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按一按!5分鐘立即消除胃脹指摩法

按一按!5分鐘立即消除胃脹指摩法#肝炎

主要因腸胃消化功能不完全,可利用經絡按摩增加腸胃運作能量。主要因腸胃消化功能不完全,可利用經絡按摩增加腸胃運作能量,此外可能是肝氣上逆,這情形需就醫調理。若已經有較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狀況,須當心胃幽門腫脹的問題,這種情況無法透過經絡按摩舒緩,除了需避免刺激食物,還需讓專業醫師診斷醫治。無論胃部何處不舒服,依照以下的按摩部位按摩就能舒緩不適。(一般而言,不舒服處在身體左側,按摩位置就在右側,這是「對側」;特別標示「同側」則表示不舒服處在身體左側,按摩位置就在左側)需調整經絡:足陽明胃經(本文作者/曹立群)(摘自/5分鐘立即消痛的經絡指摩法/大大創意出版)

天啊!他忽略肝炎竟養出一顆23公分大腫瘤

天啊!他忽略肝炎竟養出一顆23公分大腫瘤#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名30多歲的阿德,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他卻從未好好追蹤,直到發病後才驚覺狀況不對,肝腫瘤已經有16公分大,且侵犯到主肝門靜脈。不僅不能透過手術治療,就連栓篩也無法,原本的他已再一醫學中心服用標靶藥物,但完全對腫瘤無效,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腫瘤迅速長到23公分,後來,轉診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肝臟動脈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目前腫瘤已縮小成13公分。化療雖能直接抑制腫瘤 但發併發症率高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腫瘤醫學科梁逸歆醫師表示,所謂的化學治療,是從靜脈注射藥物,在經由心臟傳送到全身,是一種全身性的治療,雖然效果能遍及全身,但相對來說副作用也是全身性的。而肝臟動脈化療則是完全相反,是一種局部的治療,首先需植入一支特別的人工血管,且血管的末端就在肝臟動脈進入肝臟的入口處,只要從血管注射藥物,就會直接進入肝臟。因此,針對於肝臟的腫瘤,能夠有效的提高藥物的濃度,使藥物能夠更直接有效地去抑制腫瘤,也不會有一般全身性化學治療的常見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落髮等,也不會影響免疫力。只是,藥物幾乎都只針對肝臟內部作用,除了會增加效果外,也會直接危害正常的肝細胞,不僅如此,導管本身發生併發症也會比較高,例如:造成動脈的栓塞或是感染等風險會比一般的靜脈人工血管還來得高。腫瘤過大 為了避免出血致命才合併治療梁逸歆醫師表示,因為阿德的腫瘤實在過大,短時間內,為了避免腫瘤出血致命的風險,希望能夠同時合併放射線治療以達到局部最大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她的同意下,三個月後電腦斷層顯示腫瘤順利地縮小成13公分,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目前距離期望中完全剷除腫瘤還有很大的一段距離,但至少先降低危害了。

三百萬人身綁肝炎炸彈 卻「沒人知道」…

三百萬人身綁肝炎炸彈 卻「沒人知道」…#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全台有三百三十萬人,罹患B、C型肝炎,換言之,走在路上,幾乎是每七個人,就有一人肝炎病毒在身體裡作祟,然而,卻「沒人知道」這些人身體宛如綁著一顆肝炎炸彈,等著在身體最虛弱的時刻,一步一步讓肝臟走向衰亡的命運。到底有多少肝炎患者不知道自己罹患B、C肝?根據粗估,大約是總肝炎人數的三分之二,高達兩百二十萬人。肝炎沒有症狀 若有症狀肝臟恐快「不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副院長黃仁杰表示,在衛生福利部的十大死因統計中,因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死亡者,每年約一萬人,其中80%是B型肝炎帶原者,可怕的是,大部分的慢性肝炎都沒有症狀,當症狀出現時如黃膽、腹痛等,往往為時以晚,不易治療。腸胃肝膽科醫師辛政憲指出,目前台灣約有2%至4%的人口(約30萬人)有C型肝炎帶原,有75%帶原者基本上都沒有任何症狀,15%至20%的帶原者會出現輕微的鬱悶、食慾不振、噁心等症狀。感染C型肝炎後,有60%至80%會演變成慢性帶原者或慢性肝炎,罹患慢性C型肝炎者約有20%至30%會變成肝硬化,肝硬化後每年有3%至5%變肝癌。醫師就呼籲,民眾唯有透過檢查,才能確保自身有無B、C肝,若確診為帶原者,務必聽從醫囑,每年定期追蹤治療,經口服B型肝炎抗病毒藥物治療,肝功能及病毒量都能持續下降,顯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對抗肝病的不二法門。

肝癌年奪7千命 保肝3撇步不可少

肝癌年奪7千命 保肝3撇步不可少#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是國人健康大敵,據統計,在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每年約有4、5千人因此病故,而長年高居全國十大癌症死亡原因榜首的肝癌,每年也奪走約七千人,其中約9成是慢性肝炎的後遺症。長期反覆發炎  恐形成肝硬化肝病是國病,而肝炎病毒可以算是罪魁禍首!我國B型肝炎帶原者有將近三百萬人。長期反覆發炎的結果,會在肝臟留下許多結節,結節如果太多,原本柔軟的肝臟就慢慢變硬,形成肝硬化。每年約有2成的慢性B型肝炎會演變成肝硬化,而慢性C型肝炎在十至二十年之間也有2到4成會演變為肝硬化,這些肝硬化患者當中每年又有約5成會長出肝癌。因此愛肝、保肝尤其重要:保肝第1步/定期抽血檢驗是否有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保肝第2步/已感染B型肝炎、C型肝炎需定期檢查,因為感染B、C型肝炎,比起一般人有更高的機率會產生肝硬化及肝癌,而定期檢查才能及時發現,並於病灶尚輕時進行積極的治療。保肝第3步/慢性肝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應注意均衡的營養、正常的生活起居、不熬夜、少喝酒、謹慎使用藥物、避免食入含黃麴毒素來源之食物例如花生製品、臭豆腐、豆腐乳、豆瓣醬等。

台灣染B、C肝達三百萬人 注意6點保心肝

台灣染B、C肝達三百萬人 注意6點保心肝#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今日為世界衛生組織訂定的世界肝炎日,世衛呼籲應重新思考病毒性肝炎這個沉默殺手,強化肝炎相關疾病的預防、篩檢及控制,整合國家預防接種計畫,提高B型肝炎疫苗覆蓋率,與全球協力對抗肝炎。提高B肝疫苗覆蓋率 有效減少帶原者臺灣於1984年首開全球先例,推動大規模嬰幼兒B型肝炎預防接種計畫,有效阻斷母嬰垂直傳染途徑,使幼兒B型肝炎帶原率由計畫實施前的10.5%,大幅下降至0.8%。兒童的肝細胞癌發生率由十萬分之0.52降為十萬分之0.13。孕婦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率由17.2%降低至8.1%、E抗原陽性率由6.8%降低至1.5%,目前國內B型肝炎的帶原率已大幅降低。疾管署表示,針對國內B、C型肝炎預防、篩檢及控制,民眾應注意以下事項: 1) 所有新生兒須於出生24小時內儘速接種第一劑B型肝炎疫苗;如為B型肝炎e抗原陽性母親所生之新生兒,還需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 為達到防止母嬰垂直感染而變成帶原者,自2010年9月起提供母親為B型肝炎e抗原陽性之幼兒(2008年7月以後出生者),於出生滿12個月大時,進行B型肝炎帶原情形篩檢,以利早期追蹤,如幼兒未帶原也無抗體,可免費接種B型肝炎疫苗。3) 育齡婦女如符合健保「慢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計畫」之治療條件者,也儘早接受治療,以降低下一胎垂直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機會。4) 如非B型肝炎帶原且無B型肝炎抗體者,可自費接種疫苗,以獲得保護力。5) B、C型肝炎帶原者應避免不安全性行為、不潔針頭之刺青、穿耳洞、共用針頭、與他人共用牙刷及刮鬍刀等器具。6) 如為慢性B型及C型肝炎感染者,應儘早接受定期檢查及治療,以降低未來發生肝硬化及肝炎之風險及肝炎傳播的機會。疾管署呼籲,全世界每年約有140萬人死於各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慢性肝炎。據估計國內成人B型肝炎帶原率約15%,約250萬人;C型肝炎感染率約4~5%,約40至70萬人,每年約有13,000人死於肝炎相關疾病,顯示肝炎疾病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小覷。

病毒肆虐!9成肝癌病例都有B、C肝

病毒肆虐!9成肝癌病例都有B、C肝#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在台灣,每年肝病死亡人數高達13,000人,約佔所有死亡人數8%,甚至高過因糖尿病(6%)或高血壓(3%)死亡的比率,是國人健康的重要殺手。根據統計,我國成人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人數眾多, 約310萬人。九成民眾誤解熬夜是肝病主因民眾都熟知喝酒會傷肝,但是卻很多人不知道,罹患肝癌者九成是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國民健康署於103年對25~64歲民眾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可複選的情形下,有超過90%的民眾認為「熬夜」是導致肝病的主要原因,卻只有68%和54%的民眾知道B型肝炎或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的主因。此外,有9成民眾知道B型肝炎或C型肝炎定期追蹤及治療可以有效控制,但知道自己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的民眾中,仍有3成未就醫。 B、C肝規律服藥 有效減少罹肝癌風險依據余明隆醫師等人(2005)的研究,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定期施打抗病毒及干擾素,約可降低65%肝癌發生率;若規律治療,B型肝炎帶原者約可降低47%肝硬化及78%肝癌發生率。近期,根據最新的(2014)之研究結果再度顯示,B型肝炎帶原者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約可降低63%肝癌發生率,顯示B型肝炎、C型肝炎治療的成效顯著。為了減輕患者負擔,政府補助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以及相關治療費用;國民健康署也在去年開始大力宣導,到去年底為止,累積接受治療人數為19萬人,依潛在符合接受治療人數90萬人估計,利用率約為21.5%,國民健康署呼籲B型肝炎帶原者、C型肝炎感染者應積極善用這些醫療資源。

研究:干擾素能降低C肝中風危險

研究:干擾素能降低C肝中風危險#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醫界用於治療C型肝炎的「干擾素」,經研究證實可以降低C肝患者中風的危險性。台北慈濟醫院與台北醫學大學組成研究團隊,以台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發現「干擾素」能降低C肝患者中風的危險性。醫界目前尚無疫苗可以預防C肝,只能盡量避免被感染或使用藥物治療,臨床研究證實,以「干擾素」治療C肝患者可達到很好的療效。C肝患者比常人多兩成中風機率為了解C肝與中風的關聯,以及干擾素治療對中風的影響,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內科與台北醫學大學蔡佩珊教授組成研究團隊,自2011年開始進行分析,從2004年至2007年的台灣健保資料庫中隨機挑選20歲以上、3113位臨床上被診斷為C肝的患者以及12452位年齡性別相仿的非C肝患者,平均追蹤五年,比較兩組患者發生中風的情況。另外,也觀察以干擾素治療三個月以上的患者與無治療的患者是否有中風機率的差異。      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許景盛醫師表示,研究結果發現C肝患者比非C肝患者增加23%的中風機率,而曾接受干擾素治療的C肝患者比無治療的C肝患者減少61%的中風機率。雖然醫界曾經有多篇相關研究發現感染C肝病毒將增加患者的中風機率,但尚未有研究分析干擾素與中風之間的關聯,此為全世界第一篇研究證實C肝患者接受干擾素治療可降低中風的機率,並已發表於2013年6月的《營養藥理學與治療學》雜誌(Aliment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然而干擾素的藥物作用與對中風的影響機制仍待進一步的臨床與實驗室分析研究。

飲料店愛用!肝炎、癡呆都與高果糖漿扯上一腿

飲料店愛用!肝炎、癡呆都與高果糖漿扯上一腿#肝炎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陳承璋/採訪報導)時序進入難耐的炎炎熱天,隨手一杯手搖飲料,就成了全民運動。然而,沁涼甜膩的飲品,雖能達到立即消暑,通體舒暢涼快的效果,但放眼望去,多數飲料店所使用的糖,幾乎都是透明無色呈黏稠狀的高果糖漿,營養師就特別指出,高果糖漿比起一般天然糖類,例如蔗糖、紅糖等,傷害更劇,除了引起肥胖之外,肝炎、肝硬化、老人癡呆症,都能與高果糖漿扯上一腿!董氏基金會尤宣文營養師表示,高果糖玉米糖漿主要是從基因改造的玉米,經過分解、轉化而成的一種人工糖漿,成本低廉、穩定性高,所以被廣泛運用在飲品中,不過高果糖玉米糖漿對身體容易產生危害,因此,營養師要提醒大家,應少喝為妙,以避免對身體造成許多負擔。人工果糖飲料越喝恐越餓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在2013年中所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餵食老鼠玉米果糖及葡萄糖時,透過核磁共振偵測腦部血流的變化,發現下視丘飽食中樞的血流量,餵食玉米糖漿的老鼠不會產生任何變化,而餵食葡萄糖血流量會降低,正代表著玉米糖漿並不會產生飽足感。對此,尤宣文營養師表示,高果玉米糖漿不但不會使我們的腦部荷爾蒙接受到飽足感的指令,反而會讓人再去攝取額外的熱量,容易使得身體攝取過多熱量,進而產生肥胖問題。高果糖玉米糖漿攝取過多 易在體內累積成脂肪肝整體而言,一般的天然糖份,例如蔗糖或天然果糖,攝取後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但高果糖玉米糖漿不會,也不會使血糖升高,不僅如此,倘若攝取過多的高果糖漿,會比天然糖類,更容易在肝臟、肌肉中累積成脂肪肝。且根據美國研究指出,高果糖玉米糖漿除了會使人肥胖外,更會造成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疾病。糖類攝取建議一天應少於總熱量的10%此外,2012年時美國加州有項研究指出,動物實驗上,若飲用含糖量高的飲料,特別是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再去試驗動物反應,結果發現受測動物,動作都會變得遲緩,將提升罹患老人癡呆症的風險。因此在糖分攝取上及使用,尤宣文營養師提醒,民眾應多加留意,像是果糖、蔗糖、砂糖等精緻糖,食用上需少於一天總熱量的10%,而慢性病、心臟病患則需少於5%才是最佳的攝取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