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肝硬化接受「肝臟移植」 男子幸運重生

肝硬化接受「肝臟移植」 男子幸運重生#肝硬化

56歲的陳先生是位慢性B型肝炎病患,後來肝硬化合併嚴重的肝機能代償不良,臉部已呈現肌黃的臉色,須要接受肝臟移植才能延續生命;很幸運的在5月份接受「肝臟移植」手術,術後在童綜合醫院肝臟移植團隊積極的照護與治療之後,患者的肝功能恢復正常,日前已出院,患者為了表達感謝,特別獻花給醫療團隊。童綜合醫院器官移植主任委員張子明副院長表示,患者在民國97年11月陸續因出現消化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倦怠與腹脹而前來就醫,經檢查發現是因B肝引起的肝硬化,而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與自發性的腹膜炎都是因嚴重的肝機能代償不良所引起的。雖陸續治療但他的病情逐漸惡化,他的肝機能代償不良已發展到末期病變,為了延續生命,唯有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很幸運的等了約3個月的時間,患者等到了可移植的肝臟,由本院的肝臟移植醫療團隊幫他進行「肝臟移植手術」,術後患者恢復良好。陳先生表示,幾年前公司的健康檢查報告知道患有B肝,直到有一天上大夜班,適逢星期天休假,女兒要我幫忙綁回收紙板,肚子突然絞痛趕緊至童綜合醫院就醫,住院第二天就出現血便,檢查發現已肝硬化了,往後就3天2頭跑醫院,告訴醫師:「怎麼好像喝醉酒暈暈的,站都站不住…」醫師說這是肝腦病變的現象,建議要登錄「肝臟移植」專案,老婆在旁一口就說好。陳先生說,隨後的心情就是一天過一天,內心常想哪天才能等到肝,很幸運的等了約3個月的時間就被通知可以接受「肝臟移植」手術。手術後的我有如換了另一個人生,存著感恩的心,感謝童醫院醫師們熱心的幫忙醫治及護士細心的照顧,對未來的生活會更加珍惜每一天。張子明副院長說,慢性B型肝炎在國內是常見的疾病之一,現在有不少藥物可治療,都有不錯的療效,呼籲民眾定期的檢查,如身體出現倦怠、腹脹、面黃飢瘦及皮膚騷癢症狀要有所警覺,應及早治療與預防,若延誤治療形成肝硬化而演變成肝機能無法代償,如腹水產生、肝機能下降及黃膽,則須要「肝臟移植」手術才能加以治療。

說不出的腸胃不適? 小心「肝」已出現狀況

說不出的腸胃不適? 小心「肝」已出現狀況#肝硬化

B型肝炎在台灣大約有15%的人身上帶有B型肝炎病毒,由B型肝炎引發的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更是國人十大死因的榜首。最近出現一件案例,56歲慢性B型肝炎男性病患,因消化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出現倦怠、腹脹等症狀,經醫師診療後,驚覺是因B肝引起的肝硬化,之後因病情逐漸惡化,經過肝臟移植手術後才重獲健康。

蜆精不能治肝病 高血壓、痛風患者勿過量

蜆精不能治肝病 高血壓、痛風患者勿過量#肝硬化

許多老一輩的中醫會建議肝病病患吃蛤蜊,因為牠富含蛋白質,可以促進肝細胞的修復,是常見的保肝食物之一。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學術基金會提供資料表示,現代人營養豐富,約三分之一的人有脂肪肝,蜆精不再是唯一補品,也不宜天天食用。根據研究,蜆精可以降低GPT、GOT(肝功能指數),不過僅在動物實驗證實而已,因此均衡營養的攝取,才是正確保健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學術基金會指出,民眾罹患肝硬化或肝癌時,若沒影響到肝細胞,GPT仍會是正常,因此GPT在標準值內,不代表肝臟沒毛病;喝蜆精後GPT下降,與治癒肝病無關,並非將病毒消滅。肝病防治學術學術基金會提醒,肝硬化患者併發腹水時,要限制攝取鈉與水,就不適宜喝蜆精,而併發肝昏迷時,要限制食用蛋白質,蜆精也不適合。此外,蜆精富含鈉與氨基酸,長期過量服用,對高血壓與痛風患者並不適合,因此均衡攝取加上足夠營養,才是保肝正確觀念。

「肝癌」男性十大死因之首位,該如何避免?

「肝癌」男性十大死因之首位,該如何避免?#肝硬化

肝病一直是國人健康的強勁敵人,甚至被稱為「國病」。根據衛生署於2002年發表之統計資料顯示,肝癌高居國人男性十大死因之首位,而肝硬化名列十大死因第六位。2003年,中研院院士宋瑞樓教授發表〈認識肝病﹒對抗肝病〉專文,提及國內B型肝炎感染者有二百六十萬人之多,感染C肝病毒者也有三十萬人,而B、C兩型肝炎病毒正是肝癌與肝硬化的罪魁禍首。 台東基督教醫院肝膽腸胃科梅彪祥醫師表示,肝臟沒有神經,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只要有四分之一可以運作,就能繼續維持人體的生理機能,由於沒有神經,患者對病症不易察覺,許多罹病者都是到了病情嚴重,才驚覺自己身患重症。最教人焦急的是,為數可觀的患者得知自己罹病之後,寧願捨棄正統醫學治療,選擇服用偏方草藥,等到病情不可收拾,再回頭就醫,已是病入膏肓,無力回天。梅彪祥醫師解釋肝臟的功能,肝臟呈紅棕色V字型、位於人體右側橫膈膜下方、胃上方、膽囊及右腎前方的器官,主要功能為排毒(負責藥物及毒物之排除代謝)、造血及調節血流量、製造酵素產生抗體,並也是賀爾蒙的主要代謝器官…等。而常見的肝炎有很多種,除了國人熟知的A、B、C型,尚有D、E、G型。A型肝炎及E型肝炎的傳染途徑是口腔與食物(海鮮、貝類是常見的傳染媒介),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尤其容易感染A肝,所以外出到較落後地區旅遊,更應格外小心飲食。B、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則是血液方式感染。另外梅彪祥醫師也強調,脂肪肝也是國人常見的肝臟疾病。脂肪肝是聚積過多油脂和養分的肝稱作脂肪肝,遺傳體質、喝酒、飲食不節制,都是造成脂肪肝的成因。脂肪肝的併發症雖少,卻易使患者長期倦怠、缺乏鬥志、自我觀感低落。梅彪祥憂心地說,台北市教育局在2005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北市國小學童有5%過重,因此,脂肪肝已不是成人專屬,越來越多兒童飲食行為偏差,提早過度耗損肝臟而不自知。梅彪祥提醒民眾保肝之道,施打B肝疫苗,(台灣因長年為幼童接種B肝疫苗,因此年輕人罹患B型肝炎比例大大減少)、充分衛教,使民眾避開危險的水平感染(如使用不潔針頭、刺青)、良好衛生習慣等。梅彪祥醫師再次叮嚀,均衡飲食、愉悅平衡的身心靈、勿隨便打針、少喝酒、勿亂服中草藥、定期健康檢查,才能保有好心肝。延伸閱讀「肝病三步曲」:http://www.uho.com.tw/sick.asp?aid=8761

酒喝多!當心消化器官的癌症找上門

酒喝多!當心消化器官的癌症找上門#肝硬化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詩仙李白在酒宴中,酣暢淋漓地譜下這首「將進酒」。多少騷人墨客酒後豪興,留下千古絕唱。但以健康的觀點,淺酌低嚐可能保護心血管,過量飲酒卻反受其害。除了腦神經退化、心臟肥大、骨頭缺血性壞死、胃腸黏膜損傷、肝硬化、胰臟炎等病變,飲酒還與許多癌症有關。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謝清睿,將就以下幾點,探討飲酒與消化器官癌症的關係。 一、口腔、咽喉、食道癌這些部位的癌症,多為扁平細胞癌。流行病學顯示,罹癌的危險性和飲酒量及期間成正比。而抽煙及嚼檳榔,也是獨立的危險因子,並且有加成的作用。至於較少見的食道腺癌,有些報告指出和飲酒有關,但也有相反的結論,須進一步釐清。 二、大腸直腸癌多個報告的合併分析,發現其危險性和飲酒有關,而且和飲酒量成正相關。甚至有報告指出,飲酒增加罹患腺瘤(息肉)的機率,而大腸直腸癌就是由腺瘤轉變而來的。飲食缺乏葉酸,會增加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而酒精影響到葉酸的代謝,可能因此增加罹癌的危險性。三、肝癌大多數發生在已有肝硬化的病患,經由肝細胞發炎、壞死與再生,逐步形成纖維化、硬化、及肝癌。國內的肝硬化多為慢性B或C型肝炎患者,飲酒為另一獨立的原因,並可加強慢性B或C型肝炎轉變為肝癌的機會。四、胰臟癌少數報告認為和飲酒有關。因為抽煙是胰臟癌強烈的危險因子,煙酒之間與胰臟癌的相互關係,尚須進一步研究。飲酒可能造成慢性胰臟炎,久之轉變為癌症。飲酒如何導致癌症?謝清睿醫師表示,目前的研究指出幾種可能的機轉:酒精的代謝物乙醛破壞核酸(DNA)、酒精做為其他致癌物的溶劑、產生自由基、改變葉酸的代謝、降低身體的免疫力、酒類飲料中其他的致癌物等。而個體代謝酒精的基因變異性,可能影響致癌的程度。確實的致癌機轉,尚待努力研究。謝清睿醫師提醒,健康的角度,節制飲酒是必要的。因此,奉勸諸君莫貪杯,醒來追悔已太遲。

有病吃藥、沒病補身?當心引發「肝炎」

有病吃藥、沒病補身?當心引發「肝炎」#肝硬化

「肝病」是肝臟疾病的通稱,所有肝臟的疾病都可稱是肝病。當肝臟組織受損而失去了正常的機能時,就是肝臟有病。在台灣,我們可以將肝病的病人歸為肝炎、肝硬化、肝癌三大類,台灣人口每五個成人中有一人患有肝炎,每年有五千人死於肝癌,四千人死於肝硬化,肝癌在癌症死亡率男佔第一位、女性佔第二位。肝炎是常見肝臟疾病之一,在台灣則以B型肝炎所引起之肝病為最廣,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 醫師表示,成人中平均五到七人就有一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因此全台灣目前至少有三百萬人以上為帶原者。這些帶原者不僅會傳染B型肝炎給別人,可怕的是病毒會潛伏在肝細胞內,可能引起為肝硬化,甚至變成肝癌。任何原因引起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的破壞,都稱為「肝炎」,柯萬盛醫師說,當外來物質或病毒侵入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發動炎性細胞(例如:淋巴球)侵潤到組織內放出免疫物質,以對抗外來物,稱為「炎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發炎」。會引起肝發炎的原因很多,病毒感染、藥物、酒精,甚至某些先天性異常都有可能,因此肝炎的種類也很多,其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病毒性肝炎早期台灣經濟環境較差,一般人的飲食衛生習慣也不好,所以A型肝炎十分盛行。但近年隨著環境改善,A型肝炎也就比較少見了。E型肝炎跟A型肝炎一樣是經由飲食傳染,但在國內並沒有大流行過,多半是國人出國旅遊從疫區感染而帶回來的。A型、E型肝炎與B、C、D型肝炎最大的不同是在於A、E型肝炎病毒只造成急性肝炎,不會演變成慢性肝炎。B、C、D型肝炎是台灣慢性肝炎最主要的原因,它們都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染的,打針或刺青、穿耳洞時,如果器械消毒不完全,就有可能受到感染。毒癮患者時常共用針頭,也很容易相互感染。B型肝炎可以說是台灣最「有名」的肝病,全國大約有三百萬名B型肝炎帶原者,成人平均每五到七人就有一人,但是一般對B型肝炎的誤解卻很多,例如有許多人誤以為使用免洗餐具就可以預防B型肝炎,其實B型肝炎並不會經由飲食傳染。台灣的B型肝炎有一半是經由母子「垂直傳染」而來,另一半則是「水平傳染」。柯萬盛醫師指出,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跟B型肝炎類似,也和B型肝炎一樣容易轉變成慢性肝炎,導至肝硬化或肝癌。根據統計,輸血感染C型肝炎後,約有一半以上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而慢性C型肝炎患者經過一、二十年後約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發會展成肝硬化。台灣地區C型肝炎大約有三十萬人,雖然不像B型肝炎那麼多,但一般人對C型肝炎認識不夠,很多C型肝炎病人一直到肝硬化甚至肝癌末期,才知道原來自己得C型肝炎。D型肝炎病毒它本身雖然可以複製繁衍,但是卻需要有B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配合,才具有感染力,也就是說D型肝炎無法單獨發作,一定要跟「B型肝炎病毒」同時存在,才能對人體構成傷害,所以臨床上D型肝炎病人都是B型肝炎同時感染,或是本來就有B型肝炎的人覆加感染D型肝炎。D型肝炎的傳染方式和B型肝炎一樣是經由血液體液的接觸,但最主要的兩大傳染途徑是「嫖妓」和「毒癮患者共用針頭」。根據統計,台灣地區B型肝炎感染D型肝炎的機率約為百分之十,但娼妓的機率則為百分之二十;而毒癮患者的感染率更高達百分之八十。二、非病毒性肝炎有些肝炎並不是由病毒引起的,而是由其他因素直接造成肝臟發炎,稱為「非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例如:酒精性肝炎、藥物性肝炎。(一)酒精性肝炎:俗話說「喝酒傷肝」,因酗酒所導致的肝炎就是「酒精性肝炎」。酒精本身會直接或間接破壞肝細胞,抑制肝細胞合成白蛋白,不但會造成酒精性肝炎、導致肝的纖維化,久而久之甚至會變成肝硬化或肝癌。酒精性肝炎一開始可能會先出現脂肪肝。一般來說脂肪肝不算是病,如果是肥胖、營養過剩所造成的,只要控制飲食、減肥就可以了,但如果是酗酒引起的脂肪肝,就有可能從酒精性肝炎演變成肝硬化甚至肝癌。(二)藥物性肝炎:中國人可以說是最愛吃藥的民族,有病吃藥、沒病補身,反正總要吃點什麼來強身。其實無論吃藥或進補不當,都有可能造成「藥物性肝炎」,不但強不了身,反而越補越大洞。柯萬盛醫師強調,我們所服用的藥物不管是吃的、抹的還是打針的形式,其代謝的過程幾乎都與肝臟、腎臟有關,藥物與肝臟之間的交互作用十分密切。所以用藥不當時,肝臟就可能受到傷害,引起肝炎。

得到肝癌卻一無所知,你「肝」心嗎?!

得到肝癌卻一無所知,你「肝」心嗎?!#肝硬化

52歲的王先生,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平日卻嗜酒成性,毫不節制,近日覺得容易疲累,腹部常有飽漲感,去醫院檢查時才發現自己得了肝癌,經醫師解釋之後,才赫然發覺原來肝癌是自己的生活習慣不好所導致的,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肝病號稱為〝國病〞,其中肝癌是臺灣惡性腫瘤死亡的第二位。對男性而言,是所有癌症死因的第一位,而對於女性,它也高居第二位,因此認識肝癌,進而去預防肝癌,是我們要積極去努力的目標。首先我們要認識會發生肝癌的高危險群有哪些。(一)在亞洲,肝癌的發生年紀以40到50歲的族群為主,其中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生的兩倍。(二)肝癌發生的三步曲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在臺灣死於肝癌者,約80%是B型肝炎引起,約10%至15%是C型肝炎所引起。(三)酗酒也是肝癌的罪魁禍首之一,研究發現,有酗酒習慣者,其引發肝臟疾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高出10%至20%。而帶原者同時有酗酒習慣,死於肝癌的危險性比起一般人要高出數十倍。(四)黃麴毒素會破壞細胞內的DNA並造成基因突變而致癌。(五)其他如:藥物的過量使用,例如類固醇、男性荷爾蒙、動情素等。臨床表現在最早期幾乎沒有症狀,而最常出現的症狀有腹部飽漲、胃口不佳、容易疲累、體重減輕、噁心與嘔吐,上腹部疼痛、腫塊、黃疸等等。但令人扼脕的是,病人在察覺硬塊和不舒服症狀時,絕大多數已轉為末期,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存活時間及預後通常不好。其實只要發現得早,肝癌的預後還是相當好的。要早期發現肝癌的方法,就是一定要有耐心的定期追蹤檢查。診斷肝癌最簡單的方法是抽血檢查全套肝功能及甲型胎兒蛋白,再加上腹部超音波掃瞄。當發現肝內有病變時,或有懷疑時,則需要做其他較為精密的檢查;如:腹部電腦斷層掃瞄、核磁共振掃瞄)及血管攝影。目前定期篩檢的建議是一般正常成年人應每年接受一次「甲型胎兒蛋白」血液篩檢。而屬於高危險群的民眾,每三個月至六個月更應追蹤檢查一次肝功能、甲型胎兒蛋白、超音波等的檢查。談到治療,肝癌是一種實質的腫瘤,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以開刀為第一選擇。肝癌在五公分以下用手術切除會有較佳的效果。而除了手術之外,還有血管栓塞法、腫瘤酒精注射法及化學藥物療法等,也都是治療肝癌很不錯的方式。在預防方面,最重要的,要預防慢性肝癌的感染,一般而言,B型肝炎疫苗的有效期限大約為十年,因此要去追蹤自己體內是否還存有抗體,如果沒有,應去追加一劑B型肝炎疫苗的注射,除此之外,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要避免酗酒及食用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以及藥物的濫用。肝是好朋友,別讓肝成為自己的敵人,平日應注意肝的保健,畢竟肝若是好的,人生才會是彩色的呀!(本文作者 / 輔仁大學醫學系 簡佑軒同學 / 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 廖俊凱醫師指導)

黑白補”肝” 當心造成藥物性肝炎

黑白補”肝” 當心造成藥物性肝炎#肝硬化

肝炎病人的保養,說難很難,說簡單也很簡。所謂「難」,就難在「觀念」的問題,很多人還是會忍不住去吃一些宣稱可以「保肝」的食物來補肝,卻反而在復原就把「定期檢查」這件重要的事拋到腦後;說「簡單」,就在於其實根本不需要什麼特別的保養,只要每天飲食、自然生活就可以了。光田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 - 柯萬盛 醫師表示,其實帶原者或情況輕微的肝炎病人並不需要特別的保養,只要保持均衡飲食及正常生活作息就可以了,只有肝炎發作或情況較重的病人需要特別的保養。    在飲食方面以新鮮、清淡、自然、均衡的飲食最好,色素、香科、防腐劑等人工添加物會造成肝臟的負擔,最好避免攝取太多。有些比較嚴重的肝炎病人會噁心、食慾不振的情形,所以太油膩的食物較不適合,最好吃一些清淡的飲食,並盡量多吃天然的蔬果;研究顯示,每週攝取蔬菜水果少於六次的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危險性比每週攝取蔬菜水果六次以上的帶原者高四至五倍。    不吃含有黃麴毒素食物,柯萬盛 醫師指出,研究己證實食用含有黃麴毒素食物,和肝癌有關。黃麴毒素食物是黴菌所泌的一種毒素,肉眼看不到,而且在攝氏二百六十度以上才能被破壞。農作物中,特別是花生、玉米,還有稻米、高粱、小麥都容易受到污染。豆類發酵製品如果處理不當,例如頭瓣醬、豆腐乳、臭豆腐等,也容易含有黃麴毒素。如果要吃花生,最好挑選帶殼、外觀沒有破損的花生。喜歡吃經過發酵加工豆製品的人則要多加小心。   坊間盛傳許多補肝養肝的食補或偏方,肝炎病友往往趨之若騖。柯萬盛 醫師說,其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研究證明什麼食物可以讓肝臟究然變得強壯;相反的,亂吃補藥造成藥物性肝炎的例子倒是不少。肝臟是解毒中心,我們吃進去的藥物絕大多數必須經過肝臟解毒,所以吃愈多藥,對肝臟愈不利,柯醫師提醒,除了醫師處方藥之外,盡量避免自行服用其他用藥。去看病時,有肝病的患者,要告訴醫師,以做為醫師處方時的參考。    一般人都知道肝不好的人不可以喝酒,因為酒最傷肝,酒精破壞肝細胞,長久下來可能會導致肝臟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另外抽菸跟肝癌也有關係。有抽菸或喝酒習的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會比不抽菸、不喝酒的B型肝炎帶原者高出二至五倍,所以罹患肝炎的人一定要戒煙、禁酒。一般人如果每天喝酒超六十至八十公克的酒精,發生肝病的機率就會增加,所以每天喝酒應該以四十公克為限(約等於米酒三分之一瓶,花雕、紅露酒、紹興約半瓶)。    在生活作息方面,急性肝炎來得快去得快,發病期間充分休息是必要的。但慢性肝炎病情高低起伏,通常沒有什麼立即的危害,可以繼續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只要不熬夜、不過度勞累就可以了。有些人一看到肝功能指數升高就請假在家休息,白天無所事事、晚上睡不著,生活紊亂夜顛倒反而對健康不利。    柯萬盛 醫師提醒,慢性肝炎的人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而且要持之以恆。不要因為肝功能己經恢復正緯,就不再繼續追縱。因為病毒既然還再體內,隨時有發作的可能,如果停止追蹤,下一次的發作可能會拖到症狀出現才發現,治療上會比較不容易,肝臟受到的傷害也較大。此外,定期追蹤的項目除了肝功能檢查外,還要包括胎兒蛋白檢查及腹部超音檢查才夠。萬一肝炎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也才能及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