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張先生前一陣子與朋友揪團參加綠島潛水活動,由於行程匆忙,從水中上浮時速度太快,上岸之後不久就出現頭痛、倦怠、關節痛和皮膚紅疹及發癢等症狀,以為可能是趕行程太勞累而導致身體不舒服。張先生回到台中後趕緊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竟罹患「潛水夫病」⋯
40歲張先生前一陣子與朋友揪團參加綠島潛水活動,由於行程匆忙,從水中上浮時速度太快,上岸之後不久就出現頭痛、倦怠、關節痛和皮膚紅疹及發癢等症狀,以為可能是趕行程太勞累而導致身體不舒服。張先生回到台中後趕緊到醫院就診,經檢查發現竟罹患「潛水夫病」⋯
50歲王先生身體健壯,平時有運動習慣,偶爾還會參加各地的馬拉松比賽,然而最近幾個月時常左膝疼痛。一開始膝蓋在稍微活動後容易腫脹積水,休息後便改善,不過症狀越來越嚴重,膝蓋在活動時會有彈響聲且會有卡住的狀況;後續至醫院求診,診斷為膝蓋外側「半月板桶柄状撕裂」(bucket-handle tear,BHT)。
89歲莊老太太身體很硬朗,有一天在家要彎腰去撿書本,突然聽到「啪」的一聲,原以為只是閃到腰,沒想到一動就劇痛,不僅在床上沒辦法自己翻身,連起身坐起來都痛不欲生。後續,經X光檢查發現第1節腰椎的椎體產生壓迫性骨折,核磁共振檢查發現脊椎骨頭中有一個空洞,診斷為「骨質疏鬆性壓迫性骨折」。
每年3月「粉紅超跑」白沙屯媽祖遶境起駕,許多民眾跟隨媽祖,橫跨全台9天、300多公里的朝聖之路,然而不少人即使走到鐵腿、腳痛,還是想靠意志力撐完全程,該如何有效舒緩?骨科醫師提醒,除了行前充分做好暖身之外,當腳底和小腿出現疼痛、水腫時,也應適時地伸展與放鬆,並提供以下「遶境小撇步」保護雙腳,才能走得更長遠。
65歲的林女士本身慣用右手,因工作常需搬抬重物,且患有糖尿病多年,目前正接受藥物控制中。近幾個月右肩越來越疼痛,經過數星期休養及復健後仍未改善,活動度受限,手臂向後轉時也碰不到背部,造成穿脫貼身衣物極不方便。此外,肩膀的不舒服在夜晚特別明顯,睡覺時無法面朝右邊側睡,半夜更被痛醒,就醫後確診為右肩「旋轉肌袖破裂」。
47歲的陳小姐相當重視健康和維持身材,熱衷瑜伽和運動,每天都到健身房報到。某天舉啞鈴時忽然右手臂劇烈疼痛,手臂腫脹像長出大力水手卜派的二頭肌一樣,雖已及時冰敷處理、吃止痛藥,但過了1週後,患處痠痛依然沒有好轉,到骨科門診前查後才發現是「二頭肌肌腱斷裂」。
只有老人家才會膝蓋痛?錯!在運動傷害門診中,年輕人因運動過度所導致的膝蓋不適也很常見,再加上年關逼近,家家戶戶開始大掃除,骨科門診恐又有一波求診民眾。對此《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骨科醫師傳授年前掃除時不傷膝蓋的正確姿勢,還有泡腳、熱敷等可緩解膝蓋疼痛的良方。
身高195公分、54歲從事室内裝潢的詹先生,從年輕時期就愛打籃球,去年因工作時不慎跌倒、造成膝關節傷害、持續疼痛,幾乎放棄籃球夢,與醫師討論後決定接受自體軟骨修復術,手術隔日即可以拐杖輔助下床、3天後順利出院,術後3個月就恢復正常行走、簡單蹲跳,預計再復健半年就能重回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