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胸痛是不是心肌梗塞?3招分辨急救關鍵

胸痛是不是心肌梗塞?3招分辨急救關鍵#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4歲李小姐近兩個月來總覺得胸口悶,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痛的感覺傳到背部,上網一查,自己的症狀竟和心肌梗塞好像!緊急就醫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原來是工作壓力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長期下來,出現自律神經失調,而引起胸痛。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 也會引發胸痛心臟內科醫師吳寶榮表示,網路上有些似是而非的訊息,易讓民眾產生誤解。李小姐不是三高患者,也沒抽菸或身材肥胖,其胸痛常在休息時發生,並持續超過半小時甚至1小時。經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排除心臟問題,是工作壓力衍生胸痛問題。 有民眾看了網路資料,心有疑慮而主動就醫,也有民眾隱忍胸痛,險些來不及就醫。吳寶榮就曾遇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65歲婦人,在一般診所接受規則治療,近一周出現呼吸困難,夜晚平躺睡覺會有咳嗽及胸口緊緊的感覺,丈夫直覺情況不單純,立即陪同婦人到心臟內科門診就醫。 經心電圖及胸部X光檢查後,確診為心肌梗塞併發心衰竭及肺水腫,立刻轉診至具有心導管設備的醫院,接受心導管手術及冠狀動脈塗藥支架置放術,已平安出院,目前接受門診追蹤及藥物控制。 同樣是胸口悶痛 結果大不同吳寶榮指出,兩個胸痛案例常見於門診,究竟胸痛是否為心臟病,須先了解造成胸痛的原因,可簡單的用心因性、非心因性區分。心因性胸痛可以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包膜炎、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狹窄、二尖瓣(三尖瓣)脫垂症候群等原因造成。 其中,典型冠心症胸痛(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為前胸靠近左側的壓迫感,或是重物擠壓感,有時合併呼吸困難的感覺。悶痛感可能會輻射到左肩、下巴、背部、頸部或左臂內側;非典型心絞痛是噁心、嘔吐、頭暈或昏厥、感覺異常等。症狀發生時間可從數分鐘到15至20分鐘不等,通常這種疼痛如果與工作或運動有關,可以在休息或使用藥物(如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後症狀減輕。 非心因性的胸痛有:1.肺部問題,例如肺炎、氣胸、氣喘;2.腸胃道問題,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膽囊炎、胃穿孔等;3.胸廓肌肉神經疼痛,例如肌肉拉傷、帶狀泡疹引起的神經痛、挫傷或撞擊後的疼痛等;4.情緒問題,例如憂鬱、緊張或壓力可能會引發胸悶、胸痛,有時還會合併心悸或呼吸困難等症狀,最典型的就是換氣過度症候群。 從痛的感覺、位置及持續時間找病因如何自我評估是否需要儘快就醫或進一步檢查?首先,從疼痛的感覺及位置來看,假使疼痛是刺刺的痛,集中在某一個點,或是有壓痛點,抑或伸展動作會加重疼痛,這些都比較像是肌肉神經的痛。通常適度休息或服用止痛、肌肉鬆弛藥物可緩解症狀。 如果胸口正中央有灼熱或噁酸水,就偏向胃食道逆流等腸胃疾病。假使胸痛感覺像壓迫感,有呼吸困難或冒冷汗等心絞痛現象,疼痛範圍大約有一個拳頭大小,位置在胸口中間偏左,甚至會痛到下巴或左上臂,就要強烈懷疑與心臟血管狹窄有關,必須儘速就醫。 其次是疼痛持續的時間,假使短暫幾秒鐘就消失,通常比較不是太大的問題,只需觀察。如果疼痛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完全沒有惡化跡象,比較傾向於非心因性的胸痛。 一旦胸痛位置及範圍符合心絞痛的症狀,且持續5分鐘以上,並會導致你無法再繼續目前的活動或工作,若引起呼吸困難等加重病情的症狀,就要考慮急診就醫,必要時撥打119請求協助。

怕染疫 心肌梗塞平均晚40分鐘就醫更致命

怕染疫 心肌梗塞平均晚40分鐘就醫更致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三級防疫警戒至今,心肌梗塞就醫率下降,高達85%的患者表示害怕就醫感染新冠病毒;另有55%擔心會增加醫療負擔而不願意就醫。台灣40家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數據顯示,2020年2至4月(新冠肺炎大流行期)比起2019年同期,患者因急性心肌梗塞發作至醫院救治時間,從142分鐘提高到180分鐘,多拖了近40分鐘才就醫,恐錯失黃金治療期!每延誤30分鐘,死亡風險增7.5%,還需等30分鐘新冠快篩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暨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黃偉春指出,近一個月急診救治的心肌梗塞患者的病危比例提高,有些人到院已休克、甚至心跳停止。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每延誤30分鐘治療,死亡風險將增加7.5%,從症狀發生至灌流的速度是影響死亡率的關鍵,可分為三個時間段:症狀發作至救護後送時間、救護車運送時間、到院後緊急心導管時間。目前疫情管制,急診到院後也需進行新冠肺炎快篩,結果出爐約需至少30分鐘,將延後緊急心導管介入治療時間,因此縮短到院前的救護時間更顯重要。台灣目前60歲以上長者新冠肺炎重症率超過兩成,死亡高達9成都是60歲以上且多有慢性病史者,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暨馬偕紀念醫院總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冠心病的高風險族群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高血糖及慢性腎臟功能不良或有過心肌梗塞病史者,若身體出現異狀如胸痛、胸悶、上腹痛,合併呼吸困難、冒冷汗,且症狀持續超過30分鐘,就要懷疑是急性心肌梗塞,請叫救護車送醫,切勿拖延。有鑒於此,台灣心肌梗塞學會與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共同強調,慢性病患於疫情期間,因宅在家中往往飲食增量、運動減少、服藥不規律及延遲就醫,造成風險上升,心肌梗塞可能因此增加。建議患者應積極遵循醫囑用藥、控制健康指數,除避免心肌梗塞發作,萬一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後也降低發展成重症的風險。保心三招:規律用藥、備小卡、急送醫目前全台心臟病急救的醫療量能充足,且實施高規格感染控制,呼籲高風險族群以「保心三招:規律用藥、備小卡、急送醫」關注自身健康,懷疑出現心肌梗塞症狀時,要立即呼叫救護車就醫,為自己及醫療團隊爭取黃金急救時間。規律用藥:慢性病患應遵循醫囑,切勿自行減藥避免復發,疫情期仍可透過安心就診方案定時回診拿藥,包含各醫院提供之遠端視訊門診、戶外安心門診、戶外慢箋領藥。備小卡:民眾可於健保卡旁放置就醫小卡,填入慢性病史、用藥資訊、就診醫院,並告知同住者或打119時告知小卡上資訊,救護人員能更精準判別病情後送正確醫院,也幫助到院後醫師精準用藥、提高診治效率。急送醫:謹記心肌梗塞症狀保命口訣「心痛喘、冒冷汗,卡緊叫,救護車!」出現症狀時立即呼叫119送醫,防疫期間也切勿忍耐症狀。若救護車到達前已休克昏迷,旁人應協助對患者進行人工呼吸(CPR)搶救,若現場有第三人請至最近的體外去顫器(AED)地點取回機器來搶救。

車禍後胸悶頭暈 竟是主動脈剝離險喪命

車禍後胸悶頭暈 竟是主動脈剝離險喪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台中82歲林先生不菸不酒,20年前曾因勞累發生心肌梗塞,經執行心導管手術後順利恢復,不料日前外出時被汽車撞倒在地,當下雖無大礙,過了幾天卻感到胸悶、頭暈等身體不適症狀,赴醫檢查竟發現為B型主動脈剝離所致,經緊急施予主動脈內套膜支架治療,終脫離險境,讓他驚呼:「撿回一命!」B型主動脈剝離死亡率較A型低 仍可能併發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患者本身有心臟病病史,由於患者的主動脈已經破裂造成血胸,無法透過藥物穩定病情,必須立即接受手術治療,所幸術後十分順利,再搭配心肺復健,終於穩定住病況,日前已順利返家與家人團聚。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B型是指升主動脈以外的主動脈發生剝離,好發於高血壓、男性、馬凡氏症候群及一些主動脈先天疾病的族群,會出現前胸延伸至後背的撕裂痛、暈厥、低血壓合併休克、下肢無力或腹痛等症狀;雖然B型主動脈剝離死亡率較A型低,發病30天死亡率約10%,但若無及時處理,也可能造成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等併發症。維持合理血壓及體重 戒除抽菸、熬夜、高油高糖等不良生活習慣劉殷佐指出,雖然藉由血壓控制和止痛,可以使多數B型主動脈剝離的患者病情獲得控制,但若主動脈破裂出血造成血胸、往前侵犯升主動脈造成A型主動脈剝離,以及「假腔」影響到重要的器官血流時,就需要立即開刀治療,透過置放主動脈內套膜支架,手術時間約3~4小時,風險也比開心手術低。劉殷佐提醒,預防得到主動脈剝離的不二法門為維持合理血壓及體重,戒除抽菸、熬夜、高油高糖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並搭配適當運動,若有親人得到主動脈剝離,也應定期於心臟科進行超音波等篩檢,追蹤主動脈是否有異常變化。

心肌梗塞住院 關於心臟支架你知多少?

心肌梗塞住院 關於心臟支架你知多少?#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臟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長年盤據國人十大死因第二名,根據健保公開資料庫分析,2018年未滿50歲被診斷出有心肌梗塞風險的病患相較於2015年多出了25%。因為心肌梗塞而就醫的人數達到48639人,光是2018年全台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送院的人數,總共就有1萬6125人。這項數據顯示出國人心臟問題不僅人數增加,還有年輕化的趨勢。心臟是人體的生命中樞,將血液送至身體各處器官,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而冠狀動脈負責供應心臟肌肉氧氣以及養分,當冠狀動脈因為血栓堵塞,導致心臟肌肉無法獲得足夠的氧氣與營養時,將會引起心臟肌肉的缺氧壞死,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心肌梗塞,危及患者生命。塗藥支架發生再狹窄機率 比傳統金屬支架低冠狀動脈堵塞依照堵塞的比例,而有不同的分類,小於50%的血管堵塞為輕度冠狀動脈堵塞、50%~70%為中度、70%以上則是重度冠狀動脈堵塞。病患會出現胸悶、胸口疼痛的情形,伴隨有冒冷汗、頭暈等症狀。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曹殿萍表示,對於重度冠狀動堵塞的患者,主要治療方式是使用心導管置放心臟支架,支架又分部分自費的塗藥支架及健保有條件式全額給付的無藥物塗層支架。不管使用哪種支架,術後為了防止在支架內造成血栓,引起急性冠狀動脈阻塞,需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合併治療,如Aspirin(阿斯匹靈)合併Clopidogrel(保栓通),來防止血栓的發生,並預防未來發生其他缺血事件的危險。使用塗藥支架是目前的主流,雖然放置塗藥支架後,需要吃比較長時間的抗血小板藥物,但在復發機率上,塗藥支架半年內再發生血管狹窄的比率比傳統的金屬支架來的低,但目前健保只有給付無藥物塗層金屬支架,患者術前選擇支架時還必須考慮經濟因素。術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出血風險將顯著降低放置心臟支架的心肌梗塞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藥物的同時,若是碰到需要進行其他手術的情況,或是有高出血風險的其他疾病,則必須要調整抗血小板藥物的劑量,以免造成出血。曹殿萍說,早期使用塗藥支架需要服用一年的抗血小板藥物,醫師常常擔心病患自行停藥或服藥習慣不佳,容易有出血的風險。但隨著塗藥支架不斷改良、推陳出新,目前所使用的新型塗藥支架,手術後只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六個月或甚至更少的時間,如果配合醫師的指示調整用藥,發生出血的風險顯著降低。曹殿萍提醒,心血管疾病往往來自於不好的生活習慣或是其他慢性疾病控制不佳。若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要遵從醫師用藥指示,並配合改善生活的習慣,才能將心血管疾病拒於門外。(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演員表演空檔心因性休克猝逝 醫曝好發年齡

演員表演空檔心因性休克猝逝 醫曝好發年齡#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2歲再現劇團團長黃民13日在戲劇節演出空檔不幸驟逝,當時他於表演區後方躬身側臥休息,由於他飾演多才多藝的街友,眾人都以為他是情境式演出,直到表演時間叫不醒他,才經覺事態嚴重,經在場觀眾先進行CPR急救,隨後送醫搶救仍宣告不治,檢警法醫相驗後,研判因高膽固醇血症造成心因性休克死亡。高以翔、馬如風也遭心因性休克奪命先前男星高以翔錄製中國節目,在跑步時突然倒下昏迷猝逝;資深本土劇演員馬如風在浴室跌倒,搶救無效,後來確認也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導致的心因性休克而猝逝。到底什麼是心因性休克?為何奪走這麼多寶貴生命?中山附醫心臟內科醫師蕭文智指出,心肌梗塞是最常造成心因性休克的原因之一,據統計約有5~10%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發生心因性休克,其他導致心因性休克的原因包括心肌炎、嚴重心律不整、心包膜填塞、心內膜炎、肺栓塞及急性瓣膜性心臟病等。一旦發生急性心因性休克,致死率高達25~50%。高膽固醇血症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蔡翰林表示,高膽固醇血症常見於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族群,也較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男性45歲、女性55歲以上族群較容易發生。心因性休克通常難以預防,事前沒有徵兆,提醒民眾若有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應立即就醫,若有家族病史更要注意。預防方法包括控制三高、戒菸、正常飲食、適當休息、維持正常體重及適量的運動等,並須留意氣溫變化。嘉義陽明醫院心臟科醫師翁壽良指出,抽菸的三高患者風險是沒抽菸者三倍,壞的高膽固醇會造成動脈粥狀硬化血壓升高,增加動脈阻塞的風險。冠狀動脈如果血流不足甚至阻塞,會引起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造成休克死亡。

霸王寒流驟降15℃ 抗寒護心這樣做

霸王寒流驟降15℃ 抗寒護心這樣做#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霸王級寒流來襲!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資料顯示,今天全台溫度溜滑梯,北台灣傍晚起剩不到10℃,且為濕冷,最低溫只剩7~8℃,24小時內氣溫將驟降逾15℃,在寒風吹拂下,體感溫度會較實際溫度更低,中部以北沿海地區因風速強,感受會更冷。國健署提醒民眾務必注意保暖,年長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避免暴露於低溫中。明起三天最冷 周六寒流才會減弱這波寒流將持續影響3天到周五元旦,北台灣最冷的時間點落在12月31日周四清晨,屆時中部以北最低溫都不會超過10℃,31日起北台灣也會從濕冷轉為乾冷,南台灣最冷的時候則落在元旦,一直要到周六寒流才會減弱。國健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做好保暖禦寒,外出建議穿著禦寒衣物,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如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及防滑鞋,以洋蔥式多層次穿著,方便隨著溫度變化來穿脫衣物。最外層可選擇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外套,且易於穿脫與合適肢體活動的衣物。減少暴露於低溫 留心急性促發徵兆氣溫驟降容易導致血管收縮,造成心肌梗塞機會大增,提醒年長者、有慢性病患者留心健康狀況,三高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規律用藥及監測血壓,減少天冷造成的影響,並且避免到空曠地區暴露於低溫中,保暖禦寒工作不可少,口罩務必戴好戴滿。有心臟病史的民眾,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症狀,或是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或是發生臉歪手垂大舌頭等中風徵兆,保命要訣就是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換季氣溫改變 應提防心臟猝死

換季氣溫改變 應提防心臟猝死#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年來,有許多知名明星,在青壯年期間就因心臟猝死而離開,令人不禁擔憂猝死的年齡層下降。尤其正值換季之際,氣溫的變化會使血管收縮,當血管硬化時,容易造成血管斑塊破裂或主動脈剝離,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也需要規律運動,才能保持血管彈性,避免疾病發生。心臟猝死兩大類 血管性疾病及心律不整敏盛醫院 心臟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 陳念中醫師表示,心臟猝死主要分成血管性疾病以及心律不整兩大類,前者主要為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破裂所導致 ; 後者除了與血管阻塞有關,也可能因為慢性心臟衰竭。男女生好發年齡不太一樣,因為女性有女性賀爾蒙是天生的保護機轉,有女性賀爾蒙的保護下,像是膽固醇的比例會比較好,三高問題的發生率也比較低。陳醫師進一步說明,心律不整還包含一些先天性疾病,像是長QT症候群、布魯格達氏症候群、肥厚型心肌病變等,都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猝死性心律不整。另外,心房或心室的早期收縮,是指在正常心律下心肌不正常的放電提早搶拍,在疲勞、睡眠不足、緊張的狀況容易發生,屬於較良性心律不整,而惡性心律不整是指,心室頻脈、心室顫動,發作時可能造成突然倒下或失去意識。陳醫師講述,心臟猝死原因與血管動脈硬化關係甚大,血管動脈硬化的危險因子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及家族早發性動脈硬化病史有關,在正常情況下,血管內皮完整時血管不易動脈硬化,而當危險因子造成血管發炎內皮受損,免疫細胞會將氧化的膽固醇帶進血管壁內,長時間累積就會造成血管狹窄及阻塞的不可逆狀況。緊急狀況發生 聯繫警消人員並使用AED陳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有高達三分之一的人到達醫院前即已心跳停止,到院後會儘速進行心導管手術打通血管。當心臟猝死的狀況發生時,會根據疾病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症狀,如果是心肌梗塞的胸痛,較屬於壓迫性,而主動脈剝離的胸痛較像是撕裂性或刀割感的疼痛。若民眾在路上遇到有人路倒,建議呼叫旁邊的人協助聯繫警消人員,趕緊尋找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並依照指示使用急救,爭取黃金搶救時間。維持良好生活作息、規律運動、飲食習慣 避免心臟猝死發生陳醫師分享曾有一位病患一天抽5包菸,因長期且大量抽煙導致急性心肌梗塞,經搶救後恢復,但病患回家後仍感到胸痛與不適,隔一段時間又發生第二次心肌梗塞,原因是嚴重血管痙攣,推測可能是瞬間戒菸,導致身體無法立刻適應,經建議用尼古丁替代療法,戒菸貼片、口香糖,循序漸進戒菸,胸痛即緩解不再發生。在日常生活上,除了要有規律運動外,還須減少攝取高鹽分、高熱量、高澱粉、高油脂,以及高膽固醇食物,像是蛋黃、動物內臟、海鮮等,並且減少熬夜,因為熬夜會刺激交感神經,使得血壓上升、血管收縮,進而產生心律不整,增加心臟猝死的機會發生。避免心臟猝死需提早預防三高,且維持良好的體態,並注意氣溫變化,保持心臟健康從日常做起。

登山急性心肌梗塞 他如何九死一生?

登山急性心肌梗塞 他如何九死一生?#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能夠接受「心臟移植」畢竟只是少數,其實還有更多的患者,在等不到移植而在虛弱崩壞中哀號死去,不僅在「心臟」這器官有這種情形,其他諸如肝、肺、腎等器官的等待者也是如此,只是他們或許有一些替代療法,可以多撐一些時日。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蘇上豪在著作《謝謝你在我們心裡》(時報出版),分享接受心臟移植者的故事,希望民眾多注意身體的警訊,更留意自身的健康狀況。 「守法」辦理入山證 救了自己一命2003年6月底,45歲的姜運䄊和警界同事帶著眷屬到雪霸公園旅遊, 除了登山健行,並計劃當晚下榻山屋,享受山林裡的芬多精。原本可以直接利用警察的身分,在管制哨打聲招呼,不用辦理入山證進入雪霸公園,但是先到集合地點,個性又一絲不苟的姜運䄊覺得,雖然是警務人員更應該知法守法,於是還是繳了錢,辦了入山證。 雪霸國家公園是由新竹縣橫山分局所管轄,當姜運䄊領到登山證的時候,看到上面分局長戮章顯示的名字姓林,這才想起竟是自己在警察大學的同學,心中發出會心的一笑,好多年沒見,現在竟調派在這裡。姜運䄊渾然不知,他這個「守法」完成入山證的動作,卻救了他一命,否則他當晚大概已經命喪雪霸公園裡的山裡。 當天登山的行程沒有特別緊湊,姜運䄊一行人享受山間鬱鬱蔥蔥的景色,以及清新怡人的空氣,逛了有名的神木群,彷彿置人間仙境,享受難得的輕鬆。在山莊晚餐後,大夥續在餐廳品茶閒聊,姜運䄊突然覺得背部有些小疼痛,原來不以為意,但因持續不斷,以為自己身體累了,於是先回小木屋休息,但背部疼痛的程度,卻變得愈來愈劇烈,甚至往前胸蔓延,他此時已大汗淋漓,好像淋了一場大雨, 而且因為痛得無法忍受,竟倒在地上打滾。 在餐廳聊天的朋友們根本沒有發覺異樣,直到姜運䄊試著爬出房門,卻不支倒在樓梯間,才被人發現前來察看,驚覺事態嚴重,呼叫其他人來幫忙,看到姜運䄊的模樣,有人趕忙撥出手機想找救護車。 山屋遊客攜硝化甘油 意外成續命丹由於夜色已暗,姜運䄊處在雪霸國家公園的山屋等待救援,但一般的救護車根本不願意,也不想冒險入山救護病患,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甚至可能是會讓自己出事的工作。正當眾人急如熱鍋上的螞蟻,七嘴八舌討論著要如何將狀況緊急的姜運䄊送下山時,痛得幾乎講不出話的姜運䄊想到自己的同學,於是有人直接打電話連繫橫山林分局長,說他的同學姜運䄊在雪霸公園的山屋裡,需要緊急救援。 由於情況急迫,最後以警車為前導,領著救護車上山救人。姜運䄊依稀記得,開車上山時耗去的時間不知道多少,但救護車下山大概只花了90分鐘,就被送到山下最近的竹東榮民醫院。 蘇上豪說,大家大概猜到姜運䄊應該是突發性「急性心肌梗塞」,但他為什麼還能撐到下山呢?原來姜運䄊的好運氣不是只有橫山分局的林分局長,當晚雪霸公園的山屋遊客中,裡面有一位護理師,竟隨身帶著治療心絞痛的「硝化甘油」,即舌下含片,暫時穩住了他病情,才能有後續的動作。可惜被送到竹東榮民醫院的姜運䄊好像被老天爺開了個玩笑,該院急診醫師及設備,都無法處理像他那樣棘手的病例,於是他被轉至規模較大的竹北東元醫院。 由於姜運䄊一開始的症狀是劇烈背痛,為了怕有「主動脈剝離」 的可能性,所以他被安排了緊急電腦斷層,卻發現沒有什麼問題,此時抽血的報告回來也證實,他是「急性心肌梗塞」沒有錯。 所謂「主動脈剝離」,一種複雜而致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 它是起因於主動脈血管壁的中層因各種原因(如高血壓或結締組織缺陷)受損後,加上血管壁內膜破裂,血流經由內膜的裂孔,進入血管壁中,將血管內膜和中層撕開,而血流可以在此撕裂開的空間中流動,形成所謂的「假腔」。由於「假腔」的形成,主動脈的管腔一分為二,而假腔往往會壓迫所謂的「真腔」,可能會造成身體各處的血液供應不足,形成肢體或腦部的缺血現像,又由於假腔的外圍不是完整的血管壁結構,因此較為脆弱,容易破裂造成大出血或心包填塞死亡。因此緊急及積極的治療是避免死亡的唯一方式。 醫院給10分鐘 暗示交代重要遺言依據統計,急性主動脈剝離若不處理,至少50%的病人在發生後48小時內會死亡,也就是以1小時約百分之一的速率增加,因此診斷及治療是與時間賽跑一般,約71%的人會在2個月內死亡,89%的人在3個月內死亡,而91%會在6個月內死亡。 折騰了一夜,只有氧氣、嗎啡小劑量的給予之外,東元醫院也限於人力、設備不足,只能在清晨將虛弱的姜運䄊轉往北部某間醫學中心處置。轉到醫學中心的姜運䄊依他自己的回憶告訴我,當時的意識還是非常清楚,一般的檢查做完之後,急診室的值班醫師覺得他的病況危急,立即安排了緊急的會診,然後告訴他的另一半,大抵是死亡率很高,給了她10分鐘,似乎暗示姜運䄊會九死一生,趕快得交代重要遺言,才好做下一步處置。 遭逢此劇變的姜運䄊一點都無法接受現況,但一切又像戲劇般的真實呈現,一時之間在急診室重症觀察區,也不知道該對太太說些什麼,只想起自己還存了多少私房錢, 藏在哪裡。有人讀到這或許會笑,但想必當時的姜運䄊內心一定百感交集,很多話不知如何啟齒,只想到如何給妻小那一點辛苦藏的私房錢。尷尬的談話說完沒有多久,姜運䄊隨即失去了意識,然後開始了一段有如煉獄的日子。 (本文摘自/謝謝你在我們心裡:器官受贈者的暖心奮鬥,與器官勸募的強力呼喚/時報出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