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45歲後免費驗C肝 健保幫你出藥費

45歲後免費驗C肝 健保幫你出藥費#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肝不好,人生是黑白的,肝癌在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中常占據第一、二位,死於肝癌的患者中,約有70%為B型肝炎帶原者,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就算沒有得肝癌,B、C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及其併發症仍嚴重影響國人健康。新藥治癒率9成以上 2025年前滅絕C肝過去數十年來,台灣在國家公衛政策讓新生兒全面接種B肝疫苗後,大幅減少B肝患者的數量,可是C型肝炎尚無有效的疫苗可用來預防,以前C肝治療療程需注射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副作用多且停藥半年後測不到病毒的治療成功率約7~9成,直到近年藥廠研發出治療C肝的全口服抗病毒藥物,降低藥物副作用,同時提升了C肝的治癒率到9成以上,療程也只需要8到12周,儘管新藥上市藥價不斐,世界衛生組織還是喊出2030年滅絕C肝的目標,台灣經健保介入和藥廠協商後,現在每年衛服部提供一定名額全程給付C肝的全口服抗病毒藥,期望提早於2025年滅絕台灣的C肝。什麼樣的人會得到C肝?怎麼知道有沒有C肝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陳奕霖表示,以C型肝炎來說,主要感染途徑是經由血液傳播,例如輸血、共用針頭、未適當消毒的醫療器材等方式傳播,而與C型肝炎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共用沾血之個人器具,如刮鬍刀、牙刷、指甲剪、刮痧板,或經由母子垂直感染方式亦有可能發生感染。C肝患者 約有1/4會發展到肝硬化得到C型肝炎後有些人有疲累、虛弱、腹部不適、沒胃口、體重減輕、精神沮喪或是有輕微的黃疸等症狀,但許多患者都是無症狀而不自覺,如果這期間肝臟有發炎,發炎之後肝細胞再生,就會有纖維組織產生,纖維化厲害就容易得到肝硬化,約有1/4的人會發展到肝硬化。陳奕霖提醒,目前健保提供篩檢管道,45歲到79歲一般民眾、40歲到79歲原住民終身有一次B、C型肝炎篩檢的機會,檢驗出C型肝炎後,醫師會進一步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肝臟殘存功能,和其他藥物有無交互作用而後選擇適合的用藥,用藥過程中也會監測療效及副作用,民眾只需配合定時服藥定期返診抽血追蹤,數十萬的藥費由健保給付。

肝癌切除不再面臨超大傷口 腹腔術4天可出院

肝癌切除不再面臨超大傷口 腹腔術4天可出院#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0多歲男性患者,因多發性肝臟血管瘤及慢性C型肝炎於他院內科定期追蹤,C型肝炎經過藥物治療後在血中已持續測不到病毒,但在追蹤過程中發現血中甲型胎兒蛋白逐漸上升,經電腦斷層檢查,除血管瘤外,於肝臟第7區域發現新腫瘤,隨即轉至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就診,確診為肝癌。由於患者肝硬化且肝功能不佳,不適合進行大區域切除,因此採取腹腔鏡手術,於術中利用超音波定位將肝腫瘤完全切除。術後四天,肝功能恢復後即順利出院,後續僅需定期追蹤。台灣每年7千人死於肝癌 B肝帶原及肝硬化患者是高危險群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肝膽腸胃外科醫師黃俊傑表示,肝癌為國內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每年有七千多人死於肝癌。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及其他慢性肝炎等,雖然在全面施打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及C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物問世後,B、C型肝炎的患者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但是B型肝炎帶原者或肝硬化的患者仍舊是肝癌的高危險群,而其他肝臟疾病,包括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具肝癌家族史也是肝癌發生的危險因子。肝癌的主要治癒性治療為手術切除,小型肝癌且位置適合者亦可採取燒灼治療,包括射頻燒灼、微波燒灼、酒精注射等,緩解性治療則包括經肝動脈栓塞治療、標靶藥物治療及研究中的免疫療法。其中,手術切除依舊是治癒率最高的治療方式,但患者是否可接受手術切除,主要取決於腫瘤數量、位置及預計切除後所剩餘的肝功能,若肝功能太差或需要切除的範圍太大導致剩餘肝功能明顯不足時,便無法進行手術,只能考慮肝臟移植或其他緩解性治療。傳統手術需在腹部切長約15~35公分的倒L型傷口黃俊傑指出,傳統肝臟切除手術需在腹部切一個長約15~35公分的倒L型傷口,且必須切斷腹部肌肉,因此傷口較大較為疼痛。隨著手術技術與器械的進步,腹腔鏡手術在肝臟切除的應用逐年增加,腹腔鏡手術只需要在腹部開3~4個0.5~1.2公分的小傷口及一個取出切除檢體的傷口,因此切除的範圍較小,傷口也較小。近年來研究也顯示,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肝臟切除手術傷口疼痛較為減緩,其出血量及輸血機率也相對較少,但可能會稍微增加手術的時間。是否適合以腹腔鏡切除肝臟,仍需遵循肝癌的切除原則及視腫瘤大小、位置、與大血管的距離和切除範圍而定。因此,目前國際上一般認為腫瘤較小且位於肝臟第2、3、4b、5、6區域者可以當作腹腔鏡肝臟切除的標準,其他部位或是較為複雜的狀況則需依手術醫師的技術和經驗來決定。黃俊傑提醒,肝癌的復發率及死亡率高,因此需要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建議有B、C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目前健保已有給付C型肝炎的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療。

丙胺酸轉胺酶超標 恐非酒精性脂肪肝

丙胺酸轉胺酶超標 恐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在定期健康檢查時,常會發現到丙胺酸轉胺酶(GPT)數值超標,它是肝細胞是否發炎損傷的指標之一,也是健康檢查必驗的項目之一。畢竟輕微的肝發炎是沒有自覺症狀,短期也不會造成任何身體不適,但就長期而言,它卻與肝功能降低、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有密切相關。NAFLD合併慢性肝炎 可能變肝硬化遇到GPT超標時,回顧過往的病史就相對重要了,比如先問自己:1.是不是病毒肝炎帶原者,尤其B或C型肝炎;2.有沒有長期酗酒習慣;3.長期服用影響肝臟代謝藥物;4.有沒有肝臟結節;5.有沒有代謝症候群;6.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7.曾經有過肝臟手術;8.糖尿病;9.血脂肪異常等原因。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見的肝疾病,盛行率約25%,與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有關。根據統計,在肥胖、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患者身上,發現NAFLD的機率可高達70~90%,它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正常的肝臟約有3~5%脂肪,而NALFD的肝臟脂肪會超過5%,臨床上會被發現常是因為健康檢查時,測量腰圍超標、GPT超標或是腹部超音波發現,如果NAFLD合併長期慢性肝發炎時,未來可能轉變成肝硬化而危及生命。所以NAFLD確定是否合併肝發炎是重要的,而肝臟病理切片則能確定發炎是否存在。每降低1%體重 可降10%GPT 如果真的發現罹患NAFLD時,生活型態的調整是當務之急,除了大家熟知的飲食方式與運動之外,減重及改善代謝症候群可以消除過多的肝臟脂肪,順便降低肝發炎的狀況。一般而言,平均每減少攝取7700大卡熱量,可減少身體1公斤脂肪,每降低1%的體重可使GPT下降10%,換句話說,減重10%便可使它回復至正常範圍。(文章授權提供/許順菖醫師)

長期忽視脂肪肝 終恐釀肝硬化肝癌

長期忽視脂肪肝 終恐釀肝硬化肝癌#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位科技業的高階主管來看診,還沒坐好就開口說了『蔡醫師!這是我的體檢報告…』接過他手上的報告,邊看他邊說『我已經連續幾年體檢都說是嚴重程度脂肪肝,我沒有B肝也沒有C肝,也沒有特別愛喝酒,不知道為什摩會這樣?』和他一起來的太太說『這次回診肝膽科時,醫師說肝臟發炎得很嚴重,也出現了纖維化的現象』他接著說『肝膽科醫師說,脂肪肝沒有特別的藥物可以治療,就是要我運動……除了運動之外,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了嗎?』台灣每3人有一人罹脂肪肝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台灣成年人脂肪肝的盛行率大約是30~40%,也就是大約2~3個成年人就有一人罹患脂肪肝,遠高於大家熟知的B型肝炎(20%)、C型肝炎(5%)。甚至有一份針對上班族所做的研究,肝臟超音波檢查,大約有45%的比例呈現程度不一的脂肪肝,其中男性上班族更是高達55%!長期脂肪肝 恐釀肝臟慢性發炎脂肪肝總是無聲無息的,又不會造成特別的不舒服症狀,所以大家總是會忽略它。但長期脂肪肝,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每五個患者就有一個會產生肝臟纖維化,如果持續惡化,最後可能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另外,脂肪肝的患者也很容易同時具有「三高」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會進一步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需要特別注意。脂肪肝,西醫目前並沒有特別針對的藥物,減重與運動是目前唯一確認有效的脂肪肝治療方法。中藥可助脂肪代謝 助脂肪肝恢復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中醫方面,脂肪肝屬於傳統中醫學中的『痞症』、『積聚』、『肥氣』等範疇中,主要是以氣滯血瘀為本,以肝膽濕熱為標。以飲食不節、情緒不佳、肝失疏泄為誘因,以氣滯於內、肝絡阻塞、脾失健運、濁邪害清、氣血痰瘀互結於脅下為基本病機。臨床上,中醫會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病機,加以不同的調理,例如:祛濕化濁,清熱解毒,疏肝解郁,行氣和中,柔肝養血,化濁消瘀,疏肝養血,活血化瘀,清熱利濕,健脾化濕,活血通絡,益氣養血,滋養肝腎…等等,另外會再加上特定中藥來幫助脂肪代謝、避免脂肪囤積、修復受損及發炎的肝細胞,就可以加速脂肪肝的恢復囉!(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3/1起C肝給付不設限 醫籲早治

3/1起C肝給付不設限 醫籲早治#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政府再次加碼利多!為讓更多C型肝炎病人能夠盡早接受治療,政府預算今年再加碼,將提供五萬多個治療名額,並自本月起,再新增給付兩款C肝全口服新藥,讓更多病患受惠。民眾經抽血檢驗,確定感染C肝(血液中檢測出C肝病毒),即可接受治療。民眾本(3)月起可以有三款藥物可供選擇,治療週數以8週與12週為主。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簡榮南教授表示,這次新納入給付的兩款藥物是針對代償性肝硬化及肝腎功能不佳的患者都能使用,對醫師來說臨床使用上有更多治療選擇,「目前政府已面放寬C肝全口服新藥給付條件,且不論纖維化、病毒基因型都有納入給付,藥物雖然昂貴,但是政府都埋單,患者勿延宕治療黃金時機,應盡速用藥。」簡榮南教授表示,治療C肝關鍵在於早期治療,才能避免肝炎持續惡化演變成肝纖維化、肝硬化及肝癌,根據統計,患者於急性期後,有8成左右會變成慢性,甚至有2成5會轉為肝硬化,最後變成肝癌,C肝還會引起全身性的肝外病變,例如胰島素耐受不良、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腎病、高血壓、中風…等是一連串的疾病鏈開端。」簡榮南教授透露,林口長庚醫院長期支援偏遠山區,山區患者光是到診單程就需要耗費3-3.5小時,「如今治療週數可縮短至8週,對於患者來說非常方便,可節省交通成本與家人陪伴的回診時間,並大幅減輕病患及家人心理壓力。都會區患者多是年輕人,短療程治療也可減少請假次數。整體來說,除了金錢、時間,也可減少進出醫院的次數。」林口長庚醫院也為方便C肝民眾就醫,將以往得抽血3次才能完成C肝檢驗流程,調整為僅須抽血1次,即可檢測體內是否有感染C肝、C肝病毒量及病毒基因型,讓民眾治療C肝之路更加順暢。簡榮南教授表示,現今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人心惶惶,但他對政府防疫措施非常有信心,「台灣是全球防疫做得最好的,只要戴口罩、勤洗手,因為病情需要還是需到院治療,C肝全口服新藥治癒率高達99%,在用心防疫的同時,千萬別放棄有效的治療,對自己的健康來說並不划算。」簡榮南教授呼籲,台灣要達到根除C肝目標,政府、醫界及民眾都要動起來,將全台潛在的C肝患者找出來,去年彰化縣衛生局透過縣府力量與醫院合作進行全縣篩檢,成效非常良好,「尤其C肝在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盛行率高,C肝也有家庭群聚感染的報告,家中若1人罹病,其他人感染C肝機率將增加。同時在慢性腎病及糖尿病等,C肝的盛行率都比一般人口高。建議民眾主動關心家中長輩,有上述疾病患者應主動到院抽血檢驗C肝,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

每天喝40g酒精 7天竟患脂肪肝?

每天喝40g酒精 7天竟患脂肪肝?#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依據衛福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肝和肝內膽管癌則位列全國十大癌症死因的第2位。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肝膽腸胃科趙珂漢醫師指出,每天攝取40克酒精,連續一週就可能出現脂肪肝的現象,連續5年到10年就可能變成肝硬化,甚至產生肝癌!60歲的許先生平時有酗酒習慣,時常因胃痛至急診就醫,出院後也沒有按照醫囑定期回門診追蹤。半年前開始,許先生的眼白變黃,肚子逐漸變大,腳也有水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肝硬化及大量腹水,進一步住院治療,醫師抽吸腹水並分析,確診為肝硬化引起之腹水,經由利尿劑與藥物治療終於順利出院,此後,許先生痛定思痛,改掉酗酒的壞習慣,並定期於門診追蹤,規律服藥,讓其症狀得到良好的控制。40克酒精 等於100g威士忌飲酒過度,超出肝臟的代謝能力,首先受到損傷的便是肝臟,脂肪肝是最早出現的徵兆,只需豪飲幾天便可以形成,長時間積累就會導致「纖維化」,變成酒精性肝病,最終發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40克的酒精大約是多少量呢?啤酒的酒精濃度約4-5%,100g的啤酒就是約4-5g酒精,威士忌這類烈酒的酒精濃度約40%,100g威士忌大約就有40g酒精,已達每日攝取量的上限。戒酒和治療B肝C肝 遠離肝硬化及肝癌的威脅早期的脂肪肝是可逆的,最重要的治療就是戒酒,長期酗酒使得肝臟病變,亦會引起胃炎、胰臟炎及神經病變,因一時貪杯而導致長期健康受損,實在得不償失。除了酒精之外,B型肝炎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也是台灣常見的慢性肝炎原因,建議相關患者至醫院進一步評估,並定期接受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肝臟病變,儘早治療,方能遠離肝硬化及肝癌的威脅。

雙重感染C肝與愛滋 提早十年肝硬化

雙重感染C肝與愛滋 提早十年肝硬化#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別因過時認知影響治療!一名40歲的愛滋病毒感染者,十年前因靜脈注射毒品而感染愛滋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雖成功戒毒,也透過藥物治療控制體內愛滋病毒量,但今年初該名患者,肝臟竟出現纖維化問題。原來該患者於5年前進行C型肝炎治療時,因傳統療法造成強烈副作用,嘗試2周即停止,日後在愛滋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雙重感染的影響下加速了肝纖維化的發生。愛滋、C肝 兩者「共伴發生」機率高台灣愛滋病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洪健清醫師表示,愛滋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傳染途徑相同,可能經由性行為、共用針具等方式傳染,兩者「共伴發生」的機率高。曾有國內研究發現,愛滋病毒感染者中,約有九成以上的靜脈藥癮者合併感染C型肝炎。洪健清醫師提到,該名患者於今年初回診後,改以全口服新藥治療C型肝炎,因療程快(八至十二周)、用藥便利(一天口服一次)、副作用極低,不僅藥物服從性極高,治療進入第二周時,體內即偵測不到C型肝炎病毒量,目前已完成十二周療程,後續只需定期追蹤回診,肝纖維化可望改善。洪健清醫師說,C型肝炎病毒有六種基因型,目前共同感染愛滋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的患者,仍以台灣常見感染的基因型第一型、第二型為居多,不過近來也發現以靜脈毒癮為主的第六型,有漸漸增多的趨勢,顯見目前有跨族群感染的情況發生。洪健清醫師也提醒,若有高風險性行為且確診感染梅毒者應主動進行C型肝炎篩檢,以利早期治療。因梅毒可能造成生殖器潰瘍,病毒更容易藉由體液、血液傳染,據臨床統計,梅毒患者罹患C型肝炎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8倍。愛滋、C肝雙重感染 恐七年即發展成肝硬化台灣愛滋病學會常務理事暨台北榮民總醫院醫學研究部主治醫師林錫勳則說,由於愛滋病毒感染者合併感染C型肝炎病毒的比率比一般人高,若雙重感染,不僅會加速兩者病程發展,也更容易加快肝病三部曲的病程惡化時間。尤其,愛滋病毒會侵犯並破壞人體免疫系統,更會加劇C型肝炎病毒對患者健康的危害。林錫勳醫師表示,雙重感染不僅造成病程縮短一半以上,恐至少提早十年發生肝硬化。根據研究統計,單一感染C肝患者平均21年才會發展成肝硬化,但若同時感染愛滋病毒者,恐7年即發展成肝硬化,嚴重者更可能加速發展成肝癌。林錫勳醫師提到,近年來愛滋病藥物愈來愈進步,過去可能需要同時服用十多顆藥物,現在只需要一天一顆,且四周回診一次,「與現行C型肝炎治療方式、頻率相同,只要穩定服藥、按時檢查,副作用也大幅降低,就可以有效治療兩種疾病。」林錫勳醫師呼籲,政府為鼓勵病患接受治療,C型肝炎口服新藥給付條件不再設限,只要確認感染,不論有無出現肝纖維化均可成為給藥對象,且全病毒基因型皆可適用。目前愛滋感染者只需在原就診專科就醫,醫師甚至已無需照會消化系專科醫師,即可開立處方不須再跨科看診。

國人4成有脂肪肝 小心變成肝硬化!

國人4成有脂肪肝 小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肝是人體重要器官,血脂過高更可能影響肝臟機能。長期高血脂容易有脂肪肝問題,肝臟無法利用脂蛋白排出三酸甘油酯造成油泡累積、肝臟腫大,嚴重導致肝炎與肝指數上升等現象。「脂肪肝」即俗稱「肝包油」,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台灣約4成的民眾有脂肪肝,不僅好發於中年人,在兒童與青少年比例也逐年上升。即使體重正常的泡芙族 仍勿輕忽脂肪肝危機血脂與肝臟運作關係密不可分,建議須管控血脂數值並加強保養肝臟,讓代謝循環更順暢。造成脂肪肝常見的因素包括:肥胖、高血脂、酗酒、糖尿病、高血壓、不當服用藥物(類固醇、黃體素)、內分泌代謝異常;另外也有少部份罕見的原因,例如:先天性代謝疾病、接受全靜脈營養或迴腸分流手術後、體重減輕過快、化學物質或其他環境因素影響、妊娠急性脂肪肝等。常見的「大腹翁」和「小腹婆」,以及體重正常或過輕的年輕「泡芙族」,都是脂肪肝的好發族群。患有脂肪肝 未來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大幅增加脂肪肝即是肝臟脂肪過度堆積的現象,大部分民眾罹患脂肪肝時沒有自覺症狀,多數是上腹部感到不適、腹脹或疼痛、食慾不振、全身倦怠、肝臟位置按壓有痛感等。若忽視脂肪肝之威脅,則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將會大幅提升,民眾可至醫院接受肝功能檢查和腹部超音波掃描、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來判斷肝臟脂肪是否有過度堆積的現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患,必需意識到肝臟的問題僅僅是冰山一角,若不積極的改善身體代謝異常的狀況,未來得到中風、心肌梗塞、腎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會大幅度增加。如何避免脂肪肝?1)飲食上要限制熱量、脂質的攝取,避免精緻甜食、高鹽份食物及酒類。2)補充適當的水份;除此之外,也要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規律運動。3)維持理想體重與規律運動4)監測血壓、血糖、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5)若家族有心血管疾病病史,就可推測病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給予適當用藥建議。非酒精性脂肪肝事實上是會影響全身的疾病,雖然對身體無立即性的生命威脅,但若置之不理恐造成肝硬化或肝癌。需正視隱藏在脂肪肝底下的心血管疾病,積極控制體重、血壓、血糖及血脂肪,並維持規律運動,讓身體免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