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

擺脫老煙槍 藥物輔助成功率高

擺脫老煙槍 藥物輔助成功率高#戒菸

香菸存在人類的生活已經有很長的歷史,早在公元前一世紀的記載,人類就開始使用菸草了。在當時人們使用菸草有吸煙、嚼煙甚至菸草肛塞,隨著時代演進,菸草從人類當成玩賞植物進而成為大量種植的經濟作物。台灣接觸菸草可追朔1575年時西班牙人將菸草運到菲律賓種植,中國福建的航運人員將菸草從呂宋島傳至中國,爾後台灣經常成為中途轉運站而接觸菸草。目前為止,吸煙人口在全球屢創新高,吸煙對人體的危害也幾經醫學報導證實,戒菸和創造無菸環境已是不可擋的全民運動。所有癌症死亡人口中,為恭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湯夢彬醫師指出,約有30% 和抽菸有關,雖然大部分的致癌物是燃燒以後產生的,但無煙菸草仍然會導致口腔癌和胰臟癌。肺癌是最早被發現與吸煙相關的癌症,現在也證實所有細胞種類肺癌都與香菸有關。但是不同的器官對香菸有不同的反應,例如子宮頸癌中主要的鱗狀細胞癌與吸煙有關,其他種類則沒有相關。根據2004年一份研究指出,與吸煙有關的癌症有: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膽囊癌、腎上腺癌、小腸癌、鼻竇癌、睪丸癌…等。不少的吸煙族群有喜好淡菸的迷思,認為香菸內的焦油量低對身體的傷害小,不過依據Cancer Prevention study II大型研究的結果,低焦油(8-14mg)或極低焦油(<8mg)的菸,與中度焦油的菸(15-21mg)相比,並不能減少肺癌發生的機率,市面上也很少有高焦油的菸。當吸煙族享用淡菸時,會增加吸入深度、停留肺部時間等來維持對尼古丁的依賴,最終造成有害物質比預期的吸收量高很多。吸菸除了增加癌症的機會外,亦會造成身體其他面的病變。湯醫師強調,目前已明顯證實心臟病、腦血管疾病、粥狀動脈硬化、肺部疾病等與吸煙有相關,吸煙也會增加糖尿病、格雷氏症、不孕症、男性勃起障礙、乾癬、消化性潰瘍、骨質疏鬆症、白內障、口腔癌、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的發生率或嚴重度。針對戒菸有不少理論在討論其行為科學,綜觀改變的階段可分為:1. 懵懂期:未來六個月不考慮戒菸。2. 沉思期:未來六個月內考慮戒菸。3. 準備期:計畫一個月內要戒菸。4. 行動期:已戒菸,尚不滿六個月。5. 維持期:已戒菸超過六個月。6. 終止期:永久戒除吸煙。一般吸煙民眾若未進入沉思期或準備期,規勸戒菸的成效是很差的,主要還是衛教的宣導能夠讓吸煙人口有趨動力去戒菸,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戒菸是不容易的,吸煙族群對尼古丁的依賴常常是不斷增加,以意志力來對抗尼古丁戒斷的戒菸合併症成功的人實在不多,以藥物輔助戒菸是目前能夠增加成功率的方法之一。湯夢彬醫師表示,目前戒菸的藥物可簡單的分類為:■ 尼古丁替代療法(NRT):如嚼錠(口香糖)、貼片、鼻噴劑、吸入劑等。使用尼古丁嚼片要定時給予,比有需要時給予有效,但偶有苦味、氣脹等副作用。尼古丁貼片在身體同一個部位上使用要間隔七天以上,以減輕皮膚過敏機會,少數人使用貼片會有睡眠障礙的問題,可試著在睡前撕下貼片來改善。但心臟病患者是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的禁忌,還有孕婦若要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則要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免造成胎兒畸形。■ 非尼古丁藥物:如bupropion、varenicline、clonidine、nortryptline。Bupropion是美國FDA於1997年通過的第一種口服戒菸藥,根據其藥物的作用機轉,特別適用於憂鬱症病史,及害怕肥胖的病人。醫學研究指出尼古丁貼片與口服bupropion共用,效果比單一使用其一種方法來的好。睡眠障礙亦是常見的副作用之一。目前第一線的戒菸治療是尼古丁替代療法和口服bupropion,使用藥物加上對菸害認知的意志力,能使戒菸效果達到最高境界。湯醫師鼓勵吸煙族群,不要太早認定戒菸一定會失敗,長期吸菸導致對尼古丁的依賴,的確很難說戒就戒,倘若自己對菸害的認知有進入沉思期或準備期,就去尋求家庭醫師或胸腔科醫師的協助,成功戒菸就不是夢想。

掌握飲食、運動要領 拒當心臟早衰族!

掌握飲食、運動要領 拒當心臟早衰族!#戒菸

為響應全球對心血管疾病急遽年輕化危機的關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於97年9月28日(星期日)上午假國父紀念館東側廣場,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同步舉辦「世界心臟日活動」,今年的世界心臟日以「你知道你的危險因子嗎?(Do you know your risk?)」為主題,呼籲全民遠離危險因子,拒當心臟早衰族!臺灣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成長,醫療科技發達使國人平均餘命延長,民國96年零歲平均餘命兩性合計估計為78.25歲,其中男性估計為75.09歲,女性估計為81.90歲(內政部,2008),但國人飲食及生活型態改變,吃多、動少,加上生活緊張等因素,致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有日益增加與年輕化的趨勢。根據臺北市96年衛生統計,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別為北市第二、三、十一位的死亡原因,其死亡百分比各佔11.3、8.9、0.97,合計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百分比為21%,亦即本市約每5名死亡個案中,即有1名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依據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程俊傑研究指出,在15年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平均年齡67,現在平均約50到60歲,其中百分之10,是50歲以下者,由此可見罹患心血管疾病者,有日益增加及年輕化的趨勢。 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齡、肥胖症、完全不運動者、抽菸 患者等。■ 預防心血管疾病三大要領第一、飲食要均衡:應多吃蔬菜、水果,天天蔬果五、七、九(兒童五份、成年女性七份、成年男性九份),及多吃全穀食糧、魚、瘦肉、豆類、低脂乳類及葵花油、玉米油、橄欖油及油菜子,少吃肥肉及豬油、牛油等,可以緩和心臟的老化。第二、規律運動: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有關危險因子的研究顯示,缺乏體能活動,每年造成全世界死亡人數達200萬人以上;而缺乏運動者與經常運動者比較,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會增加1.5至2.4倍。以健走運動為例,國外的研究顯示,每日健走1萬步就能保持足夠的運動量,1萬3,000步至1萬5,000步,即可促進心肺功能,甚至達到減重效果,又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週健走3小時以上,可降低35~40%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對於心臟病人,其運動量應要與醫師討論,病情已穩定的病人,其運動量一般在自覺輕鬆愉快的程度內較妥,如運動出現胸痛或呼吸困難,應立即停止,儘速就醫。第三、戒菸:戒菸可以使好的膽固醇增加(高密度膽固醇),降低血管阻塞的風險,二手菸對健康的影響等同抽菸,希望癮君子特別注意公德。為了讓市民了解自己的「心臟」,當天現場會設置免費闖關活動,讓民眾檢測心臟健康狀態,更邀請專業醫師現場分享心臟保健知識。且現場也設有血壓、血糖、動脈壓、一氧化碳、體脂肪檢測,讓參與的民眾可以輕鬆學習各項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歡迎民眾帶著您寶貝的心與家人同心共享一個健康的「世界心臟日」之旅。

戒菸要趁早!小心傷肺、傷腦、易不孕

戒菸要趁早!小心傷肺、傷腦、易不孕#戒菸

全球每年約有500萬人死於吸菸相關疾病,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於吸菸。台灣每年約有6000人死於肺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肺癌是最近二十年來全世界癌症死亡率增加最快;而且從1982年以來,肺癌一直高居台灣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首二十多年。爲了讓大家更清楚香菸的壞處,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老年專科廖俊凱醫師特別針對抽菸相關的資訊供大家參考。每支菸品經過燃燒後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其中有害的有200多種,這些化合物可分成四大類: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及其他化學成分(包含有數十種刺激物質及40種以上的致癌物)…等,這些成分已被科學證實會對人體造成健康危害。香菸燃燒過程會產生二種菸流。一種菸流是吸入過程產生的菸,燃燒完全,約佔15%,而另一種菸流是靜置燃燒產生的菸,燃燒不完全,約佔85%,由於燃燒不完全,所以產生較多有害氣體及致癌物質。對於懷孕的母親來說長期的抽菸則容易造成流產、早產、死胎、新生兒死亡率增加或新生兒體重不足,或是產下體重過輕胎兒、較矮小,並且頭部尺吋較小。廖醫師也強調,抽菸會使男人生育能力降低、精蟲數減少、精蟲活動力變弱,最後可能造成不孕。且尼古丁具有中樞神經興奮、提神的效果,令人上癮,長期吸入會傷害腦細胞,工作效率減低,會使人無法戒除這致命的菸癮;焦油為黏性物質,容易附著在肺泡上進而刺激肺部,造成咳嗽、失去肺泡彈性(肺氣腫),會直接影響到肺部功能。吸菸者得肺癌的可能性是不吸菸者的二十倍,且與其他的癌症都息息相關 (口腔癌、食道癌、胰臟癌、膀胱癌…等)。吸菸者會降低胃黏膜的保護力,妨礙潰瘍的瘉合;在眼部則會引發視網膜病變、白內障;對於心臟血管疾病則導致冠心病;而腦部會造成出血或阻塞而導致中風。吸菸還會使牙齒及手指變黃、皮膚更加速老化、口臭,並會導致「香菸臉」。對於業者販賣菸品給未成年的青少年,業者會受處罰,吸菸者也應受戒菸教育。廖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吸菸的壞處,在巡迴醫療中也發現不少癮君子,戒菸對他們來說比什麼都困難;但為了獲得健康及減少罹患疾病的危險,所以從今天起,請開始下定決心,戒菸吧!

為健康存希望、無菸滿幸福計畫

為健康存希望、無菸滿幸福計畫#戒菸

為建構民眾無菸健康的生活環境,臺中市衛生局透過全市國小學童辦理「無菸撲滿、幸福滿載」活動,徵選活動迄今,歷經一個月的比賽時間,及評審的嚴格審查,自704件作品中,選出19件優秀的得獎作品,自9月8日至10月3日,在臺中市政府一樓文化迴廊展出,並於9月22日上午10時30分在臺中市政府二樓中山廳辦理頒獎典禮,邀請副市長與貴賓,頒發各組得獎獎狀與獎金,以及佳作優選獎狀。另外,典禮中更特別頒發「無菸滿幸福戒菸承諾書」及「菸害防制法新法問卷調查」抽獎獎品,送給未來的主人翁,讓反菸的概念從小生根,健康贏未來。從所有參加作品看出,小朋友用創意挑戰無菸的未來,手上一件件的無菸撲滿,代表著孩子對未來清新環境的希望,也與家裡的爸爸媽媽一同努力,為下一代的幸福健康著想,共同積極響應無菸清新環境,向更好的生活品質邁進。

星光三班帶領大專青年 響應國際G-BAT拒菸連署活動

星光三班帶領大專青年 響應國際G-BAT拒菸連署活動#戒菸

剛出爐的星光三班第一名徐佳瑩,與其他一同經歷總決賽嚴峻考驗的戰友林芯儀、黎礎寧、簡鳳君,還有好久不見的蔡忠穎,在激戰過後,特別有始有終做志工,再次撥空與董氏基金會董事姚思遠、終身義工孫越和陳淑麗,一同整理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響應G-BAT (Global Battle Against Tobacco)國際青年拒菸聯署活動的聯署布旗;一共彙集了831面布旗,若以每面布旗150個簽名計,則共有超過12萬個學子參與聯署;所有布旗將於8月底將所有布旗寄達印度主辦單位,使得2009年3月於孟買舉行的「世界菸草與健康大會」會場外,全球都看得到來自台灣的拒菸連署布旗旗海飄揚,為台灣青年響應國際拒菸活動,畫下圓滿的句點。董氏基金會董事、文化大學法學院院長,同時也是此次促成台灣青年響應國際拒菸行動的靈魂人物姚思遠表示,董氏基金會是在今年4月獲印度反菸團體邀請加入G-BAT國際青年拒菸聯署活動,由於這是一個全球性且深具意義的行動,因此董氏毫不猶豫同意,成為全球第一個響應的國家;當時星光三班的前十強特別全員到齊,與總統府副秘書長葉金川、青輔會主委王昱婷、教育部政務次長呂木琳、台灣國際醫學聯盟秘書長黃嵩立和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陳淑麗共同登高一呼,目標號召至少十萬名大專院校學子站出來,以具體連署行為,向國人、乃至世界發聲,展現台灣青年的拒菸決心。姚思遠說,台灣青年踴躍響應國際拒菸行動的表現,甚至獲得國際知名且最具權威的「Tobacco Control Journal」期刊八月號刊載介紹,同時刊登出5月份活動記者會上的大合照,凸顯台灣為全球第一個響應「無菸青年-拒絕菸品廣告促銷及贊助」行動的國家;而印度主辦單位也將申請金氏紀錄,讓台灣青年拒菸聯署的積極行動,得以列入金氏紀錄榜上第一名。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孫越看著好幾疊堆如山高的聯署布旗,很欣慰地表示:很高興看到我們的年輕一代願意站出來、勇敢表達自己的拒菸理念,希望這股拒菸的熱情可以持續擴散,讓更多的同儕朋友以及家人們,都能理解菸害的可怕以及菸商的技倆;他自己也是從青春期染上菸癮,傻傻地吸了37年菸後才下定決心戒菸,如果當年自己周遭環境有如此濃烈的拒菸氛圍,或許就不會誤染菸癮了。終身義工陳淑麗也表示,很高興星光三班的同學能夠有始有終參與拒菸行動,其實不只他們身體力行,甚至包括他們母校的學弟妹,像是徐佳瑩的母校中台科技大學、林芯儀的母校南亞技術學院、黎礎寧的母校台中技術學院,還有蔡忠穎的母校義守大學,學弟妹們都非常熱情響應,早早就將完成聯署的布旗寄回,精神可嘉!新科冠軍徐佳瑩說:參加總決賽的壓力真的很大,但是儘管壓力再大,也從沒想過要用吸菸來抒壓;在總決賽上又唱又跳、表現亮眼的林芯儀則說:其實對我們幾個而言,唱歌就像命一樣重要,唱歌最重要的是肺活量,在星光大道的比賽中還要邊唱邊跳,真的就是挑戰肺活量,而要有好的肺活量,第一個就是不能抽菸!看到認識同學的名字,出現在母校連署布旗上而顯得相當興奮的黎礎寧,以及簡鳳君皆深表認同地表示,自從上回看到黃靖倫拿著新加坡菸盒警示圖文的照片,就開始會特別注意菸害的資訊,雖然她們都不吸菸,可是周遭有不少吸菸的朋友,甚至很多人都覺得吸菸很酷的印象來自演藝圈,所以她們覺得自己更責無旁貸,積極用行動來為演藝人員平反! 蔡忠穎也表示,他一直都有在注意菸害的資訊,因為台灣即將新法上路,明年1月起,公共場所及三人以上公司室內都全面禁菸,且必須張貼明顯禁菸標誌;室內禁菸,台灣雖然不是世界第一,但是2009年新法上路的這一大步,絕對是讓2,300萬人的健康人權獲得基本保障的里程碑。

再忙也要上廁所

再忙也要上廁所#戒菸

「工作實在太忙,明明很想上廁所,但又很想把手邊的事情作完,結果就忍不住一直憋尿…」這是許多上班族的心情寫照。醫師提醒習慣性憋尿的民眾,如果不改善可能會罹患慢性膀胱炎,特別是女性。一名51歲女士,家裡開雜貨店,最近因為下腹微微酸痛、頻尿(但尿量甚少),且排尿時有刺痛、灼熱感,到婦科門診作尿液檢驗才發現,她尿中白血球數高於標準值三倍,並且驗出細菌、明顯有發炎現象。細問之下才知道,原來林女士雜貨店臨近體育館,遇賽事、選舉造勢時生意太好,因此忙到連喝水及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耕莘醫院婦產科胡偉敏醫師表示,「膀胱炎」是女性常見的病痛,估計超過半數女性都曾經驗過。由於女生的肛門和尿道比較接近,且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所以女生比男生更易罹患「膀胱炎」。這種病通常經由存在於肛門的細菌所引起,在使用衛生棉塞、性交或如廁後,這些細菌可能進入尿道,跑到膀胱繁殖,導致感染發炎。一般來說,膀胱炎的初期病徵包括:常有想小便的感覺、頻繁排尿、排尿時刺痛或有灼熱感、尿液呈深色混濁,嚴重時尿液有惡臭、尿中帶血、下背部或腹部疼痛、渾身感到不適或發燒。胡偉敏醫師指出,治療膀胱炎,病人應喝大量白開水,每天飲水至少八大杯(約2000 cc),以便沖走細菌、稀釋尿液、降低灼痛感;同時可服用止痛藥以減少痛楚,熱敷腹部也有幫助,且在痊癒前應避免性交及喝酒。另有報導指出,蔓越莓汁似乎也有助對付膀胱炎。胡偉敏醫師強調,患者的尿液一旦驗出細菌,醫師會開給抗生素,如果在藥物吃完以前病徵已消失,仍須繼續服藥以徹底清除所有細菌。否則治療不完全,患者可能罹患慢性膀胱炎,容易反覆發作,且時間持續更長。由於女性的生理構造不同於男性,對於尿道、膀胱的護理也需更仔細。除了需排尿時儘快解尿,不宜憋尿太久,如廁後,擦拭應”由前向後”,並避免使用含香水的肥皂、陰道除臭劑、泡泡浴等。此外上廁所時坐直身子,確保排空膀胱,避免穿緊身褲,內褲宜選棉質而非混紡纖維,且避免喝酒、茶或咖啡,同時少吃辛辣食物,相信罹患「膀胱炎」的機會一定大大減少。當然最重要的是:再忙也要上廁所。

推動鄰里公園禁菸,營造清新健康好環境

推動鄰里公園禁菸,營造清新健康好環境#戒菸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維護市民健康,保障拒吸二手菸民眾權益,將依據98年1月11日起施行之菸害防制法修正條文,各級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菸場所之規定,研擬分階段公告室外禁菸場所,並規劃將以社區民眾及兒童休閒娛樂為主之鄰里公園為率先推動場所。為瞭解本市里長對鄰里公園禁菸政策的支持與看法,衛生局於6月16日至27日間就全市449位里長進行意見調查(有效問卷數為446份),受訪的里長以男性佔多數(佔81.1%);年齡以50~59歲為主(佔44.9%);教育程度以高中職者最多(佔45.1%);從未吸菸者佔52.0%,目前仍有吸菸者佔29.5%。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高達八成六以上里長,支持公告鄰里公園為禁菸場所,即使有吸菸習慣者,也有超過七成七的里長支持此政策,另外有七成以上的里長表示若該里之鄰里公園公告為禁菸場所,將會結合社區資源加強宣導並適時勸阻吸菸行為人,以落實營造室外無菸環境。受訪者之一的文山區試院里蘇文發里長更進一步表示,其本身原也是吸菸者,因有感吸菸對個人及家人健康的危害,已戒菸多時,並會適時向親友及里民宣導共同遠離菸品;同時也積極將里內「試院公園」建置為文山區第2個室外無菸環境示範點,並自組拒菸志工隊至公園內勸導吸菸者熄菸,也獲得里民正面的支持與肯定,然因目前並無任何法令規定公園為禁菸場所,故在勸阻吸菸行為人時往往遭到拒絕,蘇里長期望未來能將公園禁菸政策予以法制化,有明確的法令規定後,方能更加落實推動無菸環境,以提供里民健康、無菸害的休閒場所。 衛生局表示,現行菸害防制法雖未規範室外公共場所為禁菸場所,然為維護市民健康,提供民眾清新、無菸害的休憩空間,臺北市於95年起即積極規劃與營造無菸害的室外休閒環境,並結合相關局處及社區資源共同推動「無菸公園計畫」。目前已於十二行政區建置24個無菸公園示範點,其中包括19座鄰里公園、1座主題公園、2座廣場及動物園,並由各區組成之拒菸志工隊進行巡邏與柔性勸導,推動期間深受市民的支持與肯定;另依據98年1月11日起施行之菸害防制法修正條文,各級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菸場所之規定,衛生局將階段性公告室外禁菸之場所,期使公園禁菸政策得以法制化落實推動,目前規劃將先公告已建置之24個無菸公園示範點為禁菸場所,後續視推動狀況,另分階段公告其他鄰里公園為禁菸場所,期使民眾於本市363座鄰里公園進行休閒活動時,能免於遭受菸害,享有清新的空氣品質。吸菸有害健康,室內外公共場所禁菸已是全球趨勢,為營造清新健康無菸好環境,衛生局表示未來仍會全力結合社區、民間團體資源,聽取市民的需求與意見,持續推動菸害防制工作,以營造更多無菸環境,讓所有市民均能遠離菸害,並呼籲未來能有更多的市民共同響應支持推動,大家攜手共同為營造清新健康的環境來努力,讓臺北市越來越精彩,使所有市民都能深刻體驗健康美麗的臺北城。

癮君子注意,吸菸加劇牙周病病情

癮君子注意,吸菸加劇牙周病病情#戒菸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統計,全台癮君子大約有四百五十萬人之多,而且根據該單位分析長期吸菸的負面效應,發現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是不吸菸者的3倍,罹患肝癌的機率是1.5倍,子宮頸癌是5.8倍,喉癌是6倍,腎臟病的2.2倍,心臟病、肝硬化與中風都是2倍。牙周病醫師黃怡豪指出,其實吸菸對於原本就有牙周病的患者,更有雪上加霜的傷害!黃醫師解釋說,包括尼古丁在內的許多吸菸副產物對於牙周組織都有相當的毒性。許多牙周組織細胞在接觸尼古丁之後,在蛋白質的合成上會產生許多的問題,再加上尼古丁也有血管收縮劑的效果,長期下來也使得牙周組織血液循環不佳,所以一旦牙周病細菌侵犯,並且發炎造成齒槽骨萎縮,此時在吸菸的牙周病患者身上,細胞修復能力就會非常低落,而且免疫細胞也較難遷移到患處以抵抗病菌。造成吸菸的牙周病患者比一般牙周病患者治療效果更差、恢復更慢,且疾病造成的破壞力更大。文獻上已經把吸菸列為牙周病的危險因子之一,所以黃怡豪醫師特別呼籲吸菸的牙周病患者最好配合戒菸,不但治療效果會更佳,另一方面也對全身健康有相當的助益。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