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小孩1天沒大便,就是便秘?醫揭「判斷法+好發時期」2症狀當心

小孩1天沒大便,就是便秘?醫揭「判斷法+好發時期」2症狀當心#便秘

4歲小玲平時活潑好動,晚飯後卻開始肚臍周圍疼痛,躺在床上不想動,經過了幾個小時仍舊捧腹喊疼睡不著覺,大半夜媽媽只好帶著小玲前來急診就醫,經仔細問診以及檢查後,判斷是便秘併糞便崁塞造成腹痛,便以灌腸劑幫小玲清腸,10分鐘後小玲解了許多宿便後,便蹦蹦跳跳開心地離開醫院。

吃20年軟便劑仍大不出來 改良式手術還她暢快人生

吃20年軟便劑仍大不出來 改良式手術還她暢快人生#便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42歲女業務員因業績壓力大,長期便秘,天天吃強效軟便劑仍「大」不出來,20年來苦不堪言,生理問題的焦慮,造成睡眠不足,加上工作壓力形成惡性循環,讓她對人生愈來愈絕望。經微創便秘術式重建腸道,終於重拾「暢」快人生。便秘多與自律神經失調、情緒壓力有關,改變作息與飲食9成可改善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邱建銘表示,多數便秘的病因與自律神經失調、情緒壓力有關,只要改變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9成以上可改善,或藉藥物控制緩解症狀,但這名女業務員軟便藥物愈用愈重,效果卻愈來愈不明顯,屬極少數需要開刀的族群。傳統便秘手術是切除所有大腸,僅保留直腸,缺點是容易導致術後嚴重腹瀉或升高夜間滲便機會,沒有大腸「腸內菌」共生互動,也會影響身體抵抗力。邱建銘因此調整標準術式作法,保留一小段升結腸,利用腹腔鏡切除大部份的大腸,做升結腸與乙狀結腸吻合。出遊不再煩惱如廁不便 重拾快樂人生女業務員手術後回診,滿臉笑容說終於可以早睡早起、工作順利,休假出遊也不再煩惱如廁不便,重拾生命中的快樂。邱建銘表示,過去3年針對長期追蹤已確認為「藥物治療無效」的19名患者做保留升結腸的便秘手術,個案術後腹瀉、失禁、滲便副作用為零,便秘症狀百分百改善,完全不需要軟便劑的比例達八成四,治療效果好,造福嚴重便秘患者。

便秘7天竟是大腸癌 裝大腸支架免做人工肛門

便秘7天竟是大腸癌 裝大腸支架免做人工肛門#便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0多歲的陳爺爺長達一周未解大便及排氣,日前因嚴重腹脹及腹痛急診,經電腦斷層及大腸鏡檢查發現竟是乙狀結腸處有腫瘤所造成的腸道阻塞,同時發現肝臟有轉移性腫瘤。經裝置大腸支架撐開阻塞處,當天就解決腸阻塞,隔日陳爺爺便能愉快進食,休養兩周恢復體力後,接受大腸腫瘤切除及肝臟轉移腫瘤切除手術,手術一周後已康復出院。人工肛門易飄異味及漏便 患者尷尬難接受衛福部臺北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高彬勝表示,乙狀結腸處有惡性腫瘤俗稱大腸癌,是國人好發的癌症之一,罹患大腸癌可能會出現腸道出血、貧血、大便習慣改變、腹痛、腸阻塞、腸穿孔、腹膜炎等症狀,一般為治療急性阻塞的大腸癌、解決腸道阻塞症狀,往往需先進行腸造口手術,俗稱人工肛門手術,讓阻塞的腸道減壓和消腫,之後再進行腸道腫瘤切除手術,但人工肛門裝置後,使用上有異味及漏便的可能,使患者尷尬難以接受,甚至有人裝置後拒絕出門,大幅影響生活品質。此次為陳爺爺成功置入大腸支架,由肛門將導管引入裝置在阻塞的腸道內,幫助正常排便、解決腸阻塞,不需要裝設人工肛門也不影響後續的腸道腫瘤切除手術,大大提升生活品質。但是否所有患者都適合以大腸支架取代人工肛門來解決腸阻塞的困擾?高彬勝表示,大腸支架也有少數風險,例如產生穿孔、出血、支架移位、疼痛等,因此醫師會視病況及身體狀況,與患者討論並規劃適合的治療方式。有家族史、長期腸胃慢性發炎者為高危族群高彬勝提醒,大腸癌高風險族群,如年齡大於50歲、有大腸癌家族病史、長期有腸胃慢性發炎者,發生大腸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建議40歲以上可做一次內視鏡檢查,如果一等親家屬有大腸癌病史,建議可做腸胃道內視鏡檢查,50-74歲符合政府補助免費大腸癌篩檢者,可使用政府補助的每2年一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癌症的治癒率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8成5。

年節大魚大肉加劇便秘困擾 順暢5訣竅

年節大魚大肉加劇便秘困擾 順暢5訣竅#便秘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農曆春節是享受闔家團聚用餐的好時光,不過餐餐大魚大肉、飲食爆量,不僅可能增加腸胃負擔,許多人假期過後腰圍更是粗了一圈!不只是腰間多了贅肉,年節期間因為飲食和作息不正常導致的便秘問題也讓人「大腹便便」,成了年後常見的健康困擾。為避免有便排不出的痛苦,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蔡佳君營養師建議大家,不妨年節期間就掌握好以下「順暢五訣竅」,擺脫便秘困擾。 1.攝取足夠膳食纖維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但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國人無論各年齡層皆無達標,且年菜多以肉類為主菜,更容易忽略纖維的補充。蔡佳君表示,將蔬菜入菜其實不難,例如火鍋裡可多放些葉菜類及菇類、滷肉中加入紅及白蘿蔔一同燉煮、或是肉類料理加上洋蔥、彩椒等食材拌炒,不僅菜色更豐富,也補足蔬菜攝取。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也是高纖好來源,主食中可用糙米、薏仁取代部分精緻白米飯,每日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男性為26-38公克、女性為20-29公克。2.水果取代餐後零食水果同樣富含膳食纖維,飯後點心可用水果取代高油高糖的零嘴,不過水果富含醣類,也不能毫無節制的食用,以天天五蔬果來說,建議每天2份。另外年節零食常見的果乾也是易誤踩的陷阱,因除去了水分,同重量下熱量和醣類較新鮮水果高,需留意吃的分量以避免加工過程中額外加糖和鹽醃漬的產品。3.每日水分要喝足水溶性膳食纖維需要水分來膨脹,如果只吃纖維卻沒有喝夠水分,不但無法改善便秘問題,反而可能讓生成之糞便乾硬難以排出,所以過年期間也別忘了補充水分。每天建議要喝到自身的體重乘上30 毫升的水量才足夠。4.補充益生菌便祕另一原因為腸道菌叢的不平衡,這時就要補充好菌以維持腸道健康,幫助排便順暢。優酪乳、優格都是補充益生菌的好選擇,蔡佳君營養師提醒記得選擇無糖為佳;若較難適應其天然酸味,可添加水果增加甜味一起食用。5.恢復正常生活型態過年期間常常通宵、作息不正常,再加上多數人可能只吃不動、活動量不足,都有可能導致腸胃蠕動不足而排便不順。假期後還是要恢復規律的生活作息,飯後可約家人親友們一同散步,促進親人間感情之餘,也能運動活絡腸道消化。新的一年別讓健康問題纏身,記得留意以上飲食及生活作息訣竅,就能改善惱人的便秘問題。

減肥餐餐吃水煮餐 易便秘小腹變更大

減肥餐餐吃水煮餐 易便秘小腹變更大#便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對於想減肥的人來說,追求「熱量赤字」是最簡單的原則,只要吃進去的熱量比消耗的少,就可以減少體重,而因為油脂的熱量比較高,脂肪每公克9大卡,就會有許多人選擇吃水煮不加油的減肥餐,直接去除油脂的熱量,感覺似乎更健康。營養師張涵雯指出,這是大錯特錯的認知,因怕胖不攝取油脂,只會讓身體更不健康。缺少脂肪肌膚會乾燥無光脂肪在體內的功能很重要,皮膚的皮脂腺具有保護作用,可以保持肌膚濕潤,還能抵抗外來髒污、光線等侵襲,體內器官外部也有一層脂肪包覆,防止一般撞擊對器官的傷害。張涵雯營養師說明,磷脂質是細胞膜主要的脂肪成分,在神經傳導過程中,若特殊細胞中脂肪不足,容易出現類似電線短路的狀況,傳導失衡便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焦慮、憂鬱、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狀況。食物中的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必須溶在油脂裡,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若是都不攝取油脂,就會造成這些營養素缺乏的症狀,如乾眼症、夜盲症、佝僂症、凝血障礙等。且脂肪消化時間長,適度的脂肪攝取,也能延長飽足感,降低想要不斷進食的欲望;張涵雯營養師更提醒,油脂攝取不足也很容易造成排便卡卡,食物吃進去卻出不來,宿便囤積小腹更明顯。攝取好油脂避免焦慮、營養失衡所以脂肪真的很重要,千萬不要把它當減肥大敵,缺乏脂肪會肌膚乾燥無光、營養素缺乏、易怒、易躁、易餓、注意力不集中、便秘等,水煮餐真的不建議餐餐吃,攝取好的油脂,如酪梨、初榨橄欖油、椰子油、堅果類等,或是計算攝取的油脂量避免超標,才是重要的健康課題。(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你便秘了嗎?常用浣腸劑恐成癮

你便秘了嗎?常用浣腸劑恐成癮#便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我大不出來怎麼辦?」有些人因為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導致兩天沒排便,或是糞便呈顆粒狀,這就是便秘嗎?其實不然,食藥署邀請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孫文俊,替惱人排便問題解「秘」。大腸息肉或直腸癌 可能引發排便不順孫文俊醫師表示,看診時會先問患者:「你多久沒排便,還是大便較硬、較乾或是排便時會痛?」因爲臨床上對便秘的定義,主要是以時間為指標,超過3天以上沒排便就是有便秘現象,至於糞便的形狀及軟硬度屬於臨床症狀,例如:便形像一顆顆的小雞便,可能與水分攝取不足有關,通常不會稱為便秘。此外,有些人雖然每天排便,但卻一直有便意或覺得排不乾淨,歸類在「排便不順」,醫學上稱為「裡急後重」。孫文俊醫師強調:「有這種現象反而要提高警覺,因為大腸息肉或直腸腫瘤也可能引發排便不順,若伴隨糞便形狀突然改變、出現便血等現象且持續兩周,最好趕快就醫檢查。」除了受到先天性臟器結構的影響,孫文俊醫師指出,便秘的5大主因包括:1.飲食:水分及膳食纖維攝取不足;2.缺乏運動:運動能刺激腸道反射;3.藥物:有些藥物會間接影響排便,特別是精神科藥物;4.習慣性憋便:越常憋便、排便反射性會越差,易造成排便功能異常;5.腫瘤:直腸或左側低位大腸若有腫瘤阻塞,糞便量會越來越少。食藥署提醒,便秘是良性病症,只要先從飲食和運動著手,多喝水、多吃蔬果,再配合每天運動,超過八成的輕症便秘者,都能獲得改善。浣腸劑使用不當 直腸恐受傷或穿孔有些民眾追求速成,或容易有便秘困擾的年長者,往往會先用瀉藥或浣腸劑來解決便秘問題,卻忽略便利之下可能隱藏的風險。孫文俊醫師表示,長期使用浣腸劑恐成癮,其插管頭形尖銳,若使用不當可能會造成直腸受傷或穿孔;有些瀉藥是刺激大腸收縮蠕動促進排便,所以服用越久,藥效就會越差。食藥署建議,當民眾有不適症狀,應就醫尋求醫師診治,以利提供專業的建議。孫文俊醫師指出,想要排便順暢,平時可以養成固定的排便時間,或在上廁所時,腳踏10~15公分的小板凳或以溫水沖洗肛門等方式,即可「便」行無阻。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