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

預防糖尿病:亞洲人BMI值>23 建議做篩檢

預防糖尿病:亞洲人BMI值>23 建議做篩檢#胰島素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在1995~2025年間,第二型糖尿病在全球發病率將由4%升高至5.4%,糖尿病發生微小血管、大血管及早期死亡率皆較高。且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2007年國人十大死因,糖尿病及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心臟、腎臟疾病及高血壓性疾病約佔30.9%,已超越癌症的死亡率(28.9%)。因此早起篩選出糖尿病的高危險群,尤其是糖尿病前期是很重要的。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 張永青醫師指出,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比正常人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之診斷標準。可分為空腹血糖異常(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IFG)及葡萄糖耐受不良(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GT), 有人兩者會併存。糖尿病前期其致病機轉主要與胰島素阻抗性、胰島素分泌有缺陷及醣質新生作用增加有關,且此時的βcell 逐漸造受破壞使血糖值上升,上升的血糖值只是沒有達到糖尿病的標準。但不論是空腹血糖異常或葡萄糖耐受不良,兩者皆會增加得到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之機會。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對於血糖異常的高危險群之篩檢建議為,年齡大於45歲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25 kg/m2者,強烈建議要做檢查,若年齡小於45歲,BMI大於25 kg/m2且有其他危險因子(其危險因子與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沒有差別)如: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平常缺乏運動及妊娠糖尿病等也建議篩檢,對於亞洲人則建議BMI改以23 kg/m2為基準。篩檢的方法則建議檢驗空腹血糖或是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皆可,若有異常,則需於另外一天再確認一次。張永青醫師表示,糖尿病前期,是預防糖尿病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時期。但糖尿病前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因此上述的高危險群早期接受篩檢,並及早接受適當及有效的介入與治療,將會對自己未來的健康給予更多的保障。

正確醫療照護 破解糖尿病四大疑問

正確醫療照護 破解糖尿病四大疑問#胰島素

隨著人口的老化,過量及精緻化飲食和缺少運動的生活型態的盛行,近年來糖尿病的盛行率不斷地攀升,為現代人重大文明病之一。目前糖尿病人估計佔全台人口5%,即全台灣約有100萬人罹患糖尿病。由於糖尿病並不僅是尿中帶糖而已,它會造成全身血管和神經病變,嚴重威脅個人、家庭健康和幸福,也對健保財務造成雪上加霜效應。澄清醫院平等院區 - 家庭醫學科 - 許維邦主任指出,糖尿病的診斷絶不是靠驗尿,而是必須抽血檢驗。若空腹血糖≧126毫克/百毫升,或任何時間血糖≧200毫克/百毫升即可診斷為糖尿病。順便提醒大家,尿酸的檢驗也是抽血而不是驗尿。以下幾個是糖尿病友常見問題,許主任也藉此提出解答!Q1.糖尿病最好不要吃西藥或注射胰島素,否則容易需要洗腎﹖許維邦主任表示,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糖尿病本身會造成腎病變,控制不好的糖尿病更是尿毒症元兇之一。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檢驗尿蛋白,以儘早發現腎病變並提早因應。台灣洗腎病患高居全球第一,而糖尿病患就佔了其中1/3。Q2.山藥是藥,糖尿病患無妨多多食用﹖這也是不正確的觀念。許維邦主任說,山藥、玉米、馬鈴薯、蕃薯和芋頭其主要成分皆為澱粉,並非藥物,因此不鼔勵毫無節制,大量食用。但仍可按照營養師建議,參考食物代換表,適量食用。Q3.糖尿病治療以藥物為主,飲食、運動應付應付即可﹖糖尿病治療包括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三大支柱,缺一不可。飲食控制學習並非遙不可及,只要願意和衛教營養師真誠溝通虛心請益,結合理論和實務,並獲得家人的鼓勵和支持,一定有辦法理出客制化的個人飲食模式,而且幾乎可以按照份量合理進食大多數水果,更可參加宴席。Q4.有偏方可治癒糖尿病嗎?除了少數因為過度肥胖、缺乏運動所誘發糖尿病,有可能因為減重和適當運動而回歸不須使用藥物治療之外,許維邦主任指出,目前絶對沒有任何藥物可治癒糖尿病。糖尿病是21世紀的文明病,嚴重地威脅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和幸福。雖然無法痊癒,但只要我們能夠早期診斷、勇於面對,並接受專業的現代醫療照護和家人的協助,則你的人生依然是彩色的。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

糖尿病友甘苦談 破除胰島素治療迷思#胰島素

糖尿病治療目的主要為減輕症狀、改善生活品質、防止急性及慢性併發症、治療或改善併存疾病、及減少死亡率等。因此糖尿病人如以飲食控制及加強運動仍無法有效控制血糖時,應考慮使用藥物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說,藥物選擇應因人、因病種類及嚴重程度、因併發症有無、因是否有伴隨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尿酸過高等)而異。例如第1型糖尿病病人如體內胰島素嚴重缺乏,則必須施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其他如懷孕婦女、患有急性疾病如感染症、心肌梗塞、或接受手術者,或對口服降血糖藥失效或有禁忌或過敏等糖尿病患者,均應給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因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讓民眾更了解胰島素治療,於98年2月21日上午9點至12點,在該院陽明院區九樓大禮堂舉辦「專題社區講座-胰島素使我重生與病友經驗分享」,洪建德並於會中分享20餘年臨床使用經驗,及邀請個案江小姐於會中分享為了懷孕生子,以及胰島素安全使用下,如何將血糖控制穩定,並如願生下一男一女經驗甘苦談;個案洪小姐在懷孕末期發現高滲透壓高血糖症危險性妊娠,也經過胰島素注射而安全分娩;個案黃小姐也願意與大家分享她懷孕心得,讓民眾藉此更了解胰島素使用好處,以破除傳統使用胰島素迷思。活動中將有陽明志工黑貓歌舞團精采表演,當天現場有免費驗血糖,並有營養師及個管師備詢,前180名贈送便當一盒,有興趣民眾,歡迎踴躍參加。活動辦法請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網站(http://www.tpech.gov.tw),查詢或洽詢柯小姐電話:28353456轉6653。交通方式:可搭乘捷運淡水、北投線,芝山站下車,再搭陽明院區接駁車,每隔10分鐘一班。

老人夜晚胡言亂語 可能是血糖在作怪

老人夜晚胡言亂語 可能是血糖在作怪#胰島素

一名70歲的老奶奶,由家屬陪同至急診室就診。原因是老奶奶到了晚上會胡言亂語,好像是鬼上身,有時以根本聽不懂語言說話,家屬懷疑是不是有老人痴呆。當時初步以為是老奶奶因過度疲勞而產生的精神混亂,這種情形在長期失眠的老人中常發現。直到檢查發現其血糖值54mg/dl時,才懷疑是血糖低的原因。經過立即的靜脈葡萄糖補充後,老奶奶意識就回復正常,也認得在場的每位家屬,她當然不記得這一切的發生。澄清醫院平等院區急診室 - 王者仁主任表示,正常的血糖值大約為70-120mg/dl;空腹時的血糖值為70-100mg/dl,飯後兩小時則以不超過120mg/dl為標準。當血中血糖低於50mg/dl時為低血糖。低血糖的人會覺得虛弱、嗜睡、發抖、混亂、饑餓及頭暈。皮膚蒼白、頭痛、激動、震顫、流汗、心跳加速、發冷、抽筋感、突然間的情緒改變及行為改變,例如無事哭泣、笨拙或痙攣性的活動、無法集中注意、嘴部周圍痲刺感等都是低血糖的症狀。其實低血糖的症狀非常廣,有些醫師會把它稱之為『偉大的模仿者』,就是因為其症狀於其他疾病的症狀太像了。王者仁主任指出,低血糖大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在某種原因下,病患飲食量減少,但是並患病為減少其藥量,就會發生低血糖,這種情形在以胰島素控制血糖的病患更為明顯。正常人空腹喝太多酒時,也會發生低血糖。糖尿病病患應隨身攜帶識別卡,預防在外面發生低血糖時,可以得到即時且適當的治療。當低血糖發生時,最好先治療而不要等,記住這簡單的規則:『當有懷疑時就治療』,輕微的低血糖若不及時處理,有可能進一步發生嚴重的低血糖,喪失意識,無法自行處理。糖尿病者通常在他們血糖降低時,都可以感覺得出來。他們可藉由吃或喝一些含糖食物如糖果或果汁,可在10-15分鐘內就可改善,使用葡萄糖錠或軟膏(藥房可買到),是目前較為方便又快速的治療方法。但王者仁提醒,勿使用巧克力或冰淇淋來治療低血糖,原因是巧克力或冰淇淋含大量脂肪質,延緩糖分吸收。糖尿病病患最好隨身攜帶至少一種含糖食物,用在緊急時升糖之用。若病患不幸昏迷,千萬不要強塞食物或把手放入病患口中,要維持呼吸道暢通,立刻打119送醫,靜脈注射葡萄糖。 

預防糖尿病 遵守健康飲食「四無一高」

預防糖尿病 遵守健康飲食「四無一高」#胰島素

經濟富足及社會型態轉變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十大死因已由過去的傳染疾病轉變為慢性病。根據衛生署統計,國內十大死因中,十年來糖尿病都維持在第五位,2002年提升至第四位。臺安醫院營養課主任 - 劉啟琴指出,以預防醫學的角度思考,糖尿病防治應將重點轉移到健康生活型態模式的建立與推廣。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慢性疾病,多數患者認為只要按時服藥就可控制血糖。事實上,必須要正確的飲食習慣、規律的運動及藥物三者相互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控制。劉啟琴表示,臺安醫院營養課在重視預防醫學及推展「新起點健康生活計劃」一向不遺餘力,希望在幫助民眾建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及良好的生活形態,使健康得到改善。「新起點健康生活計劃」需執行相關生化檢測,期間也以血糖機進行檢測,讓病人了解自己的血糖變化,且全程食用新起點天然素材「四無一高」的飲食:高纖維、無提煉油、無精製糖、無蛋、無奶、低鹽。劉啟琴說,糖尿病人熱量分配原則為:醣類68%、蛋白質12%、脂肪20%,早、午餐各佔總熱量的2/5,晚餐佔總熱量的1/5。「新起點」健康飲食原則,可分為以下幾點:一、均衡攝食五大類食物:五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及未含添加物的豆製品、核果、種子類。二、以五穀根莖類取代精製穀類:全穀類即未經加工的穀類,如全麥麵粉、糙米、燕麥片、小米等,其所含營養素(如維生素B群、E、纖維素,及多種礦物質)比白米、白麵粉高出很多。三、選用天然,未經加工植物來源的油脂,不使用任何精製提煉油:如橄欖、黃豆、核果、種子及五穀類,除了提供人體所需油脂,還可獲得其他營養素,如蛋白質、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纖維質、微量元素等。反之,精製提煉油(如沙拉油、橄欖油等),經過高溫或遇到空氣,會氧化產生自由基,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細胞老化或致癌、新陳代謝等問題。四、蔬果及核果、種子類的選擇:每天至少攝取一份以上深綠色或深黃色蔬菜,及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類、奇異果、芭樂等;選擇優質的核果種子類,如杏仁豆、腰果、核桃、松子、芝麻、葵花子仁、南瓜子等。五、減少鹽與鈉的攝取,避免使用加工、發酵或醃製食品:可採用檸檬、蔥、蒜、九層塔、芫荽或天然香料來調味。六、每餐之間可多做變化,但同一餐的食物不要太複雜。七、早、午餐要吃的豐富,晚餐要吃的簡單,且須在就寢前2~3小時以前用餐。八、細嚼慢嚥,每一口嚼30~40次:讓食物在咀嚼中充份與唾液混合,使營養素充份消化及吸收。九、定時用餐,兩餐之間相隔4~6小時,且儘量避免兩餐之間吃點心或零食。十、攝取足夠的水份,但不要在用餐時、用餐後食用含水份過多的食物,否則會稀釋胃液而影響消化。十一、用餐時,先吃鹼性食物(生菜、蔬菜或水果),讓它佔胃的容量60%,再吃飯、麵包、豆類。每餐吃八分飽。水果與蔬菜以不同餐吃為佳。

糖尿病友過好年 把握健康原則:切忌通宵、過量飲食

糖尿病友過好年 把握健康原則:切忌通宵、過量飲食#胰島素

新年是長時間辛苦工作後的難得假期。可是糖尿病友的血糖控制是否也可以放假呢?是否可以小酌幾杯?是否可以通宵玩樂?或變更平日打針、吃藥的習慣?答案當然是不可以!那麼,糖尿病友應該如何度過一個健康又輕鬆的新春好年呢?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內分泌科 - 夏德霖醫師表示,其實不難,只要把握下列原則就可以很簡單地做到:首先,必須保持輕鬆心情、正常作息;其次,過年期間早晚氣溫變化大,注意保暖;第三,每天運動30分鐘,是一定要的;第四,定時服藥,注射胰島素;第五、飲食定時定量、不喝酒、不抽煙;第六,出遊訪友應注意記得要帶每日服用藥物;隨身準備餅乾、糖果以預肪低血糖;搭乘長途交通工具,每30分鐘活動一下筋骨,如按摩小腿、伸展四肢。火車是較理想的長途交通工具;打麻將等長時間活動,最好每一小時起來活動5分鐘,保持下肢血液循環順暢,切忌通宵熬夜。過年期間少不了美味的年菜上桌,夏德霖醫師說,有以下幾點也需注意:1.選擇新鮮、高纖、未加工食品;低油烹煮,量小而多變化。2.均衡飲食,零食切勿過量。3.火鍋需選擇低脂肉類、豆腐、海鮮,少吃火鍋餃類,多吃蔬菜。4.水果量要控制,因內含豐富果糖。5.鹹年糕、蘿蔔糕要用不沾鍋煎或蒸食,或切小塊與蔬菜、低脂肉同煮,適量食用即可,同餐飯量記得減少。6.甜年糕小嚐即可,切勿多食。7.至於乾果類,如花生、腰果、瓜子、開心果皆含豐富油脂,小嚐即可。此外,快樂又健康的新年是每個人的希望,如有任何不適,一定要儘速就醫,切勿諱疾延誤病情!夏醫師提醒,年假期間,各醫療院所醫院會有假期門診,急診也全年無休,千萬別把小病變大病,尤其特別在外出時,如有外傷更要就醫處理,祝福每位病友都有個健康、快樂的新年!

糖尿病患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但避免舉重

糖尿病患運動有助控制血糖 但避免舉重#胰島素

運動對糖尿病患者好處包括:改善血糖控制,減少藥物用量,增加身體柔軟度、肌耐力、保持適當體重等。運動前評估應檢查足部、眼睛、血糖是否穩定等。至於運動型式選擇,原則上取決於個人體能狀態、興趣與客觀資源條件,以增加可行性與趣味性,才有可能規律持續進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孫丕昌建議,採用大肌肉群高反覆低負重有氧運動,如快走、太極拳等。如果關節有問題,可考慮低衝擊或非負重運動型式,如游泳、腳踏車等,以減少下肢關節負荷。適量進行肌耐力訓練,有助於改善體態、增進日常活動能力。孫丕昌還說,每天都維持規律運動習慣,至少每週運動3至4次,配合規律飲食及調整胰島素劑量來控制血糖。除了增加熱量消耗與提高基礎代謝之外,也可改善胰島素敏感度。糖尿病患運動強度與健康人相似,通常只要能夠維持50%至70%最大心跳速率(220-年齡)即可有顯著健康促進效益。可針對使用到的關節作5-10分鐘伸展操及強度較低暖身運動,20-30分鐘主要運動以到達預設的最大運動強度,最後以5-10分鐘緩和運動結束。孫丕昌指出,一般在安全與娛樂考量下,適當增加運動強度及時間為目前糖尿病運動處方趨勢。運動時間較長時,運動強度稍低仍有相當效益,可以短時間較高強度運動並間隔穿插低強度運動。但對體能不佳,沒有規律運動習慣者,可依上述間歇運動原則,每次運動時間較短,中間穿插休息,隨體能改善情況再逐漸延長運動時間,減少休息時間。他提醒,血糖值在100mg/dl以下,應補充點心後再運動,外出運動必需隨身攜帶可快速吸收的糖類食物,補充足夠水分,預防脫水並留意運動造成併發症如低血糖、足部潰瘍、因運動時血壓上升或使視網膜破裂出血、心肌梗塞等等。他指出,運動前減少胰島素劑量並將胰島素注射在非主要運動肌肉(如腹部),或避免在注射完1小時內運動,以免加速藥物作用。選擇適當鞋子或保護性鞋墊,注意足部健康並避免進行高度負重、會導致憋氣運動(如舉重),以防止血壓過度上升。

糖尿病正確飲食概念-”新鮮天然尚好”

糖尿病正確飲食概念-”新鮮天然尚好”#胰島素

糖尿病飲食是以健康飲食原則為基礎,進一步對自我飲食做調整。有如金字塔的均衡飲食,仍以五榖根莖類為主要的熱量來源,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另外才是肉、魚、豆、蛋類及奶等蛋白質,最後是量最少的油脂類,儘管如此,臺安醫院營養課營養師 - 林子又還是鼓勵大家,以新鮮自然為食物來源,減少攝取肉、魚、蛋及奶類及提煉的精緻油、人工調味料與加工食品的攝取。營養師林子又從事糖尿病營養衛教多年,發現病友們害怕見營養師的原因,主要是怕飲食受到諸多限制,但其實糖尿病飲食沒有想像中可怕,建立正確的營養知識很重要。糖尿病患者首先要維持理想體重,飲食上要「定食定量」,因為食物的種類和份量會影響血糖的高低,切記不可暴飲暴食,使血糖值起伏太大,尤其是注射胰島素的患者,容易加速併發症產生。大多數人得了糖尿病後,以為再也不能吃甜食了,2000年糖尿病醫學會在營養的觀念上,重新作明確的證實修正,無論單醣、雙醣(指蔗糖)或是多醣(如澱粉),最後在身體內都會轉變為葡萄糖,所以醣類攝取的總量比種類還重要,因此病友如要吃甜食,可請營養師指導含糖的食物與其他碳水化合物互換而運用在平日的飲食中。但仍不建議病友攝取只含糖分而無其他營養素的甜食,如:汽水、可樂等含糖飲料,或含有大量油脂的甜食,如乳酪蛋糕、中西式西點等,因對體重、血脂肪、動脈硬化等有不良的影響,最好避免。■ 含脂肪、熱量較高的食物應儘量避免林子又指出,大家把血糖控制的焦點都放在醣量,卻忽略了油脂和蛋白質的攝取。熟不知每公克的蛋白質和醣類所產生的熱量是相同的。所以對於蛋白質類的食物中含的熱量應多加注意。另外,對於油脂份量,建議不超過總熱量的1/3,除了動物性脂肪的攝取,應盡量減少提煉的精緻油,如:豬油、牛油、豬雞皮類、肥肉。至於烹調用的植物油,不論是多元或是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大豆油、葵花油、橄欖油、芥子油等),最好可採取蒸、煮、燙、滷、涼拌、燉、烤、燻的方式。此外,儘可能減少攝食反式不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增加冠心病的危機。如:油炸加工、速食品、市售的植物奶油(乳瑪琳、酥油、白油)、烘焙食品、糕餅類等,會增加血中膽固醇濃度,建議盡量不要攝取。■ 限制膽固醇的攝取量,每天增加2公克植物性固醇膽固醇的攝取每日少於200毫克,膽固醇食物只含在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蛋、魚卵、及動物內臟,而植物性食品中不含膽固醇。營養師林子又建議病友,對於蛋白質類食物可由黃豆及其製品、全穀類、堅果類取代動物性食物,可減少血糖及體重的增加。而且,植物性固醇會干擾膽固醇在小腸的吸引,也會減少膽汁的再吸引,可降低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飲食不可太鹹,多選用新鮮食物避免使用過多調味料(醬油膏、豆辨醬、沙茶醬等)、罐頭、醃漬、加工及冷凍食品。多選用高纖維的食物,因為膳食纖維是不被腸道吸收的多醣類,不產生熱量、可增加飽足感及有助延緩血糖的上升。每日建議量為 20~35 公克,如:全榖類(糙米、全麥麵包)、豆類(紅豆、綠豆)、蔬菜、水果等。如果嗜甜食者,可選用甜味劑,代糖不含或只含極低的熱量,糖尿病患可利用它來替換糖調味,如:糖精、阿斯巴甜(對苯酮尿症者需禁用)、醋磺內酸鉀(對鉀排泄不良的腎臟病患禁用)。糖尿病控制不好時,禁忌喝酒。如果平均一星期必需外宴三次以上,請告訴營養師將飲酒量計劃於您每日的飲食內。千萬不可因酒的攝取而將食物減量,避免空腹喝酒,否則容易造成低血糖。營養師林子又認為,病友最好每天要有規律的運動,時間維持約40~60分鐘。對非胰島素依賴型肥胖者,運動可幫助減輕體重、降低血糖,也能減少藥物的需求量,所以運動時不需要額外補充食物,最好視個別身體狀況、年齡、生活型態,選擇最適當的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