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憋尿不喝水,私密處開始癢癢痛痛?若症狀持續未改善,當心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更常伴隨膀胱炎、結石發生。以下由泌尿科醫師、營養師、中醫師提供預防泌尿道感染照護建議,從最基本的正確喝水知識、飲食著手,到日常簡單鍛鍊方法,告別漏尿、頻尿、失禁困擾。
久坐、憋尿不喝水,私密處開始癢癢痛痛?若症狀持續未改善,當心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更常伴隨膀胱炎、結石發生。以下由泌尿科醫師、營養師、中醫師提供預防泌尿道感染照護建議,從最基本的正確喝水知識、飲食著手,到日常簡單鍛鍊方法,告別漏尿、頻尿、失禁困擾。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30歲的李先生每年總會出現多顆腎結石,位置幾乎一樣,體外震波施打速度還趕不上生成速度;另一名32歲的邱先生則是同一位置的結石打震波後,很快又再結石,反覆多次。醫師表示,研判這兩起個案在體外震波後仍有殘留碎石,使得同位置的結石再生,後來採用軟式輸尿管鏡手術,徹底摧毀殘石,減低結石再復發。同位置一再結石 連醫師都懷疑到底有用震波打掉嗎?衛福部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表示,腎結石通常會反覆發生,研究指出5年內復發機率高達5成,但上述的李先生,復發的速度讓體外震波施打都趕不上,因為健保規定,在人體可以接受的能量範圍內,每次震波要相隔1個月,1年最多震波5次,而李先生每年追蹤檢查都可發現左右兩腎的結石高達7~8顆,大概是0.5至2公分大,等震波處理結束,半年後又會再出現一堆結石,位置和前一年差不多,周而復始,已經好幾年了。 蔡卓榮指出,邱先生則是同一位置的一個右腎結石,大約半年會發生一次,約2公分大,也就是說,體外震波施打後,半年後追蹤又會見到像是沒處理過的結石又出現,讓人懷疑到底有用震波打掉嗎?其實是有,但位置就是一樣。 這兩名患者的共通點是位置相同處隔半年就又原地重現結石,這可能是個案的結石在體外震波時都會殘存碎石,這些殘存的小碎石成為結成更大石頭的基地,被稱為「核種」,很快地又堆積成結石,周而復始。軟式輸尿管鏡將石頭打更碎 不留一點殘石當「基地」蔡卓榮表示,去年和病患討論後,覺得不要再用體外震波處理,改用軟式輸尿管鏡手術,用大約1公尺長的軟式管子,從尿道進入,經過膀胱、輸尿管一直到腎臟,透過可彎曲的管路,打碎石頭後再取出或使其排出。相較於體外震波,軟式輸尿管鏡可以將石頭打得更碎,不留下一點殘石,降低殘石成為再結石的基地。 蔡卓榮強調,經過半年的觀察,兩名患者的結石沒有出現,雖然不能保證以後都不會結石,但至少改善短時間同位置再結石的機率。多喝水是預防結石的不二法門,除非有心臟或腎臟疾病必須控制用水量,一般人要多喝水,避免缺水而導致結石,也能促進新陳代謝。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新冠肺炎防疫期間適逢夏季結石好發季節,有結石病史的民眾,復發機率高需特別留意!台中一名65歲退休機械工程師楊先生,30多前有腎結石病史,當時害怕開刀的他,選擇藥物治療,但後續沒有追蹤結石,直到今年出現腰痛、血尿症狀,自覺可能是結石復發,就醫檢查,發現左側腎臟出現鹿角狀(珊瑚狀)結石竟長達8公分,比雞蛋還大,最後因結石過大無法使用輸尿管鏡或體外震波震碎,決定採經皮穿腎取石術,一舉成功打碎頑固腎結石,解決長年來的結石大患。經皮穿腎取石術解決30年宿疾烏日林新醫院泌尿科醫師蕭惟中表示,鹿角形腎結石大多是結石長期阻塞所造成,發生率大約佔10~15%,是腎結石中較難處理的結石類型。以往必須接受多次手術,全部療程至少拉長一、二個月,或是手術必須一次穿刺兩個以上的腎造廔口,對腎功能影響較大,增加出血或感染等併發症的風險。由於腎結石的症狀不明顯,很多患者都是反覆出現無痛性血尿或泌尿道感染才發現,延誤治療恐導致腎臟機能嚴重受損,合併出現腎臟水腫、萎縮,演變成末期腎衰竭需終身洗腎,或是出現嚴重敗血症危及生命。現在新式手術多採雙鏡聯合碎石術,合併使用健保給付的腎臟鏡及自費軟式輸尿管鏡,蕭惟中與患者討論及評估後,決定採用經皮穿腎取石術,僅需於腰部開約1公分的小傷口,利用腎臟內視鏡進入將結石打碎夾出,手術時間約3小時,住院時間只需4天,害怕手術的楊先生術後滿意表示,「原本以為住院至少要10天以上,拖了30年才開刀,推翻對傳統手術的傷口大、住院時間長的既定印象。」 5成結石患者在5~7年內會復發蕭惟中指出,男性結石發生率是女性的4倍,在台灣的盛行率約10%,根據統計約5成的患者在5~7年內會復發。呼籲大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也要留意其他疾病的警訊,每天補充足夠水分至少2000c.c.至3000 c.c.;減少憋尿;另外高蛋白飲食會增加結石發病率,建議適量補充;防疫期間也要避免過度飲食、保持運動的習慣。如果自己或家族有結石病史,常有泌尿道感染或出現血尿、腰痠腰痛等症狀,建議及早就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81歲楊老先生腎功能惡化到第4期,恐走向洗腎,原來他20年前曾有血尿及急性腰痛等結石症狀,幾天後就不痛而未加理會,但這種不會痛的結石長久堆積在左側輸尿管,造成左腎積水並永久失能,右腎又病變而瀕臨洗腎。衛福部彰化醫院腎臟內科主任蔡旻叡表示,輸尿管結石不處理,反而後果嚴重。輸尿管被結石填塞 尿液下不去形成巨型水腎蔡旻叡指出,楊老先生體檢發現其腎功能惡化,腎絲球過濾率只有19,快達到15以下的洗腎程度,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其左腎已變成不規則的囊泡,經電腦斷層細查發現,左側輸尿管被多顆結石完全填塞,左腎的尿液下不去,因積液形成比肝臟還大的巨型水腎,大約有20公分大,比正常腎臟大了1倍,估計裝了3公升的液體,在此壓迫之下已看不到正常的腎臟組織,也就是說,其左腎已經完全沒有功能,此狀況可能已經持續很久了,僅靠右腎運作,如今右腎又已經慢性病變,將來恐要面對洗腎的風險。 一般而言,狹窄的輸尿管若有結石會很痛,怎麼可能忍了20年?楊老先生說,20年前他左後腰很痛且血尿,本來要去看醫師,但幾天後症狀消失了,他就不予理會,沒想到20年後發現一堆左輸尿管結石及巨大的水腎,還瀕臨洗腎。 彰化醫院泌尿科醫師蔡卓榮表示,結石若落入狹窄的輸尿管,通常會引起急性的腰背部、甚至延伸至腹部的劇痛及血尿,還可能排尿困難、發燒及嘔吐,那是因為結石阻塞輸尿管強烈蠕動所致,但結石上游的集尿系統隨著時間發生慢性變化後,輸尿管的強烈蠕動隨之消失,是有可能疼痛感消失,而結石隨著時間越積越多,導致上游腎臟產生的尿液無法排出,造成腎臟機能受損。不會痛的結石才恐怖 放任20年成災 這起個案就因為當事人20年前的疼痛感消失後置之不理,造成結石陸續堆積在左側輸尿管,直到完全塞住,左腎失能,如此一來全靠右腎排尿,至此,左腎已經沒有功能,拿掉石頭的意義不大,假如左腎出現感染,就要將整個左腎取掉。 蔡旻叡表示,輸尿管結石通常很痛,這並非壞事,因為患者一定會就醫,處理完就好;怕的是不會痛的輸尿管結石,例如老人家、長期臥床、服用多重藥物或多重慢性病患,這些人對痛的敏感度可能較低而不太會痛,或是像楊老先生痛一陣子就不痛了,就此放任,最後釀成左腎失能,走到快洗腎的地步。 蔡旻叡強調,楊老先生現在只能照顧好右腎,飲食要少油、少鹽、少糖,同時以藥物控制血糖及血壓,定期追蹤,儘量延緩右腎功能退化。民眾若有血尿等尿檢異常或不明原因腎功能減退,應該接受檢查,萬一是結石要盡快處理。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男子因6公分大肝膿瘍就醫治療,卻在拔除引流管後出現發燒、寒顫情形,轉往其他醫院急診,檢查發現是肝內管癌。醫師提醒,肝膿瘍久治不癒,須注意其他潛藏病因。危險因子包含食用未煮熟淡水魚、BC型肝炎帶原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林裕鈞表示,65歲許姓患者本身有糖尿病、BC型肝炎帶原與肝內管結石,2個月前因出現肝膿瘍至他院治療,仍無法痊癒,且拔除引流管後還出現發燒、寒顫情形,被緊急送到院內急診,經核磁共振與超音波掃描發現,除原本右下葉的肝膿瘍外,左葉也有一顆約2.4公分的腫瘤,切片化驗後,確診為肝內管癌。林裕鈞指出,肝內管癌的危險因子包含: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魚而感染中華肝吸蟲、肝內管結石、長期暴露於聚氯乙烯和戴奧辛等環境毒素中、BC型肝炎帶原、肝硬化、糖尿病、肥胖、抽菸酗酒、慢性膽管炎等,若有患者像許男一樣,肝膿瘍治療4周以上仍無法痊癒,建議抽血檢驗腫瘤指數、接受大腸鏡檢查、安排進階影像掃描,並視情況進行肝切片病理化驗,研判有無潛藏其他病因。復發率高 如有結石可預防性切除部分肝葉肝內管癌主要的治療方式以手術切除為主,但術後復發率高,醫師建議,民眾若是屬於危險族群,應定期追蹤檢查,如果有肝內管結石,可與醫師討論接受膽管鏡取石或預防性的部分肝葉切除,以防肝內管癌的發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58歲莊女士,因為不愛喝水加上體質容易得結石,三年來每當腰痛就會至泌尿科接受治療,去年底再次因腰痛赴醫檢查,發現雙側腎臟有各有一顆約3公分結石,先選擇經皮穿腎取石術解決左側結石,術後住院九天配合施打抗生素後才順利出院,但因春節假期即將來臨,想縮短住院治療時間,因此決定改採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治療右側結石,術後隔天即下床走路,配合抗生素治療三天後即返家休養,身上無傷口令愛美的她相當欣喜。腎結石常見的3種處理方式患者多位親友有腎結石家族病史,且本身吃東西口味重,體質十分容易長結石。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邱鴻傑表示,腎結石常見的處理方式有三種:一是體外震波碎石術:侵犯性最小,但若結石大於2公分,因健保給付關係,效果則較為受限。第二種為經皮穿腎取石術:創傷性較大、留有傷口、較為疼痛,且腎臟組織癒合後恐有受損風險,適用於治療巨大結石,或當其他腎結石手術失敗時使用。第三種方式為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使用可彎曲的軟式輸尿管鏡,經尿道自然孔道進入,在不破壞腎臟的情況下,搭配高功率雷射進到腎臟將石頭擊碎並取出,不但沒有傷口,且清除結石的效率佳,患者隔天即能下床。邱鴻傑提醒,軟式輸尿管鏡碎石術不適用於輸尿管狹窄,或是嚴重泌尿道感染的患者,而治療泌尿道結石的方式相當多元,建議民眾接受治療前先經醫師評估,才能選擇安全又有效的治療方式。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位23歲大學生因反覆牙齦腫痛,刷牙流血而尋求治療。這名女大學生口內牙肉紅腫流血,且x光片看出多處牙齒周圍齒槽骨流失及破壞,檢查即為「青年型牙周病」(Aggressive Periodontitis)(或稱侵襲性牙周病、早期發生牙周病),透過清除細菌、結石等牙周治療,搭配抗生素輔助,加強自主潔牙,持續追蹤,牙周症狀終得以改善。年輕人也可能罹患「青年型牙周病」根據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口腔醫學科發布的數據指出,在臺灣青年型牙周病雖然盛行率約1%,但卻是歐美州地區的十倍,並示警現有的臨床證據及生理特徵差異,臺灣族群侵襲性牙周病侵犯速度與嚴重度可能更為劇烈。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牙醫師尹慧君指出,青年型牙周病成因複雜,不見得是口內細菌或結石量很多,可能是某種細菌特別多造成,也可能是患者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形成。並非一般大眾所認知的年長者才易有齒搖鬆動的牙周病,年輕族群亦當留心注意。治療方式除了徹底的清除任何可能治病的結石細菌外,也可於療程中結合抗生素投藥,同時要有較頻繁的回診追蹤維護,通常都能達到良好的病情控制。青年型牙周病的2大特徵1.傷害迅速 細菌量卻不高雖然大家都知道「牙周病」,但很少有人會一看到刷牙流血,就很緊張的去看醫生。青年型牙周病對牙床的破壞速度是一般的慢性牙周病病人的7倍到10倍,相對快速,等於說患者可能年紀輕輕就將面臨全口無牙的困境。2.成因複雜 需追蹤家族成員牙周狀況該疾病治療有困難性的以及不可預期性。通常青年型牙周病的患者多為身體健康的年輕人,不過通常會有家族的群聚性。一人患病,其他一等親家人也應注意牙周狀況,及早檢查、做好預防。尹慧君醫師呼籲,也需關注其家人的牙周狀況,以利早期的預防及治療。依據衛生署調查報告指出,國人35歲以上90%都有不同嚴重程度的牙周病,是一種高罹患率的疾病。造成牙周病的常見原因就是一、牙齒刷不乾淨,二、不正常生活起居,三、不正常的牙齒咬合,四、免疫系統異常的人,應重視對侵襲性牙周病的早期治療。尹慧君提醒,刷牙時要注意清潔牙齦跟牙齒間的縫隙,建議每半年要看一次牙醫、做全口洗牙跟清潔,才能預防牙周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0歲的林伯(化名),年輕時就知道自己屬於結石體質,這一、二十年來,已經動過數次腎結石手術,包括體外震波、經皮穿刺手術、硬式輸卵管手術等治療方式皆已嘗試過;且林伯因為工作關係,長期居住國外,無法定期回診追蹤導致腎結石反覆發作。最近林伯剛回國後不久,身體出現血尿合併腰痛的情形,讓他意識到可能又是腎結石作怪,經回診檢查發現已經是中度腎水腫,讓林伯驚訝萬分。收治該患者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邱鴻傑主任表示,經詢問病史後得知,患者本身有結石體質,再加上久坐辦公室、平日愛以茶取代喝水,因此造成腎結石反覆發作。邱鴻傑主任說明:「易結石體質、水喝太少、飲食太重口味、愛喝茶或咖啡等高草酸飲料,且回診不定時等,都容易導致結石反覆發作。」有結石別輕忽 提早處理風險少邱鴻傑主任從臨床上觀察到,大多數的患者,都是等症狀出現才急著處理,「很多人以為結石無關緊要,其實若是感染性結石,很有可能演變為敗血症而恐危及生命的。」邱鴻傑主任指出,當症狀出現時,結石通常已經塞住且造成腎功能傷害,即使不危及生命,也可能影響日後腎臟功能,這時再做緊急治療,付出的風險成本會更高。「一般建議,腎結石若大於0.5公分以上就要考慮處理,否則若從腎臟掉出後容易卡在輸尿管。」此外,若有反覆性感染情況發生,甚至有血尿、評估有影響腎功能的可能,都建議要及早處理。吸石清雷射手術 無傷口隔天可出院邱鴻傑主任說,當預期結石將來會產生症狀時,通常建議要及早做預防性處理,臨床最基本處理方式為體外震波手術,但大於2公分以上的結石一般很難一次處理完畢,清除率為7~8成,若是位於腎下盞的結石則只有5成的清除率。傳統硬式輸尿管鏡手術又有角度的限制,無法深入腎臟取石;因此對於石頭過大、或以震波碎石效果不佳時,會考慮以經皮穿腎取石術,但此手術動刀有出血風險,術後需住院5~7天,一般來說是不得已的治療方式。所幸近年來有軟式輸尿管鏡搭配吸石清雷射手術,可取代部分經皮穿腎手術。藉由具專利技術的清石導管從尿道經輸尿管深入腎臟,再藉高階軟式輸尿道內視鏡看結石狀況,內視鏡可隨意轉彎高達270度,手術治療零死角;後續再以雷射擊碎結石,利用手術內的負壓裝置使導管產生吸力,吸除部分結石,整體過程無需從腎臟穿刺,大幅降低腎臟出血及手術對於身體的傷害。「吸石清雷射最大特色在其無創無傷口、安全性高,患者術後隔天就能出院,不僅身上沒傷口,復原更是快速。」特別適合如2.5公分以上大結石、做過多次體外震波碎石術仍無法有效排石及結石不易排出的「腎下盞結石」的三大族群患者。邱鴻傑主任提醒,有結石體質的民眾,要降低誘發結石發作的因素,平時應避免重口味飲食,每天至少飲水2000cc並規律運動;但更重要的是,須定時回診,在結石還小顆時及早處理,減少日後腎結石復發的不適與手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