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

「NGS」健保給付上路:肺癌患者基因型精準治療邁向新里程碑#標靶治療

隨著肺癌治療從傳統化療發展至標靶、免疫與整合性療法,患者的存活期不斷延長。基因變異在肺癌的發展與治療中扮演關鍵角色。衛福部於5月將「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納入健保給付,為更多癌友開啟精準治療的大門。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任、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指出,肺癌標靶治療始於2000年代。儘管吸菸一直被視為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研究發現非吸菸女性,特別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率異常高。這種突變導致EGFR蛋白過度活躍,促進癌細胞生長。表皮生長因子酪胺酸酶抑制劑(EGFR-TKI)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和擴散,開創了肺癌標靶治療的新紀元。 標靶治療:末期有效,早期惡化者亦可延緩 陳育民醫師表示,肺癌相關的基因變異眾多,包括EGFR突變、ALK融合基因、ROS1融合基因、KRAS突變、BRAF突變、ERBB2(HER2)基因突變、NTRK基因融合等,其中EGFR突變佔比高達50%。 在僅有化療的時代,肺腺癌末期患者平均存活期約10個月。隨著標靶等治療的發展,存活期延長至少2年,某些突變類型甚至可達5年。標靶治療不僅對晚期患者有效,對早期復發患者的後續治療同樣能顯著延長存活期。 確診肺癌後,患者可進行基因檢測。NGS的發展大幅提升了精準治療的效果。目前健保給付的NGS檢測包括小套組(≦100個基因)和大套組(>100個基因)。陳育民醫師建議,可先選擇小套組確認是否有對應標靶藥物的特定基因,復發或出現耐藥性的患者則建議使用大套組進行全面檢視。 NGS持續進步將為肺癌精準治療帶來更多益處 陳育民醫師對NGS的持續發展及其對肺癌精準治療的影響持樂觀態度。他指出,隨著基因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提高,未來所需的組織樣本將減少,檢測時間有望從1個月縮短至1週。這些進展將加速治療進程,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機會。 陳育民醫師鼓勵肺癌患者通過基因檢測儘快找出適合的標靶治療。他強調,即使出現耐藥性,目前的藥物發展迅速,種類繁多,患者可與醫師討論替代方案。即便部分患者不適合進行基因檢測,傳統化療仍能爭取一定的治療時間。透過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患者可有效延長存活期,朝向正常生活邁進。 觀看短影音:https://pse.is/6gy5jz

2024世界肺癌日「早篩早治 護肺不容緩」

2024世界肺癌日「早篩早治 護肺不容緩」#標靶治療

癌症已連續42年居國人死因首位,在衛生福利部公布的112 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中顯示,癌症死亡人數達5萬3,126 人,其中又以肺癌死亡人數佔比最多。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台灣也有許多名人因肺癌病逝,包括資深藝人鳳飛飛、文英阿姨、孫越等;近期也驚傳演員汪健民診斷肺癌第4期,現正進行治療。 然而肺癌治療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任務,靠單一個科別的力量難以完成。需要跨科合作制定治療計劃,針對每位患者的具體情況,提供精準治療方案。今年政府公布「2030年癌症死亡人數減少三分之一」目標,國健署攜手六大學會,台灣肺癌學會、台灣放射腫瘤學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台灣胸腔外科學會,藉由響應肺癌防治與積極治療,共同實現台灣人民健康的願景。 肺癌台灣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早篩早治不容忽視 肺癌位居我國癌症死亡人數首位近20年,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110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肺癌發生人數破萬人,更加突顯提高國人對於肺癌的認識和警覺性刻不容緩,尤其是高風險族群應及早篩檢即時介入治療。肺癌早期診斷後,通過手術、化療等治療,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到50%以上。過去很多民眾因為害怕面對手術和治療過程中的痛苦,選擇忽視或拖延病情,反而錯失寶貴的治療黃金期。台灣肺癌學會楊政達理事長呼籲國人要正確看待肺癌治療,積極面對,早期發現才能贏得更多的存活機會。 國民健康署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呼籲高風險族群重視每2年1次定期檢測 國民健康署為協助高風險族群能早期偵測出肺癌,自111年7月開辦肺癌篩檢服務(https://www.mohw.gov.tw/cp-16-75507-1.html),目前國民健康署推動的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肺癌篩檢,能早期發現肺癌,盡早評估惡性腫瘤的可能性。LDCT是一種低輻射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技術,對人體傷害較小,能夠提供高解析度的肺部影像,有助於早期發現肺部的微小病變。高風險族群應每兩年進行一次篩檢,肺癌高風險族群包括長期吸煙者、有家族肺癌史者以及有肺部疾病史者等。符合補助條件的民眾 :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 重度吸菸者:50至74歲且吸菸史達30包-年1以上,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 而現今隨著醫學進步,透過基因檢測結合精準治療提供患者有更多元的選擇,能夠幫助醫生了解患者的亞型,不僅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復發的風險,還能減少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 晚期肺癌精準化,積極面對有效治療!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晚期肺癌的病患有機會找到最適當的治療方式,如:癌症免疫藥物、標靶治療等,精準治療能夠提供患者有好的生活品質,也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不良反應,很多檢測的工具和治療的藥物也不再那麼昂貴,相信只要能夠遵從醫囑,未來肺癌晚期治療成效一定會越來越好。 謹記護肺四招「戒、護、警、篩」,捍衛自身健康 喚起全民對肺癌防治的重視不僅僅是醫療專業人員的責任,更需要全體大眾的共同努力, 六大學會響應世界肺癌日,除了提醒民眾「早篩早治、護肺不容緩」,全民也應從照顧自身做起,謹記護肺四招「戒、護、警、篩」(戒菸、防護、警訊、篩檢),呼籲全民共同響應,共築健康未來!

按時標靶治療達標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癒前景佳

按時標靶治療達標 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癒前景佳#標靶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好發於40至60歲中老年族群的血癌,男性比例略高於女性。一旦罹病,患者體內的白血球會出現不正常的增生現象,初期主要症狀為疲倦、不正常出血、胃口差及發燒,因其與一般疾病的症狀相似,故民眾較難察覺而延誤就醫,錯失黃金治療期,存活率大大下降!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 王銘崇醫師表示,現今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皆已使用口服標靶藥物,只要遵循醫囑、穩定服藥,超過九成以上的患者可以穩定控制病程,甚至有機會達成MR4.5深度分子學反應,未來更有機會達成停藥目標! 王銘崇醫師門診有位55歲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男性病患,接受治療已有12年之久,但因病情起伏不定,治療過程中屢受挫折,讓他一度沒有自信,但所幸在接受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治療下,三個月就偵測不到異常致癌融合基因指數降到,讓病患重拾人生目標,能夠有勇氣積極向前!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 葉宗讓醫師說明,雖然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具有現階段最佳的療效,但還是會伴隨著相關的副作用,建議患者和醫療團隊妥善溝通,共同管理疾病副作用,藉此提高疾病控制率及治療達標的機會,使患者能如正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享受良好生活品質。第二代標靶藥物提高存活率 九成可與正常人無異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造成的原因是基因變異,在人體的第9對和第22對染色體發生互換即形成 「費城染色體」。這種染色體轉位,會造成原來位在第9對染色體的ABL接到第22對染色體的BCR基因上,形成 BCR-ABL (致癌融合基因)。如果能將致癌融合基因含量控制並降低至國際標準值0.0032%以下,並維持在深度分子反應MR4.5兩年以上的分子監控標準,就很有機會可以停藥。王銘崇醫師進一步補充,標靶藥物用於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已經20年,只要患者遵從醫囑、按時服藥與定期回診監測,其存活期與正常人差異不大,十年存活率更是高達九成以上。療程中任意停藥 近半數仍舊復發葉宗讓醫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雖療程已經穩定,但病患如果任意停藥,復發機率仍然還是會高達40~50%,這表示如果在致癌融合基因沒有完全穩定控制下就停藥,惡化的速度將會加快。葉宗讓醫師特別提醒,如果在療程當中任意停藥,最擔心的情況就是造成基因再度突變,屆時連標靶藥物都無法治療,甚至有可能惡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療方式必須回到傳統的化學治療甚至是骨髓移植。按時服藥 管理副作用 未來可望與疾病和平共處葉宗讓醫師進一步說明,在第二代標靶藥物問世之後,患者只要能夠遵照醫囑按時服藥,並做好副作用管理,在醫學更進步的條件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也能被控制,讓病患遠離癌症的恐懼。最後王銘崇醫師提醒,近期持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診間有許多病患會詢問是否能夠接種疫苗,但其實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情並不會受疫苗的副作用所影響,所以建議病患還是能夠盡量接種疫苗來保護自身健康。

揪出肺癌致病基因 標靶治療控病情

揪出肺癌致病基因 標靶治療控病情#標靶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75歲的奶奶平時身體狀況良好,咳嗽多時就診發現罹患晚期肺腺癌。經由基因檢測ALK為陽性,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病情控制得宜。根據106年癌症發生統計,台灣每年近萬人死於肺癌。彰化縣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高達28.32%,已連續18年高於全國平均。彰化縣居民惡性腫瘤死亡率高於全國平均彰化基督教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林聖皓表示,肺癌死亡人數蟬聯十大癌症第一名,號稱癌症頭號殺手,其中彰化縣居民的惡性腫瘤死亡率高達28.32%!肺癌早期不一定有咳血或噁心、嘔吐、久咳不癒等症狀,民眾容易忽略,發現時多為晚期、甚至有轉移情形。建議民眾應定期體檢,才能早期發現與治療。肺癌可分成非小細胞肺癌及小細胞肺癌,92%病友為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癌)。目前醫學發達,即使是晚期肺癌也都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建議進行完整的基因篩檢,確認型別、給予合適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病情!ALK陽性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 提升存活期不同基因的發現有不同的標靶藥物可使用,建議進行EGFR與ALK、ROS1基因檢測,瞭解自己的基因型別,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治療,才能控制病情。林聖皓主任說明,過去病友較熟悉的基因是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它與癌細胞的生長分化、侵犯性及存活相關;近年來還發現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其中EGFR陰性患者,5至10%機會為ALK陽性,根據研究顯示,ALK陽性癌友確診後,第一線就使用ALK標靶藥物治療,患者的中位數存活期可達到4至7年,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可達10.9個月,較使用化療多出3.9個月。若因病情需要再使用二線標靶治療,整體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可達到20個月,且能降低治療副作用、提升生活品質。ALK基因變異常見於不吸菸、輕度吸菸患者林聖皓主任指出,研究資料顯示,一般肺癌患者平均年齡約66歲,其中ALK基因變異患者平均年齡為52歲,相對年輕。且ALK基因變異較常被發現在從不吸菸或輕度吸菸的患者身上。現在健保支持越來越完備,不只EGFR一線標靶藥物有健保給付, ALK一線標靶治療也有健保給付,呼籲肺癌病友及早透過基因檢測了解自己所有的治療選擇,及早使用標靶藥物、提升治療成效,積極對抗肺癌!

晚期乳癌福音!標靶治療減痛、延壽命

晚期乳癌福音!標靶治療減痛、延壽命#標靶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65歲的陳太太為早期確診的乳癌患者,但去年發現腫瘤有復發轉移的情況,雖初期使用化學治療有效果,但維持不久又持續惡化,腫瘤不但變大又變多,並且副作用強烈,包含掉髮、噁心、嘔吐、體重直線下降等,更出現嚴重憂鬱狀況,生活品質非常不理想!乳癌五年存活率達85% 晚期乳癌卻低於26%根據SEER資料顯示,美國境內2017年新增乳癌266,120人,占全癌症的15%,五年存活率大約9成。台灣國健署最新資料顯示,民國104 年全癌症個案數為105,156 人,較103 年的103,147 人增加2,009人,其中乳癌發生率第一名,共12,360人,占全癌症發生人口12%,整體乳癌五年存活率達85%,但是晚期乳癌卻低於26%。臺灣國健署公佈最新資料顯示,國人0 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98%;Ⅰ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96%;Ⅱ期乳癌5 年存活率約89%;至於III 期乳癌預後則不好,五年存活率約72%,而Ⅳ期5 年存活率低於26%。乳癌長年佔據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其中新診斷或復發的晚期乳癌因為通常無法手術切除,經常惡化速度較快,由此可見晚期乳癌治療的難處。乳癌精準治療再增生力軍 CDK4/6抑制劑降低神經傷害台北慈濟醫院癌症中心教研長暨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沈陳石銘教授表示,乳癌是台灣非常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診斷治療及預後追蹤需要更用心關注。沈陳石銘教授秉持著這樣的理念,鑽研於乳癌治療,積極與醫療研究團隊合作,期盼透過研究平台找到新的乳癌治療方向,期許即使乳癌復發轉移患者,在生命最後一段路,除了可以「活得有品質」,更希望患者感受到活下去的價值。沈陳石銘教授表示,所幸近年來乳癌標靶治療的研究蓬勃發展,發現乳癌細胞生長週期蛋白依賴性激酶4跟6(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4/6),而CDK4/6抑制劑可抑制癌細胞生長週期,使癌細胞無法生長,阻止癌細胞擴散。過去單獨使用抗荷爾蒙治療病患有2成的反應率,而依據國外研究顯示,有將近5成5患者對CDK4/6抑制劑治療反應有效;今年6月初,美國癌症醫學會年會(ASCO)中,更發表研究指出,CDK4/6抑制劑的作用,在停經前或停經後的女性都有相同的效果,相當令人振奮。沈陳石銘教授進一步說明,台灣衛福部今年核准CDK4/6抑制劑可以搭配抗賀爾蒙藥物治療,使用於停經前或停經後,賀爾蒙接受體陽性, HER-2陰性之轉移性乳癌病患的初始治療,讓國內乳癌的精準治療再增生力軍。CDK4/6抑制劑不會造成神經性傷害,且還可降低患者疼痛,副作用大幅下降,可維持生活品質外,更能延長壽命、延後化療,除了讓患者增加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也不會因治療讓生活失去品質,讓患者活得更有價值。女性應定期乳房健檢 愈早發現治癒率高沈陳石銘教授也呼籲,45歲至60歲的女性為乳癌的好發族群,但台灣年輕乳癌病患也逐年增加,雖然國健署僅補助特定年齡婦女乳癌篩檢,並不代表年輕女性就不需重視,建議千萬不要鐵齒,定期安排篩檢,愈早發現,治癒率相對也提高,目前乳癌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可達96%(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全球最年輕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全球最年輕#標靶治療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乳癌長年位於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據最新癌症登記年報指出,國內每年約有1萬1305名新增乳癌患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副院長暨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杜世興醫師表示,歐美國家乳癌好發於55~75歲,而台灣則好發於45~69歲,相較之下非常年輕,幾乎是全球第一。乳癌術前雙標靶 保留雙峰降低復發率乳癌分為許多類型,其中Her2陽性復發率高,若非及早確診者,延宕病情恐需切除乳房,對許多年輕女性患者來說難以接受,甚至有些患者寧願放棄治療。杜世興醫師表示,最近有2位年齡不到40歲的Her2陽性局部晚期乳癌患者來台求診,原本需要切除乳房,後來在接受術前雙標靶藥物治療、化療下,腫瘤逐漸縮小、甚至達到病理的完全反應,術後保留雙峰、完全沒有腫瘤,且原本轉移的淋巴結也恢復到原本的健康狀態。杜世興醫師表示,近1年,院內至少有10位年輕乳癌案例,透過術前雙標靶藥物、化療的合併治療方式成功縮小腫瘤,而得以保住乳房。研究顯示,術前雙標靶比起單標靶,可提升近2倍病理完全反應,亦即手術時已經完全檢測不到癌細胞,且可降低46%復發機率。另外,研究也顯示,雙標靶藥物並不會帶來更多副作用,因此也成為近年來乳癌治療的新趨勢。一站式就診服務 1週知檢驗結果不論何種治療方式,患者就診品質都相對重要,以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醫學中心為例,為體諒患者檢查、等待檢查報告的忐忑心情,特別設計一站式的患者就診服務,將過去動輒需2~3個月才能確診罹癌的時間,大幅縮短至1週就能確認。杜世興醫師表示,對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把握治療時機,尤其是高惡性的癌症種類,更要分秒必爭,一站式的就診服務對於患者的治療更有幫助;因此,近年來院內的乳房外科門診就醫量上升2-3倍,乳癌手術量也翻倍成長,由此可見一斑。此外,由於乳癌每年以8%的速度新增患者,杜世興醫師也提醒,年輕女性要多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過去傳統印象認為乳房X光攝影較準確,其實這非絕對,而是應該根據年齡、乳房結構、病史等,再加以判斷進行乳房超音波或乳房X光攝影,亦或是兩者皆做。(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久咳肺癌現身 免疫療法供新選擇

久咳肺癌現身 免疫療法供新選擇#標靶治療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的沈先生原本是職業軍人,退休後某日突然開始咳嗽,沒想到咳了2週後竟出現嚴重背痛症狀,就診後發現右肺整片泛白確定為肺癌末期。使用癌症免疫療法治療後,沈先生的腦部腫瘤幾近消失,肺部的狀況目前病情已獲得控制。肺癌罹患人數近10年成長48%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教授蔡俊明表示,台灣肺癌罹患人數近10年成長48%,近10年因著標靶治療興起,標靶治療雖然能讓患者能有個人化的治療選擇,但只能使用於有特定基因突變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如沈先生一樣,一般的肺癌患者還是要使用傳統的化學治療。今年9月國內通過Anti-PD1免疫抗癌藥物Pembrolizumab用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適應症,蔡俊明教授表示,相較於化療藥的6個月,使用免疫療法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可達10.3個月,降低50%疾病惡化的風險。越早使用免疫療法 治療效果越好蔡俊明教授表示,台灣肺癌患者逾9成為非小細胞肺癌,其中肺腺癌患者約佔6成,約4成未基因突變,和鱗狀及其他細胞肺癌的患者逾千人,在過去治療上就像沈先生一樣只能選擇化療,且到了晚期造成死亡的原因有9成是因為轉移,不僅效果有限,副作用也常造成患者的負擔。免疫療法的副作用小 但可能侵犯更多器官癌症免疫療法的出現,讓晚期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多一項治療選擇,且研究顯示越早使用免疫療法,治療效果越好,提供晚期肺癌患者新的治療希望。雖然和傳統化療比較免疫療法的副作用較小,但是可能會侵犯更多的器官。蔡俊明教授提醒,免疫療法是一種透過病人自身免疫系統來治療癌症,因此也有可能使自身免疫系統攻擊病人的正常器官或組織,如免疫媒介性肺、結腸炎等,而有時這些問題會造成嚴重或致命的威脅甚至導致死亡。其他最常見的相關不良反應為疲倦、搔癢、皮疹、便秘、噁心、腹瀉、以及食慾降低等。建議在肺癌治療精進的同時,高危險族群還是要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