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心臟衰竭分4級 養心需從日常做起

心臟衰竭分4級 養心需從日常做起#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心臟衰竭是個結果,而造成衰竭的原因很多,像是高血壓、瓣膜性心臟病、缺血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貧血、心肌梗塞外,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的下降,老化確實會有心臟功能下降的可能,因而慢慢出現心臟衰竭的「累、喘、腫、咳嗽」症狀。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楊秋芬醫師表示,當我們力氣太小、搬不動重物的時候,可能會去把自己的肌肉練得強壯一點,心臟肥大的概念也是這樣,當心臟正常的跳動沒辦法供應全身的血流所需的時候,心臟的肌肉就會越來越肥,希望可能滿足身體的需求;但再怎麼強壯的肌肉都有極限,當心臟到達極限,就會進入「心臟衰竭」,就像得了心臟的癌症一樣,心臟慢慢失去功能。心臟衰竭嚴重度分4級楊秋芬醫師表示,從日常生活可以約略評估心臟衰竭的嚴重度,爬樓梯、掃地會喘為「第二級」,刷牙會喘為「第三級」,坐著會喘就是「第四級」。走路活動就會喘,代表血液供應不太夠,下肢會有點水腫,晚上睡不好一直起來尿尿,這些都有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表現,如果有觀察到這些表現就應該就醫檢查。治療心臟衰竭要先找出心臟衰竭的原因,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治療方法。楊秋芬醫師表示,輕微的心臟衰竭可透過藥物、調整生活型態來治療,但如果是心室擴大且增厚心臟腔室的收縮呈現不協調狀態,就需要裝置心臟節律器治療;如果是瓣膜的問題,可能有必要做手術修補,這些都有助於改善心臟衰竭。主動脈瓣膜要能正常打開與閉合而要讓心臟這顆馬達發揮作用,首先「心門」也就是主動脈瓣膜要能正常打開與閉合。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輸出血液的出口,跟人體許多器官及組織一樣,會因為年紀變大而出現退化,或者因為疾病等問題造成異常,該出去的血液沒辦法完全輸出,心臟一收縮還會往回跑,當主動脈瓣膜出現異常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心絞痛、胸悶、頭暈、呼吸喘等症狀,還會引起心臟衰竭。花蓮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的外科部主任張睿智表示,臨床上可以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主動脈瓣膜的異常,中度以內通常會安排定期追蹤,並且合併心臟內科進行治療。但是中重度以上時期,也就是上述症狀全部合併出現時,這時候就需要進行開心手術-主動脈瓣膜置換。除了會留下約20公分傷口的傳統開心手術,現在醫界也會利用包含達文西機器手臂在內等技術,進行微創手術,傷口只剩下約7公分,也能縮短體外循環人工心肺機的使用時間,傷口小恢復期快,病人通常一天左右就可以出加護病房。要有效扭轉心臟衰竭病情,除了積極接受心臟衰竭藥物治療、配合醫囑及定期回診外,還需嚴格控制飲食的水分及鹽份。楊秋芬醫師也表示,心臟衰竭的藥物選擇相當完整,病友只要積極與醫師配合,遵照醫囑服藥、配合定期追蹤積極治療,疾病是可以穩定控制的,建議病友日常飲食應避免吃太鹹的食物,才不會增加身體負荷,同時接受心臟復健治療,安排合適的運動訓練項目並做好體重管理,有機會使疲乏無力失去彈性的心臟恢復到正常大小,病人也能回到未發病前的良好生活品質。護心、養心 從日常做起心血管疾病牽涉許多共病,是相當複雜的疾病,需要跨領域合作整合照顧。預防勝於治療,想要遠離心血管疾病就要從護心新生活開始做起。謝美玲助理教授提醒民眾,必需從日常飲食調整做起,而戒菸是首要任務外,還要遵守低糖、低鹽、少油的「粗茶淡飯」飲食原則,並適當減少生活壓力,平時紓壓並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讓血管充滿彈力,都是遠離「傷心」的養生秘訣。

僅24歲心肌梗塞!走路易喘別忽略

僅24歲心肌梗塞!走路易喘別忽略#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4歲也出現心肌梗塞!湯先生是糖尿病第一型病人,長期追蹤治療4年,突然胸痛就醫,經抽血、X光、心電圖檢查診斷,確認冠狀動脈左前血管中段阻塞,馬上住院做心導管。臺中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美綾表示,心肌梗塞有年輕化趨勢,呼籲年輕人注意膽固醇、糖尿病、三酸甘油脂指數與家族史,避免猝死。體重控制不佳 膽固醇堆積易造成阻塞陳美綾醫師表示,湯先生糖化血色素指數高於標準值,可見控制血糖不佳。就要從病根防治。衛福部統計證實,近十年,35歲到54歲的急診就診人口中,心肌梗塞發生率增加近8成,心肌梗塞年輕化腳步已急劇加快。湯先生體重控制不佳,超過90公斤,應建立良好生活飲食習慣。因為導致心肌梗塞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過高會沈積在血管內皮,導致血管慢性發炎,產生粥狀動脈硬化,進而形成血管阻塞。此外,也要降低工作壓力、改善睡眠品質,避免吸入空氣污染的PM2.5。運動走路易喘 恐是心臟病症狀陳美綾醫師強調,已知有膽固醇、血糖或家族病史都是危險因子,即使不到40歲也可以自費篩檢,積極控制減低併發症機率。其次不要忽略症狀,如運動走路會喘,不要用工作太累掩飾安慰自己,去心臟科安排運動心電圖,可提早獲知是不是有心臟病。

年節別忘按時服藥 心肌梗塞恐要命

年節別忘按時服藥 心肌梗塞恐要命#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5歲的王先生元旦跨年連假特地到高雄參與各項活動。連續幾天假期中,平日有心臟疾病的王先生都未定時服藥,導致假期過後回到家裡,出現胸悶、胸痛、心律不整等症狀,緊急送到醫院,醫師判斷為心肌梗塞,立即進行心導管手術,才成功挽回王先生寶貴的生命。三高、肥胖、老人、有家族史等族群 較易發作心肌梗塞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江佳鴻表示,一般會發生心肌梗塞是因為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受到阻塞,導致心肌缺血,而造成阻塞的原因即是脂肪堆積在血管內壁,管壁硬化增厚使血管變窄,容易引發血栓形成,進而導致阻塞。因此,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包含三高病人(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菸、老人及有心臟病家族史的民眾。像王先生本身就有心臟疾病,卻又沒有按時服藥,就容易導致心肌梗塞的發生。運動量突然過大 可能導致心室震顫除了上述原因,江佳鴻醫師也分享去年12月一位民眾參加路跑活動突倒地不起、一度沒有呼吸心跳,經搶救與施以心導管檢查後成功救回。雖然病人心臟血管正常,因運動量過大、心臟無法負荷,才會造成運動性心室震顫。因此運動前先暖身,且運動過程中若有胸悶、頭暈、胸痛、氣喘、冒冷汗等症狀,就要趕快停止。農曆過年即將到來,許多民眾常因過年期間吃藥會觸霉頭而不定期服用藥物,或是玩樂過頭導致生活作息不正常,進而影響身體狀況。江佳鴻醫師提醒,有慢性疾病的病人過年期間務必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並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才能健康度過春節假期。

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

心肌梗塞年輕化!壞膽固醇控制為關鍵#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冷發生心肌梗塞的人數激增,這些曾經發生過心肌梗塞的人是再次復發的高風險族群,而心血管疾病的復發關鍵就在「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LDL)的控制。曾有心血管疾病者應重視壞膽固醇數值,若壞膽固醇未控制達到70mg/dL以下,應積極與您的醫師討論。已服用現行高強度史他汀類藥物,卻仍無法有效控制壞膽固醇,可考慮增加使用新一代的降血脂藥物,幫助病患再降低57.1%壞膽固醇。55歲的郭先生過去從事夜班工作, 4年前下床昏倒在家中,急診發現同時患有急性冠心症及高血脂、高血壓,心臟血管已被堵住,緊急裝心臟支架才挽回。然而郭先生出院後仍常胸悶、頭痛,長期追蹤的血脂跟血壓都超標許多,郭先生積極控制各方面數值,不僅換作息正常的工作、飲食改變,也按照醫囑服藥,但血脂就是一直無法控制,十分擔憂血管隨時會再堵塞爆發心肌梗塞。後來在醫師建議下,郭先生開始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使用後效果十分顯著,一年後他的壞膽固醇數值成功從230降到30 mg/dL,胸悶、頭痛的情形也改善許多。心肌梗塞年輕化 高血脂症因子增加顯著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院心臟血管科醫師李貽恆表示,根據最新健保資料庫統計研究數據指出 ,近十年來急性心肌梗塞有年輕化的趨勢,5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心肌梗塞發生率持續增加。且這些患者中,罹患高血壓與糖尿病的比例皆未增加,但高血脂患者卻增加近2成,代表年輕族群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高血脂增加的盛行率非常顯著。另外相較於其他年長族群,年輕族群(小於55歲)中,三高危險因子中,高血脂症是最常見的。積極控制血脂中的壞膽固醇,對於預防心肌梗塞的發生非常重要。李貽恆醫師解釋,心血管或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為血中的壞膽固醇濃度過高,附著主動脈的血管壁上,易導致血管堵塞、動脈硬化而引發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血栓等疾病。根據《刺胳針》上研究指出,壞膽固醇(LDL)每升高39 mg/dL,就增加22%重大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國外大規模回顧性研究也發現,曾發生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壞膽固醇控制不佳,冠心病再發風險高達25%。降膽固醇藥物史他汀類 使用上有其限制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暨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吳彥雯分享院內數據,2016-2018年上半年的患者約1/3曾發生急性冠心症患者經過降血脂治療,出院半年追蹤壞膽固醇指數未能控制達100 mg/Dl。已發生過急性冠心症的患者該控制壞膽固醇於70 mg/dL以下,超過6成的患者皆未達標,表示曾發生急性冠心症的患者,現行藥物的輔助下仍有很大部分暴露在復發及猝死的風險中。吳彥雯主任表示,現有藥物史他汀類使用上有一些限制,如史他汀類的劑量每增加1倍,只能多降6%壞膽固醇,因此若要繼續達到降低壞膽固醇的效果,藥物副作用會令患者難以承受,常見副作用有肌肉痠痛、影響肝功能表現等。患者耐受度差或擔心傷肝而減低用量,故讓壞膽固醇的控制有其極限。抑制其酵素產生 提升控制壞膽固醇科學家持續找尋其他治療新武器,希望能讓高血脂患者成功治療達標,發現造成壞膽固醇居高不下的PCSK9酵素。研究發現,若PCSK9酵素過高會阻礙壞膽固醇代謝,造成壞膽固醇不易下降,因此PCSK9酵素抑制劑能夠阻礙酵素產生,便能更有效代謝壞膽固醇,突破現有壞膽固醇控制瓶頸。吳彥雯醫師指出,美國心臟學會年會發表的高血脂研究在台灣、韓國進行,24周的實驗結果顯示,使用PCSK9抑制劑能夠顯著改善受試者的壞膽固醇指數達57.1%。根據台灣七大學會共同制定2017年《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已使用高強度史他汀藥物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壞膽固醇仍無法達標者,建議合併使用PCSK9抑制劑針劑,且高風險病人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才能確實遠離復發及猝死風險。

高血壓無不適自行停藥 突發心肌梗塞

高血壓無不適自行停藥 突發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日夜溫差大,高血壓族群要當心!一名40歲女性因劇烈胸痛緊急送醫,檢查後發現是心肌梗塞,血壓值高達180mmHg,所幸經搶救後順利脫離險境。醫師進一步詢問下才得知,該名患者有高血壓病史,自認身體並無不適便停藥,一停就是5年,平日也會量血壓。期間雖然未出現明顯不適症狀,不料此次一發病就是心肌梗塞。醫師提醒,心肌梗塞往往來的猝不及防,高血壓患者平時應做好血壓控制,勿輕忽隱藏於血管中的潛在危害。高血壓症狀不明顯 長期控制是關鍵收治該名患者的壢新醫院心臟內科廖國宏醫師表示,高血壓是造成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期血壓控制不佳會使血管壁承受巨大的壓力,易形成動脈硬化,導致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提高致命風險。然而,高血壓未必會引起不適症狀,因此臨床常見患者對血壓控制態度消極,認為有不適症狀才需要吃藥。廖國宏醫師強調,高血壓有賴長期積極的控制,若等到出現症狀才就醫,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會大幅提高,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恣意停藥反傷身 與醫師討論用藥穩定控壓廖國宏醫師指出,高血壓的治療需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若患者自行停藥、減藥,反而會對血管造成更大的傷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臨床觀察,一天只需服藥一次的患者,其服藥順從性高。建議患者依照自身狀況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積極控制高血壓 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根據研究顯示,積極控制高血壓可顯著減少4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及降低27%總死亡率。廖國宏醫師提醒,40歲以上且有心血管家族病史之高危險群,除了良好作息及飲食習慣,應定時定期量血壓,將高血壓標準訂在130/80毫米汞柱。呼籲民眾隨時注意自身血壓狀況,多一點用心即可多一些安心。(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動脈硬化致心肌梗塞 壞膽固醇是禍首

動脈硬化致心肌梗塞 壞膽固醇是禍首#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台灣,每五人當中就有一人有高血脂!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腎臟病等,死亡總人數高達5萬3,697人,比癌症死亡人數多出了5千多人,而這些疾病都跟動脈硬化有關,一旦發生心肌梗塞極易導致猝死。新光吳火獅醫院心臟內科洪惠風主治醫師表示,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血管就是公路。今天公路沒問題很暢通,明天颱風天來,照樣有可能土石流,而通血管裝支架是修公路。今天花了很多錢把公路修好了,明天照樣可能會土石流發生,所以心臟病真正的治療重點,不在於修公路,而是水土保持——血管壁的維護。壞膽固醇越多 動脈硬化速度越快導致血管壁增厚,造成動脈硬化的罪魁禍首就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簡稱LDL。研究發現,LDL越多,動脈硬化的速度就越快,當LDL控制在70-80 mg/dl的標準值時,動脈會停止硬化,往下降到65 mg/dl時,動脈硬化居然能得到逆轉。洪惠風醫師指出,研究發現透過藥物如果能讓LDL降得越低,動脈硬化的逆轉就會更快。市面上有一種PCSK-9的抑製劑,它可以把LDL,不管原來的起始控制值,可以再降60%。也有一些研究發現,當大概降到35 mg/dl左右時,它可以讓動脈硬化逆轉得更厲害。動脈硬化逆轉程度因人而異 降低心臟病機率是重點三高控制不佳會造成動脈硬化,進而導致各類心臟疾病的發生。只要降低LDL,心臟疾病的發生率也就能夠降低。洪醫師表示,有些人壞膽固醇要降到30 mg/dl動脈硬化才會停止;有些則大概到100 mg/dl就會停止,標準平均值是70 mg/dl左右,因人而異。洪醫師還強調,這是一個相對值,有些透過針劑注射的方式把LDL降到35的人,並不表示從此心臟病就不會犯了,但相較LDL高的人,他們得心臟病的機率更低。換句話說,降膽固醇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動脈硬化的速度,只要降了動脈硬化後,就可以減緩心臟病,這就是整個膽固醇治療的重點。有效控制LDL 遠離心血管疾病醫師表示,新型針劑的治療方式,適合壞膽固醇服藥控制效果不理想、患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的病患,但因每個人動脈硬化逆轉速度有所差別,必須長時間持續實打才有理想成效。想避免動脈硬化,飲食少油炸,不抽菸,規律運動不可少,控制好LDL,才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好方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心肌梗塞急又快 保命關鍵心導管手術

心肌梗塞急又快 保命關鍵心導管手術#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6歲的謝先生,胸悶、冒冷汗、下巴發麻,由救護車送急診室,檢查判斷為左心室下壁波段上升的急性心肌梗塞,醫師對病患本人及家屬解釋完病情及治療後,病患瞬間心電圖呈現心房顫動並失去意識,實施心臟去顫電擊及CPR。待回復血壓心跳後,立即進行緊急心導管,於完全阻塞的右冠狀動脈實施氣球擴張及支架置放術。之後對病患危險因子評估,發現除了抽菸,尚有高膽固醇血症。經藥物治療,心臟超音波顯示並未因心肌梗塞造成明顯心臟功能受損,病患住院4天後順利返家。吸菸、三高、家族史 心血管疾病5危險因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李政祐表示,根據衛福部公布的國人十大死因統計,心臟疾病排名第2,其中心肌梗塞(冠狀動脈心臟病之一)更是奪命主要元兇。最糟糕的情況是猝死,這類患者通常是致命性心律不整導致呼吸、心跳停止,又快又急,必須立即靠CPR(心肺復甦術)及心臟電擊去顫器,刺激恢復心跳。隨著國人飲食精緻化、生活壓力增加,心血管疾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包含:(1)吸菸、(2)高血脂、(3)糖尿病、(4)高血壓及(5)早發性心血管家族史。常見的急性心肌梗塞原因,大都因為冠狀動脈血管的斑塊突然破裂,引發局部血栓形成,若血栓大到足以完全阻斷大部分血流,就會造成大量心肌細胞缺氧壞死。確診急性心肌梗塞 及早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治療李政祐主任提醒,急性心肌梗塞確診者,應及早接受緊急心導管手術治療,把堵住的血流打通,不論是急性存活率改善也好,日後心臟衰竭,長期死亡率都會獲得有意義的進步。國外已推行90分鐘內打通血管的緊急心導管手術,效果已明顯呈現,國內衛福部亦在急重症評鑑中,希望國內醫院能以此為目標,搶救心肌分秒必爭。

進出冷氣房溫差大 恐好發心肌梗塞!

進出冷氣房溫差大 恐好發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家中如有慢性病患及年長者,出現胸悶、冒冷汗、喘不停要特別注意!不只冬天好發心血管疾病,在炎熱夏季到夏秋季節變換間,如果溫差大、進出冷氣房,容易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血管堵塞,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期!急性心肌梗塞,務必在黃金時間90分鐘內到院治療,減少猝死機率;到醫院時如沒有心跳、血壓,須緊急讓心臟恢復跳動。如果心臟停止、腦部缺氧超過6分鐘,恐會造成不可逆傷害,甚至變成植物人。心肌梗塞年輕化 三高患者是危險族群烏日林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復中表示,心肌梗塞已開始出現年輕化,以往觀念是年紀大才會發生心臟疾病,其實並不然。現在男性小於45歲,女性小於55歲的中壯年族群,都可能會出現心血管疾病,尤其是罹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疾病患者,大幅增加血管阻塞導致心臟病發作機率。突發性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很高,根據衛福部統計106年十大死因中,心血管疾病排名第2,一旦胸悶、呼吸急促等相關症狀,必須把握打通血管的黃金時間,緊急送醫治療。也可在家自救先含一顆硝化甘油舌下片,緊急情況下能讓血管擴張,爭取送醫時間。急性心肌梗塞經氣球擴張術、血管內支架放置術急救陳復中醫師表示,當患者送至醫院急診室後,經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須啟動心肌梗塞醫療小組,盡早於心導管室執行氣球擴張術或血管內支架放置術,正常都會在90分鐘內完成,搶救時間越早預後越好。利用心導管血管攝影,找出阻塞血管的部位,建立心臟血流,減少病患併發症,降低死亡率。手術後可藉心臟超音波、抽血檢查心肌酵素,若是高到上千或上萬以上,代表心臟壞死肌肉範圍多、預後差。通常做完心導管一般住院3至5天就可以順利出院,接受心導管手術半年內後復發機會高達30%,建議每個月門診追蹤。預防再復發也必須調整生活型態,戒菸、戒酒、多運動及規律飲食,也必須持續控制三高疾病,接受藥物治療,才能避免再度發生心肌梗塞甚至造成心臟衰竭!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