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肝指數異常 你的健康也亮起紅燈

肝指數異常 你的健康也亮起紅燈#肝硬化

一位40歲左右男子,帶著檢驗所的肝指數異常檢查報告焦急地來院,詢問他是不是有肝硬化?或是肝臟長了腫瘤?經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有脂肪肝,而且也沒有B型或C型肝炎,該病患才鬆了一口氣!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胃腸肝膽科洪紹仁醫師表示,常會有人拿著檢驗所、診所或健檢發現肝指數異常(AST/ALT)的報告,緊張地來門診詢問,甚至有年輕人擔心因此延遲入伍當兵的時間。肝指數異常通常是某些因素導致肝臟發炎,有的人會擔心肝臟是否長了什麼東西?是不是肝硬化?但是大多數人經進一步抽血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只有脂肪肝,並沒有發現其他常見的B型或C型肝炎病毒感染,就像是上述個案。洪紹仁醫師指出,造成脂肪肝常見的原因包括肥胖、喝酒、血糖偏高的糖尿病患者、血脂肪(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少數則是因服用藥物(類固醇、黃體素等)、接受腸道手術等。近年來因國人飲食不當,罹患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三高的人數上升,脂肪肝的人口也隨之增加許多。平均3至4個成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遠高於以往的國病-B型肝炎的15-20% 及C型肝炎之4%,值得大家警惕。洪紹仁醫師表示,肝臟內堆積脂肪超過5%,就稱為脂肪肝,起初會引起肝細胞發炎,數年後逐漸發生纖維化,少數嚴重脂肪肝在數十年後可能演變成肝硬化。另外像動脈血管粥狀硬化,高血壓,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等疾病在數十年間會一一浮現。因此脂肪肝可當做一種警訊,告知我們健康已亮起紅燈。脂肪肝初期沒有症狀,僅少數出現上腹部飽脹、食慾不振或全身倦怠現象,所以易被人忽視。診斷脂肪肝最簡便的方法是腹部超音波,其準確度高達97%。值得注意的是脂肪堆積在肝臟會干擾超音波穿透,有慢性B肝或C肝的民眾若要藉由超音波早期發現小的肝腫瘤,應該要避免有脂肪肝。洪紹仁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明確有效的藥物可治療脂肪肝,須針對個人發生脂肪肝成因加以矯正。如果因是喝酒、糖尿病或血脂肪高、肥胖所引起的,則要戒酒、少吃甜與油膩食物,服藥控制好血糖、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多運動(一周至少三天,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並減重(體重增加則脂肪肝變嚴重,體重減輕則脂肪肝會改善)。脂肪肝是日積月累慢慢產生,配合醫師查明原因後,遵從上述方法,假以時日,脂肪肝自然會改善。

預防肝臟油膩膩-減重、戒酒、多運動

預防肝臟油膩膩-減重、戒酒、多運動#肝硬化

許多人的肥胖原因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所引起,例如經常喝酒應酬。久而久之,便覺得愈來愈容易疲倦,全身倦怠且有腹脹感,面對山珍海味也常無食慾,這時候可能是肝出了狀況。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柯萬盛醫師表示,在肝病門診中,常有略顯肥胖的病人來求診,發現肝功能異常,但肝臟轉胺脢(GOT及SGPT),並不特別高,很少超過150單位以上,而其他肝炎病毒檢查為陰性,但是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實質色澤變得較亮,此為脂肪肝之診斷標準。在臨床上,有80%的脂肪肝患者不見有絲毫症狀,若有症狀,只是一些非特異的腸胃道症狀,例如:上腹部不適感或疼痛、食慾不振、全身倦怠、腹脹等。大部分病人是在做腹部超音波時,被醫師檢查出有脂肪肝。罹患脂肪肝到底嚴不嚴重?一般而言,脂肪肝的病程是較溫和的,若只有腹部超音波顯示脂肪肝,而肝功能是正常的,同時沒有B型及C型肝炎,此時就比較可以放心,因為其形成肝硬化或肝癌之機會是極少的。柯萬盛醫師說,若腹部超音波診斷有脂肪肝,同時肝功能不正常,但沒有B型或C型肝炎,此時只須定期追蹤檢查即可,因為造成肝癌或肝硬化機會也是很少的,所以不必太擔心。但若是忽略它,亦會衍生成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合併症,尤其是酗酒者,若不戒酒,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如何治療脂肪肝?臨床上一旦被告之罹患脂肪肝時,最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探討是什麼原因造成脂肪肝,而不是一味去尋找偏方藥物治療。一般坊間的藥物治療絕大部分是屬於所謂的肝臟萃取物、維他命及一些稀有礦物質,這些藥物對於脂肪肝的治療效果如何?事實上,根本不能發揮任何作用,唯有找出形成脂肪肝的根本原因,加以矯正及治療,才能根本治癒脂肪肝。如果病患體重過重時,要減重至理想體重,就需多運動,每週至少隔日有氧運動三十分鐘,少吃高糖及高脂肪食物,以高蛋白低糖及低脂肪為原則。若是有酗酒習慣的人,正確的作法是戒酒,不戒酒而試圖服用任何藥物治療是不正確且無用的作法。若因高血脂症導致脂肪聚積在肝臟而造成的脂肪肝,就要治療高血脂。若是糖尿病控制不良者,就要控制血糖。若是藥物引起的脂肪肝,就要停止藥物服用,若是急性或慢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就要治療肝炎本身。在門診中,脂肪肝病患常會問脂肪肝是否能完全治癒呢?柯萬盛醫師指出,其實大部分病患都能因為去除脂肪肝之病因,而逐漸恢復肝功能。例如肥胖者所導致的脂肪肝,經過飲食的控制,恢復至正常體重後,脂肪肝消失,但不是說體重恢復正常,脂肪肝馬上消失,而是必須經過四至五年才會消失的,因此脂肪肝之治療是一種長期的規劃,配合良好的飲食習慣,除了自我克制及保健外,是沒有其他特效藥的。

小心成就越高,肝指數爬的更高!

小心成就越高,肝指數爬的更高!#肝硬化

肝病號稱為國病,其中肝細胞癌(肝癌)是臺灣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二位。肝癌發生的三步曲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究竟肝炎帶原者與「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之間是否劃上宿命的等號?其時未必然,只要保持身體持續處在「健康帶原」的狀態,並且勤於定期追蹤,健康帶原者不必然會得到肝硬化與肝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李育賢說,反覆肝發炎易轉成肝硬化,若能採取適當醫療,減少病毒量、延緩肝細胞遭破壞速度,爭取更多正常肝細胞新生,肝硬化的進程其實是可以被扭轉。但,如果不加以治療,還繼續讓飲酒等危險因子繼續存在,那麼新生的肝細胞,一再受到病毒感染、破壞,新生肝細胞出現基因突變和變性,不可避免的,就必須有面對肝癌威脅的準備。李育賢說,在臺灣死於肝癌者,約80%是B型肝炎引起,約10%至15%是C型肝炎所引起。感染B肝、C肝病毒後,肝臟長期在病毒的攻擊下,反覆發炎和修復,發炎的程度愈厲害、時間持續愈久,原本正常的肝細胞被發炎後所產生的結締組織所取代,就會慢慢纖維化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由於絕大部份的肝癌均發生於特定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慢性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等。所以針對B、C型肝炎患者定期做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及腹部超音波篩檢,是讓高危險群可以早期發現肝癌,並接受有效治療唯一方法。肝癌(尤其是小肝癌或早期肝癌)絕大多數(95%以上)無症狀,有症狀時多已病入膏肓,治療困難存活率差,所以肝癌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預後很差的疾病。近年來由於影像診斷技術的發展,肝癌已可以被早期診斷。同時由於治療方法的進步,肝癌治療後的預後已較以往改善許多。對B型肝炎及C型肝炎感染的預防及積極治療,是減少發生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李育賢建議,要有效保肝只要注意三件事,就可以打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惡性循環。(1)避免感染病毒性肝炎:沒有抗體之新生兒或成年人應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避免不必要的輸血、打針、針灸、刺青、穿耳洞、共用牙刷、刮鬍刀等。(2)積極治療慢性肝炎:抑制病毒及調整免疫系統使肝炎病情改善,使得肝炎進展至肝硬化的可能性降低。(3)肝癌篩檢:早期肝癌是無症狀的,所以除了日常生活保健外,肝硬化患者每三個月、健康帶原者每年、慢性肝炎患者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FP)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肝癌。有鑑於臺灣肝癌的高發生率,台灣肝癌醫學會將於2008年12月6日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合辦之『2008年臺北健康城市國際研討會』中,舉辦『2008年台灣肝癌醫學會第一屆第二次國際肝癌學術研討會』,會中特別邀請外賓Dr. Kiwamu Okita與Dr. David A. Brenner演講,以及國內各個對肝癌研究領域專精教授及醫師進行學術交流,會議精采可期。

拯救沈默的”肝”  從健康檢查做起

拯救沈默的”肝” 從健康檢查做起#肝硬化

大家都知道,肝病是中國人的「國病」,但捫心自問:「您真的了解您的肝嗎?」您曾經做過肝功能檢查嗎?您曾經做過B型肝炎及C型肝炎檢驗嗎?您曾經做過腹部超音波及血中甲種胎兒蛋白檢查嗎?您知道要完全通過以上三大考驗,才表示沒有肝病嗎?肝病的種類很多,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新陳代謝異常性肝病等。臺安醫院一般內科兼胃腸中心主任蔡青岩醫師表示,許多肝病在初期是毫無症狀的(患者說不定仍精力充沛、能跑能跳),或者光做一兩項檢查是無法看出來的(有部分B肝帶原者、肝硬化或肝癌病人,血液中的GOT及GPT值是正常的),等到有不適症狀出現,往往已經是晚期了。因此,了解自己的肝臟狀況,做好適當的防範,並好好善待它,是相當必要的。「肝炎─肝硬化─肝癌」發展三部曲廣為人知,因此肝炎的預防便成為拒絕肝病最重要的一環。以國內帶原率達到五分之一的B型肝炎為例,很多成年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過、或者是不是帶原者?其實只要抽血檢查就可以清楚了。B肝的篩檢健保並不給付,自費大約數百元,算盤打得精的人也可以利用醫院或社團舉辦免費篩檢的時候去檢查。蔡青岩醫師指出,檢查結果如果血液中沒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表面抗體也無核心抗體的民眾,代表從未感染過,建議自費注射B型肝炎疫苗,以一勞永逸。其次是要避免輸血、刺青、共用刮鬍刀、針頭重複使用等可能「血見血」的傳染途徑。至於母子垂直傳染途徑,自民國七十三年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之後已經降到極小比率。如果檢查為慢性帶原者,則務必三到六個月追蹤檢查(含抽血及超音波檢查)一次,不可因為沒有特殊症狀而掉以輕心。此外,「外食族」以及經常到大陸、東南亞等落後地區旅遊的民眾,蔡醫師建議自費施打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主要是經口(飲水、飲食)傳染的疾病,在公共衛生環境差的地區容易流行;國內卅歲以上的成年人,可能已經不知不覺感染過,或者已經產生抗體,但更年輕的一代幾乎從未感染過,也沒有抗體,所以一旦有人感染,就可能爆發局部小流行。保肝、愛肝的積極之道為施打疫苗、定期檢驗,至於坊間販售的「保肝藥」,由於成分不明,不但不一定能增強肝功能,反而還可能增加肝臟負擔,甚至引發藥物性肝炎,即使標榜「純中藥提煉」的成藥,也不應隨意食用。簡言之,不隨便吃藥,才是保肝的不二法門。其他正確保肝之道還包括:不喝酒、不熬夜、多吃新鮮食品、少吃發酵的加工食品等。

你是脂肪肝高危險族!?自我檢測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

你是脂肪肝高危險族!?自我檢測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肝硬化

曾經做過腹部超音波的朋友,想必對脂肪肝不陌生。很多原因會造成脂肪肝,習慣上我們將脂肪肝區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顧名思義是因為喝酒所導致的,酒精不僅會引起脂肪肝,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當然也會增加罹患肝癌的機會,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與預防,很簡單就是「不要喝酒」。臺安醫院一般內科-蔡青岩醫師表示,不喝酒的人產生的脂肪肝,50-100%的人同時有體重過重、50-60%的人同時有高血壓,50-60%的人同時有血脂肪異常現象。目前相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源頭是來自「胰島素阻抗性(Insulin Resistance)」,98%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具有胰島素阻抗性,80%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同時也是代謝症候群病人(Metabolic Syndrome)。什麼樣的人有代謝症候群?我們採取一個最容易了解的定義:1. 腹圍(腰圍):男性≧40英吋或102公分,女性≧35英吋或88公分,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遺傳傾向的,定義稍為嚴格一些,女性上限是31-35英吋,男性上限是37-39英吋2. 三酸甘油脂≧150mg/dL3. 高密度膽固醇HDL(好的膽固醇):男性<40mg/dL,女性<50mg/dL4. 血壓≧130/85mm Hg5. 空腹血糖≧100mg/dL以上5項,只要符合3項以上的人,就是屬於罹患代謝症候群的病人,也就是脂肪肝的高危險族群。為什要麼特別注意脂肪肝呢?因為脂肪肝相關的代謝症候群患者,產生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1.5到3.0倍,產生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5倍。蔡青岩醫師強調,雖然代謝症候群患者剛開始時,僅僅是腹部肥胖,但是如果不注意,隨著時間,其他的危險因子就會逐漸顯現,一旦產生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緊接著就是心律不整、心臟衰竭、血管阻塞;萬一產生糖尿病時,容易併發腎衰竭、糖尿病相關心肌病變,以及各式各樣的神經病變。如果合併罹患動脈硬化心臟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時,生存的品質將會大打折扣,當然死亡率也會增加。此外,脂肪肝不僅僅是脂肪堆積,脂肪肝依嚴重程度可以區分為脂肪肝疾病、脂肪變性肝炎(NASH,發炎和纖維化)、甚至會轉變為肝硬化。日本曾經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患者進行長期追蹤,總共205位非酒精性脂肪變性發炎患者,其中64位患者一開始肝臟已經有纖維化現象,在平均60.3個月(20-137個月)的追蹤時間,發現了7位病人產生肝癌,統計上,5年肝癌累積發生率為22%。脂肪肝不僅僅只是一個症狀,近幾年來,我們已經逐漸認清脂肪肝是一個症狀跟慢性B、C型肝炎一樣,會導致肝癌的疾病。其中,非酒精性肝疾病會產生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蔡醫師提醒必須謹慎看待。

《愛肝族》預防ABC肝炎 先檢測有無抗體

《愛肝族》預防ABC肝炎 先檢測有無抗體#肝硬化

臺灣有10至15%的人口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有1至2%的人口是C型肝炎患者,由於B型或C型肝炎感染者,罹患肝癌的機率,相對於沒有感染的人高出兩百多倍。因此,對於慢性B型或C型肝炎患者,不管是健康帶原者、慢性肝炎患者,或是已經進展至肝硬化的患者,臺安醫院一般內科-蔡青岩醫師建議都必須接受每三至六個月的定期檢查,而檢查的內容必須包含肝功能,胎兒蛋白以及腹部超音波檢查,目的就在於早期診斷出肝癌,早期治療。由於台灣是B型肝炎病毒的高度傳染區域,因此每一位台灣人實在有需要了解自己的肝炎病毒狀況,但是有很多病毒都會引起肝炎,到底必須偵測哪些病毒呢?蔡醫師表示,目前文獻上確認且常見的肝炎病毒有A、B、C、D、E五種,其中A型、E型病毒是經口傳染的,只會引起急性肝炎,不會造成慢性肝炎,因此不會產生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也與肝癌發生無關;B、C、D型病毒是經由血液或體液感染的,可能導致急、慢性肝炎,進展成肝硬化,與肝癌發生有關。D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病毒,只會感染B型肝炎患者。這五種病毒肝炎中,有疫苗可以預防的目前只有A型和B型肝炎。蔡青岩醫師建議每一位台灣人應了解自己:■ 是不是B型肝炎帶原者,也就是偵測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如果是表面抗原陽性者,可能是B型肝炎感染者,應接受定期追蹤檢查;如果表面抗原呈現陰性,建議再加測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如果表面抗體呈現陰性,可以考慮施打疫苗,當然如果表面抗體已呈陽性,那就代表身體已具免疫力,不怕被傳染。■ 是否有A型肝炎抗體A型肝炎病毒傳染的途徑是「經口傳染」,有點像腸胃炎,得過一次後,會產生抗體,終生免疫。由於個人、環境衛生越來越好,因此現今得過A型肝炎的人越來越少,相對的可以被傳染的人口也越來越多,一個不小心搞不好就會鬧個局部的群體感染,或是前往環境較差的東南亞或是大陸,都有機會被傳染A型肝炎。如果檢驗沒有A型肝炎抗體,可考慮打疫苗。■ 檢驗是否有C型肝炎,如為陽性,應接受定期追蹤檢查如果已經是慢性肝炎患者,更必須小心,不要感染上其他種類的肝炎,因為如果產生其他病毒的重複感染時,往往有較高比例的急性肝衰竭發生,因此如果是B型肝炎患者,應檢驗是否有A型肝炎抗體,如無,建議施打疫苗;預防C、D型病毒感染,也就是避免危險性行為,避免共用針頭,避免消毒不良的針炙、穿耳洞、刺青等;預防E型肝炎感染,注意飲食、飲水的衛生,特別是旅行至位於南亞的國家。如果是C型肝炎患者,當然也需檢驗A型肝炎抗體,另外B型肝炎的狀態也必須了解,如未曾感染,也有打疫苗的需要。

常感覺疲勞倦怠嗎?慢性肝炎徵兆

常感覺疲勞倦怠嗎?慢性肝炎徵兆#肝硬化

慢性肝炎的定義是肝細胞持續的發炎超過六個月以上,未見好轉,而造成慢性肝炎的原因,最常見的有病毒感染,如B型肝炎、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及自體免疫和代謝問題等所造成的慢性肝炎。新店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葉錦龍表示一般來說,如果得到了慢性肝炎,有些人可能會有疲勞倦怠的感覺,但是大部份的病人沒有什麼特殊症狀,因此居住在B型肝炎高感染區的台灣,都應該做B型肝炎篩檢及肝功能檢查,一旦發現有異常,醫師會進一步安排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以確定肝炎的種類和嚴重程度,列入追蹤,一旦治療條件符合時,便可以開始治療,若是治療效果良好,那麼就不會演變成肝硬化了。目前我國政府毎年均編列預算用來預防及治療B型肝炎和C型肝炎,自民國75年,B型肝炎的盛行率已經從15~20%,下降到2%左右,成果斐然。治療方式也從保守治療進展到干安能、肝適能等藥物治療,只是效果尚未令人滿意而已。至於酒精引起的慢性肝炎,近年來似乎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以我國的酒類消耗量而言,與1952年比較,1994年全人口的酒精消耗量增加13.7倍,而每位國民平均酒類消耗量增加4.2倍,一個人毎天喝酒 80克以上,喝上十年,就有機會得到慢性酒精性肝炎,甚或是酒精性肝硬化,由於酒精性肝炎或是酒精性肝硬化,沒有特殊的治療方法,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想辦法戒酒,一旦肝硬化形成,就沒有辦法復原了。肝硬化是所有發炎性肝病的最後結果,肝硬化不但會造成肝臟功能的減低,而且會有嚴重且致命的併發症,例如併發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自發性腹膜炎以及肝腦病變。另外,肝硬化也很容易併發肝癌,目前肝硬化除了肝臟移植以外,沒有很好的治療方法,預防是唯一的策略,因此任何人只要是檢查出肝功能異常,就應該找醫師做進一步檢查,以確定是那一類的肝病,須要做什麼樣的治療,避免肝硬化的發生。

肝硬化-人生是怎麼變黑白的?

肝硬化-人生是怎麼變黑白的?#肝硬化

「醫師,我的肝是不是已經硬化?是哪一部分硬化?為什麼我都沒有感覺?」門診診間一位被診斷肝硬化的患者如是問。這是胃腸肝膽科門診裡常被問到的問題,同時也令醫師覺得惋惜。因為肝硬化是可以預防的,它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的發生通常會進一步損害肝功能與危害生命。肝病堪稱為國病實不為過,因為據估計,在台灣地區每年約有五千人死於肝癌,而每年死於肝硬化併發症者約有四千人之多。每年在衛生署的十大死因統計中,因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細胞癌死亡者均名列前茅。彩色人生的基本條件──肝要好「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彩色人生的基本條件必須有健康的身體作為後盾。肝臟是身體最大的實質器官,所負責的功能也最為複雜,但偏偏肝臟非常容易遭受一些外來毒物的侵襲。雖然大部分引發肝炎的原因消失,肝臟機能亦多能恢復,但是有些因素卻會持續影響導致慢性肝炎的形成,而且長期發炎反應會使肝臟不斷的修復再生,肝臟不斷重覆破壞與修復再生的過程。因此,若導致慢性肝炎的原因不消除,而且造成的破壞超過肝臟的修復能力,便會改由纖維組織(俗稱的結疤)來加以修補,經年累月後產生之纖維組織,會逐漸擴展並進而圍繞再生之肝細胞形成結節並導致肝臟結構的不正常。於是纖維化合併再生結節,肝臟就轉變成肝硬化。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同樣地肝硬化是肝臟經過十幾二十年長期慢性發炎之結果。這樣的過程是在整個肝臟中同時進行,不會只限於局部產生,是整個肝臟有肝硬化的轉變。可怕的肝硬化如果肝硬化只是外表變化,為何讓人「聞硬色變」呢?其實外表變化只是冰山一角,重要是正常肝臟被大量纖維組織取代所引發之肝功能衰退,與門靜脈血流進入肝臟因肝硬化造成阻力增加導致的門脈高壓。肝功能衰退肝功能衰退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呢?肝臟猶如是一座大工廠,它不僅製造產品供身體維持正常生理與免疫功能、代謝分解體內外物質、過濾來自腸胃道有害病原、更提供膽汁以幫助營養素的消化與吸收等功能。而肝硬化類似於在這工廠內被一些佔空間又沒有功用的物品(纖維組織)所堆積,於是能有效運轉的空間減少,因而發生種種異常,包括:合成功能減緩:例如白蛋白因合成減少而降低,導致腹水與下肢水腫情形加重、免疫功能之蛋白質製造減少而增加感染機會、凝血因子不足導致易於出血等。代謝功能異常:影響人體對一些外來或內生性物質的清除產生障礙,如藥物代謝減緩使藥物作用時間延長、體內性荷爾蒙代謝異常致使男性出現性機能衰退與男性女乳症、胰島素與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等代謝異常。黃疸症狀:因肝細胞排出膽汁不順暢,進一步出現皮膚變黃、茶色尿等。肝昏迷:因解毒機能不全,對於經腸道吸收而來或體內代謝產生之有害物質無法完全過濾排除,加上這些物質隨著門脈高壓而導引至側枝循環進入全身血液,進而影響腦部功能,並在特定情況下產生意識狀態改變,也就是一般所稱的肝昏迷。門脈高壓除了肝功能衰退之外,肝硬化會引起另一個容易引發併發症的是肝血流變化。正常情況下,門脈血流約佔供應肝臟血液的75%,是重要的肝臟血管。但肝硬化使得門脈血流因纖維組織扭曲肝臟正常結構而阻力增加。這樣就猶如在小水溝中不斷地丟入石頭(硬化之纖維組織)阻擋水流,因此流過石頭的水流(灌注肝臟血液)會逐漸減少,勢必引起石頭兩邊水位高低差異(門脈高壓);同樣地,血流進入肝臟變少,其他應流進而無法進入肝臟之血液就循其他側枝血管回到心臟。同時,門脈壓力變化使門脈管壁產生血管擴張物質(主要是一氧化氮);另外,也由於有效之血液容量於重要器官減少,導致作用於腎臟之血管收縮物質濃度上升,而不斷地吸收保留水分於體內。因此,門脈高壓會有合併側枝循環與體內周邊血液容量增加等表現。(本文擷取自「消化道關鍵報告」一書,由原水文化出版社發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