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保肝之道 拒菸酒、多吃黃綠色蔬果

保肝之道 拒菸酒、多吃黃綠色蔬果#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熬夜加班、喝提神飲料、吃消夜,都仰賴肝臟幫忙排毒,然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就算是B型肝炎發作,也不容易出現疼痛的感覺,約70%的肝炎沒有明顯症狀,而容易被忽略,等到患者感到異樣就醫,多半已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病毒量逾2000 應接受預防性治療一般來說,肝指數(ALT)>40,稱為肝功能異常,病毒量超過2000的患者就要考慮接受預防性治療,許多帶原者常因症狀不明顯而忽略治療,總是到轉變成猛爆性肝炎、肝硬化相關併發症,如食道靜脈瘤破裂、肝昏迷、細菌感染等,併發嚴重狀況時才就醫,因此定期抽血檢測肝功能是預防肝炎惡化的重要依據。3~6個月追蹤 半年一次超音波經由抽血檢查可判斷肝功能狀況之好壞,如果狀況不好進一步檢查病毒量的高低,病毒量越高代表在體內活躍程度越強,罹患肝癌的機率就越高,因此建議3~6個月一次抽血追蹤,每半年做一次肝臟超音波檢查,以及早發現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噁心嘔吐、黃疸、眼白偏黃B型肝炎沒有明顯症狀,但當感染急性B型肝炎或慢性B型肝炎發作時,就會上腹部不適或腹脹、疲倦、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黃疸、皮膚或眼白偏黃、茶色尿等症狀發生。不共用牙刷、指甲刀、刮鬍刀B型肝炎會透過母親生產過程傳染給新生兒,亦會透過血液或體液而感染,因此輸血、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不安全的性行為、共用牙刷、指甲刀、刮鬍刀等都有可能感染,需要特別留意。攝取黃綠色蔬果 避免吃豆製品洪吉來醫師建議,B肝患者平日要有規律的生活及充足的睡眠,並且拒絕菸、酒、檳榔,飲食部分要多攝取含維他命A、C的黃綠色蔬菜及水果,避免食用含花生製品、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也不要隨便食用治肝草藥或補肝藥品,避免增加肝臟的負擔。

B肝患者出現肝硬化 積極治療改善預後

B肝患者出現肝硬化 積極治療改善預後#肝硬化

(撰文: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約七十歲的男性患者,他在十年前檢查發現是B型肝炎帶原者,而且超音波已出現早期肝硬化。經檢驗發現該患者有較高的B型肝炎病毒量及pre-S基因遺失突變;由於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具有pre-S基因遺失突變的B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較高。因而在醫師的建議下,該病患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目前不但肝功能恢復正常,B型肝炎病毒量偵測不到,而且超音波也沒有呈現肝硬化也沒有發生肝癌。 (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突變) 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突變 收治這名患者的高雄長庚醫院腸胃肝膽科主治醫師陳建宏表示,該患者是在十年前檢查發現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且超音波發現已有早期肝硬化,而且B型肝炎病毒量較高。經由進一步抽血檢測B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發現有Pre-S基因遺失的突變,因而建議患者要更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因為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B型肝炎病人若是出現Pre-S基因遺失突變,會較容易發生肝硬化及肝癌。而這位患者經由口服抗病毒藥物長期的治療,在有效抑制病毒之下,不但肝功能恢復正常,而且也沒有肝硬化及肝癌。   慢性肝炎→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 陳建宏醫師進一步指出,B肝會進展到肝癌主要是因為病毒生存在肝細胞之中,當人體的免疫細胞攻擊病毒時,會造成肝炎發作和破壞肝細胞;而肝細胞破壞後雖然肝細胞會再生,但也因此會造成肝的纖維化,反覆的肝炎發作容易進展為肝硬化進而發生肝癌。此外,B肝病毒會崁入人體肝細胞的DNA之中,造成人體DNA抑制或促進腫瘤基因的功能失調,進而導致肝癌的發生。   B肝病毒活動性帶原者需積極接受治療 臺灣尚未開始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之前,國人的B型肝炎帶原率大約在15~20%。由於政府在民國73年開始全面推動新生兒施打疫苗,目前30歲以下年輕人B型肝炎帶原率已不到1%。陳建宏醫師指出,大約有七成B肝帶原者是屬於病毒不活躍且肝功能正常的不活動性帶原者,這些患者只需要定期追蹤。但是有三成B肝帶原者是屬於B肝病毒活躍的活動性帶原者,這些患者則需要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B肝帶原者定期追蹤最重要 對於B肝帶原者要如何預防進展到肝硬化和肝癌呢?陳建宏醫師建議,生活作息應正常、清淡飲食、不熬夜、不抽菸、不酗酒及控制體重。最重要的是要定期追蹤肝功能和超音波;至於B肝帶原者是否需要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目前主要是以B肝病毒量、肝功能和是否有肝纖維化或肝硬化3個指標當做治療的依據。但是,對於抽血檢測發現有pre-S基因遺失的突變者,由於將來發生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較高,因此可以建議病患更積極接受抗病毒藥物的治療。 新聞來源:健康醫療網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health/27156.htm

誤把中度海洋性貧血當缺鐵 錯誤補鐵要人命!

誤把中度海洋性貧血當缺鐵 錯誤補鐵要人命!#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有貧血症狀可別自行處理!一名年約50歲的女性,貧血症狀嚴重,被誤判為缺鐵性貧血而連續以靜脈注射鐵劑長達兩年,直到肝硬化且合併有甲狀腺功能失調後,才進一步確診為中度海洋性貧血。中度海洋性貧血易忽略 當心中年後鐵質過量迸危機臺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柯博升指出,大多數中度海洋性貧血的患者,雖然年輕時就有貧血症狀,但因不影響日常生活,未警覺鐵質會因腸胃道吸收異常而累積體內無法排出;等到中年後,才會因鐵質過度沉積,造成鐵過量併發症。在海洋性貧血的類型中,中度患者因為輸血量不大,不似重度患者多是一出生就確認,也較易診斷與追蹤,所以經常被忽略,醫師說明:「也因為年輕時沒有症狀,疏於防範,經過二、三十年的鐵質過度吸收後,往往中年後會在心臟、肝臟、胰臟等器官出現問題。且因長期溶血,日後出現膽道結石、靜脈血栓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這類族群最大的問題是因為沒有單一症狀或診斷,即使臨床症狀出現包括如貧血、頭痛、胸悶、倦怠感、黃疸等,都因為誤以為是缺鐵性貧血而拚命補鐵,最終導致鐵質沉積,甚至危及生命。貧血不代表缺鐵 接受排鐵治療需就醫評估柯博升醫師提醒,有貧血現象並不表示就是缺鐵,千萬不要自行處理,一定要找對醫師;如果懷疑是海洋性貧血,且血紅素始終低於9.0或8.0時,最好轉診血液腫瘤科進一步評估追蹤,以免錯失治療時機。至於鐵質沉積到什麼程度才需進行排鐵治療?他說,臨床上是以監測患者的血清鐵蛋白濃度(serum ferritin, SF)為治療標準,到達一定程度就會給予治療,「目前國外的治療標準為SF>500~800ng/ml,但國內因類型與國外不同,因此標準不一定相同;不過只要超過500-800ng/ml以上,就建議患者要定期監測,若醫師認定有治療必要,則應接受排鐵治療。」目前排鐵治療已有新一代的口服排鐵藥物問世,可望延續生命並提升生活品質,且因其服用方便、患者接受度高,又有助減少鐵過量所引發的併發症問題,因而受到關注。醫師也提醒中度海洋性貧血患者千萬不可擅自停藥,務必遵醫囑、定期排鐵,才能繼續當生命的鋼鐵英雄! 

肝硬化嚴重無法手術 「燒死」癌細胞解困

肝硬化嚴重無法手術 「燒死」癌細胞解困#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60歲罹有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合併脾腫大男性患者,於門診追蹤超音波發現右肝有一顆1.5公分腫瘤,診斷為肝細胞癌,但因為肝硬化嚴重,無法接受手術切除,經評估接受無線電射頻腫瘤消融術,術後一個月於門診追蹤電腦斷層,顯示肝癌腫瘤完全被燒死,沒有新的腫瘤產生。肝功能差、腫瘤位置深  恐難以開刀切除台大新竹分院肝膽腸胃外科楊博智醫師表示,台灣是B型肝炎及C型肝炎高盛行區,慢性肝病如果沒有定期追蹤治療,最後就會發展出肝癌。在發現肝癌的時候,往往因為肝硬化嚴重、肝功能太差,或是腫瘤的位置太深,而無法接受手術切除。另外,常見的大腸癌肝轉移腫瘤,也常常因為數量多,或是不適合手術切除,只能接受化學治療。而楊博智醫師也補充,對於肝臟惡性腫瘤治療,除了外科手術外,針對不適合切除的部分,可同時使用介入性治療,如無線電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冷凍消融等,來消滅以往難以處理的肝臟惡性腫瘤。在治療的工具方面,除了最常見的消融術之外,更合併了微創腹腔鏡、甚至是外科手術剖腹的方式,製造出腫瘤消融路徑,讓近年來的肝腫瘤治療,幾乎沒有禁區。換言之,對於肝硬化無法接受肝癌切除的病患,肝腫瘤消融術提供了多的治療選擇,也提供等待肝臟移植病患,在等待過程中的治療橋樑。

B肝醫療費高!婦人負擔不起拖成肝硬化

B肝醫療費高!婦人負擔不起拖成肝硬化#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戰勝肝病,除了要有正確的治療觀念外,健保上若能放寬治療限度,對於患者而言,將會是一個最大的助力!一名60歲的婦人,因患有慢性肝病需長期接受治療,但因健保只給付兩次療程,使得她無法支付後續的醫療費用,導致病情進展為肝硬化。對此,台灣肝臟研究學會呼籲,只要B肝病患符合治療標準,就要放寬治療限制,以免增加肝癌風險。停止服用B肝藥物 病毒將複製、復發「健保給付期滿停藥不代表治癒,後續復發若未及時治療,恐導致肝硬化、肝癌!」台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表示,B型肝炎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何時開始治療與結束。雖然B肝藥物雖能抑制病毒複製,但治癒率低,一旦停止治療病毒後,就有再複製、復發的風險。且若未能即時接受治療,還可能會導致嚴重型的肝炎,如黃疸、凝血功能異常;若肝纖維化嚴重者,更可能會演變成肝衰竭、肝癌,造成病人、家屬與社會龐大負擔。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 C肝藥物副作用多除了B肝患者外,台大醫院內科高嘉宏醫師表示,C型肝炎也是肝癌高危險群,目前國內C型肝炎患者約有40~60萬人,但卻只有一成的患者接受治療,其餘則是因害怕副作用中途放棄治療,或不適合接受傳統治療的患者,而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健保給付的C型肝炎標準治療,是注射長效性干擾素合併口服雷巴威林藥物,C肝患者必須接受治療至少半年至1年的時間,大約7~8成可治癒,但卻有持續發燒、貧血、甲狀腺功能異常,情緒低落等副作用,讓部分患者感到相當不適而選擇停藥,所以,呼籲健保署應盡速開放給付新型口服藥物。

飲酒過量問題多!他失業、肝硬化樣樣來

飲酒過量問題多!他失業、肝硬化樣樣來#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飲酒過量除了有危害他人的風險外,其實也不利於自身健康,雖然這個觀念眾所皆知,但仍有許多民眾因此成癮,且長期累計下來更有致死風險,所以,提醒民眾別再過度飲酒了!日前,一名化名為阿強的年輕人,自當兵起就學會了喝酒,本來只是小喝幾罐啤酒,但隨著退伍他的酒量越來越好,不僅工作的空檔喝些啤酒解渴,下工後大家一起分享啤酒特調外,就連回家睡前再也要喝杯高粱,結果長久累計下來,肝硬化、腦出血等問題就隨之而來。生活的潤滑劑變調 酒精成為了生活重心凱旋醫院成癮防治科徐志堯醫師表示,酒精原本對該名患者而言,是種生活的潤滑劑,但隨著時間過去,卻轉變成為生活的重心,只要起床不喝一杯就無法停住手發抖,睡前不喝到爛醉,根本無法入睡。漸漸的工作就開始出了狀況,不是因為酒醉晚起遲到,就是在工作時無法保持清醒而狀況連連,最後,還因酒後駕車觸犯公共危險罪,又遲到後被到公司被開除,就連論及婚嫁的女友也離他而去。送醫後仍不信邪!肝硬化、腦出血接踵來除此之外,有天他甚至還因吐血緊急就醫,經檢查後發現肝硬化導致食道靜脈曲張,但他憑著一股牛脾氣,不相信醫師所說的,堅持出院回家,殊不知,回家沒幾天後,開始覺得不對勁,不僅連拿東西都不穩外,也開始聽到奇怪的聲音、房子裡的東西也開始變形,三天後就癲癇發作昏迷送醫,但他並沒有因此得到教訓,反而出院後仍繼續喝,甚至有天更不幸摔倒,頭部著地,導致腦出血。癮君子快測四大問題 了解酒精成癮程度上述的故事,雖然不一定發生於特定的病人身上,但徐志堯醫師表示,這卻是在門診上所看過的病患寫照。酒精影響的不只是個人的健康,而是把自己的家庭、工作和整個社會都拖下水,因此,建議民眾下列問題有一個回答「是」,就代表喝酒的程度,已開始達到酒精使用疾患的程度,需要趕快求助於專業人員。1)曾經不想喝那麼多酒,卻失去控制而過量嗎?2)身邊的人會為了你好而規勸你少喝酒嗎?3)對於喝酒這件事,你會覺得不好或感到愧疚嗎?4)你曾經早上一起床尚未進食之前,就要喝一杯才覺得比較舒服穩定?

中醫治療肝硬化 「製附子」有解

中醫治療肝硬化 「製附子」有解#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俗話說「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壞,人生是黑白的!」的確,慢性肝病、肝硬化以及肝癌一直以來排名於國人十大死因中,且一旦發生肝硬化,就會引發各種併發症上身,嚴重時甚至還會危及性命,所以,提醒民眾應多加留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應盡速就醫檢查。像是一名50歲的蔡先生,原本就患有B、C型肝炎,但自30歲起卻染上了長期飲酒的壞習慣,結果在去年11月底,他就因嚴重的肝硬化,引起腹水感到腹脹不適,且伴隨黃疸、雙腳水腫而住院治療,雖然後來出院了,但仍需服藥物來緩解不適症狀,但症狀不僅反覆,且服藥後也容易感到頭昏不適、胃口不佳、夜晚不易入眠等,所幸,後來接受了中醫治療後,他的胃口好轉,睡眠品質改善,原本腹脹、雙腳水腫也逐漸消退,開始恢復原本的工作。門脈高壓 易引發食道靜脈破裂出血三軍總醫院林睿珊中醫師表示,發生肝硬化時,血流要送入肝臟會遭受阻力,使門脈壓上升,而門脈高壓是肝硬化最主要的併發症,其中因高壓引發的食道靜脈破裂出血的案例,更佔了肝硬化患者死因的三分之一。腹水、肝腦病變、肝腎症候群更是因門脈高壓產生後,相繼出現的嚴重併發症,因此,如何有效預防及治療門脈高壓,是臨床上重要的議題。製附子 可改善門脈高壓的曲張程度而日前三軍總醫院的研究團隊,透過動物實驗證實了「製附子」可有效降低門脈壓,且改善門脈高壓大鼠腸繫膜的曲張程度,雖然目前在中醫學的範疇內,沒有肝硬化的病名,但若觀察病患所表現出的併發症,如腹水、黃疸、吐血等,在歷代文獻中,都有相當豐富的描述與相關治療的記載,所以,此研究發現,在中醫治療上,可透過製附子來改善肝硬化併發症。

B、C肝合併肝硬化 罹癌率高百倍

B、C肝合併肝硬化 罹癌率高百倍#肝硬化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肝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位居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名、女性的第二名,特別在南台灣地區更是一直高居不下,死亡人數已維持第一位多達30年,雖然近年來,醫界已知B、C型肝炎是肝癌重要的危險因子,尤其是合併肝硬化者,更有高達100倍以上的風險。對此,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牟联瑞醫師表示,對於這些高危險群來說,每年的定期篩檢,成為了能早期發現肝癌的重要關鍵,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可延長病人的存活率。定期追蹤發生期與存活率 皆高於未追蹤者根據台南市立醫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所發現的肝癌病人來說,3年內共發現392人,扣除其中非B、C型肝炎及未在本院接受治療者後,共有288名病人,接著再將他們分為有定期追蹤及未定期追蹤兩組,分別為79位及209位,結果發現,有追蹤組的肝癌約有86%為早期,但未定期追蹤組的肝癌只有39%為早期,其餘61%皆為中後期。反應在存活率上,有追蹤組的病人在追蹤最長達4年時,仍然有超過70%存活,而未定期追蹤組病人,則只有40%仍然存活,而追蹤期間有追蹤組共有22人死亡,平均存活為41.4個月,而未定期追蹤組,共有107人死亡,平均存活僅26.7個月,二者不論在腫瘤的發生期別及存活率,有定期追蹤組皆優於未定期追蹤組。7成以上的B、C肝帶原者 發現時已都晚期慢性B型及C型肝炎的感染,是產生肝癌的最高危險因子,目前對於B、C肝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步,透過定期的追蹤,可以偵測出早期肝癌,但可惜的仍是目前有超過7成的B、C肝帶原者,沒有接受定期追蹤以致於發現時都是屬於癌症晚期,存活時間自然會大幅的縮短。對此,牟联瑞醫師呼籲肝癌高危險群者,應定期接受專科醫師之抽血及超音波追蹤,若符合治療條件,應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一方面可改善肝功能,另一方面則可減少肝癌的發生,即使產生肝癌,也能在疾病的早期發現,做治癒性的治療以增加存活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