫、眼皮浮腫,尤其是清晨特別明顯。●高/高血壓。●貧/貧血。●倦/食慾不振、疲倦。衛生局沈純琦營養師也提醒:預防罹患慢性腎臟病,需控制好三高,在飲食上要遵循低鹽、低糖、低油、高鈣、高纖的健康飲食型態。建議應定期健康檢查,如果意外發現腎臟構造或功能異常時,應儘早就醫。即便罹患了慢性腎臟病,只要定期治療與追蹤,可防止病程惡化而走上洗腎或換腎一途。

不抽菸、控三高、不亂吃藥 護腎8法保健康

不抽菸、控三高、不亂吃藥 護腎8法保健康#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台灣擁有全世界數一數二的洗腎高盛行率和發生率,因此腎臟病可說是我國的國病。醫師表示,由於腎臟是沉默的工作者,會因為日常生活習慣及飲食不當而加速傷害,建議平日要遵守「5不3要」的原則,就能擁有健康的腎臟。腎臟病不易察覺 定期檢查可別少苗栗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李明彰醫師表示,「5不」包含︰不抽菸、不用偏方草藥、不用非處方藥物、不憋尿、不肥胖;「3要」則是要均衡清淡飲食、要充足睡眠、要控制慢性病及三高。另外,由於血中尿素氮與肌酐酸提高時,常常無任何症狀,因此建議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的老人族群,每年至少接受一次血中尿素氮與肌酐酸之檢驗。腎臟的功能是在維持體內環境的平衡,人體會根據目前身體的狀態,製造出相對應的尿液,以清除廢物和排泄藥物。此外,腎臟也調整體液血壓和電解質、酸鹼度的平衡,同時也會製造和分泌賀爾蒙,例如:維生素D和紅血球生成素。當心!老化也會影響腎功能 此外,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的功能會逐漸退化,在正常情況下,老人仍能將血中鈉、鉀離子濃度、血液酸鹼值和細胞外液的體積維持在正常範圍內,但是若水份或電解質發生急速的變化時,老化的腎臟就要花比年輕腎臟更久的時間才能使平衡恢復。 李明彰醫師提醒民眾,早期發現的腎臟病大部份都可以經由藥物治療,可是目前很多腎臟病到發現的時候都已經太晚而無法治療。因此,平日多留意身體狀況,若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就診,千萬不要迷信偏方而延誤治療。

高血糖患者 罹患腎臟病率較常人高2.35倍

高血糖患者 罹患腎臟病率較常人高2.35倍#腎臟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腎臟病是個無聲無息的隱形殺手,因為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到了後期才產生不適,所以,有多數民眾發現時,已罹患慢性腎臟病卻渾然不知。然而,根據國健署2007年調查研究顯示,三高患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罹患腎臟病之發生率及危險性,分別為非三高患者的1.66倍、2.35倍及1.58倍,由此可見,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若無將血壓、血糖控制好,恐怕就會容易引起腎臟病。高血壓、泡沬尿要注意 恐是腎臟在抗議在臺灣,腎炎、腎病症候群及糖尿病腎病變為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根據健康保險署資料庫顯示,臺灣地區末期腎臟疾病發生率與盛行率皆持續增加,至民國101年止共有6萬7,665名末期腎衰竭病患正接受長期透析治療,其透析病患發生率及盛行率仍為世界第一名。對此,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平時就要多加留意身體問題,透過5字訣:泡(泡沫尿)、水(水腫)、高(高血壓)、貧(貧血)、倦(疲倦),來檢視小便是否有泡沫久久不散、下肢水腫或眼皮出現水腫、高血壓、臉色蒼白等貧血症狀及容易疲倦等。當有上述症狀時,須提高警覺心,儘速至醫療院所接受醫師診治,此外,糖尿病是引發腎臟病惡化的主要因素,所以,患有糖尿病的民眾,應每年進行尿液微量白蛋白檢查及眼底視網膜檢查,以早期發現腎臟及眼睛病變,早期治療。謹記八點顧腎黃金法則 擁有健康快樂的生活最後,衛生局提供了八點黃金法則,幫助民眾自己保護的腎臟,擁有一個健康的生活:1)維持適當的運動,並控制體重。2)糖尿病人需注意血糖控制。3)定期量測血壓。4)健康飲食,避免攝取過量的鹽。5)每天喝1500~2000c.c.的水。6)不吸菸。7)謹守用藥的「五不原則」不聽、不信、不買、不吃、不推薦。8)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有腎臟病家族史等高危險群者,應定期監測腎臟功能,以確保腎利人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