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手術

一「臂」之力 達爾文手術恢復快

一「臂」之力 達爾文手術恢復快#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名38歲的蔡小姐患有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瘤,動過1次手術切除子宮內膜異位瘤,今年2度復發時,右側腰部嚴重疼痛就醫,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因深層子宮內膜異位瘤造成右側腎水腫,到院緊急置放雙J輸尿管導管,及右側經皮腎臟導管暫時改善。達爾文機械手術 隔天可下床為了根除深層的子宮內膜異位,需再次接受手術,切除包覆輸尿管的深層子宮內膜異位瘤,執行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深層子宮內膜異位,術後隔天即可下床進食,3天後拔除右側經皮腎臟導管。盛行率6~10% 好發不孕婦女三軍總醫院婦產科醫師王毓淇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盛行率約6~10%,好發於年輕不孕婦女,子宮內膜異位發生原因不明,但與女性荷爾蒙有關,最新研究甚至發現,子宮內膜異位與亮細胞型卵巢癌有關。經痛、經血量多、骨盆疼痛子宮內膜異位症狀多變,常造成經痛、經血量多、骨盆疼痛、性交疼痛、不孕、甚至有案例發生咳血、血便、壓迫膀胱輸尿管造成血尿,更甚者發生腎水腫造成單側腎臟衰竭,子宮內膜異位瘤復發率極高,根據統計約40~50%病患術後5年內可能復發,且復發後常常造成沾黏或更嚴重症狀。出血少、復原快、傷口小針對復發的子宮內膜異位手術時需更小心,因為手術的併發症往往高於初次手術,一般作法,若接受傳統手術需在原約12~15公分傷口,術後易沾黏,手術耗時,達文西手術是一種更精密的微創手術,出血量少,病人復原快、傷口小,病人順利在術後3天拔除右側經皮腎臟導管,順利解除腎衰竭危機。  

微創手術恢復快 造福婦癌患者

微創手術恢復快 造福婦癌患者#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手術是婦癌最常見的首次治療方式,以子宮內膜癌為例,高達98.4%的比例需要接受手術做為首次治療的選擇,因此,手術方式是婦癌治療的一大重點,花蓮慈濟醫院婦產部醫師朱堂元表示,婦癌手術是挑戰性極高的手術,除了要切除病灶,婦癌的癌細胞會沿著淋巴、血管、網膜蔓延各處,手術範圍大、變化多,手術同時要保護其他輸尿管、血管、膀胱等重要器官,都增加婦癌手術的挑戰性。 更快、更小、更少 腹腔鏡手術3大特色「更快、更小、更少」是腹腔鏡手術的3大特色,打破傳統手術在一般民眾認知要開腸破肚的印象,腹腔鏡手術只需在病人腹部劃開四到五個約二公分的孔洞,將內視鏡、夾子、剪刀等手術器械放入人體,就能執行婦癌手術,不僅能大幅減少出血量,且術後較不痛、恢復快、住院天數少,是婦女朋友在治療婦科疾病上的一大福音。 醫學科技日新月異,達文西機器人手臂,其3D呈現清晰構造與10倍放大效果,協助醫師執行複雜度更高的婦癌手術,能更完整保留神經、血管等構造,提供病人與家屬婦癌治療的新選擇,婦癌不可怕,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效果好,病友保持愉快的心情,是術後復原最重要的要素,搭配正常作息,早睡早起,每天固定運動,控制飲食,並遵照醫療團隊的追蹤流程計畫。

男嬰腎水腫如雞蛋大 微創手術保命

男嬰腎水腫如雞蛋大 微創手術保命#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1.5個月大的新生男嬰,檢查出腎盂輸尿管間狹窄,造成尿液阻塞無法正常將尿液排入膀胱,且腎臟腫大3倍,且已喪失部分功能,面臨腎衰竭致命的危機。經醫師以以微創手術施以「腎盂整形術」,使他腎臟排尿順暢,不再阻塞,這也是國內成功搶救最年幼的輸尿管狹窄患者。34歲的黃太太,產檢時發現腹中男嬰的右側腎臟有嚴重水腫的情形,一度猶豫是否要中止懷孕,但不捨這小生命,決定生下來再追蹤治療。孩子出生後檢查確定右側腎盂輸尿管狹窄,正常新生兒的輸尿管管徑為0.3~0.4公分,黃小弟卻只有0.1公分,不僅尿液阻塞,腎臟也從正常的3*5公分,腫脹到5*6公分,體積足足大了3倍,已喪失三分之一的功能,若不緊急手術打通輸尿管,恐怕將造成腎衰竭,甚至恐因敗血症死亡。先天構造異常 8成可由產檢發現台北慈濟醫院外科部楊緒棣醫師指出,腎盂輸尿管間狹窄是先天構造異常所造成,8成可經產檢發現,其他可能在兒童時期發高燒,或成年後持續腰痛、血尿、腎結石才發現。由於無從預防也無藥物可改善,只能在確診後小心判斷是否需要手術。而「縫合」是此手術最困難的地方,因為一般微創手術用於摘除器官比較容易,但用迷你又細長的器械來縫合則相當困難。此次以0.3至0.5公分的迷你傷口,利用腹腔鏡微創方式施以「腎盂整形術」,切開狹窄的輸尿管,再將輸尿管小心縫合在腎盂上,將輸尿管管徑從0.1公分擴大到0.5公分,為1.5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手術,也創下國內年紀最小的案例。

人瑞跌倒骨折 微創手術後可趴趴走

人瑞跌倒骨折 微創手術後可趴趴走#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102歲的黃奶奶平日身體硬朗,因不小心跌倒,導致左髖疼痛無法活動,被家人帶到佳里奇美醫院求診,經檢查診斷出病人左側的大腿骨轉子下骨折,也就是髖部骨折。醫師為他實施微創股骨骨折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佳里奇美醫院骨科余宗興醫師表示,為人瑞手術有一定的壓力,為了縮短手術時間及降低術中出血,採取微創股骨骨折手術,傷口較小,術後三個月人瑞奶奶恢復良好,甚至不須輔具輔助亦可行動自如。髖部骨折最易發生在老人  死亡率高隨著年紀愈高,人體的反應也跟著變慢,再加上骨質疏鬆,不小心跌倒便有可能造成重大的髖部骨折。髖部骨折最容易發生在老年人,特別是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女性。減少臥床、及早活動為首要余宗興醫師說,病人因為疼痛無法行走只能臥床,會造成高罹病率和死亡率,約有30%至40%的病人在受傷後一年死亡。如果老人發生跌倒後疼痛無法站立,一定要盡快就醫。加上由於髖部骨折病人年紀大,常常有其他的內科疾病像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曾經中風或營養不良的現象,手術比一般青壯年承受更大的風險。所以,治療骨折的主要宗旨是早期活動,減少因臥床而產生之併發症,及早恢復日常生活功能。

左肩疼痛一年無解 微創手術救了他

左肩疼痛一年無解 微創手術救了他#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23歲戴先生,是位熱愛排球的運動員,但卻在過去1年多以來,飽受左肩疼痛之苦,原以為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做復健就可以解決問題,但沒想到只要手舉高,疼痛及無力感就會跟著來,且這問題不單影響到他的日常生活,就連運動也無法進行,直到最後接受了微創肩關節鏡肩盂唇及肩關節囊修補手術,目前恢復良好,手臂也已能完全舉高。習慣性脫臼要當心 關節恐提早老化新竹馬偕醫院骨科葉雅菱醫師表示,年輕人的肩盂唇撕裂大部分不會自行癒合,導致日後所謂的習慣性脫臼,每脫臼一次,肩關節就受傷一次,累積了多次的脫臼,就會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使關節提早老化。而年紀較大的人發生脫臼時,除了上述的受傷外,旋轉肌腱也常常一起破裂,旋轉肌腱一旦破裂後,就不容易癒合,日後便會疼痛及無力。微創手術修復短 可提早開始進行復健在治療方面,醫師表示,過去傳統的肩關節手術治療肩韌帶及肌腱修補,為了看清楚傷勢,須將關節完全打開,難免會犧牲正常的組織,進而造成劇烈疼痛及肌肉萎縮,而術後的傷口疼痛、關節囊發炎及纖維化,則會造成病人關節活動受限和復健時間拉長。相對於傳統的肩關節手術,微創肩關節鏡手術,術後傷口小、疼痛少,且病人接受手術後隔天即可出院,進而提早了復健治療的時程,讓受傷的肩關節漸漸恢復至完整的結構,以及回復受傷之前的功能。

惱人代償性出汗 微創手術助改善

惱人代償性出汗 微創手術助改善#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多汗症的患者,在學業上、工作上或社交人際上多少都會遭遇到些窘境。一名40歲的家庭主婦,20年前因手汗症接受胸部交感神經切斷手術,雖然解決手汗問題,但術後背部代償性出汗非常嚴重,每天需要更換數次衣服,已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微創手術後,已大幅減少代償性出汗,並提升生活品質。台南市立醫院胸腔暨食道外科吳星賢醫師表示,對於多汗症的處理,除了能透過施打肉毒桿菌之外,其中交感神經阻斷算是比較可以根本及徹底的解決方式,但仍有少數患者可能會代償性出汗問題。8成多汗患者術後  恐出現代償性出汗以傳統手術可解決多汗症患者的困擾,但有3至8成的患者在接受手術後,雖成功解決多汗問題,卻出現代償性出汗的術後遺患,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甚至產生後悔接受手術的念頭,。吳星賢醫師說,代償性出汗令人難以忍受,有些人還因此影響身心健康。醫界也一直在努力尋求解決方式,而近來發產出以微創手術方式,解決代償性出汗問題,患者在接收治療後,減少代償性出汗,使生活品質能有所改善。 

傷口大易感染?微創手術併發症少

傷口大易感染?微創手術併發症少#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傳統手術恐有傷口大的疑慮?微創手術或許可幫你解決此困擾,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從事人體複雜的精細手術,可從過去的「大手術、大傷口」改善到「少傷口」、「小傷口」,大大提升患者的醫療品質。小傷口、復原快 降低併發症發生及疼痛感以最簡單的闌尾切除手術或膽囊切除手術為例,臺北醫院使用單一切口腹腔鏡手術,只需於肚臍開一個約1公分的傷口即順利完成,手術復原快、傷口感染率低,且幾乎找不到疤痕。此外,其他肝、胃、大腸或脾臟等切除手術,過去採取傳統手術時,需在肚皮劃上20至30公分以上的傷口,且術後傷口明顯疼痛,復原期長,傷口癒合後,也會留下疤痕。但若使用微創手術,僅會有四至五個左右的小傷口,同時又可降低腹腔內其他相關組織因手術創傷機率,減少併發症,不失為一項治療新選擇。

直腸癌微創手術免切肛門 保肛成功率可達9成

直腸癌微創手術免切肛門 保肛成功率可達9成#微創手術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病人若不幸罹患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門口3~5公分)幾乎很難保住肛門,因外科醫師對此類患者的處置大多以手術切除肛門,並用永久性人工肛門替代,許多直腸癌患者一聽到肛門無法保留,乾脆放棄治療。這類病患因醫療進步而有了一線曙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目前利用微創保肛手術治療直腸癌,不僅成功切除腫瘤、也順利保住肛門,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北醫附醫大腸直腸外科郭立人醫師表示,直腸癌3期的賴先生去年8月先接受28次的放療合併化療,且於同年11月利用達文西立體微創手術進行「括約肌間分離併肛門保留」(保肛手術),不僅順利切除直腸腫瘤,也成功保留肛門;進行此手術的賴先生恢復情形良好,已於術後13天出院。微創手術+化療放療 直腸癌治療效果佳郭立人醫師進一步說明,目前對於低位直腸癌的治療,會在手術前先輔以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療程結束後再用腹腔鏡或達文西立體微創手術執行「括約肌間分離併肛門保留」術式,替低位直腸癌病人保留肛門,這樣「整合」的治療方式,不只大大提升癌症病人的存活率,也讓他們免於使用人工肛門,提高生活品質。院方表示,低位直腸癌患者進行上述治療,已有9成病人都可成功保留肛門,且5年存活率也高達8成以上,治療成效頗佳。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