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四歲那年醫師診斷孩子罹患了『第一型糖尿病』起,趙小姐(化名)開始積極了解糖尿病,透過醫院的衛教資訊,才知道除了施打胰島素之外,控制熱量攝取並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是遠離糖尿病併發症的不二法門!趙小姐(化名)的孩子現在已經是個五年級的小大人了,也開始了解媽媽的用心,在想吃甜食卻不能如願的時候,心裡還是懂得感激總是叮囑他少吃多運動的母親,平常也養成固定騎腳踏車、搖呼拉圈的習慣,還拉著學校裡的好朋友跟著一起做運動。趙小姐(化名)說,儘管時常對孩子耳提面命均衡飲食的重要,但每當看到剛放學的小朋友們圍著雞排攤搶著購買這些香噴噴的高熱量食物,除了為必須戒口腹之慾的孩子感到心疼,也不免為這些小朋友未來的健康狀況感到憂心!臺北榮總新陳代謝科暨糖尿病健康促進機構主任,台灣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林宏達醫師表示,過去的流行病觀點認為,兒童糖尿病皆以第一型糖尿病居多,但近年來,隨著飲食西化、運動不足與生活型態的改變,兒童肥胖人數急速增加,全球皆呈現第二型糖尿病盛行率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資料顯示,目前台灣平均每100位糖尿病人中就有1位是學童或青少年糖尿病友,也就是說全台120萬糖尿病患者,其中就有高達1萬個孩子得到糖尿病;當大多數人的觀念還停留在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慢性病的同時,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已逐漸威脅到我們下一代的健康,因此,預防兒童糖尿病是家長不容忽視的重要課題。■預防兒童糖尿病 家長最重要根據資料顯示,台灣6至18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族群中最胖的5%,幾乎都已罹患第二型糖尿病,而評量顯示為過重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遠比一般兒童高出10倍,評量顯示為肥胖的兒童,得到糖尿病的機率甚至比一般兒童高出19倍,由此可知「肥胖」是導致兒童及青少年罹患糖尿病極為重要的因素。林宏達醫師指出,只要針對飲食習慣進行積極管理、並且控制體重,是可以有效預防第二型糖尿病的,只不過孩子的自制力通常較差,此時家長的態度及作為就顯得非常重要。林宏達醫師說,父母親有責任從小開始培養孩子健康生活的概念,臨床上常見同一個家族中有數位第二型糖尿病病患一起來掛門診的情形,這是因為飲食失當加上缺乏運動習慣,導致全家陷入糖尿病風暴的危機。他建議,家中已有肥胖兒童的父母應參考行政院衛生署發布之7-12歲兒童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表,為孩子設計每餐菜單並照表操課,同時避免高油、高鹽、高糖分的食物,這樣不但能提供發育中的兒童各種營養成分,也能有效控制熱量的攝取,杜絕偏食習慣。另外,家長應加強對孩子飲食的引導,在家裡不放置誘惑的食物,按照擬定之清單採購食物避免亂買,平日盡量減少孩子食用油炸物、速食、碳酸飲料的機會等方式,都能有效降低兒童的零食攝取量。此外,家長也應培養孩子定時規律的運動習慣,每週至少應運動3天,每天至少30分鐘,這樣不僅可有效控制體重,還能促進骨質的健康。另一方面,也可積極規劃全家共同進行的活動,如爬山、騎腳踏車等等,而非放任孩子在電腦、電視機、或書桌前一坐不起,如此不但能增加運動量,還能夠促進親子關係,讓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潛移默化地養成管理自我健康的好習慣。 ■預防勝於治療 防治『糖糖危機』要從小開始「每一位孩子都不想得到糖尿病!」,這是聯合國呼籲全球配合2008年世界糖尿病日「重視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問題」的口號,林宏達醫師表示,由於糖尿病初期症狀十分不明顯,孩童或家長很容易就會忽略,倘若未能及早發現、給予療護控制糖尿病,這些兒童糖尿病患將有可能在三、四十歲正值青壯年時期就需面臨可怕的「糖糖危機」,發生失明、腎衰竭、心肌梗塞、腦中風、甚至截肢等可怕的併發症,不僅威脅個人健康、增加家庭醫療費用支出、影響生活品質;對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嚴重的衝擊。目前全球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問題皆十分重視,聯合國已經連續兩年將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題關注在「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預防」上。林宏達醫師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是兒童第二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防治概念,孩童的父母、老師、校護對於糖尿病警訊應有充分的認識,從小培養孩童均衡健康的飲食概念,養成規律運動的健康生活型態;台灣糖尿病協會多年來舉辦兒童及青少年糖尿病演講比賽的宗旨就是要把「遠離肥胖」與「改變生活習慣」的預防觀念傳播出去,並深植孩童及家長心中,藉由孩童分享糖尿病衛教知識,鼓勵其他小朋友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並齊力呼籲全國民眾防治糖尿病要「從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