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治療突破 新型支架降復發機率

心肌梗塞治療突破 新型支架降復發機率#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心肌梗塞來的突然,置放血管支架是救命選項之一。過去血管支架是以裸金屬支架及塗藥支架為主,當裸金屬支架置入後,血管被撐開,支架貼於血管內面,血管中內皮細胞會自然癒合結痂,但癒合過程卻因結疤過厚而容易再度狹窄。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殷偉賢表示,塗藥支架就是塗了一層抑制細胞增長的藥,在傷口癒合的過程,的確有效地減少再狹窄率,但同時傷口癒合期也拉長,造成金屬長時間暴露在血液裡,增加引起血栓的風險,嚴重的會導致心肌梗塞再次發生,所以必須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降低血栓風險。但有些病人服藥配合度不高,擅自停藥;有些病人因為近期要手術,不得不提早停藥,都會導致支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無法同時兼顧。救心救命新武器 心臟支架科技重大突破!根據日前於巴黎舉行的歐洲心血管介入治療大會(Euro PCR)發表的突破性研究,內容為長達18個月追蹤1500位心肌梗塞病患,在使用生物活性支架後明顯大幅降低心肌梗塞再發生及心臟病死亡的風險,相對安全性提高,且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時間也能大幅縮短,同時兼顧支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殷偉賢主任說明,現在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上的塗層,能夠促進傷口提早癒合,再加上支架結構厚度較薄,所以內皮傷口可以很快地復原。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的設計就是希望傷口提早癒合,當傷口癒合好了後,就完整的血管內皮層可以隔開金屬支架和血液接觸,就能降低血栓的風險發生,這樣一來同時兼顧了支架的有效性跟安全性。另外殷主任補充,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對於有特殊需求的病患,如不按時服藥、不能吃太強效的抗血栓藥物,對藥物過敏或緊急需要手術的病患更是新的突破性治療選擇。支架選擇考慮這三點 與醫討論再決定採用支架治療心肌梗塞時,應該考慮病患是否能遵從醫囑長期用藥,能否承受長期服用抗血栓藥物的副作用,或是近期內是否有開刀安排。每個病患合適的支架不同,在治療方式的選擇上,應該與醫師共同討論,視自身情況,再決定出效益最好的治療方式。(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職業駕駛過勞、超時 心血管疾病率高

職業駕駛過勞、超時 心血管疾病率高#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日前報導,公車駕駛開到一半心肌梗塞失去意識,造成交通事故及人員傷亡。台灣老年化社會已來臨,在人口高齡化及延長退休趨勢下,路上年長駕駛人越來越多。因應高齡駕駛,去年106年3月交通部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65歲以上職業駕駛人需通過血壓、胸部X光、心電圖及運動心電圖檢查,才能換發營業駕駛執照,同時保護年長職業駕駛人及乘客、用路人的健康及安全。近9成職業駕駛人 認為身體無不適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江碩儒說明,心血管疾病在台灣10大死因一直高居第2名,心血管猝死議題屢屢受到重視。陽明院區自106年7月以來,審核65歲以上職業駕駛申請執照換發共38位,其中接受運動心電圖檢查報告呈現陽性缺氧者有15位,進一步接受心導管血管檢查有12位,其中8位檢查出嚴重血管阻塞而置放心臟支架,1位接受心臟繞道手術。這些接受檢查的職業駕駛人,接近9成表示「平時身體沒有任何不舒服」,我國職業駕駛人冠狀動脈疾病比例偏高。根據這些職業駕駛人的生活調查,過勞比例和工作超時的現象很普遍,且絕大多數駕駛人都屬於外食族、抽菸比例高、缺乏運動、鮮少做身體健康檢查。沒有運動習慣 平日無法顯示出心臟不適雖然這些受檢者多數無任何不適現象,或許因為沒有運動而無法顯示出心臟不適,因此就醫檢查的比例偏低。尤其這些受檢者都是大於65歲的長者,長者職業駕駛的健康攸關大眾運輸系統的公共安全,健康情形值得社會大眾及政府的重視。醫院篩選出有檢查異常的職業駕駛人,皆予與心導管檢查並加以治療,除了可以提早了解這些駕駛人的健康狀況,也進一步維護道路用路人安全,並且營造良好交通環境。

戒菸副作用易胸悶?吸菸才是元兇

戒菸副作用易胸悶?吸菸才是元兇#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有些民眾戒菸時胸悶不適、疲憊,以為是戒菸導致的副作用。然而別誤會了,戒菸並不會造成心臟負擔,抽菸才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元兇!一名約45歲的劉先生是20多年的老菸槍且患糖尿病,月前開始服用戒菸口服藥,但總感覺胸口悶且容易疲憊,走路易喘。劉先生就醫經心電圖檢查發現急性心肌梗塞,導管檢查發現供應心臟的血管嚴重堵塞,緊急治療後才保住一命。尼古丁導致冠狀動脈狹窄 增心肌梗塞風險心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第2位,且死亡率不降反升,可見心臟疾病的莫大威脅。南投醫院心臟內科嚴元鴻醫師表示,抽菸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之一。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粥腫樣、硬化狹窄,使血液流通不順,且會激發血管發炎反應,活化交感神經系統並增加心臟負擔,增加心肌梗塞風險。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家族史等也都是潛在危險因子,這些危險因子會增加身體血管壁的傷害,輕則引起血管的狹窄與心臟肌肉的缺氧,重則導致血管栓塞與心臟肌肉壞死。吸菸、三高是冠心病高危險因子嚴元鴻醫師表示,三高可藉由正確的生活作息與藥物治療達到良好控制,而香菸則是絕對不可以碰觸的有毒物質。要預防冠心病發生,除了正確的生活習慣、積極藥物治療、規律回診與檢查外,氣候變化劇烈時要記得保暖,工作壓力疲憊時適度休息,而最重要的就是戒菸。戒菸辛苦且需要決心,部分有戒菸動機的民眾會使用輔助藥物,戒菸的過程會出現許多不適症狀,建議欲戒菸的民眾至戒菸門診進行諮詢,由醫師針對狀況開立戒菸藥物,衛教師一起討論如何因應戒斷症狀,增加戒菸成功率。

天氣變化易心肌梗塞!搶救時機很重要

天氣變化易心肌梗塞!搶救時機很重要#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氣乍暖還寒,高危險群要注意心肌梗塞突襲!一名婦人胸悶馬上就醫,在急診室檢傷時突然昏迷無心跳,仍救回一命;另一名青壯男子在家胸悶未馬上就醫,半小時後突然昏厥無心跳,到院前死亡。同是心肌梗塞,生死不同命,最大差別在於搶救時機。胸悶忍半小時 倒下已無心跳有高血壓慢性病的64歲李姓婦人胸悶掛急診,突然昏迷無意識,量不到心跳血壓,電擊搶救5分鐘恢復心跳,施以心導管手術,發現病患心臟冠狀動脈血管完全阻塞,打通血管並裝支架,病人迅速恢復後已出院。另一名39歲王姓男子也是心肌梗塞,在家時突然倒地無心跳,經救護車送到醫院前死亡,急救無效。家屬表示死者有高血壓,沒正常服藥,事發當天覺得胸悶,忍了半小時後突然倒下,沒想到竟回天乏術。忽冷忽熱增心血管負擔 三高、抽菸、肥胖為危險群彰化醫院心臟內科主任何東錦表示,天氣寒冷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外,冬春或秋冬交替之際也常因忽冷忽熱增加心血管負擔,引發心肌梗塞,猝不及防。只要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冒冷汗,一定要馬上就醫,不少心肌梗塞患者在發病30分鐘內猝死。心肌梗塞是因為心臟冠狀動脈突然阻塞,導致供給心肌血流中斷,心肌缺血缺氧而壞死,易引起心室顫動而猝死,典型症狀是胸悶、胸痛、呼吸急促、冒冷汗。高血壓、高血醣跟高血脂等三高患者、抽菸、肥胖及家族史為高危險族群。有些人在心肌梗塞發生前沒有症狀,甚至有人以肚子痛的非典型症狀呈現。高危險群要提高警覺,三高患者按時服藥,並且戒菸、減重。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

當「心」嚴重乾癬!心肌梗塞率高3倍#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20歲的王同學是體重偏重的大學生,高中起全身開始出現大片紅斑伴隨嚴重脫屑,因旁人異樣眼光,讓王同學夏天不敢穿短袖出門,頭一動便頭皮屑紛飛,讓他不敢靠近朋友。乾癬除了皮膚不適,更讓王同學無法擁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後來甚至發現自己血壓偏高。經乾癬口服藥搭配照光治療及外用藥膏,改變飲食生活習慣,規則治療3個月後,皮膚狀況改善很多。臺灣10萬乾癬病患 多在20至30歲發病乾癬是皮膚常見的慢性反覆發作病症,影響全球約2%人口。台灣罹患乾癬的人口估計約10萬名,大多數病人在20至30歲間發病。乾癬是一種免疫調節異常的疾病,會引發發炎反應並加速皮膚細胞生長,在皮膚上產生脫屑的斑塊,每個人的遺傳背景、免疫和環境因素不同,都有可能影響乾癬的嚴重程度。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百珊表示,乾癬確切成因不明,但與免疫反應失調引起自體發炎徵狀有關。細菌或病毒感染、壓力、外傷、鋰鹽及干擾素藥物、荷爾蒙、菸、酒、肥胖等都是乾癬的誘發及惡化因子,避免這些因素也是治療乾癬的重要課題。嚴重乾癬 心肌梗塞風險高3倍對許多人來說,乾癬可能是終生疾病,不只影響外觀,近幾年研究顯示,乾癬病人罹患肥胖、高血壓、心臟衰竭、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倍,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高。若是嚴重乾癬,心肌梗塞風險更高出正常人3倍,不可輕忽疾病背後隱藏的危機。除了藥膏、口服藥 還可採光照、生物製劑治療目前治療方式包含外用藥膏有類固醇、維生素A酸或維生素D等,口服藥物有滅殺除癌錠、A酸或環孢黴素等。搭配照光治療效果更好,照光治療優點為長期使用不容易有系統性副作用,只會引起皮膚色素沉澱,但病人需往返醫院接受治療,較花時間。除了傳統治療方式,近幾年生物製劑如抗腫瘤壞死因子或抗介白素的發展,提供更多治療選擇、更好的效果。鄭百珊醫師表示,雖然乾癬是會好但不會斷根的疾病,醫學上沒有發展出能治癒乾癬的方式,但如果好好配合醫囑,從生活、飲食及藥物三方面著手,就能逆轉「癬」境。良好控制皮膚症狀,也能讓病人注意心血管及新陳代謝疾病風險,預防嚴重併發症發生,

驚!糖友歲末聚會竟突然心肌梗塞!

驚!糖友歲末聚會竟突然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年約55歲的資深業務小王,糖尿病多年但就醫斷斷續續,病況也不穩定。因為業務關係,平日交際應酬多,到了歲末,愛吃鍋的他,總是與客戶、廠商相約吃薑母鴨、羊肉爐等聚會,卻毫無警覺這些飲食方式早就讓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大幅提升。直到某天突然急劇胸痛,被送往急診救治,才發現血壓、血糖都過高,且冠狀動脈嚴重阻塞,及時安排心導管手術才撿回一命。在埔里專門診治糖尿病的開業診所院長陳宏麟指出,糖尿病患若已出現神經病變,發生心臟缺氧狀況時,會比沒有糖尿病史的人感覺更遲鈍,因此當發生心肌缺氧、血液灌流不足時,就會突然覺得胸悶、胸痛,但這時通常已經很嚴重了。「如果這些情況出現在游泳或開車途中,那就更加危險了。」糖尿病治療除控糖外 應積極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無論是美國或加拿大、甚至是國內醫界,目前對於糖尿病的治療,不僅留意血糖、血壓與血脂的控制,也相當重視藥物的使用與併發症發生的影響,因此要求市面上對於降血糖藥物必須有藥物心血管事件風險的大型研究報告。陳宏麟院長說,在糖尿病的用藥上,如今已有更多對心血管疾病預防的選項,而在糖尿病的治療上,更強調早期積極、聰明介入,「必須夠早、夠積極,選擇的藥物也要求更適當,這也是如今醫療講究個人化、客制化用藥的目標。在糖尿病的藥物選擇上,建議以不會有低血糖、不會增加體重、長期效果可見為主,如此才能一箭多雕。」他指出,糖尿病已經被公認為下一世代全球性的疾病,必須早期介入加以控制,而傳統的降血糖藥物若長期使用,在擔心有低血糖風險情況下,臨床上有時候不會將治療目標設定在更合適的範圍內,長期來看,如果血糖仍高無論對大小血管的傷害都大。SGLT2抑制劑顧心保腎優異處多在新一代的藥物中,SGLT2抑制劑與GLP-1受體促效劑等血糖藥物都已被證實對心臟血管有保護的效益,其中SGLT2抑制劑,在2018年世界糖尿病學會治療指引中,也成為針對糖尿病併發心血管疾病的第一線併用治療。SGLT2抑制劑屬於一種全新作用機轉的降糖藥,不僅可控制血糖、改善血壓、尿酸情況,也能降低體重,對於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也有很好的降低效果,且可與多種藥品搭配服用,長期使用對腎臟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當然,除了適當的藥物介入外,飲食生活才是控制糖尿病的根本,對於冬天愛吃火鍋類的糖友,仍建議以蔬食為主,且薑母鴨、麻油雞適量就好,而在天寒地凍吃了熱呼呼的鍋類後,更要小心戶外的冷空氣會造成血管的不穩定性。此外,陳宏麟院長也提醒,冬天適度的運動仍然必要,餐後散步對血糖有一定的幫助,千萬不要因天冷而懶得動,得不償失。 

講座/冬季心血管疾病

講座/冬季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寒流來襲,統計至今全台疑天冷猝死人數已超過上百人,甚至在一天內55人猝死。三高族群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天冷、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增加急性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及猝死機率。如果具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疾病,該如何預防心肌梗塞呢?有鑑於此,烏日林新醫院將於2/12(一)舉辦衛教講座,邀請心臟血管內科醫師柯國銓主講「冬季防猝死!防治心血管疾病」,分享如何防治心血管疾病,講座內容豐富,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冬季防猝死!防治心血管疾病時間:2018年02月12日(一)10:30開始地點:烏日林新醫院一樓大廳(台中市烏日區榮和路168號)洽詢:04-23388766分機1163 行銷企劃課莊小姐

冬天補過頭 糖友小心引發心肌梗塞!

冬天補過頭 糖友小心引發心肌梗塞!#心肌梗塞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氣溫一下降,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等食補店又開始人滿為患,不過並非所有人都能開心進補,糖尿病患者可千萬別補過頭,以免引發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 應注意高心血管疾病併發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王子源提醒,糖尿病患者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多兩至四倍,且有七至八成的糖尿病患者,最終的死因都是心血管疾病,因此必須特別留意。「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時,過多的血糖會與蛋白質結合,進而產生對細胞不好的產物,再加上糖尿病患者容易合併有高血壓及高血脂情形,這些因子也對血管不好,當然會增加動脈硬化的風險。」王子源醫師表示,糖尿病患者除了要做好生活照護外,更重要的是搭配正確的用藥,才能提早預防糖尿病可能衍生的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機率。目前醫界對糖尿病的治療,已愈來愈注重須同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王子源醫師指出,「糖尿病的治療目標,不只希望能控制血糖,也要同時注意高血壓及高血脂的治療。」傳統對於單純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血糖的上升外,若無禁忌是以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但若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者,則會併用降血壓與降血脂的藥物。新一代SGLT2抑制劑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過去治療糖尿病的藥物無法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只能透過長期控制血糖來降低大小血管的病變,「有研究發現,新一代糖尿病藥物SGLT2抑制劑使用三個月後,整體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在亞洲族群更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56%。」且在2018年世界糖尿病學會治療指引中,SGLT2抑制劑也證實對於心臟血管有保護的效益。新一代SGLT2抑制劑可保護腎臟、降低體重與血壓「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對糖尿病患者可說是最大的好處了!」王子源醫師說,新一代SGLT2抑制劑也具保護腎臟,降低腎絲球的壓力,避免腎臟惡化的效果。「再者,該藥因有排糖及利尿作用,也可讓體重減輕、血壓降低、單獨使用幾乎不會發生低血糖。」臨床上有名66歲的男性,在長達17年的糖尿病治療史中,糖化血色素始終維持在8左右,但體重卻因為使用傳統的磺胺類藥物而不斷增加,「使用新一代SGLT2抑制劑六個月後,患者的糖化血色素已降到6.5,體重也從原本的82公斤降到78公斤,更重要的是,以往磺胺類藥物需要一天吃四顆,後來加上一天吃一顆SGLT2抑制劑後,到現在磺胺類藥物減成一天只要一顆半。」王子源醫師提醒,許多糖尿病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三高患者,會擔心吃太多藥而傷身,而出現自行減藥、減量的行為,但這會使得血糖控制更差,並導致胰臟功能慢慢衰竭,因此,「糖」友若對用藥有疑慮,一定要與專科醫師諮詢,千萬不要自行減量減藥,以免更傷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