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

影音/創微機器人「華陀」 手術台好幫手

影音/創微機器人「華陀」 手術台好幫手#微創手術

台灣在外科微創手術機器人研發上也有創新和突破性進展,由國人自行研發的華陀機器人系統雛型,以積木模組概念,在現有的機器人平台上,再進一步研發外科微創手術輔助工具,為醫師提供「第三隻手」,有助於精簡人力、提升手術品質。 手指輕輕觸碰面板,機器人手臂隨即前後移動,固定好位置後,再伸出內視鏡,就可以穿入體內進行外科手術。這台華陀機器人是台灣醫療團隊首次研發出的外科手術機器人,用來協助醫生進行內視鏡手術時,穩定性較高,同時也能準確分割出手術範圍的大小。研究團隊是以積木模組概念,在現有的機器人平台上,再進一步研發外科微創手術輔助工具,為醫師提供第三隻手。看看這個3D模擬動畫,內視鏡穿入到豬的體內,能夠有效地穿透內臟進行開刀治療,不僅傷口小、速度又快,同時也節省很多人力和訓練時程。這台華陀機器人目前還在雛型階段,還沒開始進行動物手術試驗。因此,要通過層層醫療驗證,最快也要一年的時間。根據專家推估,手術機器人將在2020年成為手術室的標準配備,眼看其他世界先進國家多年前早就搶先研發出機器人。因此,華陀機器人必須加快驗證腳步,同時未來也計劃聲控的方式來操作機器人,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新聞內容由公視新聞提供離譜!哺乳環境不友善 公園餵乳卻遭員警驅趕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27&HN_Yr=0&HN_Mon=0台灣研發「華陀」機器人 微創手術放眼國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33&HN_Yr=0&HN_Mon=0醫奉獎外籍修女 竟被拒長照社福外?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38&HN_Yr=0&HN_Mon=0

台灣研發「華陀」機器人 微創手術放眼國際

台灣研發「華陀」機器人 微創手術放眼國際#微創手術

日本的機器人科技推陳出新,歐美各國也著手創造藥品調劑、復健及陪伴病人的機器人,台灣也不落人後,近日於中正紀念堂舉辦的「2011科學展,未來科技狂想曲」,有一款十分創新的「華陀機器人雛型」,是微創手術機器人的雛形,相信能為微創手術帶來新的突破,計畫主持人湯孝威博士預估,2020年手術機器人將成為手術房的標準設備。在科學展的週末講座中,秀傳醫療體系特別展示「外科手術的未來暨華陀機器人雛型」,這台華陀機器人是台灣首次研發的外科手術機器人,可望於為微創手術降低風險、節省人力並提升手術品質。如果機器人加上內視鏡的輔助,甚至可以取代一名護士,能正確分辨手術範圍且穩定性高。湯孝威指出,國內現僅有6、7台由歐洲製造的達文西機器人,一台要價新台幣1億元,因此國內自行研發可供手術的機器人。雖然華陀機器人現在還沒有進行動物試驗,但是基於微創手術造成的傷口小,再加上傷口復原速度快,並且可以減少培養醫療人力所需的時間,因此秀傳醫院體系投入大量資源研發微創手術機器人,預估要一年的時間才能通過醫療驗證。秀傳醫療體系副總裁古鳴洲則表示,台灣已有足夠的科技技術,可以投入微創醫療的開發,因此在3年前秀傳體系與歐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共同成立亞洲遠距微創手術中心(IRCAD-Taiwan, AITS),並且安排世界頂尖微創專家,進行講課及實務操作,目前已經培訓超過2000位的台灣醫師。如果這個華陀機器人的計畫能夠成功,不但可以讓台灣醫療科技有新的突破,更能讓台灣成為世界微創手術的領航者。醫療糾紛不再困擾醫師 總統:明年試辦行政救濟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441唐氏症小孩提早治療 也能學習才藝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628躁症發作!狂買名牌包、欠卡債數十萬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3599

整合式開刀房將問世 微創手術品質再升級

整合式開刀房將問世 微創手術品質再升級#微創手術

如同手機、電腦不斷升級一樣,醫學開刀手術也日新月異,執微創手術牛耳的法國微創手術中心總裁馬赫斯克教授表示,未來的開刀房,核磁共振掃描儀、機器人手臂、內視鏡等儀器整合在一起,不但巔覆傳統開刀房的功能和模式,對病患的醫療品質將再提昇。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9月份召開一般外科手術內視鏡技術訓練國際研討會,法國微創手術訓練中心總裁馬赫斯克教授帶領來自義大利、韓國、法國的教授發表最新的甲狀腺、胃癌、胰臟癌等疾病的最新手術,吸引世界各地的外科醫師報名上課。馬赫斯克教授指出,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相較,有減輕病人疼痛、縮短住院時間、提早恢復正常生活作息的好處,現在,微創手術又有新的突破,進步到影像導航開刀的世代,核磁共振、內視鏡、機器人手臂及開刀器械作完美組合,在這樣特殊的開刀房中手術,宛如有衛星導航,下刀更精準,病人所受的傷害更小,手術品質大大提升,法國政府已編預算支持這項研發。馬赫斯克教授進一步表示,有了整合式超級開刀房,微創手術將再升級,也已和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拜訪工研院,傳達這項研發的企機。秀傳亞洲微創手術中心院長吳鴻昇指出,外科手術從傳統開刀進步到內視鏡手術,是現在外科的趨勢;以一個3公分的肝腫瘤手術來說,病人如以傳統手術治療,需要住院十天左右,以內視鏡微創手術五天內就可出院,如果以核磁共振定位來進行腫瘤燒灼術,病人僅需住院一天。另外,早期胃癌的粘膜下切除手術有核磁共振的影像導航,手術中深度和廣度看得更精準,只要切除癌變部份,不需作全胃的切除,整合式的開刀設備在減輕病人傷害,縮短住院時間,及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上的助益更大。秀傳紀念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士維指出,影像導航開刀技術是外科手術的大躍進,一旦開刀器械與核磁共振儀整合成功,將是需要手術民眾的福氣;在法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這套設備即將問世;由於核磁共振儀有磁吸效應,與之整合的器材就不能是不銹鋼材質,國內的工研院及生物科技廠商如能進行研發,器材不需要進口,更省了大筆醫療成本。

年輕男長巨大鼻瘜肉 呼吸不順、猛打呼

年輕男長巨大鼻瘜肉 呼吸不順、猛打呼#微創手術

一名20歲的林姓青年服兵役期間出現呼吸不順暢、打呼聲很大,至童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檢查,意外發現他鼻腔內長了一顆巨大的鼻瘜肉。該院採用最新型的「內視鏡微創手術機」進行手術,將患者巨大的瘜肉完整取出。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陳忠雄表示,林姓青年當兵時發現自己跑都跑不動,出操時容易喘常跟不上別人,呼吸很不順,打呼很嚴重且聲音很大,曾去診所看診但症狀未獲得改善,直到退伍後立刻來童綜合醫院做詳細檢查,經「鼻內視鏡」檢查發現右邊有一顆很大的瘜肉,至少有10公分以上。在臨床上很少見如此大的瘜肉,經以最新型的「內視鏡微創手術機」進行手術,順利的將10公分以上的鼻瘜肉完整取出,手術順利且失血量小,術後第3天即返家。一週後青年回診傷口復原良好、呼吸順暢、運動也不容易喘了,以及白天精神也很好,目前無任何不適。

父子抽菸多年 兩人都罹肺癌

父子抽菸多年 兩人都罹肺癌#微創手術

生活不管如何忙碌,都要隨時注意健康。一名七旬老翁是位老菸槍,因身體不適由家人帶來童綜合醫院高級健康檢查中心做健康檢查,發現罹患「肺癌」,他的兒子提高警覺,自己到醫院檢查發現也罹患「肺癌」,幸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童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童詠偉表示,臨床上發現肺癌時大多已到晚期,很少早期被發現,這名42歲的陳先生因為父親檢查出「肺癌」,他心想父親與自己都是老菸槍,不免心頭一驚,自己還是檢查一下較安心。他找胸腔外科醫師幫忙,安排X光檢查顯示右下肺有2公分的腫瘤,採用「微創手術(胸腔鏡)」治療,術後第5天出院,不到一個月即恢復正常工作。診斷為肺腺癌第一期,在追加口服化療追蹤一年後,目前一切正常。延伸閱讀「父子都罹肺癌」: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280

長期睡眠障礙 恐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長期睡眠障礙 恐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微創手術

睡不好竟會誘發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大林慈濟醫院睡眠中心於30日完成第1000例睡眠多項生理功能檢查,並邀請林口長庚耳鼻喉部部長李學禹現場分享,對於21世紀文明病的睡眠呼吸障礙治療新趨勢,除了為睡不好的人帶來一大福音,更提醒及早診治是處理新時代文明病的重點之一,而整合性治療才能克服惱人的睡眠呼吸障礙。 李學禹醫師在演講中指出,睡眠呼吸障礙所產生的阻塞與缺氧,會造成發炎、代謝失調、交感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和血管內皮受損,因而誘發或加重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而睡眠呼吸障礙的治療計畫,是需要因病人情況不同而制訂,而療程必須是多階段與多方式的「整合性治療」,包括內、外科醫療團隊的共同合作,以達到病人最想要的治療方式。 李學禹醫師表示,在治療上將病患區分為年輕人及老年人,年紀約60至65歲以上的病患,因合併的疾病較多,且治療手術風險性較高、持續的治療效果較短,同時年紀大的患者出現睡眠障礙症狀與老化症狀重疊,不易區分,所以通常以內科療法為主,以戴呼吸器為主要治療方式,若病人強烈希望改善,則可利用微創手術。年輕患者若呼吸中斷很嚴重,在青壯年時很可能就因睡眠呼吸障礙,而導致中風或心肌梗塞,建議以積極的手術治療為主。 延伸閱讀「擺脫睡眠障礙」: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027

男子無緣由的腹背疼痛 竟是腹部主動脈瘤作祟

男子無緣由的腹背疼痛 竟是腹部主動脈瘤作祟#微創手術

55歲的張先生日前突然覺得肚子很脹,而且連背部也十分疼痛,他以為是吃壞肚子導致腸胃不適,到醫院掛急診。急診醫師以超音波檢查時,赫然發現竟是腹部主動脈病變、脹大,形成了巨大的腹部主動脈瘤,隨時都可能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光田醫院急診部緊急會診心臟血管外科郭達智主任以及蘇銓男醫師,並在最短時間之內完成電腦斷層掃瞄,並為患者施行微創腹部主動脈支架置放術,才讓張先生撿回一命。術後當天即能下床行走,三天後就出院返家。光田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郭達智主任表示,腹部主動脈瘤的成因是腹部動脈血管肌肉層細胞退化造成管壁失去彈性,使得血管會像氣球般向外鼓漲,如果血管破造裂成患者腹內大出血,屆時即使緊急手術死亡率仍高達八成以上,可說是體內的不定時炸彈。而從血管攝影影像中可見這位張先生的主動脈瘤應該已經養了數年以上,體積甚至比左右兩側的腎臟都還大,令人怵目驚心。郭達智主任進一步指出,腹部主動脈瘤好發於60歲以上之病患,男性的罹患率是女性的四倍。尤其常見於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抽菸者,當患者主動脈瘤直徑達到4~6公分時,則有隨時破裂引起大出血的危險。傳統外科手術治療腹部主動脈瘤雖然成功率可達九成,但病患必須接受深度麻醉及剖腹手術,手術時間長,併發症多,且由於傷口疼痛及腸道排氣不順等因素,導致恢復很慢,常須住院半個月以上。尤其是高齡或併有慢性肺部疾病及心臟功能不佳的高危險群患者,傳統手術導致倂發症的風險極高。但現在透過微創腹部主動脈支架置放手術,將能大幅降低手術的風險。該技術只要在局部或半身麻醉下,由患者兩側鼠蹊部切開約三公分的小切口,在X光透視下,將支架植入主動脈瘤血管內,有效地將病變的血管瘤與主動脈的血流阻隔開來,如此一來血流將被限制在支架內,不會流到血管瘤中,因而去除了主動脈瘤繼續漲大或破裂大出血的風險。手術時間也僅需2~3小時,患者在術後當天即可下床。郭達智主任解釋,腹部主動脈瘤於老年人的發生率約為4~5%左右。主動脈瘤支架治療動脈瘤技術在國外發展至今已超過15年。國內也已應用在臨床上數年。健保局更於去年開始針對此項微創手術提供給付,患者不須再承擔動輒四、五十萬台幣的費用,80、90歲的高齡老人也同樣可以接受此項手術。醫師也呼籲腹部主動脈瘤的高危險群病患,如果發現無緣由的腹、背部疼痛,必須盡速就醫,透過簡易的腹部超音波檢查,即可作出正確的鑑別診斷。同時也建議之前因懼於剖腹手術而對治療卻步的腹部主動脈瘤患者,可考慮相對安全且少併發症的微創主動脈瘤支架置放手術,以摘除體內的這枚不定時炸彈。

7歲小弟弟 胸前塌陷如盆地

7歲小弟弟 胸前塌陷如盆地#微創手術

文/天主教耕莘醫院胸腔外科 陳衛洲醫師七歲的張小弟弟,從兩個月大時,媽媽開始發現胸前骨骼有凹陷,且漸漸地變嚴重,直到四個月大時就一直維持在深凹的程度至今,日前至天主教耕莘醫院求診,經胸腔外科醫師陳衛洲診治後發現,張小弟弟罹患的症狀為俗稱的「漏斗胸」。且由於醫學上漏斗胸的嚴重程度可以測量及計算,陳衛洲指出,透過胸凹指標(pectus index)計算,也就是將胸廓左右最寬的橫徑除以前後最窄的前後徑,大於3.25就是重度漏斗胸,而張小弟弟胸凹指標經電腦斷層測量為6.6,已屬於重度漏斗胸。評估張小弟弟的情況,陳衛洲建議其接受新式納氏(Nuss)手術,亦即利用一金屬板把凹下去的胸口頂起來,大約二年後再把金屬板取出,日前張小弟弟已順利接受這項手術的診治,術後已無胸凹現象,慢慢恢復好體態。天主教耕莘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陳衛洲表示,漏斗胸是胸前壁向內凹陷呈漏斗狀的胸壁異常現象,是胸壁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型。發生率大約每300到400位兒童中便有一位有漏斗胸,而男孩發生的機會比女孩高三到四倍。陳衛洲說,漏斗胸的原因不明,大多為偶發性,只有少數與家族遺傳有關。漏斗胸屬漸進式病變,在出生時可能就已存在,但往往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後才愈來愈明顯。外型特徵為前胸凹陷,肩膀前伸,略帶駝背及一個突出的上腹。漏斗胸有時會因為壓迫到心臟,而造成心臟輸出之血流量降低、運動能力不足。呼吸時會限制胸部擴張,使肺功能降低。這些心肺功能的問題,在幼兒時期較少出現(少於10%有症狀)。在步入青春期後,將逐漸明顯,至少有40%產生症狀。除了生理上異常外,患者在心理上也可能因為前胸凹陷,不敢露出上身,許多戶外活動裹足不前(如游泳、打球、舞蹈等等),長期以往會呈現害羞、遲疑、畏縮等負面的人格特性。陳醫師指出,傳統的胸壁畸型手術由於手術傷口大,肌肉軟骨破壞多;而且手術時間需要四至六小時,出血多。至於現在所使用的微創手術,手術時間只要一至二小時,傷口小,出血少,肌肉軟骨完整保留,而且住院天數也大為縮短。除了可改善心肺功能外,也可矯正胸骨及肋骨位置。陳衛洲表示,開刀的時機很重要,一般是六到十二歲之間最佳,因為此時小孩的骨骼尚未定型,還有可塑性。但是,若是從小就有嚴重的凹陷,避開因年紀太小麻醉風險因素,約兩歲開始就可以手術,臨床經驗上,甚至有超過四十歲的案例。術前的評估包括,胸部電腦斷層、心電圖、照會心臟科做心臟超音波以及肺功能檢測。以上檢查可以得到量化的數據,可以提供術前術後的比較及評估,呼籲民眾提早發現及提早治療。延伸閱讀「Nuss漏斗胸矯正與傳統開胸手術比較」: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9160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