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5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苗栗縣推免費肝炎篩檢

5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苗栗縣推免費肝炎篩檢#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肝哪好,人生是彩色的;肝哪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膾炙人口的廣告詞,突顯出肝臟的重要性,在台灣每年因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死亡的民眾超過1萬多人,且約50分鐘就有一人死於肝病。許多人不知道的是B、C型肝病毒就是造成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最大元兇,且成年人中平均每五人就有一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肝癌患者中約有七成是B型肝炎引起。由於肝臟沒有神經,不會喊痛,早期又沒有症狀,大多數患者渾然不覺,疏於追蹤治療,直到發生肝癌才就醫,為時已晚。99年起苗栗縣為縣民健康推行為期三年的免費肝炎篩檢驗活動,為照顧偏遠鄉鎮族群健康,自即日起擴大新增山地及偏遠鄉鎮泰安、獅潭及南庄三個鄉鎮對象為25歲(含)以上全年齡層民眾免費B、C型肝炎篩檢。苗栗縣衛生局局長羅財樟再次呼籲,凡設籍本縣且年滿25~59歲及山地及偏遠鄉鎮25歲以上的民眾,把握最後機會參加免費篩檢活動,踴躍參加肝炎防治計畫,一起戰勝病魔贏得健康。抽血檢驗內容包含B型肝炎抗原、C型肝炎抗體及肝功能指數(GPT)檢查(無須空腹),自即日起至101年12月31日止,凡符合檢查資格之民眾可持身分證免費至下列合約醫院或各地衛生所辦理,詳細情形請洽苗栗縣衛生局疾病管制科。

醫訊/忽視B型肝炎 當心致肝硬化

醫訊/忽視B型肝炎 當心致肝硬化#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您知道什麼是B型肝炎嗎?您知道慢性B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嗎?您知道有什麼藥物可以治療嗎?因為慢性B型肝炎是造成肝硬化及肝癌的主要原因,為了讓民眾認識B型肝炎與了解如何預防及治療,林口長庚特舉辦本活動,邀請胃腸肝膽科許朝偉醫師主講「慢性B型肝炎可以治療嗎?談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治療」、陳益程醫師主講,「認識慢性B型肝炎-談自然史及檢驗判讀」,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講座時間:5/19(六)上午9:50~中午12:00講座地點:林口長庚醫院醫學大樓1樓第二會議廳  講座洽詢:林口長庚社會服務課 劉恩慈姐(03)3281200轉3182

醫訊/2012假日肝病健康講座

醫訊/2012假日肝病健康講座#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桃園醫院衛教文章指出,肝病是台灣的國病,約有近三百萬人口是B型肝炎帶原,C型肝炎病患也逐漸增多,而其中有一部分病患會因長期發炎而進入肝硬化階段,並且提高肝細胞癌發生的機率。肝硬化及慢性肝炎乃居國人十大死因第六位,而肝癌更高居男性癌症死亡第一名及女性癌症死亡第二名,國人每年共約一萬人死於上述疾病,造成許多家庭的悲劇。由此可知,慢性B、C型肝炎在國人所罹患的疾病中所佔的地位相當重要。 因此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暨社服組於5/5「2012假日肝病健康講座」,主題「認識肝硬化和肝癌」,本活動備有紀念品並抽獎送出高級摺疊腳踏車,歡迎踴躍參加。活動時間:101年5月5日(六)13:30~15:30   活動地點:基隆長庚紀念醫院五樓大會議廳  內容:     專題演講一:肝硬化─胃腸肝膽科 張家昌醫師 專題演講二:肝癌─胃腸肝膽科 嚴卓立醫師綜合討論與有獎徵答─胃腸肝膽科 簡榮南教授

什麼是脂肪肝?怎麼形成?

什麼是脂肪肝?怎麼形成?#肝硬化

肝病基金會曾經對九千個上班族做超音波檢查,竟然發現罹患脂肪肝的比例高達43%,男性上班族更達49%。另有研究指出,台灣成人脂肪肝盛行率超過三成,換句話說,每三至四個成人就有一人有脂肪肝,遠高於過去被視為「國病」的B型肝炎和C型肝炎。是的,別意外,脂肪肝已經成為台灣人最普遍的肝病。阮綜合醫院消化系內科曾建森醫師表示,造成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肥胖,台灣民眾由於生活富裕,運動機會又少,加上很多人不但酒席多、應酬更頻繁,這種吃得好又喝得兇的生活方式,導致脂肪肝的發生率普遍提高。除此外,高血脂、三酸甘油酯過高,以及糖尿病控制不良、C型肝炎、酗酒、藥物等都是造成脂肪肝的成因。但到底什麼是脂肪肝?曾建森醫師說,正常的肝細胞多含有少量脂肪,約佔肝重量 2至  5%。當脂肪囤積超過肝重量的 5%時,即是「脂肪肝」。八成患者沒有症狀出現,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等現象,以致很多人都是在健康檢查時,才赫然發現自己有脂肪肝。曾建森醫師指出,因為脂肪肝炎並非病毒造成,無法像B型肝炎和C型肝炎一樣,施予抗病毒藥物,截至目前為止,仍沒有理想藥物和方法可以治療;輕度的脂肪肝患者,並不需特別積極治療,只要針對致病因,進行減肥、運動、控制血糖、戒酒或停止亂服不必要的成藥,即可恢復。

肝癌最大禍首?B、C型肝炎者注意

肝癌最大禍首?B、C型肝炎者注意#肝硬化

肝臟是沉默的器官,一般人對於肝病的警覺不足,是導致肝炎惡化演變成為肝硬化,甚至是肝癌主因,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死因統計,肝癌死亡率近10年來一直位居台灣癌症死因之第1或第2位,每年約有8千人死於肝癌。造成國人肝癌的最大禍首是B型肝炎,其次則是C型肝炎。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余明隆院長提醒民眾B型肝炎、C型肝炎應藉由篩檢,及早積極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內科病房主任謝明彥醫師表示,B肝在台灣十分常見,帶原者高達306萬人感染B型肝炎,盛行率約17.3%,B肝較多來自母體的垂直感染,所以民國73年前出生沒有接種疫苗的人,平均每6人就有1人有B型肝炎,台灣每年約有一萬三千人死於肝炎、肝硬化、肝癌,其中有7成是由B型肝炎引起。B型肝炎帶原者發生肝癌的比例比一般人高10~60倍。謝明彥醫師說明B型肝炎治療,需要達到e抗原陽轉陰(病毒活力下降)及表面抗原清除(病毒清除)兩階段目標。研究發現,若僅e抗原轉陰,但表面抗原未清除,引發肝癌的機率仍為常人之9.6倍。所以最新治療標準,均以清除表面抗原為最終目標,表面抗原清除將有效大幅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發生率。B型肝炎患者血液篩檢確診B肝後,依據患者疾病期別,體質及健康狀況,安排口服抗病毒藥物或針劑型長效型干擾素治療。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保健科主任黃釧峰醫師說明,C肝主要是因為血液感染,容易發生在早期醫療資源較不足的地區,民眾可能因為使用消毒不完全的針頭,在針灸、打營養針等過程感染。甚至在某些高盛行區C肝罹患率高達3~6成!但C肝較B肝治癒機率高,也可望完全治癒。C肝治療目前有長效型干擾素合併口服藥物Ribavirin治療,合併療法治療6個月至一年。目前台灣地區治療效果遠高於歐美,基因型第一型治療48週可以達到7~7.5成治癒率,基因型第二/三型治療24週更可以達到8至9成治癒率。

醫訊/肝硬化暨肝癌病友座談會

醫訊/肝硬化暨肝癌病友座談會#肝硬化

林口長庚醫院表示,為增進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和家屬對疾病與治療之認識,並提供情感交流之機會,邀請胃腸肝膽科陳威廷醫師主講「肝硬化常見的併發症的專業治療與日常生活照顧」及林成俊醫師主講「肝癌的局部消融治療、經動脈治療、與標靶治療的最新進展」,歡迎病友及家屬踴躍參加。為能統計參與人數,本講座需事先報名。活動時間:12月10日(星期六)上午9時至11時40分活動地點: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大樓K棟12樓第三會議廳優活聚焦:●黑心商竄改食品保存期限 過期品全下肚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5&HN_Yr=0&HN_Mon=0●何謂三九天?中醫如何提升免疫力?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33&HN_Yr=0&HN_Mon=0●齒列不整易嘴破 LH不拔牙矯正治本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027&HN_Yr=0&HN_Mon=0

感染創傷弧菌恐截肢 避免傷口接觸可預防

感染創傷弧菌恐截肢 避免傷口接觸可預防#肝硬化

台南佳里奇美醫院近日收到2名漁民,受創傷弧菌感染,導致皮膚傷口嚴重腫痛。衛生署疾管局也於2011年8月31日在網站上公布,根據澳門新聞局表示,澳門今年第2例創傷弧菌感染患者為1名55歲男性糖尿病患者,因左腳有傷口又接觸海水而感染,最後面臨截肢的命運。佳里奇美醫院感染科暨加護醫學科主治醫師杜漢祥表示,創傷弧菌是造成壞死性筋膜炎的致病菌之一,因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海洋,又被稱為海洋弧菌;感染途徑為食用帶菌食物、或經皮膚傷口接觸。杜漢祥表示,並非每個人接觸到創傷弧菌就會受感染,有肝硬化、慢性肝炎、酗酒、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比較容易在接觸後發病。高雄醫學大學附屬醫院內科醫師盧柏樑和顧問醫師陳田柏於發表文章表示,創傷弧菌喜歡在鹹水中生長,在處理海鮮前可以先用清水沖洗過。另外,創傷弧菌不耐熱也不耐寒,可使用高溫殺菌也可以冷藏,防止病菌繁殖。除此之外,所有海鮮類都應該煮熟後再吃,若是要生吃,可以先浸泡在醋中後再吃,減少創傷弧菌進入體內的可能。中秋燒烤海鮮確保熟食 小心感染致命「創傷弧菌」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12211男童感染海洋弧菌引發肢體壞死 及時救治幸免截肢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9923浸泡在污水中,易引起「蜂窩組織炎」感染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2988

膽結石作祟婦人腹痛 檢查還意外發現肝硬化

膽結石作祟婦人腹痛 檢查還意外發現肝硬化#肝硬化

五十五歲的魏女士,已經因胃酸過高、腹部悶痛困擾數十年,持續一個月針刺般的陣痛反覆發作,讓他冷汗直冒,吃胃藥、求醫都無法改善,直到痛昏被送到臺中慈濟醫院急診,終於查出疼痛是膽囊多顆結石引起,另一個意外發現則是魏女士的B型肝炎已演變成肝硬化! 肝膽腸胃科林忠義醫師指出,膽結石病患急性疼痛發作會發燒、起寒顫,上腹部反覆疼痛,應該儘快找醫師診治,林忠義推測魏女士是膽汁鬱積導致腸內細菌逆流增生,長期累積成膽囊結石,於是會診一般外科,以腹腔鏡摘除膽囊。 魏女士摘除膽囊,永絕後患,但未來飲食要特別注意清淡,以免影響消化。最幸運的是,魏女士家族有肝炎病史,她本身也是B肝患者,卻忽略定期追踨,要不是這場病,還查不出已有肝硬化癥兆,靠著服藥控制,已能控制惡化速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