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靶治療

胃腸道基質瘤復發率高 標靶治療突破

胃腸道基質瘤復發率高 標靶治療突破#標靶治療

注重養身的36歲研究員謝小姐連續腹痛多日卻錯認消化不良不以為意;李小姐長期腹悶,5年前才29歲的她,輾轉就診卻苦於找無病因;壯漢賴老闆身體無異樣,因發生血便就醫,竟突然嚴重血崩!自認身體狀況良好的三人,就醫方知罹患「胃腸道基質瘤」,這類癌症復發機率高,三人一度喪失治療信心,所幸獲得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治療,分別已抗癌1、5、18年,目前病況穩定。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局長戴桂英表示,「落實對癌友的照顧一直是健保局的努力目標,面對胃腸道基質瘤容易復發的問題,去年也放寬了標靶藥物術後輔助治療給付標準,加上晚期第一線標靶藥的給付,已有數百名病患受惠,希望癌友保持積極態度,健保局定會支持相伴。」前局長張鴻仁亦表示,胃腸道基質瘤藥物通過健保給付已將近10年,如今也看到了抗癌18年的病友,很高興健保幫助了癌友重生。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指出,根據民國97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台灣胃腸道基質瘤新增367名,每年發生的人數少,疾病較為罕見,卻因此也使民眾缺乏疾病衛教知識,即便罹癌,也容易因為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發現時往往已晚期轉移,所幸目前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有不錯的治療成效,可幫助癌友延長生命,爭取更多的時間。最新研究指出,針對轉移性的胃腸道基質瘤,透過第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可使中位存活期延長至5年,而使用於手術後第一線輔助治療,則可降低65%疾病復發風險,有效控制患者疾病惡化狀況。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葉俊男醫師表示,胃腸道基質瘤(GIST)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好發於50歲以上的成人,且少有明確症狀,除非腫瘤大到一定程度,才出現胃腸出血、吞嚥不順、腹脹或腹痛等症狀,因此發現時多為晚期,以手術完整切除為最佳治療方式。在過去,若手術無法完全切除病灶,治療選擇非常有限。10年前標靶藥物問世後,才讓胃腸道基質瘤的治療有所突破。根據研究,相較於安慰劑組,使用一線標靶藥物可讓患者的整體中位存活期延長至5年以上,高出安慰劑組逾3倍;也由於健保的給付,使患者在治療時無後顧之憂,提昇生活品質,使生命獲得延續。台大醫院一般外科整合性胃腸道基質瘤治療團隊楊卿堯醫師指出,胃腸道基質瘤復發或轉移的機會很高,過去的臨床數據統計,原發性胃腸道基質瘤手術切除後,5年復發的機率高達5成以上;且復發通常伴隨著多重器官轉移,一旦轉移治癒的機會很低。根據研究,使用術後輔助標靶治療可降低65%的復發風險,最新的醫學報告在使用標靶藥物做為胃腸道基質瘤患者的輔助治療亦有新的突破!如果腫瘤無法以手術進行切除乾淨,或已轉移到其他器官,建議輔以標靶藥物預防復發。目前,針對腫瘤6公分以上的患者,健保均有給付術後輔助標靶治療,可幫助患者控制病情。

男性激素受體 抑制肝癌細胞

男性激素受體 抑制肝癌細胞#標靶治療

促進肝癌發生的原凶之一,已證實為男性激素受體。出人意料的是,在肝癌轉移的過程中,男性激素受體搖身一變,竟發揮抑制的功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性荷爾蒙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馬文隆說,這種刀之兩刃的角色若能運用得當,將是肝癌患者的一大福音。器官移植中心院長鄭隆賓指出,目前肝癌病患能得到的最好治療,就是肝臟切除,或者肝臟移植。很不幸,手術後的高復發率仍然無解。藥物治療方面,四年前通過人體試驗的唯一標靶藥物蕾莎瓦,在國人身上卻看不到顯著效果,只有某些病患反應良好,算是現階段一則無奈的選項。換言之,想要突破困境,只能發展新藥,或是改善蕾莎瓦的療效。鄭隆賓認為,過去幾十年來經過數以千計的臨床試驗,證明發展新藥困難重重,回過頭來加強藥物療效,成功的機會反而比較大。從這個觀念出發,描繪出來的遠景是,在投藥之前,區分出患者男性激素受體的表現程度,搭配標靶治療,讓藥物的作用充分發揮,使肝癌轉移的進程戛然而止,病患的存活期延長。發展出促進男性激素受體表現的療法,也是可能的途徑。馬文隆說,如能達到這種個人化醫療的設計,即使不考量藥物,肝臟移植高復發率的隱憂,必將迎刃而解。男性激素受體在B型肝炎轉為肝癌的早期,展現促進作用的定論,是性荷爾蒙研究中心講座教授張傳祥及馬文隆的研究突破。2008年和2010年發表的相關論文,已經獲得醫界公認。男性激素受體在肝癌後期的抑制轉移作用,也在2012年美國消化學會的肝臟醫學期刊(HEPATOLOGY)上刊載,為肝癌研究帶來新的視野。研究指出,男性激素受體可以透過促進癌細胞飄零,以及抑制癌細胞的爬行,進而達到抑制癌細胞轉移的奇妙機轉。

早期胃癌無明顯症狀 恐疏忽延誤治療

早期胃癌無明顯症狀 恐疏忽延誤治療#標靶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WHO)2008年發表報告指出,全球癌症病例逐年增多,全球達1200萬人,死亡人數為700萬人,胃癌為僅次於肺癌的癌症死因的第二名。我國國民健康局2010年最新的癌症報告也顯示,目前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且人數持續攀升中。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2010年國人因癌症而死亡已超過4萬人,而胃癌位居癌症死亡原因排名的第六位,每年約有3,600位胃癌新增案例,而罹患胃癌的男女比是1.5比1,大都發生在60至70歲。林口長庚醫院一般外科葉大森教授指出,早期的胃癌並無特異性的臨床症狀的表現,無法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加上對於做胃鏡的不舒服與恐懼感,胃癌被診斷出來時,常常已經是比較嚴重的狀況。胃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腫瘤侵犯深度、淋巴結轉移、遠處器官的轉移與顯微鏡下血管、淋巴管或神經的侵犯會直接影響胃癌患者的存活率。根據腫瘤侵犯的深度、淋巴結轉移數目和是否有遠處的轉移,腫瘤嚴重度分類為第一期到第四期。對於第二期到第三期或者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人,手術後會建議合併施與化學藥物治療,對於已經有遠處轉移(第四期)或無法以手術切除的患者,則僅給予全身性的化學藥物治療。葉大森教授說,由於目前針對胃癌的化學療法,效果仍屬有限,因此發展新型「標靶藥物」在胃癌的治療日漸受到重視,已經有許多大型的研究正在進行中。HER-2基因已經被證實是乳癌極重要的危險因子。利用標靶藥物的單株抗體,例如賀癌平(Herceptin®)來對抗HER-2染色陽性的乳癌,有極佳治療效果。因為乳癌和胃癌均有相似的腺癌(adenocaorcinoma)特性,因此乳癌HER-2標靶治療的成功經驗,也被引用在胃癌病患中。因此如果胃癌檢體呈HER-2陽性染色,也嘗試給予此類抗體治療,應有機會改善胃癌患者的預後。

聞腸癌色變!少吃燒烤紅肉多蔬果吧

聞腸癌色變!少吃燒烤紅肉多蔬果吧#標靶治療

最近很多名人相繼驚傳罹患大腸癌,讓不少人聞「腸癌」色變,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楊成表示,飲食西化、嗜吃燒烤紅肉、高油脂食物,加上少食用高纖的蔬菜水果等,讓國內每年新增的大腸癌人數持續攀升。在台灣,每年的癌症以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為第一名,而台南市立醫院每年診斷的癌症病人中,目前以也大腸直腸癌估第一位,李楊成醫師強調,初期腸癌不需化療,開刀後定期追蹤即可;第二期開刀後,醫師將依照癌症風險高低,決定是否需要化療及電療等輔助治療;第三期開刀後最好要接受化療,若直腸癌也要接受局部電療;第四期以化療為主,但患者可做基因檢測,根據基因是否突變,搭配不同的標靶藥物。李楊成醫師指出,個人化醫療是目前的治療趨勢,選擇適合自的「標靶治療」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是第四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新趨勢,兩者結合治療大大提昇治療反應率和完全手術切除率,進而提高存活率。

轉移性胃癌 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

轉移性胃癌 邁入個人化醫療時代#標靶治療

臺灣為胃癌的高罹患率地區之一,根據我國97年度癌登資料顯示,胃癌的發生率佔第7位,是國人主要的好發癌症之一。胃癌的症狀包括上腹部脹痛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故較難僅由症狀來斷定胃癌,容易被輕忽,導致許多患者被確診時已形成轉移性胃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陳明晃醫師表示,確診時已為轉移性胃癌比例約占5成,因為已形成遠端轉移而無法手術,在治療上多以化學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發現約16%的轉移性胃癌患者具有HER2基因呈陽性反應的特性,研究顯示,若在治療這些患者時能將化療合併單株抗體標靶治療,患者的預後狀況與整體存活期,都較單純化療來的好。陳醫師提到其自身在臨床上,以標靶藥物治療轉移性胃癌的經驗,曾有一位患者的胃癌再度復發,且轉移至肝臟,經檢測後發現其HER2基因為陽性,故在化療外輔以標靶治療,經過6個月的多次療程,竟發現患者的腫瘤消失,且原本有的腸阻塞現象也得到舒緩,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陳醫師也表示,轉移性胃癌在整體存活期與生活品質提升後,患者的生命延長,預後照護更顯重要,特別是應如何補充營養,是臨床上很重要的課題。台灣癌症基金會近來也針對胃癌飲食推出「胃癌飲食呵護手冊」,免費提供給民眾參考,請向全省各大醫院癌症資源窗口,或電洽(02)8787-9907索取。

腹痛、食慾差 胃癌易輕忽而致轉移

腹痛、食慾差 胃癌易輕忽而致轉移#標靶治療

臺灣為胃癌的高罹患率地區之一,根據我國97年度癌登資料顯示,胃癌的發生率佔第7位,是國人主要的好發癌症之一。胃癌的症狀包括上腹部脹痛不適、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與一般的消化性潰瘍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故較難僅由症狀來斷定胃癌,容易被輕忽,導致許多患者被確診時已形成轉移性胃癌。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腫瘤科陳明晃醫師表示,確診時已為轉移性胃癌比例約占5成,因為已形成遠端轉移而無法手術,在治療上多以化學治療為主。近年來,隨著醫學的進步,發現約16%的轉移性胃癌患者具有HER2基因呈陽性反應的特性,研究顯示,若在治療這些患者時能將化療合併單株抗體標靶治療,患者的預後狀況與整體存活期,都較單純化療來的好。陳醫師提到其自身在臨床上,以標靶藥物治療轉移性胃癌的經驗,曾有一位患者的胃癌再度復發,且轉移至肝臟,經檢測後發現其HER2基因為陽性,故在化療外輔以標靶治療,經過6個月的多次療程,竟發現患者的腫瘤消失,且原本有的腸阻塞現象也得到舒緩,大幅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轉移性胃癌在整體存活期與生活品質提升後,患者的生命延長,預後照護更顯重要,特別是應如何補充營養,是臨床上很重要的課題。

肺腺癌作怪! 婦人背痛到無法下床

肺腺癌作怪! 婦人背痛到無法下床#標靶治療

肺癌治療不再「亂槍打鳥」!由於健保局自今年六月一日起,對具有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開放標靶藥物為第一線用藥,已讓此類肺癌患者帶來立即生機,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杜鎮表示,符合治療條件的肺腺癌患者,已證實治療一個月後,其肺腺癌竟縮小了五分之四,即使已進入晚期,仍有存活機會。一位五十歲的婦女早上起床突然覺得背部酸痛,痛到無法下床,經送急診並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查,發現她有一顆約五公分的肺腺癌,並已移轉到腰椎壓到神經,才導致下半身無力。患者的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基因突變檢驗屬陽性,適合接受標靶治療。劉杜鎮醫師表示,所謂標靶治療,就如同巡戈飛彈,會追著癌細胞,攻擊癌細胞活化的上皮細胞受體,抑制癌細胞增生。健保局核准的「艾瑞莎」標靶藥物,主要是可以讓肺腺癌失去刺激癌細胞增生、轉移以及抗藥性的惡化轉化能力,達到治療效果。劉杜鎮醫師指出,該位中年婦女的肺腺癌,經接受三天的「艾瑞莎」標靶藥物治療,下肢的力量已恢復,一週後就可以下床走路並出院返家,治療一個月後竟檢查出她那顆五公分的肺腺癌,竟縮小為一公分。患者十分感謝健保局開放肺腺癌的標靶治療藥物,保住生命。

別再吸菸! 中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成多

別再吸菸! 中晚期肺癌五年存活率僅1成多#標靶治療

台中林新醫院胸腔內科湯榮興主任指出,肺癌大都發生在支氣管內層,但也可能發生在肺部的其他部位,通常是經過多年形成的。主要可分為兩種,小細胞肺癌(SCLC)和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臺灣,前者約占12~15%,後者共約85~88%,兩者的治療方式不同。小細胞肺癌生長快速,很快就會發生擴散轉移,但是它對化學及放射線治療相當敏感,因此治療以全身性的化學藥物療法為主,有八成以上的反應率。可惜的是經治療緩解後,大多數病例在兩年內會復發,復發後即對治療發生抗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生長較緩,轉移也較慢,雖然如此,在診斷時可經開刀的早期病例僅約四分之一,而可切除的病例不過15~18%,術後發生轉移或復發的機率甚高,而不能開刀的病例對化學藥物及放射線治療大多不敏感。肺癌病人五年存活率只有10~15%。湯榮興主任說,肺癌是男女癌症的死亡主因,臺灣最近幾年每年有7000多人死於肺癌,已是國人最嚴重的癌症死亡原因。在診斷時有90%的病人有症狀,主要的症狀有咳嗽、體重減輕、喘、胸痛、咳血、骨痛等。但大多數人在罹患早期肺癌時並沒有任何症狀,因此只有少數病例能在早期發現,且通常是進行其他檢查而發現的。由於肺癌一般在症狀出現之前就已經擴散,因此透過良好的篩檢來早期發現肺癌是可以拯救許多生命。吸煙者罹患肺癌的風險高出許多,故不論是吸煙者、過去曾吸煙者、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下的人,或一直在周遭有致癌物質(氡氣、石棉、砷、鈹、鎘、氯乙烯、鎳化合物、鉻化合物、煤製品、芥氣、二氯甲醚、柴油燃燒物以及肺部放射治療)下工作的人,都應向醫生諮詢,瞭解自己罹患肺癌的機率,以及進行肺癌篩檢的利弊。如果決定進行檢查,務必選擇有肺癌篩檢經驗且具備評估高危險者的完善醫院接受檢查。湯榮興主任指出,肺癌治療選擇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或標靶治療。根據癌症的期別而定,可能會採用一種以上的治療方式,另要考慮的事項尚包括整體健康狀況、治療可能引致的副作用,以及治癒癌症或延長存活期的機率。光是年齡這一項因素不應妨礙接受治療。只要整體健康情況良好,老年人接受治療的效果與年輕人一樣好。

Menu