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

預防代謝症候群 五大絕招要做到

預防代謝症候群 五大絕招要做到#胰島素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加強民眾對代謝症候群的認知及健康腰圍的正確觀念,與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於98年8月8日(星期六)上午9時30分,於臺北市政府市政大樓沈葆楨廳(中庭)辦理「父親節健康腰圍宣導活動」。以「摟他、愛他、關心他」作為慶祝父親節主題,以「臺北市」為首,從「鄰里」出發,將代謝症候群防治工作深耕至社區,讓市民有效落實預防代謝症候群,遠離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病之威脅。■ 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死亡率已超過癌症97年臺北市十大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炎、腎病症候群、腎病變、高血壓性疾病之死亡百分比達31.71%,已超過惡性腫瘤(29.54%),「代謝症候群」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之前驅,儼然成為我國及世界新興公共衛生重要議題,表示代謝症候群防治工作刻不容緩。代謝症候群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會造成生理學上的異常包括血管內皮機能障礙、葡萄糖失耐及凝血因子異常等的症候群,最重要的是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罹病率與死亡率,是一種”病前”的症候群,應及早介入以預防疾病發生。■ 臺灣代謝症候群盛行率14.99%,男性是女性的1.22倍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91年臺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研究調查顯示,高血壓(含有高血壓史、收縮壓高於140mmHg、或舒張壓高於90 mmHg)之盛行狀況,男性(24.9%)高於女性(18.2%);高血糖(含有糖尿病史、飯前血糖高於126 mg/dL、或糖化血紅素高於6%)之盛行狀況,男性(8.2%)高於女性(6.8%),高膽固醇血症(含有高血脂史、或血中總膽固醇高於240 mg/dL)之盛行狀況,男性(10.8%)女性(10.9%)相當。國人代謝症候群盛行率,15歲以上為14.99%(男16.9%,女13.8%),男性是女性的1.22倍,且隨年齡上升而有增加的趨勢,且許多國外研究也指出,代謝症候群未來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機會,分別為一般人的3倍、2倍,其衍生之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腎臟病及高血壓等疾病,每年皆位居臺灣十大死因之列,成為我國及全世界已開發國家重要的健康議題。    ■ 代謝症候群高危險因子代謝症候群異常是胰島素阻抗及(或)腹部肥胖,與不健康的生活型態息息相關。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因子包括:身體活動不足、肥胖、年齡增加、男性、有家族史(含糖尿病、高血壓與心血管疾病)、吸菸、嚼食檳榔、無運動習慣及很少攝食蔬果等。【預防代謝症候群、五大絕招要做到】第一招:聰明選,健康吃,均衡飲食最重要。第二招:運動手,運動腳。第三招:不吸菸,少喝酒,要戒菸酒有絕招。第四招:壓力去,活力來,處理壓力有撇步。第五招:做檢查(衛生局三高篩檢與國民健康局成人健檢等),早發現。

代謝症候群當心!消化道健康亮紅燈

代謝症候群當心!消化道健康亮紅燈#胰島素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逐漸西化,「代謝症候群」已成為國人健康一大隱憂。目前世界上幾個知名研究機構,都提出肥胖、高血糖、高血壓及血脂異常,共同致病機轉可能為「胰島素阻抗」。衛生署參考國際潮流及國情,所提出的「代謝症候群」判定標準為:1. 腹部肥胖:腰圍男性超過90或女性超過80公分。2. 血壓上升:收縮壓超過130或舒張壓超過85毫米汞柱。3.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男性低於40或女性低於50 mg/dl。4. 空腹血糖上升:超過100 mg/dl。5. 三酸甘油酯上升:超過150 mg/dl。符合上述五項中三項以上者,即屬「代謝症候群」。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謝清睿指出,代謝症候群所造成的健康危機,首推心血管疾病,如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週邊血管疾病等。近年來發現可能導致脂肪肝疾病,甚至進展為肝硬化或肝癌。陸續也有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與消化道疾病的關聯,如胃食道逆流疾病、胃噴門部癌、大腸直腸癌等。代謝症候群影響層面極廣,不可掉以輕心。一、胃食道逆流疾病、巴瑞氏食道、食道腺癌肥胖者較易發生胃食道逆流,而在減重後,可降低胃食道逆流的嚴重度。胃食道逆流疾病嚴重的併發症,即巴瑞氏食道及食道腺癌,也被發現與肥胖有關。謝清睿醫師表示,可能的原因是肥胖者(尤其是腹部肥胖)會增加腹內壓力,而造成胃內壓力增加或食道疝氣,引發胃內容物逆流。長久刺激後,食道的扁平上皮轉變為類似腸道的柱狀上皮(即巴瑞氏食道),甚至進一步形成腺癌。脂肪組織分泌的激素,如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瘦素等,可能促進細胞增生,而形成腺癌。二、胃喷門部癌歐美地區的研究指出肥胖與胃喷門部癌有關,但亞洲的研究並未證實。肥胖與胃喷門部癌的關係尚待進一步釐清。三、大腸直腸癌肥胖者發生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較高,甚至腸息肉的危險性也增加。代謝症候群導致大腸直腸癌的機轉,可能是脂肪組織分泌的激素,造成腸道慢性發炎,而後發生癌化。此外,由於胰島素阻抗,體內處於高胰島素狀態,會激發一些細胞生長因子,而造成細胞不正常的增生。代謝症候群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嚴重影響,不容我們忽視。謝清睿醫師提醒民眾除了要定期體檢之外,最重要的是「三低一高」(低糖、低油、低鹽、高纖維)的飲食,規律的運動,維持理想體重,以避免代謝症候群找上門。

糖尿病患者 辛辣食物少碰!

糖尿病患者 辛辣食物少碰!#胰島素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的估計,目前全世界至少有一億七千萬人左右罹患糖尿病,而在過去廿五年全球患者增加一倍左右。2002年國民健康局的研究顯示:臺灣地區15歲以上高血糖的盛行率為7.47%,而依中央健保局2003年健保就醫資料統計:目前臺灣地區糖尿病患就醫人數已達80萬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 陳萍和表示,臨床上觀察到的糖尿病患者來就診時,以典型吃多、喝多、尿多,這三多症狀為主表現的已經不多見了。這是因為大多數中老年的非胰島素依賴型患者,通常罹患疾病多年而不自知,早期的三多症狀早已消失,通常是在健康檢查時或者出現併發症時才發現的。另外,還有些患者已經服用西藥的降血糖藥物治療,雖然在血糖尿糖上控制理想,但是為了尋求另外的方式治療而來中醫求治。糖尿病患者大多具有容易倦怠、不耐操勞、虛胖無力、食後易睡、容易感冒等正氣虛弱的表現,陳萍和醫師指出,這說明儘管吃再多的飲食,營養精微進入人體,都沒有被人體充分使用,而排出體外,這在中醫的觀點是脾失健運、精氣不升、生化無源的氣虛證,因此大多數糖尿病患者表現為氣陰兩虛證。當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常會有合併慢性血管、神經病變,這時表現肢體疼痛、麻木、皮膚顏色變深、心前區疼痛,痛處固定不移、面色晦暗、婦女閉經或者經量稀少、黑紫血塊、舌質淡黯或有瘀斑,表現為中醫所謂的瘀血症候,此時治療應該兼顧活血化瘀。陳萍和醫師建議,對於已經在用西藥治療的患者,在飲食控制的前提下,服用中藥時先不要停服西藥,而是逐步減量控制病情。糖尿病發病的原因是多元的,除了先天稟賦體質有關之外(也就是遺傳),還與過食肥甘,過度飲酒,情志失調的關係密切。平常飲食禁忌,糖尿病飲食原則以均衡的飲食內容、定時定量、少油、少糖、少鹽、多蔬菜, 除了這些一般營養師建議之外,中醫建議辛辣的食物少碰,這是因為辛溫之品會助熱傷陰,更不利於血糖控制。此外,規律的生活,適度的運動,避免憂慮、惱怒、失眠等不良情緒的影響,更是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

餐後3-4小時餓得發抖 當心是「血糖代謝」亮紅燈

餐後3-4小時餓得發抖 當心是「血糖代謝」亮紅燈#胰島素

常在看診時請問病人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許多人的回答有,但隨即補上一句,「可是他們是年紀大了以後才發生的,這算遺傳嗎?」許多人誤以為所謂家族性指的是先天性,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第二型糖尿病都有家族史,而且比常在幼年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更為顯著。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 馬文雅醫師表示,大多數的糖尿病患者屬於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同時有胰島素阻抗及胰島細胞功能不良的情形,這種代謝異常早在疾病診斷前十年甚至更早就已存在,可能與基因遺傳或肥胖有關。當產生胰島素阻抗,也就是胰島素降血糖的效果較差時,身體會代償性的分泌更多胰島素,此時雖然血糖正常,但容易出現饑餓感,往往在餐後3-4小時便覺餓得發抖,若因而導致過度進食,體重增加,則會進一步使胰島素阻抗情形加重,長此以往,當胰臟無力負擔胰島素分泌時,血糖才開始上升。之前曾有研究發現,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在糖尿病診斷之初,僅存50%,之後每年下降2-5%,這也是長期罹患糖尿病患者總是有藥越吃越多,甚至需要打胰島素來控制的原因。馬文雅醫師表示,臨床上診斷糖尿病,乃是空腹8小時血糖超過126mg/dl(正常為100)或是口服75克耐糖試驗後兩小時血糖超過200mg/dl(正常為140)。至於介於兩者之間則稱作「前糖尿病」,這些病人若能提早發現並採取飲食和運動控制,血糖代謝便有機會恢復正常,反之若未加以注意,日後發生糖尿病的機會大增。馬文雅醫師說,常有病人問她,糖尿病會不會好,根據上述疾病發展的過程,糖尿病發病時已經喪失一定程度的胰臟功能,只能透過治療預防併發症的發生,普遍認為高血糖本身會進一步破壞胰島細胞,因此控制血糖是最基本的治療,然而對於糖尿病不可逆的進展,醫界也期待找到治療藥物。目前某些新藥在動物實驗上發現可以延緩胰臟功能惡化,似乎帶來一線曙光,然而在人體是否能有保存胰臟功能的效果仍待研究;理論上,罹病時間越短,殘留胰島細胞功能越多者應有較佳效果。在更多藥物問世之前,早期診斷並加以預防還是最重要的。馬醫師提醒,如果您的家人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與其擔心自己是否也將步上後塵,不如早點接受檢查,必定能有效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參加『禍藏糖心』宣導講座 預防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

參加『禍藏糖心』宣導講座 預防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胰島素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於98年5月30日(星期六)至9月26日(星期六)假警察廣播電臺地下一樓演講廳辦理5場次「『禍藏糖心』-糖尿病併發視覺障礙健康促進預防宣導講座」,歡迎市民踴躍參加!依據統計,糖尿病連續9年位居臺北市第4大死因,96年臺北市糖尿病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36.42人,約佔全部死亡人數的6.61%。根據研究,約有80%糖尿病病患至少合併一種併發症,如心臟病、腎臟病、失明和足部病變等,其中糖尿病人發生視網膜病變則為正常人的17倍。這些慢性併發症若能「早期診斷、適當治療」,則可延緩疾病發生與獲得良好的醫療照護與治療。本次講座邀集國內專業的醫師、護理師、營養師以「認識糖尿病─診斷與治療」、「健康的糖尿病飲食」、「糖尿病的預防策略」、「多動的健康生活型態」及「現代人的體重控制」等不同議題為主題,進行糖尿病防治衛教宣導講座,讓參加活動的糖尿病人建立正確的飲食、運動、醫療等健康生活型態。每場次預計120個名額,民眾可事先電話預約免費報名。報名專線:中華民國無障礙科技發展協會(02)2599-4236分機17陳小姐,歡迎民眾踴躍報名參加!

顧好三「腰」 糖尿病不上身

顧好三「腰」 糖尿病不上身#胰島素

糖尿病是一個複雜多變的慢性疾病, 近年來越來越盛行, 主要是因為現代人普遍不重視預防保健,尤其是三腰的保養。 所謂的三腰,其實是指糖尿病以及代謝症候群等其他慢性病都需要重視的:腰尺,腰圍及腰子。■ 腰尺功能損壞 一堆慢性病上身腰尺,就是胰臟,尤其是其中的胰島細胞,它分泌的胰島素,幾乎主宰了血糖控制的好壞。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 內分泌科 - 陳世爵主任指出,先天基因的因素固然是很大的致病因, 但是隨著生活習慣如飲食不當、運動不足、情緒壓力、酗酒等,也造成越來越多足以提早破壞胰島細胞功能的狀況發生,導致糖分、脂肪等代謝不良,進而引起肥胖、高血脂、代謝症候群、甚至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千萬不要以為腰尺細細扁扁的沒甚麼重要性,不好好改進生活習慣,不出幾年,它就會無聲無息的損壞了,到時候一堆慢性病及併發症就會找上您。■ 腰圍越大易罹患糖尿病腰圍, 就是指肥胖度,很多文獻都指出無論男女, 腰圍越大 ,不只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罹病率高, 而且也與癌症有關。另外,陳醫生建議,提早注意或減少腰圍的尺寸, 對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預防及控制應該有絕對的幫助。目前, 國人成年男性的腰圍應該不能超過90公分 ,女性的腰圍不能超過80公分,如果超過或接近了,最好是經過營養師以正確控制高糖高脂飲食,及透過運動教練加強運動強度或加長運動時間,來達成減重減腰圍的目標。 如果仍然超過太多, 也可以經由醫師評估後處方合法的減肥藥或食品配方。■ 腰子病變極可能成洗腎病人最後談到腰子,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腎臟 ,很多原因及疾病都會造成腎臟病變,糖尿病是尿毒洗腎的最常見原因,據統計國內目前的洗腎病人中約有四分之一是糖尿病引起的,而在美國則已高達百分之四十。由於國人糖尿病日漸增加,糖尿病腎病變也愈來愈普遍。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的重要併發症之一,也常導致病人的死亡。不旦影響病人的生活品質,也花費許多醫療資源。■ 三腰確實與代謝疾病密切相關陳醫師表示,目前第一型糖尿病的腎病變,是按照權威學者丹麥之Dr. C.E. Mogensen分類,可分為五個時期:第一期(高過濾及肥大期)、第二期(靜止期)、第三期(腎病變初始期或持續微白蛋白尿期)、第四期(腎病變明顯期)、第五期(末期腎臟病變或尿毒症期)。第二型糖尿病腎病變則只分四期:第一期正常尿蛋白期 ( ACR<30 )、第二期微蛋白尿期 ( ACR 30-300 )、第三期巨蛋白尿期 ( ACR >300 )、第四期末期腎病變 ( GFR < 15 )。綜合上述, 可以知道三腰 ( 腰尺、 腰圍 、腰子 ) 確實跟很多的代謝疾病密切相關, 而且三腰彼此間也互相影響 、互相輔助、 互為表裡, 要能兼顧三者 真的需要很多方共同合作。 例如專業糖尿病及腎臟病護理衛教及營養衛教, 給予生活上及飲食上諮詢輔導介入, 還有家庭社區醫學科 、糖尿病科及腎臟科醫師等的共同醫療照護 ,才能給病人完整健全的服務。

清明節健康吃「潤餅」 烹調宜少油、多蔬菜

清明節健康吃「潤餅」 烹調宜少油、多蔬菜#胰島素

清明節即將到來,民眾習慣在清明節裡吃「潤餅」過節,但油炸過的春捲熱量較高,臺中市衛生局特別提醒民眾,潤餅內餡宜多選用蔬菜類食物,烹調時儘量減少油的用量,而糖尿病患者尤其應留意食用份量,因為兩張潤餅皮就等於四分之一碗飯,同時潤餅也應以未油炸過者為優先選擇,以免影響血糖及自身健康。同時亦呼籲民眾購買潤餅皮時,應避免選擇過白、過脆或製售之環境衛生是否良好,選購潤餅之食材亦應注意以天然色澤為宜。臺中市衛生局為讓消費大眾能食用安全之應景食品,如潤餅食材、掃墓拜拜用粿類製品等,共抽驗44件相關商品,其中1件豆干絲檢出過氧化氫陽性與規定不符,抽驗結果不合格率為2.27%。由於過氧化氫(H2O2),俗稱雙氧水,具有漂白、殺菌及防腐效果,不可使用於豆製品。民眾食用多了可能會引起頭痛、嘔吐等症狀,另外過氧化氫具有強氧化力,可造成皮膚、眼睛及腸胃道的腐蝕性傷害,長期食用有致癌的危險,台中市衛生局呼籲選購豆製品食品時,不要購買食物外觀異常白的加工製品,以確保食品的安全性。

糖尿病降血糖口服用藥 獲健保給付

糖尿病降血糖口服用藥 獲健保給付#胰島素

名列國人第四大死因的糖尿病治療有重大突破!即日起開始健保給付的第二型糖尿病口服治療用藥DPP-4抑制劑,根據國際糖尿病臨床治療研究結果顯示,可顯著提升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目標達成率,不僅提供顯著降血糖效果,且大幅減少傳統口服治療用藥的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新藥的特性及健保的治療給付,可同時減輕病患面對治療時的心理和經濟負擔,也為台灣超過百萬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中、近七成未達血糖控制治療目標、受低血糖困擾已久的病友帶來治療新曙光。不僅國際研究,由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簡銘男醫師針對111名平均年齡為60歲的第2型糖尿病患進行的臨床治療研究,也同時證實DPP-4抑制劑能提供治療效益。這份最新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96名原先用藥控制不佳的第2型糖尿病患,在採用DPP-4抑制劑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值平均降幅達1.4%,另一組15名原先口服用藥無法耐受者,在替換成DPP-4抑制劑治療後,糖化血色素值平均降幅2.0%。而且病患的飯前、飯後血糖皆有明顯的改善與穩定的控制,同時發現病患不會像傳統藥物發生低血糖事件及體重增加等副作用,顯示DPP-4抑制劑對於國內的第2型糖尿病病患能提供顯著的血糖控制效果及臨床優異的耐受性。簡銘男醫師強調:「糖化血色素是血糖控制的指標數值,也是臨床醫師評估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方式之一。可反映2至3個月的血糖控制狀況,糖化血色素降低,罹患眼睛、心臟、血管、腎臟等併發症的機率也會降低,因此糖尿病患除了固定追蹤血糖值之外,也不可忽視同步監測糖化血色素的重要性。」通過衛生署核准使用的DPP-4抑制劑,獲納入健保給付,在民眾緊守荷包之際,此舉不但為國內第2型糖尿病患減輕經濟負擔,更帶來治療新曙光,是國內超過百萬糖尿病患的一大福音。但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許惠恒醫師提醒民眾飯前後血糖值與糖化血色素仍應並重。同時把握「血糖控制三步驟」,包括健康少糖飲食、規律運動與按時、正確用藥,即可輕鬆控制血糖,提高生活品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