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

常常失眠心悸?OL女性健檢才知甲狀腺出問題

常常失眠心悸?OL女性健檢才知甲狀腺出問題#甲狀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甲狀腺機能亢進俗稱「大脖子」,知名藝人都曾經受此疾病所苦,像是蝴蝶姊姊、方季惟、李連杰等,不僅如此,甲狀腺也會有多發性結節的狀況,近期就有一位年紀半百的OL上班族,發現自己脖子好像變粗,健檢後才知道自己有甲狀腺多發性結節。   甲狀腺結節的人口盛行率約為4%,發生原因不明。台大醫學院醫學系內科名譽教授張天鈞表示,發生甲狀腺多發性結節除了是飲食缺碘或是吃了太大量含碘食物外,還有和自體免疫性疾病相關的甲狀腺機能亢進、甲狀腺慢性發炎有關。 延伸閱讀: 失眠睡不好?就吃水果吧!營養師教你吃「3大助眠水果」一覺到天亮   不理解狀況常延誤就醫 甲狀腺主要位於脖子處的氣管上,形狀像是一個蝴蝶狀的內分泌腺體,由於負責調控新陳代謝的重要激素,因此如果出問題就會表現在像是失眠、焦慮、體重增加或減輕、心悸等多元症狀。甲狀腺機能亢進雖然不是立即致命性疾病,卻常因為誤診導致病情無法好轉,最主要就是因為一般人較無法真正理解症狀,因此也易耽誤就醫時間。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非常多樣化,透過檢查才真正找出原因。明顯症狀包括眼睛突出、食慾增加、體重快速下降、焦慮不安、易喘、心跳加速、心悸等,甲狀腺位置會明確種大、手指顫抖等,部分患者則會出現腹瀉、排便頻繁等腸躁症狀。 延伸閱讀: 長者睡覺老是抽筋?5方法可預防 注意甲狀腺風暴危機 雖然甲狀腺亢進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最擔心就是「甲狀腺風暴」,如果上述狀況越來越嚴重卻沒查出是甲狀腺的問題,就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的狀況。醫師會透過幾個數值來檢視,像是促甲狀腺分泌激素(TSH)、三碘甲狀腺胺酸(T3)、四碘甲狀腺胺酸(T4),這些透過抽血或者是超音波檢查大多能夠找出問題。   在飲食上要避免高碘食物像是海帶、藻類、蛋黃等,也盡量少大豆製品如豆漿、豆腐等,燕麥類或者是咖啡。雖然甲狀腺亢進對生活中造成不少困擾,但只要對症下藥,透過治療也會恢復生活常態。

微創術切甲狀腺腫瘤 不怕聲音變唐老鴨

微創術切甲狀腺腫瘤 不怕聲音變唐老鴨#甲狀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甲狀腺疾病好發於女性,初期無症狀,台南市一名32歲女子確診為左側甲狀腺惡性腫瘤,因擔心手術留疤,經轉診至台南市立醫院,由醫師執行經口內視鏡微創手術,既不留疤痕也能降低說話神經損害。該名女子左側甲狀腺惡性腫瘤為1.2x1.1公分,術前除了超音波與血液檢查外,也進行聲帶檢查,以確保腫瘤有無侵犯到專司說話的「返喉神經」,術中搭配「神經監測器」,避免返喉神經損傷。經口內視鏡微創手術無疤不傷聲台南市立醫院一般外科周易韋醫師表示,甲狀腺是位於氣管前方的內分泌器官,分成左、右葉,手術中可能產生返喉神經的損傷,返喉神經是掌管說話的神經,若受損則聲音會沙啞,有可能會出現「唐老鴨」音。而將「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與「術中神經監測器」相結合,可大幅降低「返喉神經」的損傷機率,讓聲音沙啞機率降到1%左右。周易韋指出,甲狀腺惡性腫瘤除了甲狀腺全切除外,中央頸部淋巴結清除手術也是必要的,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從嘴巴內開小傷口移除病灶,只需要每天用漱口水清潔兩次,保持傷口乾淨,傷口縫合線會被身體組織自行吸收。而且術後疼痛感低,2天就可出院,也不會有傳統開脖子手術留下巨大疤痕的問題,後續只要持續追蹤與服用甲狀腺激素即可。甲狀腺疾病好發於女性 可經由超音波發現甲狀腺疾病包含良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甚至是甲狀腺癌,可藉由抽血檢查、頸部電腦斷層掃瞄及細針抽吸細胞學等檢查了解疾病的種類。甲狀腺疾病好發於女性,初期無症狀,可經由超音波發現,甲狀腺癌在所有的癌症中算是預後非常好的癌症,當罹患甲狀腺癌時,積極的面對和治療,多數患者可以痊癒,建議民眾定期檢查,留意自身健康。

甲狀腺成因多 這三類建議手術治療

甲狀腺成因多 這三類建議手術治療#甲狀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異常(亢進、低下)、甲狀腺炎、甲狀腺腫大、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等,而依照國健署公布的十大癌症統計,甲狀腺癌發生率已躍升至第7位(女性第4位)。醫師提醒,並非腫瘤才需要治療,常見的甲狀腺功能異常也可能造成脖子腫大,除了影響美觀,也可能導致呼吸、吞嚥困難,呼籲民眾應留意甲狀腺的健康。甲狀腺疾病成因多 建議這三類患者手術治療高雄市立小港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暨高醫大附設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吳哲維表示,甲狀腺疾病主要成因為遺傳免疫因素、或是缺碘或碘過多、食物及環境中硫氰化物或感染、放射線照射、藥物影響所致。由於甲狀腺位於頸部氣管上,緊鄰喉部神經與副甲狀腺,許多患者因害怕術後併發症而不願手術治療。不過主任建議,若疑似惡性腫瘤、較大良性腫瘤影響外觀,或出現壓迫症狀及甲狀腺亢進症狀經藥物治療仍控制不佳時,應以手術切除為主要方式。術中搭配神經監測器 手術風險降到1%吳哲維主任進一步指出,過去進行甲狀腺手術,大多擔心傷及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造成聲音沙啞、或是嗓音變化等併發症。所幸,醫療科技的進步,目前可於手術過程中使用「神經監測器」,即時精準定位及辨識神經位置,可將術後風險降低至1%。此外,還能判斷神經功能完整性以及預測術後聲帶功能,適用於所有甲狀腺手術,特別建議有合併淋巴轉移、再次手術、較大腫瘤壓迫氣管或胸腔等患者使用,不過此儀器需自費,可依照個別狀況評估使用。術後沙啞差點沒聲! 遵囑治療保聲順利回歸工作岡位東部一名國中老師,在醫院健檢時發現右側甲狀腺腫塊,切除右側甲狀腺後,卻出現右側聲帶麻痺、沙啞及喝水易嗆等情形,且病理報告結果顯示為惡性乳突癌,趕緊轉介至高醫大附設醫院接受二次治療。由於為惡性腫瘤建議切除兩側甲狀腺,吳哲維主任說,若兩側聲帶麻痺,可能須一輩子靠著氣管造口呼吸,因此建議老師術中使用「神經監測器」,順利保留左側喉返神經與喉上神經,同時也將兩側的甲狀腺與轉移的淋巴結完全清除。患者術後積極接受語言治療,逐漸改善沙啞問題,後續追蹤報告顯示癌細胞已徹底切除乾淨,老師也順利回校任教。甲狀腺疾病預後佳 醫籲:勇於面對、積極治療吳哲維主任表示,甲狀腺疾病雖普遍但是預後佳,建議民眾若疑似有甲狀腺症狀,應趕緊至醫院接受檢查與治療,現今醫療手術進步,面對甲狀腺疾病不要害怕,積極與主治醫師討論治療方式,都能與甲狀腺疾病好好共處。(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使用甲狀腺微創術 不怕出現唐老鴨音

使用甲狀腺微創術 不怕出現唐老鴨音#甲狀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因發現左側頸部腫塊,懷疑是甲狀腺病灶而求診的60歲吳女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左側甲狀腺3公分結節,右側甲狀腺有鈣化情形,懷疑有惡性腫瘤存在。經「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搭配「神經監測器」切除甲狀腺,避免返喉神經損傷。台南市立醫院周易韋醫師表示,傳統甲狀腺手術會從脖子上動刀,外觀會留下的疤痕,影響外在美觀,然而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既不留疤痕也減少疼痛。內視鏡手術 疤痕小且可避免誤傷喉返神經甲狀腺疾病包含良性甲狀腺腫大、甲狀腺機能亢進,甚至是甲狀腺癌,可藉由抽血檢查、頸部電腦斷層掃瞄,以及細針抽吸細胞學…等檢查來進一步了解疾病的種類。甲狀腺結節在國內相當普遍,平均每4人就有1人患有結節,其中約5~10%屬惡性甲狀腺癌。甲狀腺惡性腫瘤或因腫瘤過大壓迫氣管或食道,會影響呼吸以及吞嚥功能,就須進行手術切除。有了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 不怕變成唐老鴨聲音過去甲狀腺腫瘤的治療術後會在脖子前方留下一道約5至8公分疤痕以外,甚至還可能因誤傷喉返神經而造成長時間聲音沙啞、氣管損傷等後遺症,有可能會出現「唐老鴨」音,讓愛美的患者們對治療卻步,以致於錯失黃金治療期。有些病人因有蟹足腫體質,傷口疤痕會比較明顯,因為美觀考量而延後或甚至不接受治療。現有「經口內視鏡甲狀腺微創手術」與「術中神經監測器」相結合,可大幅降低「返喉神經」的損傷機率,讓聲音沙啞機率降到1%左右。從嘴巴內開小傷口移除甲狀腺病灶,只需要每天用漱口水清潔兩次,保持傷口乾淨,傷口縫合線會被身體組織自行吸收。術後疼痛感低2天即可出院,也不會有傳統開脖子手術留下巨大疤痕的問題,只需後續持續追蹤與服用甲狀腺激素。周易韋醫師表示,甲狀腺疾病可經由超音波發現早期甲狀腺癌,建議民眾定期檢查,留意自身健康。多數甲狀腺疾病治療效果、預後及存活率佳,尤其甲狀腺癌相較其他癌症,預後及存活率較佳。如果發現自己有頸部腫塊或腫脹、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等症狀,應儘早到院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甲狀腺問題不少見 超音波揪出異常

甲狀腺問題不少見 超音波揪出異常#甲狀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甲狀腺疾病在台灣相當常見,一般民眾俗稱的「大頷胿(大脖子)」,指的就是甲狀腺腫。臨床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比例,甚至比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常見的慢性病還多。抽血檢查搭配超音波 全面檢視甲狀腺功能、結構異常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甲狀腺癌為十大癌症之一,發生率不減反升。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內科(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楊晉州表示,許多民眾不知道甲狀腺檢查光靠抽血不夠。抽血檢驗僅能判斷甲狀腺功能有無亢進或低下,還必須做甲狀腺超音波,檢查組織內是否有結節、囊腫、腫大或其他結構方面異常。容易疲倦、顫抖、痠麻、出汗異常等症狀民眾 建議檢查楊晉州醫師表示,甲狀腺超音波檢查有健保給付,不須額外負擔。適合接受甲狀腺篩檢的民眾包括疑似甲狀腺疾病、有甲狀腺疾病史、手術史、或家族史的民眾。而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風濕免疫疾病、內分泌新陳代謝疾患、精神疾病、貧血、肝炎、容易焦慮、緊張、失眠、記憶力減退的民眾,也建議接受評估。此外,容易疲倦、顫抖、痠麻、出汗異常、過敏、氣喘、水腫、月經失調、以及體重異常減輕或增胖的民眾,也建議諮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評估,安排檢查。

脖子腫塊會長大!甲狀腺癌5危險因子

脖子腫塊會長大!甲狀腺癌5危險因子#甲狀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68歲的林先生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平時規則使用藥物控制,並固定回診追蹤。然而近半年前,親友發現他脖子左邊有一硬塊,但因無任何不適,不以為意。然而脖子的腫塊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愈來愈大,連聲音也開始變得沙啞,才驚覺事態嚴重而就醫。檢查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併雙側側頸淋巴結轉移,接受甲狀腺全切除及雙側側頸淋巴結廓清手術,術後恢復良好,並接受碘-131治療,目前狀況穩定並持續門診追蹤。設備進步、篩檢率增加 近年甲狀腺癌發生率逐年上升成大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洪健齡表示,根據衛福部104年癌症統計報告中指出,甲狀腺癌發生率較前一年上升約7%,發生率排名於女性為第5位、男性為第14位,女性發生人數約為男性的3.3倍。甲狀腺癌好發於40至60歲的中年人,是常見的內分泌腺體癌。可能因設備進步及篩檢率增加,導致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但女性甲狀腺癌死亡率僅排在第24位、男性第26位。整體而言,目前大多數病患接受治療都能有相當不錯的預後。家族史等5原因 為罹患甲狀腺癌危險因子罹患甲狀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1)家族病史、(2)幼兒時頸部暴露輻射、()3碘過多及不足等,(4)生活壓力及(5)環境中的汙染源也是可能因素。洪健齡醫師指出,大部分病患都是因為持續性、沒有症狀的頸部腫塊來院檢查,少數病患腫瘤已大到壓迫臨近組織,發生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壓迫食道)等症狀才就醫,此時併發局部淋巴結轉移或是遠處肺部及骨頭轉移的機會也會增加。約95%甲狀腺癌病患 就醫後採用手術方式治療約95%的甲狀腺癌病患,確診後均接受手術治療。洪健齡醫師表示,一般手術本身危險性及併發症發生率並不高。而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者,術後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維持身體正常機能,同時亦能抑制癌症復發。若是手術無法切除乾淨的局部或遠處轉移,在術後合併使用碘-131強化治療效果。近年來則有蕾莎瓦、樂衛瑪等標靶藥物,讓甲狀腺癌治療有更多選擇。至於就醫時檢查結果為良性者,洪健齡醫師仍建議,應每3至6個月定期超音波追蹤,再視情況進行細針穿刺檢查。

20至45歲女性 恐好發甲狀腺疾病

20至45歲女性 恐好發甲狀腺疾病#甲狀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飲食習慣改變、環境因素影響及透過健康檢查篩檢,甲狀腺疾病發生率有逐年上升趨勢。甲狀腺疾病好發於20到45歲的年輕女性,常見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甲狀腺機能亢進等。5大甲狀腺疾病外科手術適應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黃晞育表示,大多的甲狀腺疾病手術治療的預後及存活率佳,但因疾病的不同而需接受不同程度的甲狀腺切除。一般甲狀腺疾病外科手術適應症為:1) 甲狀腺結節合併頸部壓迫情形/例如壓迫到食道、氣管造成吞嚥困難或呼吸困難等症狀)。2) 多發性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線上有多個結節。3) 懷疑惡性腫瘤或確定甲狀腺癌。4) 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不適應藥物和放射線同位素治療者/甲狀線機能亢進藥物治療一年後仍無效者,或甲狀腺亢進症合併腫瘤者。5) 嚴重影響美觀者。內視鏡手術 降低術後疤痕大小甚至隱藏傳統甲狀腺手術傷口約5至8公分,對必要進行手術病人是一種夢魘。有些病人因有蟹足腫體質,傷口疤痕會比較明顯,因為美觀考量而延後或甚至不接受治療。然而隨著科技醫療技術進步,甲狀腺手術由傳統手術進展到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可分為微創內視鏡輔助手術和遠距離內視鏡手術。微創內視鏡輔助甲狀腺手術藉由頸部約2公分小傷口,以內視鏡輔助進行手術。遠距離內視鏡甲狀腺手術則藉由腋下、乳暈等遠離頸部的傷口進行手術,可將傳統頸部傷口或疤痕進展到頸部小傷口或小疤痕,再進展到傷口隱藏至其他身體較隱密的部位(藏疤痕)。近年更進展到經由人體自然孔洞進行內視鏡甲狀腺手術,「經口內視鏡甲狀腺手術」,經由下唇部前庭區切口,利用內視鏡系統以很短的距離進到甲狀腺部位進行微創手術,不僅頸部、其他身體部位無疤痕,隱藏的下唇部的傷口術後癒合也快。甲狀腺癌較其他癌症存活率佳 建議積極治療黃晞育醫師表示,以上甲狀腺手術已有多樣性選擇,但並非每位病人皆適合所有手術方式。尤其是傳統內視鏡手術及經口內視鏡手術,若病人已有頸部手術病史、曾接受過放射線治療、下排牙齒有帶金屬牙套或接受過下顎手術,都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及危險性。甲狀腺腫瘤太大,或惡性腫瘤有侵犯到周圍器官或神經的情況,都不適合接受各內視鏡手術,仍建議傳統頸部手術。多數甲狀腺疾病治療效果、預後及存活率佳,尤其甲狀腺癌相較其他癌症,預後及存活率較佳。如果發現自己有頸部腫塊或腫脹、吞嚥困難、呼吸困難、聲音沙啞等症狀,應儘早到院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年輕冒白髮 恐潛藏白斑、甲狀腺問題

年輕冒白髮 恐潛藏白斑、甲狀腺問題#甲狀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老了老了,頭上長了一堆白頭髮!」常聽到長輩們如此念叨著,「白髮」幾乎是僅次於禿頭的困擾,尤其對愛美的女性們更是如此。通常白頭髮被認為是老化的象徵,不過到底白頭髮是如何出現的?有辦法把白髮變黑髮嗎?毛囊的黑色素細胞負責製造黑色素,在產出的過程中,會累積大量的自由基,而當黑色素細胞老化時,將導致自由基無法正常清除,被累積的自由基就會開始破壞。黑色素細胞內原先就具備製造黑色素的能力,因此的確可以視為正常的老化現象,無需太過擔心。 非正常的毛囊老化造成的白髮原因:精神壓力大、飲食不均衡、曝曬、過度吹風染燙。 引起白髮產生的疾病:貧血、結核病、腸胃疾病、動脈粥樣硬化。遺傳基因決定何時白髮白頭髮不一定代表老化,只說明了毛囊中的黑色素可能減少得比較快一些。從醫學的觀點來看,白頭髮或灰頭髮是黑色素日益減少的結果。人在出生的時候,基因就決定了一個人的黑色素何時會逐漸遞減,當然,其中也包含遞減的速度。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從十幾歲就開始有白頭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少年白」,而有些人到了五、六十歲依然滿頭烏黑亮麗。上帝的確是不公平的,遺傳,決定了身體上頭髮上絕大的變化主因。不過雖然許多「少年白」的人,父母很早就有白頭髮,但兄弟姊妹之間出現白髮的時間和速度還是會有差異。英國Kaustubh Adhikari博士團隊(專門研究細胞與發育生物學系)發表最新的研究論文中指出人體中被稱為IRF4的基因對白髮生長及頭髮形狀(捲髮或直髮)與密度確有其影響力,不過年齡確實也是導致白髮的主因之一,大致來說,每個人30歲以後的每10年,由於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逐漸老化,髮色變白的機率增加約二成。35歲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髮色逐漸灰白都屬於正常的老化現象,雖然惱人卻也不用太擔心。疾病也是白髮的催生者當然,白髮也可能是疾病的警訊,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所造成,像是:白斑、甲狀腺功能失調,其他維生素B12 或煙酸缺乏症、腦炎、貧血、肺結核、憂鬱症等等,也都是造成白髮出現的原因。以白斑來說,這個因自體免疫細胞攻擊皮膚的黑色素細胞所引起的疾病,皮膚外觀會出現如粉筆灰樣的白斑,白斑常見於臉部及手背,症狀嚴重者,白色區域可以擴及全身。不過,白斑其實不只會顯現在皮膚上,臨床上白斑病灶上的毛髮也常是白色的,這是因為髮根部位的黑色素細胞也受到自體免疫細胞攻擊所致。此外,甲狀腺功能失調,如甲狀腺素分泌不足或過多,都可能是白髮的原因;嚴重貧血的人常常容易白髮,就是由於身體無法妥善吸收足夠的維生素B12 所導致。大抵而言,疾病形成白髮都是因為黑色素細胞死亡或減少,當黑色素細胞無法再產生黑色素供應給角質細胞時,白髮就產生了。 不可忽略,你的白髮是疾病的警訊:白斑、腦炎、甲狀腺功能失調、貧血、苯丙酮尿症、肺結核、維生素B12缺乏症、憂鬱症、骨質疏鬆正確攝取營養才能保住一頭黑髮除了上述的因素外,白髮也可能是營養素缺乏所導致,包括:維生素B12、銅、鋅、鐵都被發現與頭髮的早白有關。若是因為不均衡飲食導致白髮產生,就是非正常的毛囊老化。許多人不清楚,其實吃進的營養素也會影響黑色素細胞功能退化的速度,因此雖說遺傳不可逆,但我們還可靠後天的努力,多補充給黑色素細胞的營養,就能延緩頭髮變白的時間!「均衡的飲食」勢必是不可少的方法,頭髮主要是由角質蛋白所構成,因此,蛋白質和胺基酸的攝取十分重要,但是做為輔助功用的維他命及微量元素也不可或缺。(本文摘自/濃‧密‧黑權威名醫的癒髮力/樂木文化)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