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身強體壯無三高 46歲男心肌梗塞險要命

身強體壯無三高 46歲男心肌梗塞險要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年僅46歲的林姓藥師,日前突然覺得疲累、胸悶,休息後仍未改善,且出現胸部悶、痛情形加劇,和喘不過氣情形,趕緊請家人送醫,經心電圖檢查診斷為心肌梗塞,所幸經心血管支架放置治療,幸運檢回一命,於住院治療三天後,康復出院。熬夜、作息亂   心血管疾病年輕化向來自忖正值壯年、無三高病史、身體狀況佳的林藥師,對於這次突發降臨在自身的心肌梗塞,感到難以置信,親友和同仁們也覺得相當錯愕;經過幾天的休養,林藥師逐漸康復,心情也漸漸平靜,細細回想、檢視,發現自己從學生時代就養成常開夜車、熬夜的習慣,作息不正常,加上不注重飲食和運動,這些都是促成自己心臟提早出狀況的危險因子。苗醫心導管室蔡貴嶔醫師說明,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緊張、壓力大、常熬夜,且普遍有高油脂飲食和缺乏運動習慣,讓急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有日漸升高之趨勢,發病年齡層也愈來愈低。劇烈心痛、胸悶是警訊  應速送醫加上近來入秋,日、夜溫差大,血管容易收縮,血壓較不穩定,心血管疾病容易發作,其中急性心肌梗塞可說是奪命殺手,因為即便是在血管只有20、30%狹窄的情況下,也可能在某個時間突然瘢塊破裂、血栓形成而阻斷血流,一旦心臟因缺血或缺氧壞死,就會造成致命性的心肌梗塞。因此,蔡醫師則再次強調,對於心肌梗塞這項可能致命的急症,必須把握急救時間,愈早送醫,復原機率愈高。心肌梗塞發作時,心臟悶痛的感覺會比心絞痛更為劇烈,還可能有臉色蒼白、冒冷汗、四肢冰冷、噁心嘔吐、胸悶痛幅射到肩頸背等症狀,若出現上述症狀時,應儘速送醫急救。

肥胖+運動少 壯年男性心肌梗塞增3成

肥胖+運動少 壯年男性心肌梗塞增3成#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病光在去年就奪走1萬9千多條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而造成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急性心肌梗塞,依據近5年健保住院資料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男性有上升趨勢,且發生率是女性的2.8倍以上;在年齡部分,40~49歲的壯年民眾的發生率增加了3成。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代理組長林莉茹表示,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原因,多為糖尿病、高血壓、高血糖、吸菸等,且近幾年來國人三高的盛行率逐年上升,主要與飲食西化、缺乏運動及肥胖有關。青壯年救「心」 7行動要記此外,吸菸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子,中年男性吸菸不僅會嚴重提高自身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且二手菸亦會危害同事及家人,這些都是容易引發急性心肌梗塞的潛在因子,不可不慎。而下周二適逢世界心臟日,林莉茹也呼籲,若要避免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平日應遵循控制糖尿病、高血壓、高血糖,拒菸,避免高鈉、高糖飲食,定期健檢及規律運動等7大原則。

狂飲8瓶啤酒 27歲男心肌梗塞險奪命

狂飲8瓶啤酒 27歲男心肌梗塞險奪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現代人聚會應酬,免不了喝上幾杯交際,不過酒精助興還是得節制,不小心多灌幾瓶,可能就會賠上性命!中國一名27歲男子,近日參加朋友聚會,歡樂氣氛下一口氣就喝了8瓶啤酒,隔天出現胸悶、全身無力等症狀,緊急送醫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所幸及時搶救,才脫離險境。壓力大+愛熬夜 心肌梗塞年輕化外出應酬不免黃湯下肚,小酌幾杯還好,但一連串喝好幾瓶,就得「冷靜」一下。據了解,這名27歲男子,平常就有熬夜、抽菸、喝酒等習慣,消夜更是他每晚的精神伴侶;近日與朋友聚會,灌完8瓶啤酒後就感到身體不適,原以為只是小感冒,沒想到隔天竟然胸悶、氣虛、無力通通來,只好到醫院檢查。當地醫師表示,從心電圖就可看出,病患有心肌梗塞的問題,進一步診斷發現,患者血液異常,其中主要供血的血管遭血栓堵塞,緊急治療後,才使血流恢復正常、解決胸悶,將男子從鬼門關前救回。錯過黃金治療期 恐心臟衰竭事實上,近來心肌梗塞年齡層已下降、並有年輕化趨勢,醫師說明,由於青壯年族群精神壓力大、熬夜、飲食不正常,加上運動量少、有抽菸酗酒等習慣,很容易引發心肌梗塞。且多數人認為沒有遺傳病史,就忽略此問題,其實一旦身體某條血管堵塞,無法將血供至心臟,短短幾十分鐘到一小時內,就可能導致心臟停止、威脅生命。許多人感到胸悶、不舒服,常覺得忍一下就沒事,其實這很容易會「忍」出毛病;因此醫師提醒,一旦發現血壓、體重突然上升,感到暈眩、心悸等,都是心肌梗塞前兆,千萬不可大意;若錯過發病後12小時的黃金治療期,造成心肌受損、壞死,很容易心臟衰竭,應謹慎小心。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治療 嚴重恐心肌梗塞

睡眠呼吸中止症不治療 嚴重恐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睡眠中缺氧,隨後又恢復呼吸的情況,當心是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台灣40至50歲的族群約2成有此問題,像是前總統陳水扁、立委顏清標等人亦為睡眠呼吸中止患者。醫師指出,許多人患睡眠呼吸中止症而不自知,易造成工作效率下降、記憶衰退、夜尿頻繁、白天嗜睡,並伴隨嚴重打鼾。不只夜鼾、日嗜睡 還可能引發重症新光醫院睡眠中心林嘉謨醫師表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常與肥胖、咽喉肌肉鬆弛、上呼吸道狹窄有關,吸煙飲酒者罹患機率亦高,如不積極治療,有引發心肌梗塞、中風、高血壓、心律不整、糖尿病等重症的風險,甚至因精神不濟造成各種意外事故,患者可藉由手術、止鼾器或呼吸器改善。目前最廣泛的治療方式,為配戴睡眠呼吸中止治療器,其原理為利用靜音馬達晚上睡覺時產生風壓支撐呼吸道,使之不塌陷,睡眠中不缺氧,從而改善睡眠呼吸中止問題。但早年呼吸器面罩體積宛如「防毒面具」、戴起來難以吐氣的呼吸器令患者望而卻步,有人甚至放棄治療任病情加重,而現今相關儀器日新月異,不只戴起來舒適,而且能於患者真正入睡後才開始輸送壓力,助患者一夜好眠。像是攝影大師柯錫杰,曾因嚴重睡眠呼吸中止問題導致精神、記憶力減退。經醫師建議他配戴適合的睡眠呼吸中止治療器,不僅白天不嗜睡,夜尿情況也獲改善,且記憶力明顯變好,這陣子還常幽默自誇:「82歲也變28歲了!」積極治療 助提升記憶、趕走夜尿據臨床研究,在每晚使用正壓呼吸器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超過4小時後,患者因擁有充足的睡眠,助改善呼吸中止造成夜間間歇性缺氧,及夜尿問題,也有助提升記憶、注意力。而林嘉謨醫師也說,坊間相關儀器眾多,且無明確法規規範需在醫師的指定下才能使用,但每個病患症狀嚴重程度不同,適合的壓力值亦不同,最好是整晚測試最適合的面罩種類及呼吸器治療壓力後與專業醫師討論後再購買,避免買到不適合的呼吸器及面罩。

天氣悶熱淋冰桶降溫 壯男心肌梗塞致死

天氣悶熱淋冰桶降溫 壯男心肌梗塞致死#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不論是來場冷水澡,還是淋上一桶冰涼的水,只要能讓身體在高溫下快速降溫,都是多數人喜愛的方式,但現在,卻不能再嘗試如此激烈的行為。中國一名53歲男子,因為受不了高溫折磨,決定淋上一桶冰水,卻引發心肌梗塞死亡,令人不可置信。以為中暑延誤就醫 心肌已缺血壞死近日中國高溫炎熱,該男子因為不堪悶熱,就淋上一桶冷水,2小時後便感到胸悶不適,起初,以為只是中暑,幾天後,胸悶情況不但沒改善,反而嚴重,才決定前往醫院。檢查發現,男子心臟肌肉已經產生缺血性壞死,情況並不樂觀。當地醫院隨即進行手術治療,但因為時間耽擱太久,僅管手術成功還是無法挽救男子生命。想用冷水澡降溫 先沖四肢待身體適應而正值壯年的男子,怎麼會因為一桶冰水而致命,醫師說明,人體如果突然感受冰冷刺激,不僅會造成外圍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甚至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塞。因此,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別讓身體處於忽冷忽熱的狀態,若想利用冰水、冷水澡來降溫,應先沖四肢,待身體適應後再沖全身,解緩悶熱。心肌梗塞好發群為40~70歲男性令人驚訝的是,男子平常有運動習慣、身體健壯如牛,怎麼會因為一桶冰水失去生命,醫師表示,由於心肌梗塞好發於40至70歲的男性身上,特別是有抽菸習慣、血脂高,肥胖的人,是高危險族群,而亞洲人機率又更高。該男子因為有抽菸習慣,加上正處易發年紀,在不注意下,又延遲就醫時間,才會造成此悲劇。

好消息!口服糖尿病藥物具心血管安全性

好消息!口服糖尿病藥物具心血管安全性#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第2型糖尿病患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因此用藥的安全性格外重要。最新跨國大型臨床研究顯示,糖尿病用藥DPP-4抑制劑中常用的sitagliptin,不但能控制血糖,同時不會提高因心臟衰竭住院、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重症與致死風險,確認心血管安全性!本週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美國糖尿病醫學年會中,TECOS(Trial Evaluating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with Sitagliptin)大型糖尿病藥物臨床研究結果正式發表,確認sitagliptin藥物具有心血管安全性,論文已同步刊登在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研究:Sitagliptin不會提高心血管重症與死亡風險DPP-4抑制劑類藥物是臨床常用的新機轉降血糖藥物,研究顯示,和安慰劑組相比,服用sitagliptin可使血糖與糖化血色素穩定控制,治療期間因病情惡化而改用胰島素治療的人數也明顯較少。更重要的是,該藥物的耐受性與安全性良好,不會提高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心血管重症與死亡風險。此外,值得注意的是,TECOS更進一步證實,屬於DPP-4抑制劑類藥物的sitagliptin,也不會增加病患因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這項發現,為sitagliptin的安全性,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臨床研究參考。「第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因此,了解降血糖藥物的心血管安全性非常重要。」TECOS研究共同主持人、英國牛津大學糖尿病藥物與試驗中主任Rury Holman教授指出,TECOS的結果發現,不同年齡、種族、病史等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sitagliptin均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TECOS研究為隨機雙盲試驗,受試者共14671人,來自全球38個國家,年齡50歲以上,均為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其中7332名受試者在原有用藥外,併用DPP-4抑制劑藥物sitagliptin;另外7339名控制組的受試者則併用安慰劑。兩組受試者平均追蹤3年,最長達5.7年。

異地心肌梗塞 他飛奔回台接受治療

異地心肌梗塞 他飛奔回台接受治療#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日前,有名長年在東南亞工作的男性,因出現典型心絞痛的症狀,至當地醫院求診後,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因此,建議他接受血栓溶解劑的治療,但由於擔心當地的醫療狀況,所以,便搭機返台接受治療。對此,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科孟士瑋醫師表示,急性心肌梗塞可以分為ST段上升以及非ST段上升兩種。ST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的首要目標,為緊急恢復血管暢通,立即挽救瀕臨死亡的心臟細胞,然而,恢復血管暢通可分為緊急心導管並進行支架置放,以及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ST段上升心肌梗塞 治療重點是時間孟士瑋醫師表示,目前台灣針對ST段上升的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是以緊急心導管為主,只是,在某些情況下,血栓溶解劑仍有其重要性,所以,對於ST段上升心肌梗塞來說,治療的重點是時間,若能在發生症狀三小時內送抵醫院,血栓溶解劑可以有接近緊急心導管的治療效果。此外,目前臨床治療指引指出,若將病患轉至有緊急心導管設備的醫院,需要花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時間,所以,民眾仍可考慮在原就診醫院施打血栓溶解劑,以免轉送過程中因心肌梗塞血管尚未打通,產生更高的風險。為降低患者風險 血栓溶解劑仍是合理的治療方式在此案例中,病患堅持搭飛機回台灣治療,其實是滿危險的做法,孟士瑋醫師表示,雖然血栓溶解劑比起緊急心導管來說,有比較高的出血風險,以及無法像心導管般可般直接看到冠狀動脈血管是否被成功打通,但ST段上升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重點,是盡快打通阻塞的血管在,所以,緊急心導管不可得的狀況下,為了減少病人的風險,血栓溶解劑仍然是合理的治療方式。

奇蹟!男子心肌梗塞電擊21次 竟「沒事」出院

奇蹟!男子心肌梗塞電擊21次 竟「沒事」出院#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長期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民眾,平日除了須定期服藥之外,在氣溫變化劇烈的寒冬,也須注意多加保暖!日前,苗栗一名五十歲的宋姓男子,因急性心肌梗塞,遭緊急送至急診室,不料,到院沒多久男子突然失去意識,診間的監測螢幕顯示為致死率極高的心室顫動波型,原急診室團隊不抱任何希望,男子恐怕因此喪命,但所幸經醫療團隊不顧一切的積極搶救,歷經二十一次的電極與無數次的CPR,男子才鬼門關走一回,順利搶救成功。病患離三高不吃藥 心肌梗塞發作據家屬表示,宋先生有高血壓、糖尿病病史,但未按時服藥,才發生此次急性心肌梗塞危急,苗栗醫院急診室醫師蔡昌宏指出,該病患的情況危急,一般的急救與電擊大約都是2~3次已經是極致,但男子的電次數卻高達二十次以上。他說,當電擊進行至第10次時,急救團隊已顯疲累,且開始有聲音討論著是否該放手,但他心裡想著患者才50歲,還有大半的人生等著他,還有等著他的家人,因此堅持絕不輕言放棄信念,強硬下達「繼續急救」的醫囑。所幸,辛苦全無白費,直至電擊第18次時,男子突然恢復心跳,再電擊了3次,外加入心導管治療,才讓病患順利脫困,更幸運的是,男子並無留下任何後遺症。罹慢性病患者 心臟要顧好蔡昌宏說,心臟疾病為國人僅次於癌症的第二大死因,而急性心臟病發致死最常見的原因是「心室顫動」,由於心臟只是在顫抖,無法造成有效血液灌流,是一種非常緊急致命的心律失常,電擊去顫術是唯一治療心室顫動的有效方法,儘早做電擊去顫術為關鍵點,只有成功的電擊去顫,才能有效增加生存之機會。他呼籲,預防勝於治療,民眾於忙碌的生活缺乏運動、壓力大、抽煙過多、過胖、高脂肪飲食,和家族遺傳等因素,都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的機率,且心臟病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年齡層,提醒國人多加注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